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龙沙镇承担了重庆市万州区农委下达的水稻万亩高产创建推广项目,通过该项目的实施,该镇水稻生产取得了显著成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主要采取强化科研、技术推广、试验示范和技术培训等关键措施,突出抓品种、主要技术、大田管理技术,形成了龙沙特色的高产创建模式,以期为各地水稻高产创建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稻 高产创建 成效 措施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7-0075-01
根据重庆市农委总体部署,按照2015年万州区水稻万亩高产创建整区推进实施方案的要求,龙沙镇以稳定粮油生产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以提高单产和增强粮油综合生产能力为发展思路,狠抓规划落实,加强工作督促和技术指导,克服了水稻苗期、分蘖期持续阴雨天气和抽穗扬花期极端高温天灾害性气候,和稻瘟病、稻纵卷叶螟严重危害的不利影响,龙沙镇水稻生产取得了显著成效。
1 基本情况
重庆市万州区龙沙镇地处万州区西南方,距万州城区43公里左右,幅员面积65.8平方公里,海拔300-700米,境内丘陵台地地形,紫色土壤,常年水稻种植面积2.5万亩。在2015年在水稻高产创建推广项目中,建立2个万亩高产示范片,面积20423亩,涉及海螺、岩口、周坝、沙包、龙安、印合、雨台、红鹤、青龙等9个村53个社,5203个农户;2个千亩核心示范片,面积2132亩,涉及海螺、红鹤2个村,328个农户;2个百亩技术攻关片,面积410亩,分别为海螺村种植大户张地埔272亩,谭高138亩。其主推品种为深两优5814、内5优39、丰优香占、Y两优一号。
2 取样方法
每片按高、中、低肥力各取3个田块,每个田块对角线3点取样。移栽稻每点量取21行,测量行距;量取21株,测定株距,计算每亩穴数;顺序选取20穴计算穗数。抛秧稻每点取1平方米以上调查有效穗数;取平均穗数左右的稻株2-3穴(不少于50穗)调查穗粒数、结实粒。千粒重以品种区试平均千粒重计算。对照只取高、中、低肥力各1个田块(非高产创建示范片内)。
3 产量计算
理论产量(公斤/亩)=有效穗×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10-4×85%。
4 主要成效
4.1 高产创建示范增产明显
万亩片平均有效穗16.02万,穗粒数194.30粒,结实率86.99%,千粒重27.5克,平均亩产为631.53公斤,比对照亩增产102.75公斤,增产19.43%,在秋粮的生产中起到了增产增收和带动作用。
千亩片平均有效穗16.27万,穗粒数198.89粒,结实率88.37%,千粒重27.5克,平均亩产为668.29公斤,比对照亩增产139.51公斤,增产26.38%。
百亩攻关片平均有效穗17.28万,穗粒数198.70粒,结实率87.13%,千粒重27.5克,平均亩产为740.93公斤。比对照亩增产212.15公斤,比对照增产40.12%。
对照田块平均有效穗14.32万,穗粒数178.32粒,结实率88.66%,千粒重27.5克,平均亩产528.78公斤。
4.2 水稻高产创建的经济效益
万亩片平均亩产631.53公斤,比非示范区对照田块平均亩增产102.75公斤,高产创建项目20423亩,共增产稻谷209.85万公斤,按当年商品稻谷的单价每公斤2.8元计算,共增收587.58万元。
万亩片亩产631.53公斤,亩产值1768.28元,扣除生产成本1340元(其中物化成本480元,劳动力成本860元),亩收益428.28元,万亩片收益874.68万元。增产增收效益明显。
5 水稻高产创建主要措施
为了高效完成水稻高产创建工作,特制定了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主要以大力推广高产优质品种、规范化栽培技术、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病虫草防治等技术措施,增加了水稻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5.1 强化技术指导,确保技术到位
