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飞虱传水稻病毒病综合防控技术应用

来源 :江苏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maom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研究和验证诸多防治技术集成的综合应用效果,2011年,开展了水稻病毒病综合防控技术示范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运用机插方式集中育苗、无纺布全程覆盖辅助抗病品种的应用、适期药剂防治传毒昆虫,控制水稻病毒病效果显著。秧田期全程覆盖技术,能彻底隔绝1代灰飞虱对秧苗的传毒危害,切断传毒链,达到有效控制水稻病毒病的目的,结合大田防治2代灰飞虱,对大田期水稻病毒病的防治效果可达到95%以上。
  关键词:灰飞虱;水稻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防治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 S435.112 .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2-0137-03
  收稿日期:2014-11-05
  基金项目: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编号:201003031);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编号:SXGC[2013]359);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编号:CX[14]2030)。
  作者简介:李粉华(1973—),女,江苏金坛人,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作物病虫草害监测及防治技术推广。E-mail:jtlfh@163.com。
  通信作者:朱叶芹,推广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与防治技术推广。E-mail:zyq@jsagri.gov.cn。水稻条纹叶枯病、水稻黑条矮缩病均为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én)传播引起的水稻重要病毒病害,危害的严重性被称为水稻上的“癌症”。水稻条纹叶枯病1998年开始在江苏省部分稻区流行,2001年,在大部分稻区如盐城、淮安、泰州、扬州、连云港、苏州等地暴发流行且不断蔓延;2002年,发生面积扩大至100万hm2,病株率达5%~25%,重病田病株率达50%[1];2004年,发病面积达157万hm2,占江苏水稻种植面积的79%,成片水稻绝收;2005年,发病面积达到187万hm2,并开始向浙江、安徽、河南、山东、上海等周边省市蔓延,引起很大的社会反响[2]。2006年以来随着灰飞虱发生量的上升和感病品种种植面积的扩大,水稻病毒病在江苏、浙江、山东等稻区大面积发生,并迅速上升为当地水稻主要病害之一。2007年,水稻黑条矮缩病首次在江苏粳稻上普遍发生,重病田连片绝收,2008年,发病面积达26.7万hm2,2009年,进一步上升到33.3万hm2,给江苏水稻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3]。关于传毒媒介昆虫灰飞虱发生危害[4-5]及传毒[6-8]前人已开展很多研究。部分学者系统研究了灰飞虱传水稻病毒病的发生危害规律[9-11]及防治技术[12-14],并在大面积开始应用。为研究和验证诸多防治技术集成的综合应用效果,我们于2011年开展了水稻病毒病综合防控技术示范应用研究,为大面积推广和控制危害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区概况
  研究核心区位于金坛市金城镇大亭村(31°45.966′N,119°30.442′E),地处长江下游江苏省南部,常年水稻(粳稻)种植面积在20 000 hm2左右。常年年均气温15.3 ℃,年均降雨量1 063.6 mm,雨水多集中于春夏秋季。常年年均日照时数为2 035.5 h。
