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保守,最新奇:英国设计文化简论

来源 :设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tao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讲座要点】
  英国就是一对对矛盾的集合体,共生和谐。
  理解英国设计的五对矛盾
  罗马文化与罗曼文化
  手工艺传统与工业革命
  贵族文化与平民文化
  科学精神与反建制的传统
  岛屿意识与全球视野
  弥合:自由主义/重商主义
  8月19日,人人都是创意家“视觉艺术鉴赏”系列讲座第二期举办,对现代艺术史、20世纪的艺术与设计以及视觉文化都有着深入研究的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博士、艺术史学者周博带来了题为“极保守,最新奇:英国设计文化简论”的讲座。
  PART1罗马文化与罗曼文化
  知识点:
  罗马文化:对古典主义的追慕,大陆情节,新古典主义,强调理性、节制、贵族、建制
  罗曼文化:凯尔特人和中世纪的基督教文化,强调信仰、浪漫、平民、反建制
  罗马帝国最强大的时期曾经占领大不列颠岛,占领范围包括英格兰的大部分和威尔士,罗马入侵者从欧洲引进农业、工业和建筑,这些迹象在今天的英国依然可以看到,比如罗马不列颠时期的城墙。
  英国人对希腊罗马文化有一种偏好,这种偏好尤其存在于英国上层的贵族阶层。从文艺复兴到巴洛克、洛可可时期的许多建筑园林景观中,可以更加明显的感受到。在约翰.弥尔顿的诗中也可以看出这种欧洲大陆情节,这种情节使得他们崇尚欧洲大陆文化,崇尚理性、节制,贵族的、建制的东西。
  英国有一个很有名的陶瓷生产企业韦奇伍德,至今还一直生产大量的民用陶瓷,刚创立的时候,他们所追慕的就是古典主义的价值观,生产有贵族趣味的东西,这些都是来自于欧洲大陆的传统。他们模仿的就是在大英博物馆中的波特兰花瓶,这就是一种罗马文化。
  19世纪,拿破仑战争期间整个欧洲如火如荼,英国人自己也在找寻究竟真正属于英国本土的文化是什么,他们特别强调的是凯尔特人的传统,基督教文化,以及中世纪的罗曼文化对他们的影响。比如议会大厦威斯敏斯特宫,其设计风格就来源于中世纪的罗曼文化,以哥特式的装饰来修饰整个楼,而不是罗马文化,这体现了他们对中世纪文化的—种认可。
  中世纪的文化强调的是信仰,浪漫,它有蛮族文化和平民文化的成分,就是那些所谓高高在上的人曾瞧不上的东西,但是英国人却认为这个东西特别重要。在平民阶层中充满一种像野草一样有很有韧度的艺术创造力,另外就是蛮族文化对既有规则的突破,压根不理教条那一套,我就愿意这么做,你爱接受不接受,时间长了也就接受了。
  普金特别推崇中世纪的建筑风格,他一方面强调简洁的、平面化的装饰,另一方面强调简约的功能化的倾向。我们不能用今天的简洁设计去要求19世纪的建筑师,但是和维多利亚时代那种杂糅了巴洛克的古典主义相比,普京的设计已经相当简洁、干净了。他主张中世纪的复兴,喜欢苏格兰的乡村建筑,我们在苏格兰地区可以看到很多这样的简洁立面,非常朴实无华的设计。
  在现代主义的建筑里面,流淌着中世纪的血液,中世紀对建筑的理解,对我们现代建筑的影响非常大,中世纪的建筑师注重构架,比如所有的承重都放在大教堂的立柱上,这一点跟中国的建筑相似,而现代建筑也是在基本的梁架结构上去填充的。中世纪有高入云端的大教堂尖塔,20世纪有摩天大楼。
  普金是一个先驱,他把中世纪的精神在19世纪末的英国建筑里复活了。
  PART2手工艺传统与工业革命
  知识点:
  手工艺传统:重视手工,手工劳作与信仰和美德相关。人性的、有机的、生命的
  工业革命:信奉科学技术对于世界的改变。机械化、标准化和批量化生产,理性、科技、异化。
  在古典文化中,贵族基本上是不怎么干活儿的,但中世纪的罗曼文化不一样,特别强调手工和劳作,比如,耶稣的父亲圣约瑟是个木匠,母亲也要搞点刺绣,中世纪的人认为劳动是人一生必然要经历的东西,劳作并不丢人,这是中世纪的传统,他们认为手工劳动跟信仰相关。
