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所研发的一种转基因玉米饲料,已经基本完成产业化前期的准备工作。该所所长林敏研究员在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介绍,目前,中国正在研究的转基因玉米,包括具有抗虫、抗除草剂、品质改良、抗逆等性状的品种。其中,转基因抗虫玉米和高赖氨酸玉米已经进入环境释放阶段,转植酸酶基因玉米则进入了上市审批前的最后一个阶段:安全评价生产性试验。
所谓转植酸酶基因玉米,是将植酸酶基因成功转入玉米,获得能够生产高活性植酸酶的转基因玉米。该技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所研究员范云六等研究人员研制成功,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磷是动物不可或缺的一种营养元素,而玉米、大豆等含有丰富的磷,其中50%~80%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但许多单胃动物,如猪、鸡、鸭等,由于消化道内缺乏植酸酶,无法利用这些植酸磷,只能在其饲料中添加矿物磷。而没有利用的植酸磷随动物粪便排出,又会造成环境污染,成为湖泊富营养化的肇因之一。植酸酶则可将植酸磷分解成无机磷,既可以满足动物生长需要,又能消除环境负面影响。
林敏说,转植酸酶基因玉米将作为饲料使用,而不是食品。通过这种技术,可以将玉米作为一种工厂原料,用以生产植酸酶,来减少植酸磷对环境的污染;与传统育种技术相比,这种转基因玉米优势更加明显。目前,玉米主要用于动物饲料,而转植酸酶玉米的安全性完全符合要求,应大力推动其产业化应用的步伐;在即将实施的国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中,也会对转植酸酶玉米研发给予重点支持。
所谓转植酸酶基因玉米,是将植酸酶基因成功转入玉米,获得能够生产高活性植酸酶的转基因玉米。该技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所研究员范云六等研究人员研制成功,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磷是动物不可或缺的一种营养元素,而玉米、大豆等含有丰富的磷,其中50%~80%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但许多单胃动物,如猪、鸡、鸭等,由于消化道内缺乏植酸酶,无法利用这些植酸磷,只能在其饲料中添加矿物磷。而没有利用的植酸磷随动物粪便排出,又会造成环境污染,成为湖泊富营养化的肇因之一。植酸酶则可将植酸磷分解成无机磷,既可以满足动物生长需要,又能消除环境负面影响。
林敏说,转植酸酶基因玉米将作为饲料使用,而不是食品。通过这种技术,可以将玉米作为一种工厂原料,用以生产植酸酶,来减少植酸磷对环境的污染;与传统育种技术相比,这种转基因玉米优势更加明显。目前,玉米主要用于动物饲料,而转植酸酶玉米的安全性完全符合要求,应大力推动其产业化应用的步伐;在即将实施的国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中,也会对转植酸酶玉米研发给予重点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