大力搞好技术培训,是高产创建落实关键技术的重要手段。统一制定水稻高产高效生产技术方案,以明白纸的形式发放到农户以此作为生产指导;全覆盖技术跟踪服务,农技人员定点定人定田块作技术指导,并严格考核。其水稻高产高效配套技术主要为:
5.1.1统一品种,主要采用深两优5814、内5优39、丰优香占、Y两优一号;统一育秧和栽插规格,一般农户实行旱育秧,百亩片、千亩片及生产大户实现工厂化育插秧,旱育秧实行划行定距中苗直插,所有田块亩植1.2至1.5万窝。
5.1.2统一配方施肥,亩施30-40公斤40%含量的水稻专用复合肥作底肥,亩施5-7.5公斤尿素作分蘖追肥,亩施5公斤尿素作穗肥,对缺锌田块亩施2公斤锌肥,百亩攻关片补施部分钾肥及硅肥。
5.1.3统一病虫草防治,带药移栽,定植10天左右施用化学除草剂,选用无公害农药,发动社会服务组织及农户科学防病治虫害。
5.2 强化宣传,扩大水稻高产创建示范效果
5.2.1大力宣传高产创建水稻综合高产技术及春播育秧育苗技术,突出高产创建在粮食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增产效益和辐射带动作用。
5.2.2加大了媒体宣传力度,万州电视台加大了水稻高产创建活动宣传报道力度,如机械化育秧(播种器播种)、机插,田间管理(机防)、测产验收等关键环节,都进行了宣传报道,大力提高高产创建的影响。
5.3 积极扶持种植大户,培育专业组织。通过培育种植大户形成土地集中,规模成片,技术领先的示范基地,带动周边农户跟着学,直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同时,大力培育专业合作社,通过专业合作社与农户签订回收合同,并与加工企业签订代收合同,有效地解决了农民一家一户销售难的问题。
6 积极开展试验示范与高效生产模式探索
优质稻筛选试验,水稻生态试验,硅肥应用试验,粳稻对比试验,45个品种展示,水稻直播技术展示,集中在海螺村和岩口村开展了600余亩的稻—虾—蟹综合高效生产模式,亩产值3000元。
参考文献
[1]戴春兰.水稻高产创建综合配套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4,6:55-58.
[关键词] 水稻 高产创建 成效 措施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7-0075-01
根据重庆市农委总体部署,按照2015年万州区水稻万亩高产创建整区推进实施方案的要求,龙沙镇以稳定粮油生产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以提高单产和增强粮油综合生产能力为发展思路,狠抓规划落实,加强工作督促和技术指导,克服了水稻苗期、分蘖期持续阴雨天气和抽穗扬花期极端高温天灾害性气候,和稻瘟病、稻纵卷叶螟严重危害的不利影响,龙沙镇水稻生产取得了显著成效。
1 基本情况
重庆市万州区龙沙镇地处万州区西南方,距万州城区43公里左右,幅员面积65.8平方公里,海拔300-700米,境内丘陵台地地形,紫色土壤,常年水稻种植面积2.5万亩。在2015年在水稻高产创建推广项目中,建立2个万亩高产示范片,面积20423亩,涉及海螺、岩口、周坝、沙包、龙安、印合、雨台、红鹤、青龙等9个村53个社,5203个农户;2个千亩核心示范片,面积2132亩,涉及海螺、红鹤2个村,328个农户;2个百亩技术攻关片,面积410亩,分别为海螺村种植大户张地埔272亩,谭高138亩。其主推品种为深两优5814、内5优39、丰优香占、Y两优一号。
2 取样方法
每片按高、中、低肥力各取3个田块,每个田块对角线3点取样。移栽稻每点量取21行,测量行距;量取21株,测定株距,计算每亩穴数;顺序选取20穴计算穗数。抛秧稻每点取1平方米以上调查有效穗数;取平均穗数左右的稻株2-3穴(不少于50穗)调查穗粒数、结实粒。千粒重以品种区试平均千粒重计算。对照只取高、中、低肥力各1个田块(非高产创建示范片内)。
3 产量计算
理论产量(公斤/亩)=有效穗×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10-4×85%。