  中世纪的劳动也有一点等级上的的差别,比如石匠比较高级,因为他可以盖大教堂,金银匠人也比较高级,他们使用的都是贵重材料,也可以服务于宗教,但本质上来看劳动是没有差别的。这种传统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而且他们认为手工劳作是一种人性的东西,人手在做,它是人性的、有机的、有生命的东西,它更加直观的表达了人的创造力。
  所以,英国的设计直到今天都有一种手工传统,这种东西在英国的文化里面特别重要。我有个同学学的是编织专业,她曾想在德国找一个类似的专业读研,但是找不到,德国的设计专业都是工业设计方向,高科技,工业化,但是在英国,几乎每个设计学院都有手工相关的专业。
  工业革命率先在英国开展。工业革命信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机械化、批量生产,能够给人类社会带来可观的物质和财富,崇尚理性、科技,但是这种东西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异化,机器做出来的东西怎么可以跟人用手生产出来的东西作比较,就像卓别林《摩登时代》中对机械化的控诉。对新技术和新事物的一种盲目冲动反抗的卢德主义最先在英国产生,认为机器改善不了他们的生活,还让他们失业,而去毁坏机器。
  两种传统一直在斗争,最典型的就是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代表性的人物就是威廉.莫里斯,英国设计、英国文化的所有矛盾在他身上都可以找到。比如,他崇尚中世纪,同时又是一个空想社会主义者。在他身上既有中世纪的梦想,又有对当代工人阶级生存状况的不满,他既是一个资本家,开办很多工厂,又会走上街头为工人阶级说话。
  莫里斯的别墅是非常英国的,他崇尚中世纪,崇尚自然装饰,崇尚平面装饰,不要错觉装饰,所以他的整个居室充满了一种中世纪的浪漫文化。但他的婚姻不太幸福,房子住了几年就卖掉了,但是时至今日房子依旧基本上原汁原味保留了当年的面貌,室内的东西都还存在。   不得不说,英国人的东西都能留下来,即便是后来的业主也会把你的建筑设计当成艺术品留下来,这是出于对艺术的尊重。
  莫里斯对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乃至整个英国设计影响都很大,工艺美术运动奠定了英国现代设计的传统,同时对整个欧洲,对包豪斯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英国著名学者尼古拉斯·佩夫斯纳的著作《现代建筑的先驱者一从威廉.莫里斯到格罗皮乌斯》把莫里斯到格罗皮乌斯作为一个完成的历史单元,而莫里斯正是这个历史单元的开始。
  莫里斯认为,艺术应当“By People,For People”,取之于民,并为人民大众的生活服务,我们要感谢莫里斯给现代世界所带来的这个概念,艺术家不是服务于贵族和达官贵人的,而是要为普通人的生活设计。不过他又主张手工劳动,这样成本就很高,老百姓买不起,所以莫里斯的一生的主张,艺术与设计的经验都充满了悖论和矛盾,这种悖论和矛盾在英国现代设计的文化中一直存在。
  PART 3贵族文化和平民文化
  知识点:
  贵族文化:英国的贵族文化没有中断过,贵族文化培养的是贵族精神(牺牲、奉献、克制)等以及教养和品味,对新鲜事物冷眼旁观。贵族文化一直在衰落,其生活品味成为中产阶级的一种参考。贵族文化的一个结果是遗产工业(文化产业)。
  平民文化:平民、中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激烈、粗俗、缺乏教养,街头文化、青年文化、亚文化,批判性、反抗性、创造性。
  二战期间德国要打过来了,英国人在面对国家将要灭亡的背景下设计了这样一张海报,“KEEP CALM AND CARRY ON”,后来并没有印制太多,英国人还是很厉害的,但是这个海报反映了一种贵族文化的特征,即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都要淡定,要稳住,别要死要活的,这样的话,那就不是贵族。