  2011年,经免疫斑点法测定,麦田越冬代介体昆虫灰飞虱水稻条纹叶枯病毒带毒率9.60%[15-17]。
  1.2应用技术处理
  应用技术处理见表1。1.3调查与计算方法
  根据测报规范,7 d调查2次示范区、对照区及大面积手栽稻病毒病与介体昆虫灰飞虱发生动态。调查方法:(1)秧田期。示范区及大面积手栽稻秧田多秧田调查,每块秧田30点,每点盆拍0.05 m2秧苗,计算每667 m2虫量。对照田秧田30点,每点盆拍0.05 m2秧苗,计算每667 m2虫量。(2)大田期。示范区及大面积手栽稻多田调查 每块田调查盆拍60穴稻丛,计算百穴虫量。病毒病第一显症高峰期,调查病毒病病情与防控效果;8月中下旬病毒病危害稳定后,再进行表1灰飞虱传水稻病毒病综合防控技术处理类型处理示范区面积66.67 hm2,水稻品种为武运粳23(抗条品种)[18];种子处理用25%咪鲜胺乳油2 mL、6%杀螟丹水剂6 g及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 g兑水6 kg浸稻种5 kg,浸种48 h;5月25—30日播种,塑盘育秧,秧田全程覆盖30 g/m2无纺布,6月13—20日机插。移栽前用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300 g/hm2送嫁药带药移栽,7月4日用30.2%甲维·毒死蜱乳油50 mL/hm2 50%稻丰散乳油1 200 mL/hm2防治大螟、二化螟,兼治2代灰飞虱。常规手栽稻
  面积1 340 hm2,品种为武运粳23、武运粳24等;种子处理用25%咪鲜胺乳油2 mL、6%杀螟丹水剂6 g及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 g兑水6 kg浸稻种5 kg,浸种48 h;5月12—15日播种,水育秧,6月13—15日手栽。移栽前用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300 g/hm2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 g/hm2送嫁药带药移栽,7月4日用30.2%甲维·毒死蜱乳油 750 mL/hm2 50%稻丰散乳油1 200 mL/hm2防治大螟、二化螟,兼治2代灰飞虱。对照(CK)
  面积1 600 m2,秧田100 m2,水稻品种武运粳7号。5月17日浸种,浸种药剂为25%咪鲜胺乳油2 mL加6%杀螟丹水剂6 g兑水6 kg浸稻种5 kg,浸种48 h,催芽,5月22日播种,旱育秧,地膜加遮阳网覆盖,5月30日上午秧苗2叶期时揭开,苗期不用药防治病虫害。6月21日下午移栽,栽后至收割未用药防治病虫害。
  1次调查,比较防控效果。调查方法:(1)秧田期。对照秧田5点取150株秧苗,计算病株率;示范区及大面积手栽稻多秧田各取50株秧苗计算病株率。(2)大田期。对照田5点调查150穴稻丛,计算病穴率、病株率;示范区及大面积手栽稻多田每田5点调查50穴稻丛,计算病穴率、病株率。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处理对灰飞虱发生动态的影响
  2.1.1不同处理对秧田期灰飞虱发生动态的影响调查及灯诱结果显示,2011年,金坛1代灰飞虱成虫从麦田向外扩散的高峰期为5月25日至6月3日,扩散高峰日出现在5月30日。由于示范区机插秧苗秧田期全程覆盖无纺布,6月2—21日秧田未查见传毒介体昆虫灰飞虱成虫、若虫;大面积手栽稻秧田期灰飞虱6月2日为40.25万头/667 m2,6月7日达55.20万头/667 m2,此后可能由于用药防治的原因逐渐下降;对照田秧田期灰飞虱6月2日为24.96万头/667 m2,此后迅速上升,6月9日达88.56万头/667 m2,主要原因可能是对照秧田邻近示范区,该区域周边基本无裸露秧苗,周边杂草、经济作物上的灰飞虱集聚的结果。6月9日后秧田虫量开始迅速自然下降(图1)。对照田6月2—7日灰飞虱虫量低于大面积手栽稻秧田,此后一直高于大面积手栽稻秧田。
  2.1.2不同处理大田期灰飞虱发生动态对照田、大面积手栽稻、示范区3种不同处理田间传毒介体昆虫灰飞虱虫量从6月下旬至7月14日均不高。7月16日至8月23日3种不同处理田间传毒介体昆虫灰飞虱虫量有所上升,对照田略高于大面积手栽稻和示范区稻田。8月23日后对照田、大面积手栽稻、示范区3种不同处理田间传毒介体昆虫灰飞虱由于气候条件适宜,虫量突增,对照田由于不用药防治,田间虫量明显高于大面积手栽稻田和示范区稻田(图2)。
