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教师专业发展问题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913936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教师专业发展是深化中学新课程改革进程的关键因素,是推动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动力。当前,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已逐步深入,发现其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只有通过教师自身加强能力、增强信心、教研结合,外部完善在职培训体系、改善环境,适当评价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资格证书等手段,才能有效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词: 教师专业发展 问题 对策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概述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通过持续的专业教育,习得教育教学专业技能,形成专业理想、专业道德和专业能力,从而实现专业自主的过程。它包括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和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
  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内涵教师的个体专业发展内涵二、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相较于国外,我国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才关注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教师不再定位于专家意见的聆听者、接受者,不再是专家理论的演绎者和执行者,而是他个人专业成长历史的建构者。而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教师专业发展越来越得到重视。在这一发展过程中,由于传统的教育理念还深深制约着其发展,因此出现许多问题,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师自体问题制约着自身的专业发展
  1.教师主体发展地位缺失,丧失发展主体性。
  教师对于自我的专业发展意识还很浅薄,没有意识到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对于自我的专业发展总有懈怠性与不自信。教师在专业发展中更多的是被动的接受学习和服从学习,而不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去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这种被动式的接受学习与缺乏自信,只能是恶性循环下去,制约着自身专业发展。
  2.教师因压力大存在着职业倦怠及心理问题。
  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是指教师无法顺利地适应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由于有的教师出现了职业倦怠问题,工作压力无法缓解,如得不到外部足够的重视,就更难在自身专业发展上有所突破了。这种心理问题也制约着教师专业发展。
  3.教师缺乏一定的理论知识,科研能力不足。
  现实情况反映出一个问题,当下很多中学老师都有丰富的讲台教学经验,从而使不少教师忽视自身的教育学知识、教育心理学知识等相关专业知识的提高,这对于自身的专业发展十分不利。还有一些教师埋头于课堂上的几十分钟教学,忽略了要做一定的科研项目,忽视科学研究过程,这种只关注教学,漠视科学研究,只以经验论谈教学,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自身的专业发展。
  4.教师群体中存在专业地位认可度不高,待遇不满意问题。
  我国部分中学教师对于自己从事的职业认可度不高,觉得社会地位低下,进而对教育事业缺乏热情,没有树立好自己的专业理想,没有很好地给自己定位,没有很好的职业规划。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不满意自己的待遇,降低了工作热情。这些都制约着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外部条件制约着教师专业发展
  1.学校评价管理制度制约着教师专业发展。
  学校不但是培养学生的机构,而且是培养教师的地方。但是学校在更多地追求升学率,忽视了教师的专业发展,缺少对教师的人文关怀,甚至把教师当做流水线上的工人,要求教师按部就班地工作,循规蹈矩地服从指挥。目前许多学校还停留在对教师的结果性评价,漠视过程性和主体性取向的评价方式。将教师所带学生的最终应试结果与评价教师的优秀与否牢牢捆绑在一起,使教师不可避免地只能忠于目标取向的评价方式,不断地让自己符合应试要求,而忽略自身的专业发展水平,认为只要带出了成绩好的学生,其他都可以忽视。
  2.教师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之间存在一定的断层现象。
  教师的职前教育,更多的看其是否有师范教育背景,重视其是否具备教师资格,实际上,这只是一种职业要求。而在教师从业后,更多的要强调教师的专业要求。这是一个从“经师”到“人师”的过程。但是在职后教育中,对于教师的教育还着重于论文发表、职称评定、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显然还停留在“经师”方面。教师只继续着自己的“教书匠”的职业,而没有继续向前走到自身专业发展的道路上。
