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看图作文就是看了图片或照片,根据画面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看图作文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基础知识到提高写作的过程。在看图作文的过程中,要求教师激发学生看、说、写的兴趣,注重学生看、说、写的训练,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抓住重点,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要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学生的观察兴趣是写好文章的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笔者经常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教好学生“看图作文”课的前提是教学好学生独立看图的方法,指导学生识图。教师要启发学生细致地观察和了解画面所反映的时间、地点、动作、神态等;启发准确地分清和辨认画面的景物、人物的主次关系;启发学生由近及远,从上到下,从局部到整体,有层次地按一定顺序观察画面上众多的景物和人物,摸清画面的主题。通过启发,激发学生看图作文兴趣,增加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使学生产生高昂的学习情绪;从形象思维转到抽象思维的训练,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细致观察画面,明确图意
看图和观察客观事物一样要有一定的顺序,才使学生做到言之有序。如方位和空间顺序观察,可以由上而下,由近及远,由内到外,按主次观察。也可以观察画面的全貌,掌握画面结构,对于一幅画或一组画,可在学生动笔之前搞清楚画面由哪几部分组成,使学生整体有了初步的印象;其次让学生观察画面的背景,看清其中的人和物。例如:人物画,就从人物的外貌、衣着特征、标志入手,分辨出不同的人物特点;故事连环画,要弄清图中有几个角色,是讲谁的故事;景物画,让学生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出它是哪个季节的景物。加深对图画的理解,也就是从外部图像可以看出内部隐藏的思想,从而很自然地使学生明确图的意思。
要重点观察、辨别主次
一幅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学生往往不易辨别出来,图上有几样景物,应以哪几种为主写?图上有很多人物,以谁为主写?图上既是有景又有人,究竟是以人为主,还是以景为主?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深入细致观察、分析、探究图画,明确文章的中心,叙述时就围绕这个中心来述说,做到条理清晰,主次分明。
展开合理的想象
想象要合理展开想象,是看图作文的中间环节。凡是同中心有关而画面又没有直接出现的内容,都有必要展开合理而具体的想象。为了把学生引导到画面主题上来,必须把画面紧密联系起来,抓住画面中心展开想象。
紧扣主题,引导联想根据画面内容引导联想,以便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如《观潮》一课,潮来之时,作者是这样联想的:从远方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响声越来越大,即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教师应使学生体会到潮还在远处,人虽然看不见它,但是江潮的隆隆响声已经传来,这说明潮声越来越猛;并启发学生回忆电影电视有关镜头,更进一步体会潮来时的声势凶猛;接着让学生学习文中描写潮来之时作者的笔法,想象潮来之时的壮美画面。通过学习文章中的二、三段的想象的句子,使学生感悟到祖国山河的壮丽,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潜移默化地接受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教育,陶冶爱美的情趣。
提供合适的词语
亲身体验用词法比如在描写《秋天的田野》时,可先让学生亲自到田野间观看一下田间美景,通过对实物的观察感悟,他们会自然而然运用恰当的词语。
互相交流用词法在写作看图作文《妈妈雨天送“我”上学》时,笔者让学生细看图片,交流词语的使用。通过交流,激发学生运用词语的兴趣。
榜样示范用词法在看图作文口述内容时,教师可先提问口语表达能力强、思维开阔、善用词语的学生,由其描述文章内容。这样能给词语贫乏的学生思考、学习的空间,让他们主动地、积极地想出描述的词语。同时,教师要给予鼓励和提出一些建议,使全体学生的词语逐渐丰富起来。
采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用词更具有形象小学生容易感知一个个具体生活的形象,图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是学生运用词语的表现。比如在教学看图作文《家乡的西红柿》时,笔者利用电化教学,把西红柿的形状、颜色、滋味……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选词、用词颇为准确。这样通过多媒体教学,使学生在利用原有图片的基础上,又通过一些小图片产生更多感受,运用的词语更生动、更准确、更丰富。