  其实在罗马文化里一直有这样的一种精神,比如莱辛写的《拉奥孔》,这种东西对平民文化也是有影响的,所以当德国大军压境,依然要保持冷静、隐忍、克制,然后继续坚持(CARRY ON)。
  二战期间,丘吉尔在知道德国轰炸计划的情况下,为了不让德军发现他们的计划已经泄露,依然选择了牺牲那个即将被轰炸的村子。不露声色,为了整体的战略大局,有些人注定要被牺牲。但是这个仇不是不报,后来丘吉尔出动皇家空军,基本上把德累斯顿给炸平了。丘吉尔身上所体现的就是贵族文化培养出来的精神,贵族要有牺牲精神,战争来了就跑,有好处就扑上去,那是犬儒。
  贵族还要克制。在《国王的演讲》中,爱德华八世选择了情人,放弃了王位,将多灾多难的英国留给了口吃的弟弟乔治六世,乔治六世虽然口吃但是有担当,这一点在英国非常被看重,是贵族精神的体现。
  贵族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老子什么都见过,他们对那些新奇百怪的东西都是冷眼旁观,啥都没见过,那是土老帽,德国的包豪斯对英国的影响也非常小,格罗皮乌斯崇尚工业化那一套英国人基本上不接受,这也是英国很有意思的一点。
  另一方面,英国的贵族文化也一直在衰落,比如卡梅倫(英国前首相)其实就是贵族出身,但是他一直不好意思提这个事情,因为那么多人都不是贵族,提这个招人讨厌,但是贵族的心理一直有。同时,贵族的品味也会成为平民要追求的东西,成为他们生活的参考。
  贵族文化造就了非常丰富的遗产,但是英国的遗产税非常高,继承遗产需要高昂的费用,这培养了英国人老谋深算、老成持重的性格,像我们在《唐顿庄园》中看到的那样,有地位的人要和有钱人通婚,以保持自己的社会地位。
  英国也有平民文化,尤其是工业革命使得大量农民流离失所,大量农民进程变成产业工人,生活条件尤其是住房条件极其恶劣,当时整个欧洲都是这样一种状况,平民文化就诞生于这个时期,它是工人阶级的一种文化,而非农民文化。
  由于受到威廉.莫里斯的影响,英国人通过给工人阶级设计住宅来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另—方面,19世纪末霍华德提出了“田园城市”的概念确立了英国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老城位于中心保留下来,在周边建设卫星城,每个卫星城不超过5万人口,下班之后还可以过着悠闲的乡村生活,到现在英国依然冲上这样的东西,他们非常讨厌摞起来的高楼大厦。
  无产阶级的文化进入城市之后就产生了很多粗俗的,缺乏教养的东西,但是正是在这些东西里孕育着勃勃生机,到了上世纪60年代,这些东西转化成为英国文化创造力的源泉。
  60年代成长起来的这批人,他们反传统、反保守、反建制、反政府。像薇薇安.韦斯特伍德,老太太已经快80了依然很有勇气,这种范儿就来自英国的无产阶级文化,60年代的街头文化、青年文化、亚文化,具有一种批判性,使得英国文化、设计重新具有活力。
  这就是两个极,—方面贵族文化保存的很好,另一方面也会有好多人觉得英国女王凭什么占那么大块地方,世世代代继承。贵族阶层的保留使得传统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当然它不是一成不变,尤其是风尚一直在变,但它保留了一层底色。
  贵族文化最重要的一个遗产,就是英国的遗产工业,这个是特别英国的。因为他们的遗迹都保存下来了遗产成为今天大家消费的对象,在英国的机场免税店你可以买到很多跟英国文化相关的东西,但是美国就不行。
  另外英国的日用品设计也非常发达,在维多利亚时代英国人一直有平民主义的主张,比如韦奇伍德的创始人乔舒·韦奇伍德就主张废除奴隶制度,他们在宣传的时候尤其强调产品不是奴隶生产的,特别主张平等,在上帝面前我们都是兄弟。
  60年代许多英国左派的设计反对过度消费,主张设计应当首先服务那些有需要的领域,同时英国也有非常激进的设计,这些跟他们的摇滚文化、青年文化相关,也有拿着女王照片开玩笑的。
