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张维屏的诗歌创作

来源 :西江文艺·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eeze_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张维屏是近代重要爱国诗人,也是岭南文化的代表人物。张维屏少年闻名,中年为官,晚年归隐。张维屏诗歌数量多,类别丰富,大致可分为恬淡清新的山水田园诗、沉郁沧桑的宦途诗、厚重感怀的咏史诗、激昂愤慨的爱国诗歌四类。其中以爱国诗歌成就最高,张维屏冲破传统诗歌禁锢,开拓了时代的新风。张维屏晚年诗风的新变也直接影响了其弟子和后辈诗人,在古近代交接的岭南诗坛上,有着继往开来的重大作用。
  【关键词】:张维屏 诗歌创作 诗歌类别
  张维屏字子树,号南山,广东番禺人。生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卒于咸丰九年(1859),是岭南诗派的代表诗人,“乾隆秀才、嘉庆举人、道光进士、咸丰老渔”可尽括其一生。张维屏年少颇负文名,科举之路坎坷,为官清廉爱民,后因厌倦官场黑暗,辞官归里。晚年亲历国灾民难,作有许多爱国诗篇,是我国著名的爱国诗人。
  张维屏传世诗歌数量大约有2100首左右,以爱国诗歌著称。他的诗歌大致可分为山水田园诗、宦途诗、咏史诗和爱国诗四种类别,各有千秋。这些诗歌不仅反映了诗人一生的经历和心路历程,也见证了一段特殊历史的时代变迁。
  (一)山水田园诗
  张维屏的山水诗在350首上下,占其总诗歌量的六分之一。张维屏的山水诗颇具特色,清新自然,明白晓畅,浪漫气息浓重。他深受陶渊明、李白的影响,寄情于山水田园中。张维屏用他那观察入微的独到工力和写景状物的纯熟技巧,将如画山水尽显笔下。
  《晓望太湖》
  琼云倒泻玻璃天,白鸾飞破包山烟。
  谁能直跨洞庭脊,唤起老龙耕玉田。
  蒙蒙三万六千顷,红镜徘徊素波玲。
  翩然七十二芙蓉,齐整鸦鬟照娇影。
  我家远在南海头,临风洗眼销羁愁。
  灵威丈人拍手笑,笑我废书成浪游。
  吁嗟乎,人生当学鴟夷子,报国功成乐忘死。
  五湖浩荡一扁舟,载得美人泛烟水。
  不然大呼道人携笛来,铁虬一吼青冥开。
  便骑赤鲤踏波去,御风游戏金银台。
  这首诗作于嘉庆十三年(1808),张维屏赴京会试下第南归途中。开篇前四句用“琼云倒泻”、“白鸾飞破”、“洞庭脊”、“三万六千顷”、太湖七十二峰等勾勒出太湖的浩瀚无際、壮丽磅礴,给人大开大合,一气流注的感觉。后四句用灵威即令威丈人取书,范蠡功成身退、范蠡载西施浮游太湖的典故和“铁虬”、“赤鲤”、“金银台”的传说,以浪漫的笔调,表达了对功成身退生活的向往,豪放飘逸,想象丰富。抒发豪迈奔放的感情,流露出对自由的狂热和追求。
  本诗在构思和表现手法上极富浪漫主义色彩。为了表达自己喜爱自由之情,借用传说典故,塑造出仙境之感。这就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楚辞的风格,加重了诗的浪漫主义色彩。明显可以看出受到李白歌行体诗歌的影响,整体风格和内容与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极其相似。构思奇特,运用了比喻、夸张、联想等手法,使全诗飘逸洒脱,极具气势。
  张维屏的山水诗极富浪漫气息,他的田园诗则清新恬淡,明白如话。颇有陶渊明遗风。
  《小憩田家得句》
  夜绩朝耕课子孙,高低茅屋自成村。
  竹林阴合孤烟细,涧水流分众瀑喧。
  能使劳人生静念,即从尘境悟仙源。
  无田我亦思归去,白石清泉闻此言。
  这首诗,首联中“夜绩”是指夜间纺织,“课”是教授的意思。夜间纺织早晨耕田还教授孩子知识,高高低低的茅屋组成了一个村子。颔联用“竹林”、“孤烟”、“涧水”等勾勒出一幅宁静的乡村景色。前半段用白描的手法写田家生活起居和小村自然环境。颈联中的“劳人”原为忧伤之人的意思,这里是诗人自指。让我这忧伤的人生出静念,从尘境中领略的仙源的感觉。尾联是从苏轼的“我谢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游金山寺》)化用而来,没有田地“我”也想回归乡野,此刻也只有白石清泉知道“我”这种心情。后半首表达的是张维屏的归隐之念,有种陶渊明“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感觉。语言质直,写景抒怀的次序井然,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之情。
  (二)官场宦途诗
  张维屏为官十余载,长期的困顿不得志,频繁的流迁生涯,使张维屏对人民痛苦的同情逐渐加深。张维屏的宦途诗体现了他的为官情怀和思想感触,也是对当时官场不平的一种记录。
  《雀角曲》
  雀角雀角,善穿尔屋。鼠牙鼠牙,能破尔家。劝君听讼师言,嗦人兴讼开祸门。祸门开,讼不息。两造费钱,雀鼠得食。
  这首诗是《县言》十首中的一首,这首《雀角曲》说的是讼师包揽词讼,敲诈勒索,危害民间的现象。写出了刀笔吏的恶毒贪婪,奉劝人们不要上当受骗。以雀角鼠牙来比喻讼师,抓住其贪婪狡猾,无孔不入的特点,生动形象,非常的贴切。
  《雀角曲》的创作手法是模仿《诗经·召南·行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表现的是女性为捍卫自己的独立人格和爱情尊严所表现出来的不畏强暴的抗争精神。两首诗整体上的艺术特点是:善用比兴以说其理、以表其志。用“雀角”、“鼠牙”来比作贪得无厌的刀笔吏。先用雀角穿屋、鼠牙破家来引起讼师嗦人开祸门的实情。诗歌语言生动形象,全篇杂用四言、六言,音节急促、有力,感情也急剧趋于厌恶、愤怒!突出了刀笔吏的面目可憎,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
