闽南读书会之三——几种“社会”研究的视角

来源 :西北民族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a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中叶,费孝通从乡土出发理解中国社会的路径打开了探究"社会"的理论向度,他所指出的礼俗社会构成了社会科学界理解中国社会的原型。闽南读书会在导师王铭铭的指导下,从"乡土中国"出发,继续围绕构成"社会"的若干向度展开阅读,分别以费孝通的《乡土社会》,刘枝万的《台湾民间信仰论集》,田仲一成的《中国祭祀戏剧研究》以及维克多·特纳(Victor Turner)对朝圣的仪式研究作为第三次读书会的主要阅读材料,以此探讨以科仪、戏剧、仪式探索"社会"内涵的可能性。此外,刘永华主编的《中国社会文化史读本》还从历史人类学的角度展现了其研究"社会"的历史文化旨趣。这些研究从不同角度探索或定义"中国社会"的整体性,并为以闽南为对象的区域研究扩展出更广阔的理论可能。
其他文献
我国新时期的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在政府政策推动下启动,在各类高校努力探索的实践过程中逐步走向深入。理论研究者分别从系统、辩证、发展、比较等不同角度进行了思考和探讨
<正>一、房改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住房不应被排斥在商品之外。住房问题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条件之一。马列主义经典作家对住宅问题有过大量的论述。恩格斯和列
期刊
人类认识世界、感知事物80%是通过视觉获取的。由此可见,视觉在感知外界事物的过程中一直扮演者至关重要的角色。人类对外界事物的感知不仅仅只通过一种感官获得,各种感觉互
托马斯·阿奎那在《论存在者与本质》中隐含了一个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这个证明过程可以简要表述为:一切有别于其本质的东西都是从他物中获得的;存在是一种非本质的东
在人口、资源、环境矛盾日趋突出的形势下,为了有效配置土地资源,适应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开始制定相关政策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来统筹城乡管理,发挥市场
精准农业是实现现代化农业的重要途径,其中精准变量施肥技术,大大地提高了肥料利用率,能够有效地保护环境,减少肥料的污染,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针对目前常规PID算
<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组呼吸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发生于吸烟、有毒颗粒等吸入后,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不可逆性气流受限。它是全球发病率最高的肺部疾病,至2020
蔡襄是中国历史名臣,素有北宋第一谏官之盛誉。蔡襄从政30多年,勤政廉政,克己奉公,堪称一代清官廉吏。蔡襄的勤政廉政实践主要表现四个方面:一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勤政实
<正>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使竞争日益激烈.人们对房地产的要求不仅注重其价格和质量,而且同样注重其保值增值和售后服务——物业管理.各国的实践表明,一个国家良好的物业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