  3.政策言论、社会舆论、专家话语等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这是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很重要的现实问题。我们更多的是看到当今社会高喊加强教师专业发展的口号与言论,而没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没有因地而变,因时而变,缺乏根据实际而变的理论,使得理论与实践处于隔离状态,制约着教师专业发展。
  三、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
  (一)从教师自身看
  1.教师要加强自我专业发展自主意识和能力。
  叶澜教授曾指出,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按照时间的维度,可以包括三个方面,即对自己过去专业发展过程的意识、对自己现在的专业发展状态、水平所处阶段的意识及对自己未来专业发展的规划意识。因此,教师要有这样的意识,为自己的专业发展制定好目标、计划、方法等,并落实到实践中,让自己成为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体。此外,教师要解决好自身的职业倦怠等心理问题。
  2.教师要增强自身的专业认同感、增强专业信心。
  教师要加强对自我专业的认同感,作为教育工作的实践者,要积极有效地运用学校的教育资源,以积极的态度关注自我的专业发展。要不断通过学习,了解自己现有的专业水平,知道自身的发展需要,才能更好地实现资深专业发展。此外,在这过程中,教师要保持一定的信心与干劲,提高自身专业发展的内驱力。
  3.做好反思工作,并与科研相结合。
  这里所说的反思工作强调两个方面。第一,教师对教学的反思,包括教育教学的内容、计划、方法、评价等;第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反思自己是否有效地进行教学等。教师的反思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教师要反思自我,更好地了解自我没有做到位的地方,以便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   在反思过程中,要不断地将反思内容很好地与科学研究相结合,作为科学研究的素材,继而进行探究,以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
  (二)从外部环境条件看
  1.完善在职培训体系。
  鉴于职前与职后培训断层的尴尬现象,要做出适当调整。首先,要对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在职培训,必须结合教师的实际教学情况。其次,在职培训,不能只重视培训教师的教学方法等教学方面的问题,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科学研究方法的掌握。在经费和时间的投入方面,要根据具体地方和具体问题,给予保证,以完善培训体系。最重要的是,在职培训的内容除业务技能方面,还应包括专业理论及师德等方面,将“经师”磨炼成“人师”。
  2.改善教师工作环境,实现主体性的教师评价。
  一方面,改善教师工作环境就是要实现家、校、社一体良好的大格局。学生和家长要理解教师的工作内容,维护教师的教学秩序;学校则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积极的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环境氛围和以教师主体性发展为重的校园气氛;社会则要尊重教师,给予教师更多人文关怀,保证教师公平的收入和福利待遇,帮助提高教师专业地位。教师只有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才能更好地追求自我的专业发展。
  另一方面,要以主体性评价取缔目标取向评价。主体性评价是从教师发展为主,更多的是从教师自身角度建立的评价机制,而目标取向评价,则更多地以教师的业绩进行评价。这明显只重教学结果,不重教学过程,只重成绩,不重途径,是不利于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教师只有在一个以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评价机制上才能更好地完善自我的工作。
  3.国家要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健全教师资格证书。
  国家可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保证教师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建立教师培训机制,使教师培训的内容,培训体系、经费等都能获得政策支撑,摒弃“终身教师资格证”。当下很多人认为只要自己考取了教师资格证就一辈子有资格做一名教师,这有碍于教师的专业发展。事实上,许多教师获得终身有效的教师资格证后,仅仅满足于完成学校分配的任务,消极对待职后培训,懈怠自己的专业发展活动。这对于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相当不利。
  总之,教师专业发展是当下教师发展的主旋律。教师自身只有顺应这个潮流,调整自己的心态,正视自身的问题,专心自身专业发展,才能更好地走在教师行列的前沿,而学校、社会、国家都要给予一定支持,让教师能在一个优良的环境氛围中,更好地实现自身成长。
  参考文献:
  [1]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2008:179-181.
  [2]王晓云.中学教师专业化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辽宁师范大学,2006(11).
  [3]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2001:131-134.
  [4]阮平章.论反思性教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J].教育探索,2004(10):120-121.
