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玄轮新加坡起义记

来源 :航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ibian0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前奏
  
  1949年末,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已两月,中国大陆除西藏正在和平统一谈判外,全境都飘扬着五星红旗。但此时,远在欧洲地中海航行的一艘万吨自由轮“海玄”号,它的船尾仍挂着兰白红中华民国的旗帜。然而,大多数船员私下里,却暗藏着去年10月从台湾出航,途经香港靠泊时,在街头报摊买来的《文汇报》、《大公报》,两报登载五星红旗的图案和新中国开国大典以及上海形势安定等报道,同时他们也从香港招商分局内部得知海辽轮起义已平安回到大陆,香港招商分局正在酝酿起义等信息。他们在漫长的远航中,只好以此来缓解对家乡、亲人的朝思暮想。
  从海玄轮这种表里不一的迹象,预示着在未来的航途中,将会有一场难以预料的“风暴”降临。
  
  (二)起缘
  
  要厘清故事的头绪,还得从1949年4月“百万雄师过长江,占领南京”说起,国民党眼见大势已去,便慌忙把国民政府由陆路撤往广州,溃败的蒋军从海上撤往台湾。他们牢牢控制着海上交通生命线——全国最大的航运企业轮船招商局,命其在台北成立总管理处,迅速把全部海轮劫往台湾,以维持其东南沿海的军运以及海外的航运。此前,美国驻沪领事馆曾照会招商局:“中国向美国航委会购买之船只,因船价未清,10艘自由轮和6艘N3型轮,在沪者立即离沪。不在沪者,亦应停止来沪,以策安全。”
  在国民党及其美国主子的胁迫下,到5月中旬,招商局约有80艘海轮(计22万总吨)被劫往台湾,其中海玄等10艘自由轮大都调往海外航线,承运国际货运。
  这10艘万吨自由轮是当时中国最大的远洋货轮,招商局1947年购入时,对其命名还有一番讲究,是按照我国传统蒙学读本《幼学琼林/成语考》的前三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辰宿列张”12个字中的10个字取名的,因“洪、荒”两个字含贬义,不吉利,故删去不用。例如海天轮当然是“天”字第一号,委派当时中国航海界资格最老、声望弥高的航海家滕士标担任船长,他的儿子滕兆仁时任海玄轮业务主任,是海玄轮起义的发起人之一。
  