综上所述,教师要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理解画家或摄影师的“苦心”,揣摩创作意图,在写看图作文时写出好的作品来。
(作者单位:吉林省公主岭市双龙镇七马架小学)
要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学生的观察兴趣是写好文章的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笔者经常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教好学生“看图作文”课的前提是教学好学生独立看图的方法,指导学生识图。教师要启发学生细致地观察和了解画面所反映的时间、地点、动作、神态等;启发准确地分清和辨认画面的景物、人物的主次关系;启发学生由近及远,从上到下,从局部到整体,有层次地按一定顺序观察画面上众多的景物和人物,摸清画面的主题。通过启发,激发学生看图作文兴趣,增加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使学生产生高昂的学习情绪;从形象思维转到抽象思维的训练,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细致观察画面,明确图意
看图和观察客观事物一样要有一定的顺序,才使学生做到言之有序。如方位和空间顺序观察,可以由上而下,由近及远,由内到外,按主次观察。也可以观察画面的全貌,掌握画面结构,对于一幅画或一组画,可在学生动笔之前搞清楚画面由哪几部分组成,使学生整体有了初步的印象;其次让学生观察画面的背景,看清其中的人和物。例如:人物画,就从人物的外貌、衣着特征、标志入手,分辨出不同的人物特点;故事连环画,要弄清图中有几个角色,是讲谁的故事;景物画,让学生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出它是哪个季节的景物。加深对图画的理解,也就是从外部图像可以看出内部隐藏的思想,从而很自然地使学生明确图的意思。
要重点观察、辨别主次
一幅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学生往往不易辨别出来,图上有几样景物,应以哪几种为主写?图上有很多人物,以谁为主写?图上既是有景又有人,究竟是以人为主,还是以景为主?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深入细致观察、分析、探究图画,明确文章的中心,叙述时就围绕这个中心来述说,做到条理清晰,主次分明。
展开合理的想象
想象要合理展开想象,是看图作文的中间环节。凡是同中心有关而画面又没有直接出现的内容,都有必要展开合理而具体的想象。为了把学生引导到画面主题上来,必须把画面紧密联系起来,抓住画面中心展开想象。
紧扣主题,引导联想根据画面内容引导联想,以便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如《观潮》一课,潮来之时,作者是这样联想的:从远方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响声越来越大,即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教师应使学生体会到潮还在远处,人虽然看不见它,但是江潮的隆隆响声已经传来,这说明潮声越来越猛;并启发学生回忆电影电视有关镜头,更进一步体会潮来时的声势凶猛;接着让学生学习文中描写潮来之时作者的笔法,想象潮来之时的壮美画面。通过学习文章中的二、三段的想象的句子,使学生感悟到祖国山河的壮丽,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潜移默化地接受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教育,陶冶爱美的情趣。
提供合适的词语
亲身体验用词法比如在描写《秋天的田野》时,可先让学生亲自到田野间观看一下田间美景,通过对实物的观察感悟,他们会自然而然运用恰当的词语。
互相交流用词法在写作看图作文《妈妈雨天送“我”上学》时,笔者让学生细看图片,交流词语的使用。通过交流,激发学生运用词语的兴趣。
榜样示范用词法在看图作文口述内容时,教师可先提问口语表达能力强、思维开阔、善用词语的学生,由其描述文章内容。这样能给词语贫乏的学生思考、学习的空间,让他们主动地、积极地想出描述的词语。同时,教师要给予鼓励和提出一些建议,使全体学生的词语逐渐丰富起来。
采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用词更具有形象小学生容易感知一个个具体生活的形象,图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是学生运用词语的表现。比如在教学看图作文《家乡的西红柿》时,笔者利用电化教学,把西红柿的形状、颜色、滋味……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选词、用词颇为准确。这样通过多媒体教学,使学生在利用原有图片的基础上,又通过一些小图片产生更多感受,运用的词语更生动、更准确、更丰富。
综上所述,教师要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理解画家或摄影师的“苦心”,揣摩创作意图,在写看图作文时写出好的作品来。
(作者单位:吉林省公主岭市双龙镇七马架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