  2.2不同处理条纹叶枯病危害情况
  2.2.1不同处理秧田期条纹叶枯病危害情况示范区秧田未查见病株,秧苗移栽到大田后都达到无病的效果,水稻条纹叶枯病株防效为100%;对照田6月19日见病,6月21日移栽前病株率为0.93%,明显高于示范区病株率,两者差异显著;常规手栽稻播种时间较早,6月13日见病,移栽前病株率为1.58%。
  2.2.2不同处理大田期条纹叶枯病危害情况大田分蘖期调查,对照田6月27日随着分蘖高峰的到来进入发病高峰,7月11日调查病穴率为36.00%,病株率最高达4.50%;示范区机插稻未查见发病株;大面积手栽稻6月27日调查水稻条纹叶枯病最重,病穴率7.30%,病株率3.63%(图3)。
  9月5日破口抽穗期调查,示范区的机插稻田仅田边零星见病株;对照田发病较重,病穴率与病株率分别为56%、11.3%,与示范区差异明显;大面积手栽稻田平均病穴率、病株率分别为5%、0.64%。表明秧田期全程覆盖无纺布,杜绝了1代灰飞虱秧苗期的传毒危害,减轻了大田分蘖期2代灰飞虱的虫量,减轻了水稻拔节孕穗期条纹叶枯病的发生和危害。大面积手栽稻田由于秧田期、大田前期控制传毒介体昆虫灰飞虱发生和危害,同时也控制了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和危害。
  2.3大田期黑条矮缩病发生情况
  大田期对照田发病明显,分蘖后期7月16日调查,病穴率14.00%,病株率2.80%;示范区未查见病株;大面积手栽田分蘖期病穴率、病株率分别为5%、1.3%;水稻生长后期9月13日调查,对照田病穴率6.00%,病株率为2.70%,示范区内的机插稻未见病;大面积手栽稻未查见病株,防控效果差异明显(图4)。
  2.4水稻病毒病对产量的影响
  经穗期考察,对照田有效穗为215.7万/hm2,示范区平均有效穗325.5万/hm2,对照田比示范区减少109.8万/hm2,有效穗降低33.73%。灰飞虱传病毒病的危害主要是影响水稻的有效穗数。
  3讨论
  水稻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之所以被称为水稻上的“癌症”,是因为水稻一旦感染发病,田间几乎无药可治。这2种水稻病毒病均为媒介昆虫灰飞虱传播引起,治虫防病的防治策略是灰飞虱传水稻病毒病防治的重要手段。除秧田防治外,水稻移栽后大田初期对2代若虫的防治同样重要 [18-20]。大面积手栽稻田,秧田期、大田初期及时用药防治灰飞虱,控制传毒,不仅可延缓水稻病毒病发生危害时间,而且可大大降低发生危害程度,本研究进一步验证了治虫防病的科学结论。
  随着防控技术的推广和抗病品种的种植,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危害虽逐渐回落,但仍在持续流行,水稻黑条矮缩病有日趋严重和蔓延态势,原因主要与灰飞虱的再猖獗、病毒的有效积累和抗性基因的单一性有关[21]。为实现水稻病毒病的可持续控制,就应该采取“抗、避、断、治”综合防治策略的集成应用。单项技术难以完全有效地控制水稻病毒病的发生和危害,综合防控是水稻病毒病防治的根本出路。研究结果表明,运用机插方式集中育苗、无纺布全程覆盖辅助抗病品种的应用、适期药剂防治传毒昆虫,控制水稻病毒病效果显著。秧田期采用全程覆盖技术,能彻底隔绝1代灰飞虱对秧苗的传毒危害,切断传毒链,从而达到有效控制水稻病毒病的目的。结合大田防治2代灰飞虱,对大田期水稻病毒病的防治效果可以达到95%以上。综合防控技术的集成应用,采用秧田防虫网或无纺布全程覆盖 机插秧 适期迟播 适期移栽是一个可行的选择[21]。该集成技术突破了品种的限制,不使用化学农药,是针对阻断灰飞虱的传毒而设计,可以实现对灰飞虱传播的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2种水稻病毒病的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程兆榜,杨荣明,周益军,等. 江苏稻区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新规律[J]. 江苏农业科学,2002(1):39-41.