4 主要成效
4.1 高产创建示范增产明显
万亩片平均有效穗16.02万,穗粒数194.30粒,结实率86.99%,千粒重27.5克,平均亩产为631.53公斤,比对照亩增产102.75公斤,增产19.43%,在秋粮的生产中起到了增产增收和带动作用。
千亩片平均有效穗16.27万,穗粒数198.89粒,结实率88.37%,千粒重27.5克,平均亩产为668.29公斤,比对照亩增产139.51公斤,增产26.38%。
百亩攻关片平均有效穗17.28万,穗粒数198.70粒,结实率87.13%,千粒重27.5克,平均亩产为740.93公斤。比对照亩增产212.15公斤,比对照增产40.12%。
对照田块平均有效穗14.32万,穗粒数178.32粒,结实率88.66%,千粒重27.5克,平均亩产528.78公斤。
4.2 水稻高产创建的经济效益
万亩片平均亩产631.53公斤,比非示范区对照田块平均亩增产102.75公斤,高产创建项目20423亩,共增产稻谷209.85万公斤,按当年商品稻谷的单价每公斤2.8元计算,共增收587.58万元。
万亩片亩产631.53公斤,亩产值1768.28元,扣除生产成本1340元(其中物化成本480元,劳动力成本860元),亩收益428.28元,万亩片收益874.68万元。增产增收效益明显。
5 水稻高产创建主要措施
为了高效完成水稻高产创建工作,特制定了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主要以大力推广高产优质品种、规范化栽培技术、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病虫草防治等技术措施,增加了水稻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5.1 强化技术指导,确保技术到位
大力搞好技术培训,是高产创建落实关键技术的重要手段。统一制定水稻高产高效生产技术方案,以明白纸的形式发放到农户以此作为生产指导;全覆盖技术跟踪服务,农技人员定点定人定田块作技术指导,并严格考核。其水稻高产高效配套技术主要为:
5.1.1统一品种,主要采用深两优5814、内5优39、丰优香占、Y两优一号;统一育秧和栽插规格,一般农户实行旱育秧,百亩片、千亩片及生产大户实现工厂化育插秧,旱育秧实行划行定距中苗直插,所有田块亩植1.2至1.5万窝。
5.1.2统一配方施肥,亩施30-40公斤40%含量的水稻专用复合肥作底肥,亩施5-7.5公斤尿素作分蘖追肥,亩施5公斤尿素作穗肥,对缺锌田块亩施2公斤锌肥,百亩攻关片补施部分钾肥及硅肥。
5.1.3统一病虫草防治,带药移栽,定植10天左右施用化学除草剂,选用无公害农药,发动社会服务组织及农户科学防病治虫害。
5.2 强化宣传,扩大水稻高产创建示范效果
5.2.1大力宣传高产创建水稻综合高产技术及春播育秧育苗技术,突出高产创建在粮食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增产效益和辐射带动作用。
5.2.2加大了媒体宣传力度,万州电视台加大了水稻高产创建活动宣传报道力度,如机械化育秧(播种器播种)、机插,田间管理(机防)、测产验收等关键环节,都进行了宣传报道,大力提高高产创建的影响。
5.3 积极扶持种植大户,培育专业组织。通过培育种植大户形成土地集中,规模成片,技术领先的示范基地,带动周边农户跟着学,直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同时,大力培育专业合作社,通过专业合作社与农户签订回收合同,并与加工企业签订代收合同,有效地解决了农民一家一户销售难的问题。
6 积极开展试验示范与高效生产模式探索
优质稻筛选试验,水稻生态试验,硅肥应用试验,粳稻对比试验,45个品种展示,水稻直播技术展示,集中在海螺村和岩口村开展了600余亩的稻—虾—蟹综合高效生产模式,亩产值3000元。
参考文献
[1]戴春兰.水稻高产创建综合配套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4,6: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