其他文献
摘 要: 德国文化批评家本雅明所提出的机械复制时代的概念,可用于阐释二十世纪艺术作品的相关特征。本文欲从其所多次强调的“灵晕”概念出发,从叛逆和复归两个宏观角度入手,分析并评价机械复制时代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从而得到对当下国内文学作品创作的启迪。  关键词: 机械复制 灵晕 文学作品  本雅明认为“在机械复制时代凋萎的东西正是艺术作品的灵晕”,是站在受众接受审美层面上反观艺术作品的独一无二性、传统
摘 要: 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新型社交媒体一方面给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提供了便利条件,另一方面影响着大学生的行为习惯。本文通过大学生在新型社交媒体上的行为习惯特征的分析,探讨引导其行为习惯的策略,科学指导其行为认知,规范其行为习惯。  关键词: 新型社交媒体 行为习惯 引导策略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大学生在新型社交媒体中,微信使用频率最高,为92.53%,日均使用
摘 要: 本文对外国留学生汉语口语学习的需求进行调查,发现其需求如下:希望加强语言要素的学习,喜欢的话题多为日常生活类的话题,喜欢较为简单的练习形式,倾向于在真实交际环境中练习口语,喜欢在完成任务前学习完成任务所需的词汇和句式,喜欢较为高级的、更接近真实生活的任务类型。据此,我们对任务型对外汉语口语教材的编写提出几点建议:加强语言要素的设置、设计多样的任务类型、任务设计注重增加互动、增强延伸性任务
摘 要: 小品写作教学,一是为了技巧的练笔,二是为了提供于应用,但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创造创新的机会,摆脱在创作中常见的雷同、重复、模仿、模式化现象。“激情五步”教学法是一次教学模式的探索,其关注点,不在于重视技巧的训练,而在于引导原创的激情。  关键词: “激情五步”教学法 小品写作 教学模式  在学院从事小品写作的教学已经有几年了,从教学实际来看:有些学生不注重深入生活进行调查研究,泛泛地以“想当
摘 要: 新媒体时代影视广告的内涵和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影视广告编导》课程教学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在此背景下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革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引入翻转课堂教学,开发教学平台,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提高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强化教学效果,使影视广告教学更贴近市场要求。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 影视广告编导 翻转课堂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数字技术的不断推进,新的媒体形态不断
摘 要: 地方高校思政理论课普遍采用大班化教学方式,教学中学生学习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导致教学效果差强人意。本文提出“网络 专题”教学模式,通过解构课堂教学形式与内容,变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  关键词: 地方高校 思政课 大班教学 网络 专题  扩招造成地方高校教学资源相对不足,一些公共课程大班化教学已成为现实。思政课作为高校公共必修课,也普遍采用大班教学方式应对当前教学资源
摘 要: 中职德育教育已经成为职业技术教育高速推进的瓶颈,校本研训、教育实践、教学反思是中职德育教学回归本位的路径,是德育生活化、德育实践性的三阶维度。通过校本研训,可以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教育实践可以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学设计;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拓展教师视野,充实教学内容。  关键词: 生活即德育 实践即教学 中职德育 本位回归  立德树人是德育教育的重要课题,德育为先是教育
摘 要: 新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和岗位能力对接是高职课程标准的突出特点,本文结合企业用人标准和“前厅服务与管理”课程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估等,努力实现企业、学校之间的多方联动,实现高职酒店人才培养与酒店产业发展的吻合,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和专业性。  关键词: 课程标准 酒店管理 岗位能力  “前厅服务与管理”为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为学生今后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摘 要: 西部民族地区大学生对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从认识的辩证过程看,可以遵循舆论宣传—理论教育—社会实践—制度规范的路径;从心理接受规律而言,可以遵循认知认同—情感认同—利益认同—行为认同的路径;从认同的主体依赖或群体构建角度来看,可以遵循从支配群体认同到附属群体认同的路径。西部民族地区大学生对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机制构建,可以从组织保障、宣传教育、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四个方面
摘 要: 教学中要坚持“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的原则,合理运用多种方法,把教材用活。教学中要讲求实效,不走过场。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进行有针对性、有重点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避免形式主义,尽量挖掘新的知识点,琢磨新的教学方式,真正对学生有所帮助。  关键词: 中学美术课堂 教学方法 教材  伴随着不断深化的新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