  (三)印度洋上风雷激
  
  海玄轮船长薛邦祥本航次是执行台北招商局总管理处的调遣,于1949年12月22日到西班牙的卡塔港,满载工业用盐驶往日本。该轮12月30日穿过地中海到达埃及塞得港,加燃油后再向东续航。
  台湾当局驻塞得港的领事馆,把许多信件、电报送到海玄轮。业务主任滕兆仁接到一份唁电,忽然失声恸哭。上海家里来电说,他的父亲滕士标因患肝癌,医治无效逝世。为此,滕兆仁急于返沪奔丧。
  薛邦祥船长从前是滕老船长的学生,对此也很悲伤。他一边安慰滕兆仁,一边建议他到了目的港日本,可以离船回家料理后事。
  与此同时,薛船长也接到妻子从台湾寄来的家信,说台湾当局不准海员家属离境,也不许她带孩子去香港。薛船长发楞地看着家书,唉声叹气直摇头。
  翌日,海玄轮离开塞得港,穿行苏伊士运河。1950年元月6日,船员从塞得港电台新闻广播中,听到英国政府已正式承认新中国的消息,群情振奋,初步形成了轮机长陈荣生、业务主任滕兆仁、报务员金振邦和三副陆继书等主张起义的核心组,他们商量着如何带动船员走海辽轮的道路,经过反复讨论,掂量成败得失,觉得面前的困难甚多:首先是航线太长,航速又慢,燃料不足;其次是船上淡水和伙食不足,要维持全船六十口人20多天伙食是个大问题;更值得深思的是将会遭到国民党海空军的监控和拦截,还有美国军舰、飞机的侦察,这样就很难通过辽阔的南海。万一失事,一切愿望都落空。更重要的是,这么大的事,没有船长主持和支持,是难以成功的。
  事到如今,大多数船员还是不死心,建议不妨先和薛船长摊牌,看看他能否回心转意,调转航向去大陆。于是核心组代表就壮起胆子与薛船长商量。果然不出所料,双方一接触就谈不拢。船长虽然有决定权,但船员们人多势众,互不相让,难分难解。
  元月19日深夜,金振邦忽然收到香港招商分局发来的电报,通知海玄轮驶抵新加坡,在港内锚泊待命。金振邦马上把这喜讯在船员中传开,滕兆仁更是欣喜不已,绝大多数船员都赞成去新加坡。
  翌日,又接到台北招商局总管理处的来电:不许海玄轮与香港招商分局联系。
  现在海玄轮离新加坡只有一天航程了,到底走哪条路已到了最后关头。全体船员群情激愤,要求公开投票决定。薛船长此时也无可奈何,只能应允。
  元月21日晨,除值班船员外,全体船员齐集餐厅投票,共有59名船员投了票。结果有50票投新加坡;两票投台湾的是薛船长和他的服务员,7票弃权。
  气急败坏的薛船长一骨碌站起,怒气冲冲地走上驾驶台,在航海日志上用英文写道:“我因身体及精神上有病,不能负责船舶的安全,船长职务自动由大副代理。”他签了名,就回到船长室,卧床不起。
  大副杨训仪见此情景,便在航海日志上签述:“不同意船长的‘自动’二字,我将尽力负起船舶安全之责任。”
  核心组的成员此时增加了代船长杨训仪。他们商定给香港招商分局复电:“同意到新加坡待命。预计明日上午到达。请通知代理行办理入港手续。并即复。”从此时开始,海玄轮不再向台北招商局发报,但该局电台还不断地发电报来,要求海玄轮直驶台湾,并诱惑船员说:“开到台湾,每个船员可以领到许多美金。”
  金振邦把台北来的电报送代船长杨训仪,不再交给薛邦祥。
  元月23日晚,金振邦收到新加坡发来的电报:“贵轮何时进港,代理行马来西亚中南兴业公司。”
  多日来,全体船员吊到喉咙口的紧张心情,顿时松了下来。核心组五大员赶紧聚集在轮机长房间内,商定以下决策:
  1. 发电报通知新加坡代理行,海玄轮明天10时到港,请速办妥入港手续;
  2. 派几名身强力壮的船员,通宵守护船长室四周,以防他跳海逃走或自杀;
  3. 明晨6时,核心组五人到薛船长房间,要求他把船驶入新加坡港内。如果他不愿意,大家也谅解他妻小在台湾的处境。那么就由杨大副代行船长职务,驾船入港;
  4. 派另外一个服务员到船长盥洗室,把他的刮须刀等利器拿走,以防他用此割脉自杀;
  5. 派两名身强力壮的船员,守卫在船长室门口,以防万一薛邦祥反抗,就用毛毯把他裹起来,并用被单捆绑,以免有绳捆的痕迹,预防他登岸向海事法庭控告船员;
  6. 明晨开始,本轮改挂新中国的五星红旗。
  接着,三副陆继书拿出保藏了两个多月的香港《文汇报》上的五星红旗的图样,交舵工照图剪出五角星,然后连夜由女报务实习员滑秉慧精心缝制。两小时后,一面簇新的五星红旗就制成了。
  元月24日早晨,平静的马六甲海峡朝阳初升,霞光满天。这是海玄轮船员终身难忘的时刻,大家满怀喜悦列队在甲板上,齐唱“义勇军进行曲”,升起了五星红旗。然后核心组五人到船长室,请薛邦祥履行船长职务,把船开进新加坡港。
  薛邦祥却闭着眼睛坐在那里,似理不理。
  滕兆仁说:“现在回电来了,请船长和大家一致行动,起来撑一把,开进新加坡。一切责任都由我们承担,您只管推到我们头上好了!”
  薛邦祥有气无力地说:“随你们便了,我不管了。”
  于是核心组齐聚轮机长房间。金振邦摊开一张大幅白纸,写下“全体船员共推大副杨训议代行船长职务,驾驶海玄轮开进新加坡。如发生任何事故,概由大家共同负责。”
  海玄轮鸣笛驶进了新加坡港。当天,薛邦祥就离船上岸,住进了医院。
  