  朋克文化是通过视觉艺术和音乐传播到世界的,其主要策源地就是英国伦敦,现在到伦敦还能感受到这种特点。伦敦有两种明显的性格,一个是福尔摩斯的英国,一个是朋克的英国。   PART 4科学精神与反建制的传统
  知识点:
  科学精神:英国是现代科学革命的策源地,自然科学、经验主义传统发达,把工程科技看作一种技术和艺术的结合。英国设计文化中有非常强调理性的一面,如福斯特、戴森、地铁线路设计等等。
  反建制的传统:浪漫主义,反对理性、堂皇的逻辑,反官僚、反父权、反建制(反对政治和艺术的当权派,在野的态度)。
  英国是现代科学的一个策源地,英国的科学非常发达,他们特别强调经验、理性,这种精神对英国的工程、工业设计影响非常大。比如现在很多人会用戴森的吸尘器,戴森就是典型的英国人。还有设计了中国首都机场T3航站楼,北京南站,伦敦希思罗机场的诺曼.福斯特。英国会出这种对数据、科学、理性,对工程具有强大掌控力的人,理性而实用的设计。
  伦敦的地铁线路图也是英国很有名的设计,地铁线路并不像我们看到的地图那样直来直去,但是我们坐地铁的时候不需要知道线路是如何蜿蜒,我只需要知道下一站是哪里,方便换乘,从伦敦的地铁线路图开始奠定了一种信息设计,即以简单明了的功能化为指导原则。
  我们可以从伦敦地铁的小册子上看到一行小字,说明他们的地铁线路图是由啥利·贝克于1931年设计的,体现了英国对于设计师和设计文化的尊重,这个其实是我们比较欠缺的。
  现在好多人家里都有这种灯,这个最早是由葛瑞格.盖吾丁设计的,他之前是汽车设计师,一个偶然的机会发明了这个灯,利用弹簧和折页,这是20世纪非常经典的设计。
  英国人认为工程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物,不像我们中国,老是把工程理解成科技,好像跟艺术没有关系似的。
  浪漫主义在60年代,其实就是一种反建制,反传统的精神,是英国的另外一面。比如艾伦.琼斯的作品,体现了60年代性解放的那段时间艺术家、设计师对于身体、凝视的表达,虽然女性主义者极其讨厌这些作品,也发起过一些运动,向这些作品上泼洒东西,但并不能改变它们是60年代反文化的标志性作品。
  另外一个重要人物就是薇薇安.韦斯特伍德,她父亲是冷藏厂的机械师,非常重视对她的教育,但是薇薇安并没有受过真正意义上的高等美术教育,这也有一个好处就是她敢想敢干,没那么多讲究。后来跟性手枪乐队组建者的婚姻对她影响很大,她的设计跟摇滚有紧密的联系。虽然保守派看不上她的设计,但是几十年过去了,薇薇安的设计成为英国文化的一面旗帜,首相见了她都客客气气。
  乞丐服、内衣外穿都跟她有关系,后来她年龄大了,越来越理解服装,开始回归传统,影响了几代人。像中央圣马丁服装专业的秀所展现的创造力和突破性都让我们的学生羡慕不已,因为我们没有这种文化。英国从60年代到现在—直有这样的文化,服装的设计是没有界限的,怎么实验都可以。
  2015年薇薇安开着坦克到卡梅伦郊区的老家抗议,贵族是干不出这种事情的,贵族只会关上门,私底下说这个是该怎么样,这就是平民文化,街头文化的产物,当时大家都对她肃然起敬,已经70多岁了,还有这种劲儿,有的时候会觉得这样一种文化还是蛮令人羡慕和感动的。
  PART 5岛屿意识和全球视野
  知识点:
  岛屿意识:岛国文化的特点在中世纪的手抄本中就有所体现,有独立意识,善于处理和安排小的空间。文化意识上以英国为中心。
  全球视野:日不落帝国,有广阔的全球视野,英语作为世界语言,殖民地文化多样性,包容异端,对外来的文化和设计师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
  英国作为一个岛国,它有一种分离主义的意识,也就是独立意识,比如脱欧,其实它一直也没怎么在欧里边,就像英国有专门的签证,而不是申根签证。他们以自我为中心,我翻译过一本英国人写的书《20世纪的设计》,牛津版的,是很重要的—本著作。既然是20世纪的设计理应涵盖全世界,但是在这本书里英国占了一半的篇幅,然后是美国,顺带写了日本,偶尔提—下韩国,还有一点点印度,里边几乎没有中国。