  [2]周益军. 水稻条纹叶枯病[M].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3]周彤,王英,吴丽娟,等. 水稻品种抗黑条矮缩病人工接种鉴定方法[J]. 植物保护学报,2011,38(4):301-305.
  [4]孙国俊,蒋林忠,董波,等. 金坛地区灰飞虱发生动态研究[J]. 江西农业学报,2008,20(9):74-76.
  [5]陈思宏,马学文,于涌鑫,等. 灰飞虱发生动态及其主要防治措施[J]. 江苏农业科学,2003(增刊1):13-14.   [6]Gingery R E,Nault L R,Yamashita S.Relationship between maize stripe virus and rice stripe virus[J]. Journal of General Virology,1983,64(8):1765-1770.
  [7]Kisimoto R.Genetic variation in the ability of a planthopper vector: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én to acquire the rice stripe virus[J]. Virology,1967,32(1):144-152.
  [8]Shinkai A. Studies on insect transmission of rice virus diseases in Japan[J]. Bulletin of National Institute of Agriculture Sciencea Series C,1962,14:1-112.
  [9]谢联辉. 植物病原病毒学[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10]程兆榜,任春梅,周益军,等. 水稻条纹叶枯病不同地区分离物的致病性研究[J]. 植物病理学报,2008,38(2):125-131.
  [11]周彤,吴丽娟,王英,等. 水稻对黑条矮缩病感病生育期研究初报[J]. 华北农学报,2010,25(6):128-131.
  [12]季敏,孙国俊,董波,等. 机插水稻苗期无纺布全程覆盖控制条纹叶枯病研究[J]. 中国植保导刊,2009,29(10):18-20.
  [13]孙国俊,蒋林忠,季敏,等. 机插水稻条纹叶枯病防治技术研究[J]. 江西农业学报,2009,21(1):74-76.
  [14]王华弟,祝增荣,陈剑平,等. 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流行规律、监测预警与防控关键技术[J]. 浙江农业学报,2007,19(3):141-146.
  [15]周益军,刘海建,王贵珍,等. 灰飞虱携带的水稻条纹病毒免疫检测[J]. 江苏农业科学,2004(1):50-51.
  [16]NY/T 2059—2011灰飞虱携带水稻条纹病毒检测技术[S].
  [17]NY/T 1609—2008水稻条纹叶枯病测报技术规范[S].
  [18]朱邦辉,徐晓杰,石世杰,等. 抗条纹叶枯病新品种武运粳23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 中国稻米,2010,16(4):60-61.
  [19]朱叶芹,杨荣明,刁春友. 江苏省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原因及治理对策[J]. 江苏农业科学,2005(6):29-30.
  [20]孙枫,徐秋芳,程兆榜,等. 中国水稻黑条矮缩病研究进展[J]. 江苏农业学报,2013,29(1):195-201.
  [21]周益军,李硕,程兆榜,等. 中国水稻条纹叶枯病研究进展[J]. 江苏农业学报,2012,28(5):1007-1015.郑伟,王彬,马骁,等. 6种杀菌剂防治火龙果茎斑病的田间药效[J]. 江苏农业科学,2015,43(2):140-141.