  (四)撵走抢船的鲍尔逊
  
  海玄轮锚泊在新加坡港内。当天,就有中外记者纷纷登轮前来采访慰问,声援船员们的起义行动。
  两月前曾参加新中国开国大典的华侨领袖陈嘉庚,此时也在新加坡,他热忱地关照华人媒体《南侨日报》、《星洲日报》和爱华社,要共同支援、维护海玄轮的起义壮举。
  香港招商分局和13艘起义船、上海招商总局和海员工会都来电祝贺。新加坡爱国华侨纷纷登轮支援、慰问。
  可是台北招商局还在死皮赖脸地发来电报,先是以“上级”的口吻威胁一通,接着又施故计说只要把薛船长请回船,把船开到台湾,就优发奖金。但暗地里却派人来新加坡,带手枪给薛邦祥。总算薛邦祥天良未灭,他不愿使海玄轮船员流血,拒绝重回海玄轮。于是他们又勾结美国打手,到新加坡来抢船。
  2月15日下午,冒充“船长”的美国打手鲍尔逊,带领十多个由美国领事馆雇来的白人驾驶员、轮机员和印度水手、机匠等13人,强行登上海玄轮,叫嚷着要中国船员交出工具,热缸备航,妄图劫船。
  几艘英国小艇也围着海玄轮起哄:“起锚!不许在这里抛锚!”
  正在值班的三副陆继书见势不妙,立刻向二副打个招呼,乘快艇到南侨日报社报警,找到正在与新闻界谈事的杨训仪和滕兆仁。大家马上采取措施。杨、滕立即回船。侨报总编辑洪丝丝急拨电话,通知爱华社和《星洲日报》派人前往海玄轮救援。他们集合了五六十人,分乘几艘快艇向海玄轮开来。英国小艇见此势态,赶快逃逸。
  于是海玄轮甲板上展开了一场反劫船的斗争,手拿太平斧、榔头、铁棒的海玄轮船员和撸袖伸拳的爱国华侨,共有百多人,呼着口号,把鲍尔逊一伙人围起来。
  杨训仪代船长指着旗杆上飘扬的五星红旗,操着英语,严词申诉鲍尔逊一伙:“你们没有经过合法手续,闯到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船上撒野,这是犯法的行为!你们如果继续行凶,我们马上通知新加坡警方来抓捕你们。”
  几个雇来的印度人吓得跪下来,向太阳祈祷。
  鲍尔逊做贼心虚,狼狈不堪地一边狡辩,一边带着这帮无赖开溜:“对不起,很抱歉。你们很有礼貌,再见!”
  