  这就是英国,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它有全球意识,在这个小岛上收藏者全世界的文化,所以他做事情都希望有全球影响力,有野心,它曾经有那么多殖民地,那么多文化曾臣服于它,它也有一种包容性。
  英国的另外一个特点是渔民文化使得他们特别善于充分利用狭小的空间,比如英国的造船业特别发达,这种船文化对英国设计影响很大,因为船的空间很小,渔民都很会安排空间。
  亚力山大伊斯哥尼斯设计的mini cooper很小,轮子才10英寸,里边空间利用的很好,特别英国。英国的公交车跟我们也有很大差别,北京的公交车巨长无比,我20年前来北京的时候,电车比较多,那种很长的电车拐弯的时候电线特别容易掉下来,还得下车撩上去才能继续走,这种设计都是从苏联传过来的,这是典型的大陆国家的设计,地大物博。英国采取的方式是摞起来,非常善于利用空间。
  英国的维多利亚时代相当于中国的雄汉盛唐,具有全球影响力,同时英国并不是一个闭塞的国家,也有许多文化进来。在后现代时期又出现了很多移民设计师,以前英国作过一个展览叫“英国设计的输入与输出”,他们吸收了大量的移民文化,这些人在这扎根,同时又输出了很多东西。
  总结
  尼古拉斯·佩夫斯纳在他的著作《英国性》中总结,英国的文化里有一种极性,在极与极之间寻找突破点,两极还可以共生。前边讲到的五对矛盾其实也是五种极端。这种极端创造出血多伟大的设计、艺术。
  究竟是什么可以让极端和谐共生?其实就是英国文化里边非常重要的东西:政治文化里的自由主义,严复把这个自由称之为群己权界论,也就是说每一个个体都是一个极,极与极在一起构成一个群体,但是个体与个体之间是有边界的,你的自由以不影响别人的自由為边界,这是法律所规定的一种界。比如西太后开着坦克上街游行这是她的自由,但她不能开着坦克进入卡梅伦的家,这就是界。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东西是英国的重商主义和自由贸易的传统。这也是为什么英国的设计很发达,英国的皇家美术学院在建立之初就是希望通过美术学院来提高整个英国在工业制成品方面的艺术品味,从而使英国的工业制成品可以跟全世界竞争。
  这是几百年的传统积淀,所有的东西都交给市场和消费者来评判,他们认为最好的设计在大街上,而不是在博物馆里,只有被市场、文化、习俗、制度检验过的才是好的的设计,而不是几个知识分子说好就是好。
  以前的一切,不论是贵族的还是平民的,最后都将会成为未来的传统。因此英国人一直认为无论多么新的东西,他们都生活在他们自己的传统之中。
其他文献
魏玛公立包豪斯学校,这个只有短短十四年办学时间的设计学院,在百年后的今天,仍然是每个设计人心中的圣地。“包豪斯”不仅仅是一个学校的名称,一段短暂的设计教育历史,更是一种活跃在当下,结合了艺术创造、工匠精神与标准性的设计精神。不可否认,包豪斯的历久弥新有其必然性。伴随着工业社会的来临,包豪斯开拓了一种新型的适应生产方式发展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教育模式,将高高在上的艺术创作与底层的工人技艺相结合,形成了创
期刊
摘要:校园景观设计遵循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绿色环保的原则,综合民族地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为一体,突出规划设计的主题:“花园式”与“家园式”景观设计理念,形成独特的高校景观群落。通过规划设计可有效地改善师生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满足基本设施等物质条件需求,同时提高学校的知名度,获得更多的社会认可。  关键词:因地制宜 绿色环保 以景育人 校园文化  前言  本项目以银川能源学院南校区为主体,对其进
期刊