其他文献
我最喜欢的就是夏天,老奶奶笑容满面地问我:“为什么啊——”  我則是掰着手指一脸认真地告诉她:“因为我的生日在夏天,我可以吃大蛋糕;夏天的时候我有两个月的假期,我可以睡懒觉,可以去旅游,也可以宅在家里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样的日子,岂不是乐哉!  老奶奶又问:“冬天呢?”  我摇摇头,喊道:“太冷了,比暑假还少一个月呢!”  就这样,我过了很多年的暑假,也认为暑假是最好的。  因为疫情的缘故,上了
摘要: 为了探明米槁(Cinnamomum migao H W Li )光合作用日变化特征及其与生理生态因子间的关系,采用 Li-6400 光合测定仪对米槁叶片进行生理生态指标测定,并运用多元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净光合速率与生理生态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米槁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为典型的双峰曲线,第1峰[HJ1mm][峰值 10 18 μmol/(m2·s)] 出现在10:00
在父母和長辈的呵护下长大的我们,极少经历挫折。稍稍经历一些小挫折——比如考试成绩不理想,和同学相处不融洽,班干部竞选失败,父母、老师的批评,便难以接受,情绪低落……其实,这些都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一分钟认识苏遇:曾用笔名谜舟,来自青山绿水的皖南小城,最想去的城市是成都。对连衣裙有着近乎狂热的迷恋,喜欢将少女心情诉诸笔端,对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有着深深的敬仰和崇拜。前路未必平坦,但坚信远方一定有光。如果我的文字有触动到你,欢迎添加QQ:2848635557(云味)  发表文章:《悲伤悲伤,不会说话》《热闹是别人的,我的心事只有自己知道》《谁在青春路上沿途流浪》《夜深忽梦少年时》《二胖、饭团
摘要: 对靖江香沙芋植株田间感病情况随机进行调查,发现具有明显感病症状的植株达到63.3%。利用芋茎尖脱毒技术,培育靖江香沙芋脱毒组培苗,并采用花叶病毒(DMV)酶联免疫分析法进行芋花叶病毒检测,组培苗脱毒率达48%。脱毒组培苗移栽于全基质苗床,成活率为100%,且当代芋头产量达到52 500 kg/hm2。此外,提出了靖江香沙芋脱毒种芋扩繁体系的技术要点。  关键词: 靖江香沙芋;脱毒组培;种芋
我的高考分数,离一本线差3分。中国的大学太多,我的分数太尴尬,文科生能报的志愿太少。偏偏我在的省份又是高考大省,这个分数基本上只有两种出路——在省内或者周边省份选择学院或者报考比较偏远地区的大学。  我在选择学校这件事情上固执得出奇,一意孤行把自己打包送到了离家1300公里的大学。我爸对此作出高度评价——像一头倔强的野驴。他和我妈都想让我留在家乡附近上大学,毕业之后也能在家鄉找一份安定的工作。在填
专业千千万,选谁才对盘?  本以为高考过后万事大吉,可没想到却在选专业这关犯了难。  拆“砖”业,为你解决专业难题。  让我们一起选取适合的专业,走上人生巅峰!  选择考古专业是因为之前刷到的粉晶围棋子的视频。  初见就让我在脑海中浮想联翩,仿佛越过了时间长河,看见了端坐于杏花树下歪着脑袋学下棋的翩翩佳人,也仿佛能看见不远处有一白衣公子正看着她一脸宠溺地笑了笑。  即使只能與之神交,也让我甘愿。如
摘要: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以其低毒、高效、稳定的优点被广泛应用,甲氰菊酯作为拟除虫菊酯类农药重要的品种之一备受关注。主要对甲氰菊酯的微生物降解、相关微生物的筛选和降解途径进行了概述,介绍了菊酯农药的手性降解特征,并对今后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甲氰菊酯;微生物;筛选;降解;手性  中图分类号: X59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5)11-0017-04  收稿日期:
摘要:通过对西洋南瓜和中国南瓜进行杂交选育,获得了11种南瓜新品种。对11种南瓜新品种的植物学性状、农艺学性状和营养品质进行了比较分析,其中锦栗1号是绿皮橘黄肉品种中性状较为优良的品种。  关键词:西洋南瓜;杂交;新品种;植物学性状;农艺学性状;营养品质  中图分类号: S642.103.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1-0178-02  收稿日期:2014-03-1
摘要:运用Bivariate Probit模型,采用辽宁沿海经济带201户农户的微观数据,计量分析了影响农户流转土地的因素。结果表明,土地转出对土地转入的影响显著,且二者相关关系比较明显;农户外出就业中的是否外出就业、年打工时间、打工地点和家庭经济结构中的家庭农业生产主营项目、农业收入比重对农户土地流出分别在1%、10%、10%、10%、10%的统计水平上有显著影响,而外出就业对农户土地流入影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