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年味儿的“魂”溜走

来源 :初中生世界·八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l2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北方看冰灯、逛庙会,到南方逛花市、乡村游;从乡村大集演出、自办“春晚”,到城市看电影、进书店;从短信拜年、电子贺卡,到微信传情、网购年货……刚刚过去的春节长假,着实让文化消费火了一把。节日期间休闲娱乐文化消费渐成主流。
  中国的年文化,正在回归春节的文化本位,这是一个值得欣喜的现象。不过,“消费主流”的同时,也听到另一种“感叹”——“年味儿越来越淡了”。为什么日渐红火的春节文化消费市场仍然驱散不了人们对年味儿远去的担忧?
  这背后折射的其实是一种文化焦虑:年文化的“体”五彩纷呈,年文化的“魂”是否安好?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洋节日不断冲击,人们的生活方式趋同,怎样过年才算有“年味儿”?
  不同的人对“年味儿”有不同理解,也不断发生变化。今年春节,北京清东陵举行一场“穿越”庙会,试图完整再现“原汁原味的大清文化”,里面混杂着“穿越版”的阿凡达、机器猫,有人认为是创新,很喜欢;有人则觉得是亵渎,很反感。又如,没有鞭炮喧天的春节,算不算有年味?有的城市先“禁放”,后顺应民意解禁。如今,随着环保意识增强,特别是PM2.5的触动,一些人再次提出“禁放”……
  春节是万家团圆的日子,个体选择怎么过本无可厚非,但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说,不让年文化的“魂”溜走,是必须正视和解决的文化命题。因为,每一个春节都包含着中国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的丰富故事,交织着传统与现代、乡村与城市的复杂内涵,成为中国当代文化的一个镜像。
  “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春节根植于中国农耕文明的时序观,是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节日,重人伦与重仪式是其核心。“人伦”联系着亲情友情,勾连着代际关系,所以,人们不远万里、跋山涉水,只为和家人朋友吃顿团圆饭;“仪式”则钩沉着集体记忆,培养着神圣感、凝聚力,所以,扫尘、写春联、包饺子、守岁、祭祀祈福,强化的是一个家庭、一个民族的集体文化记忆。
  许多人之所以感觉年味越来越淡,恰恰缘于春节的情感性与仪式感在弱化。有中学生这样写道:“春节,就是你家亲戚喊你去吃饭。可我是独生子女,亲戚很少,见了面也没什么话说。”网上流传“中国年轻人最讨厌的长辈春节问候语”,诸如“期末考试怎么样?”“你什么时候结婚?”,让长辈们很是尴尬。与此同时,新的文化娱乐方式的兴起,也冲击着春节的传统仪式感。
  应该承认,这些“冲击”是必然的。但反过来也提醒我们:要想留住年味儿的“魂”,恐怕既需要增进代际沟通,让情感的力量更获得认同感,也需要使节日的仪式感更具吸引力和传播力,成为不断凝聚家族民族的纽带。
  这不仅需要我们的文化生产与传播更好地担负起责任,也需要我们每个人读懂“春节”的文化内涵。
  (选自2012年1月30日《人民日报》,本刊有改动)
其他文献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两度在杭州为官,第一次是当通判(公元1071年),他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西湖诗。公元1089年时,西湖久无整治,日见颓败,官府花了大钱整治却未见成效,时任太守竟欲废湖造田。危急时刻,苏东坡再度到杭州任太守。  苏东坡认为“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是绝对不能废弃的。他带领杭州民众疏浚西湖,终使西湖重返青春。杭州百姓感激不尽,纷纷敲锣打鼓、抬猪担酒送到太守府。苏东坡推辞不掉,只好