  (五)对簿星岛公堂
  
  一计不成又出一招。2月21日,美国驻新加坡总领事兰敦带着女秘书,乘汽艇到海玄轮旁,声称:“美国1947年售给中国的40艘轮船,订有抵押合同。其中多艘包括海玄轮,尚未还清价款,我奉国务院的指令特来讨还海玄轮。”
  “美国人又来啦!”海玄轮值班水手警觉起来。
  三副陆继书站在悬梯的最下一块踏板上,命令水手把悬梯绞起来,不许他们上船。他又转身怒斥兰敦:“海玄轮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财产!你再无理取闹,我们就报警!”
  甲板上众船员齐声怒吼:“抓住他!抓住这个强盗!”
  兰敦见势不妙,赶忙令汽艇开走了。但他仍不甘心,又转向新加坡法院提出诉讼,妄图讨回海玄轮。
  翌日,《南侨日报》发表社论,对兰敦“索船谬论”予以严词驳斥,并延聘当地著名华侨律师许春风和印度人律师马拉尔,与兰敦进行法律周旋。
  2月23日,鲍尔逊到机场为薛邦祥送行。薛前一天在美国领事馆,应《马来西亚论坛报》记者的采访发表谈话:“我不想对这次海玄轮事件发表意见,我将遵照台湾总公司的命令回台北,我不会再上海玄轮。”
  与此同时,美国“拳师”号航空母舰和四艘驱逐舰忽然开进新加坡港,停泊在海玄轮附近,还派出小艇绕着海玄轮拍照,并在海玄轮周围游弋了两天两夜。
  许春风律师就美国舰队威胁海玄轮事,向新加坡辅政司交涉,请武装警察保护海玄轮。辅政司推托说:“奉上级命令不介入。”
  于是,洪丝丝、吴盛育、杨训仪经过郑重磋商,作出对策,爱国华侨和起义船员联合起来,以武力来保护海玄轮。若美舰动手,就一拼死战,并把海玄轮撞到避风塘,看你英国政府如何收拾这个局面!
  陈嘉庚当天听了洪丝丝的汇报,也同意这个决策。
  紧急备战开始,大批华侨工人登上海玄轮,日夜值班。记者携相机准备抓拍美舰抢船实况。他们又在红灯码头布置多艘快艇;爱华社楼顶设观察哨,一旦发现海玄轮发出信号,装满华侨壮士的快艇,立即驰往海玄轮助战。海玄轮船员搜出一千多只啤酒瓶,搬到甲板的四周,准备当手榴弹用。9条水龙摆出来,准备用蒸汽喷射抢船的强盗。
  双方剑拔弩张对峙,引起英方的恐慌,于是授意新加坡高等法院宣布,受理美国政府对海玄轮船员的控诉,并向杨训仪、陆继书发出传票。
  2月25日,美国舰队撤离新加坡。我方律师要求新加坡法院立即撤销美方的上诉。同日《南侨日报》发表评论,指出新加坡高等法院无权受理此案。
  香港招商分局得知新加坡当局欲支持美方诉讼,立即对美国驻新加坡领事馆提出严重抗议,同时将海玄轮的处境电告上海招商总局。
  3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长章伯钧郑重声明:“在新加坡、香港以及各国的中国轮船,其产权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手段侵犯、扣留、转移或干涉其行动。否则,该国政府必须负完全责任,并将引起相应的后果。”我国政府还通知英国政府驻北京代办,敦促他们转告新加坡当局不得干涉海玄轮。
  3月28日,新加坡最高法院首席法官摩雷安斯莱开庭宣读判决书:“海玄轮属英国政府承认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资财;该轮船员有权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护自己的轮船;美国不得在新加坡起诉,其一切起诉必须立即撤销;美国政府必须负担一切诉讼费用。”
  海玄案胜诉的消息,在世界各国的报刊和电台播发了,新加坡沸腾了,欢呼海玄轮船员的胜利!海玄轮船员和爱国华侨共同战胜了狂风暴雨和怒涛骇浪,在中国航海史上谱写了惊险而壮丽的篇章。◆
其他文献
建筑物的变形分为荷载变形和非荷载变形。荷载变形在结构设计时已做明确考虑,而非荷载变形的裂缝,一部分由混凝土自身的内应力形成,这种内应力主要来源于混凝土的温度差,塑性沉降
2010年3月5日,明德重IMD024-30000LBC-05三万吨大湖型散货船5撑铺龙骨仪式在3号船台隆重举行,船东、船检代表及明德重工领导和相关人员出席了铺龙骨仪式。
本文结合自己17年的教学经验和生活实际从三个方面即: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感恩,如何在教学中渗透感恩等,采用平实的语言和生活实例说明当前对学生感恩教育重要性和必要性。
目的探讨中医气说的本质。方法首先通过对古代经典文献的语义解读,认为气概念的内涵是非物质属性,否则就产生阴阳学说的逻辑和哲学概念的错误。其次将气的特征与生理学生命调
现在,构成要件是刑法学的概念,犯罪事实是刑事诉讼法的概念。二者同源于中世纪意大利的犯罪确证理论。随着刑事立法的发展,实体法与程序法的分离,犯罪事实作为刑事诉讼法的概念而
针对老龄产业运行的经济背景,结合老龄产业开发建设财政投资的目标定位、财政投资流向与项目结构、财政投资组织与管理构思等方面,分析中国老龄产业开发建设的目标、结构、运
近年来,我国矿难频发态势已得到遏制,百万吨死亡率低位徘徊,但与欧美矿业大国相比仍属矿难大国。文章针对新时期矿难始终遏而不止的深层次内因进行了文化心理学分析,通过梳理心理
南通三建集团公司九分公司经理汤云岳说,近年来特别是2000年是我项目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取得双丰收的年份。在南通三建南京分公司暨海门建工局驻南京办事处领导的关心下,在南
重视人文社会科学素质教育,是国内外高等院校教育改革的一个趋势。理工科大学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素质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本文通过
本文是基于麦克卢汉“媒介四元律”的傣族乡村田野调查。作者通过在云南西双版纳曼腊村的短期田野观察,尝试探索中国乡村地区的传媒发展状况。田野调查的结果印证了麦氏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