2017年金点设计奖标章得主日前出炉。今年主办单位收到近三千件来自全球的作品,其中1604件作品通过初审,经过深圳、北京、上海、台北复审后,共计410件来自中国大陆、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德国的作品获得金点设计奖标章肯定,其中大陆拿下167件居次。荣获标章的410件作品将同时晋级决选,有机会角逐“年度最佳设计奖”,结果将在12月7日的颁奖典礼中揭晓。  今年共
期刊
“禅意”即“禅心”。指心不驰散,清净寂定的心境。禅意极具东方意韵,可意会不可言傳。有抽象、纯粹、极简、含蓄的美学意识,并深深渗入中国人的美学思想中。“木.陶”系列作品将花、木、种和陶泥相组构,意在传达土地和自然生命之间的共生关系,以僧侣对花木寄托的情思,营造诗画之禅意,构建时空之禅境。“木.陶”系列禅意人物陶艺作品是对人之内心世界的一种表达和修炼,将“内心的精神”以人物陶艺的形式加以诠释和表现,彰
期刊
摘要:在中国园林建筑中,建筑、自然和诗歌、绘画形成了一种不可分隔并密集混合的状态。宋代山水画作又与传统建筑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两者交相呼应。下面文章以园林为例,通过对宋代山水画的艺术鉴赏,寻找两者的共通之处。借传统文化中宋代山水画推动中国传统建筑向现代传统建筑发展,使当代传统建筑重返自然之道。  关键词:宋代 山水绘画 传统建筑 园林 当代传统建筑  一、宋代山水画与传统建筑的历史渊源  宋朝是
期刊
北京的金秋是最好的季节,各种活动都聚集在一起,难免记不大清。但是,今天,9月19日却有一个特殊的意义,1919年是包豪斯诞生的一年,再过两年,我们就要迎来包豪斯百年诞辰的2019年,所以主办者选择了今天“9·19”作为这个论坛的日子,既有象征性也特别好记。很长一段时间里,包豪斯对于设计界都是一种光荣、崇高而神秘的存在。它犹如厚厚的云层后面射来的一束光,眩目而遥远。即使光的照耀中什么都看不见,但它的
期刊
“安藤忠雄展.引领”将于12月在坐落于新华红星国际广场的上海明珠美术馆盛大开幕。上海明珠美术馆由红星美凯龙家居集团与上海新华发行集团合作创建,本次展览是明珠美术馆开幕大展,在9月8日举行的发布会上正式公布展览信息并宣布开票,展览时间为2017年12月30日到2018年5月20日。  首次在自己设计的美术馆中举办建筑回顾展  作为当今全球最为活跃、最具影响力的建筑大师之一,安藤忠雄以建筑设计中光的运
期刊
设计说明:该村是华侨之乡,毗邻广州白云机场,西接中心城区,交通便捷。随着村落的经济衰落,村子逐渐变成空心村。  設计通过创客园的改造设计,结合创客的交往空间和古村落旅游特色,设计创客空间景观带的具体手法;建立以创客协作、工作、交流、展示的景观空间;焕发村落的新活力,改善空心化问题。
期刊
摘要:文化礼堂在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乡村文化的综合体,它不仅承担着思想道德建设、文体娱乐活动和知识技能普及的功能,也是传承展示传统文化和历史印记的平台。本文将阐述传统文化与文化礼堂设计结合的意义。通过实地调研对二者关系的现存状态进行分类解析,提出如何以传统文化为依托设计文化礼堂,提出让“精神家园”在农村生根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传统文化 发展继承 文化礼堂  引言  在儿时的
期刊
摘要:巴蜀图语是巴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其本身的图形符号特点和传统意蕴,探索巴蜀图语与现代设计之间的关系及创新的方法,结合现代人个人化需求,对传统图形信息进行演绎。以实例品牌“漫语”为例,结合当下消费者的审美需求,将文化通过轻松活泼的个性化图形符号表达出来,应用于四川汽车文创产品设计中,形成品牌特有的风格。  关键词:巴蜀图语 汽车文创产品 品牌设计 个性化符号  引言  近几年,汽车后市场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