【社团名片】  春雨文学社于1998年随着学校的创建而兴办起来,取春雨润物之意。以春雨文学社活动激发全校文学爱好者的兴趣,不断地发现和培养一批又一批的文学人才,为他们将来在文学方面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以文学社活动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从而辅助和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和提升。  春雨文学社有社刊《春雨报》,有一支热爱生活、热爱写作的小记者队伍;春雨文学社邀请作家进校园,组织校外采访,举行读
速描  2018年5月7日8时,第17届世界中学生运动会(以下简称“世中会”)跆拳道女子42公斤级决赛在摩洛哥的马拉喀什体育馆打响。随着裁判一声“开始”,来自南京民办育英外国语学校的运动员郑桐雨,与中国台北选手Yu-Ling Chi,在这里上演强手对决。  两强相遇,难分高低。瘦高的郑桐雨沉着应战,寻找制胜战机。只见她一个横踢,击中对方躯干,最终以3∶2险胜对手,为中国跆拳道队夺得“世中会”历史上
高邮市赞化学校少游文学社诞生于2004年2月。文学社取名“少游”,一是表达对家乡先贤、著名词人秦少游的仰慕和追随;二则寓“少年同游”之意,期待赞化学子在人生最美好的季节,携手徜徉文学的殿堂。少游文学社社刊取名“晚饭花”,是对另一位乡贤、现代作家、1935届校友汪曾祺先生的景仰。《晚饭花》主要刊登学生佳作,介绍文学新人,推出名家名篇,截至目前已连续出版60期,深受全校师生喜爱和社会各界好评,被著名作
中国的方言可谓世界一绝。全国书同文,然各地语不同音。  戊戌年间,光绪召见梁启超。梁启超的粤方言将“考”说成“好”,把“高”说成“苟”,光绪听不明白,彼此不能达意。据说光绪原本准备重用这位25岁的维新新锐,然因难懂广东方言,仅赏赐其六品顶戴,叫他去办大学堂译书局,也算“专业对口”“才尽其用”。1949年后,一次政协会上,竺可桢先生发言时因绍兴口音浓重,大家听不懂,只好请人翻译。竺先生慨曰:“我说英
“各位嘉宾,大家好,这座大殿是我校的标志性建筑。公元1049年,北宋名相范仲淹将苏州灵芝坊祖宅(现我校所在地)捐出设立‘义庄’救济族人,同时兴办‘义学’以教族人子弟……”循着热情的讲解声,我们看到在斑驳的香樟树影里,江苏省苏州市景范中学的一群阳光少年正在学校中心的文正殿前开展每周一次的少年讲解团活动。少年讲解团的成员们在景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境界、宣传范公精神的同时,也不忘将范公精神内化
一般人或许认为:生男生女的可能性是相等的,因而推测出男婴和女婴的出生数的比应当是1:1,可事实并非如此. 公元1814年,法国数学家拉普拉斯(Laplace 1794~1827)在他的新作《概率的哲学探讨》一书中,记载了一下有趣的统计. 他根据伦敦,彼得堡,柏林和全法国的统计资料,得出了几乎完全一致的男婴和女婴出生数的比值是22:21,即在全体出生婴儿中,男婴占51.2%,女婴占48.8%. 可奇
这篇文章依然是苏轼所作的游记散文。结构上以时间为线索,记叙了与幼子苏过游温泉、瀑布、佛迹,观百姓烧山之事。  文中语言可谓字字珠玑,例如,“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既生动地描绘了瀑布的颜色、形状、声音,又流露出观者复杂的情感。  读到文末的 “顾影颓然,不复甚寐”,再联系苏轼当时的经历,我们依然可以体会作者当时的情思。  1.苏轼笔下的“月”总是让人迷恋,请从修辞角度赏析“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
滑雪过后,乐到天明  你也许听说过,美国西部的内华达州被称为“冒险家的乐园”;但是你可知道,内华达(Nevada)的名字其实是来源于西班牙语,原意就是“被雪覆盖”。要感受Nevada这个词的真正含义,不如在这个冬季到雷诺—太浩湖地区滑一次雪,你不仅能享受优良宽广的雪场和令人屏息的太浩湖美景,滑雪之后精彩的休闲娱乐活动更会让你难以抗拒。  世界顶级的滑雪胜地  位于州北部的雷诺(Reno)是内华达的
在欧洲,威尼斯算是我比较熟悉的城市之一。  对威尼斯我还没有资格称为老朋友,但见面时早就不惊不乍,剩下的也只是平静打量,寻常话语。不管哪一次,人总是太多,而且越来越多,我为它感到累。  我一直在想,为什么世界各地的旅客,不管地区,不管老幼,也不管文化层次,都愿意先到威尼斯来呢?论风景,它说不上雄伟也说不上秀丽;说古迹,它虽然保存不少却大多上不了等级;说风情,它只知忙忙碌碌,没有太多刺激性的奉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