  (三)怀古咏史诗
  以诗言志,由古及今。张维屏仕途坎坷,多有借古抒怀的的无奈;生活在清朝末年,官场腐败,国家危难,也多有叹历史兴亡之感。代表作有《珠江》、《秋夜登黄鹤楼》、《飞将军》等。
  《江陵》
  江陵春水漾晴沙,寒食轻阴几树花。
  欲访渚宫何处是,草痕青入野人家。
  《江陵》前两句写江陵春景,第三句转入历史的探究,最后又回到现实中来。昔日高楼深苑,歌弦曼舞的楚国别宫,而今的遗址上,早已野草丛生。这里的主人,也早已由权势显赫的楚王帝后,变成了寻常农夫村民。张维屏面对这变迁的景象,抒发了今昔盛衰的历史感叹。   《江陵》的整体风格与刘禹锡的《乌衣巷》有些相近。“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两首诗的开头都用了工整的对偶句,写眼前所见的情景。再用“渚宫”与“野人家”、“王谢堂”与“百姓家”强调今昔居民截然不同,从而有力地表达了沧海桑田的巨变。两首诗通篇写景,不加一字议论。从侧面落笔,采用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加以表现。语言含蓄,耐人寻味。
  (四)激昂爱国诗
  张维屏亲历两次鸦片战争,面对国破家亡、百姓生灵涂炭的景象,他感慨颇多。虽是一介文弱书生,张维屏还是愤笔写下来许多著名的爱国诗篇,以诗写史,成为现在的珍贵史料。历代以来,以诗写史,首屈一指的莫过于“诗圣”杜甫。杜甫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強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的的爱国诗代表作有《春望》、《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张维屏也有与杜甫诗作类似的作品。
  《书愤》
  汉有匈奴患,唐怀突厥忧。
  界虽严异域,地实接神州。
  渺矣鲸波远,居然兔窟谋。
  鲰生惟痛愤,涕洒向江流。
  这首诗作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前两句写的是中国历史上的汉唐两朝的外患困扰。后两句写的是现在中国面临外国侵略者的残酷事实。全诗贯穿着一个“愤”字。用古今对照的手法,写出了对来自海外的外国侵略者的满腔愤怒。“鲸波”指的是外国侵略者远涉重洋,侵略我国。“兔窟”即“狡兔三窟”,指外国侵略者图谋觊觎我国领土。“鲰生”是诗人的谦称。以痛哭流涕,泪洒江河作结,可见其忧愤之深。张维屏看到了现实与历史的根本区别,历史上的是外患,现实面临的是侵略。足见张维屏对残酷现实是有着清醒的认识的。沉郁苍凉的诗风,接近杜甫后期的作品。
  但是张维屏的爱国诗歌与杜甫的还是有区别的。杜甫的爱国诗歌多从自己的主观出发,如《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从诗人自身的角度表达对国家灾难,战争的伤感之情。而张维屏不止是从自己主观出发,还第一次塑造了下层人民群众爱国斗争的群像。“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摧。家家田庐须保卫,不待鼓声群作气。妇女齐心亦键儿,犁锄在手皆兵器。”《三元里》从百姓的角度出发,真实地记录了我国近代人民群众第一次伟大的反侵略斗争经过,热情歌颂了中国人民抵抗侵略者的英雄气概和伟大力量,也对懦弱媚外的统治者作了深刻揭露。另一名篇《三将军歌》从爱国将领的角度出发,“夜深雨止残月明,见公一目犹怒瞪,尸如铁立僵不倒。”即使枪弹洞穿胸口,满脸鲜血也依旧奋力抗敌。全诗刻画了爱国将领们为保卫国家,浴血奋战、为国捐躯的英勇形象。张维屏诗歌数量多,内容丰富。从总体看,诗歌语言平易晓畅,感情率真,显豁而不务雕琢,不堆砌故实。张维屏的爱国诗歌有着显著的时代特点,与以前的爱国诗歌相比,有质的区别。首先,以往的爱国诗歌反映的大都是国家境内各民族间的政权斗争,而张维屏爱国诗歌反映的是全中华民族反帝爱国的斗争,是完全意义上的爱国诗歌。其次,与以往诗人相比,张维屏诗中的人物形象并非以诗人自我形象为主,而是刻画了众多爱国将领和下层民众英勇抗敌的形象。再次,与同期诗人相比,张维屏亲自体验下层人民痛苦,亲眼见大规模群众抗敌场面,所作诗歌思想更为深刻、气势更为宏大。后人评价“在鸦片战争诗歌中,其最具有灿烂不朽光辉的英雄史诗。”张维屏用自己的诗歌发出了近代进步文学最初的几声呐喊,在近代文学史上,留下了一批宝贵的遗产,给后代文学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清)张维屏著;黄刚选注,《张维屏诗文选》[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
  [2]黄国声,《岭南文化知识书系·张维屏》,广东人民出版社,2012年。
  [3](清)张维屏著;《张南山全集(三)》[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
  [4](清)王文诰辑注,《苏轼诗集》[M],中华书局,1982年。
  [5]谢思炜选著,《白居易文选》[M],中华书局,2005年。
  [6]姚小鸥,《诗集译注》[M],当代世界出版社,2009年。
  [7]吴在庆,《刘禹锡集》[M],凤凰出版社,2007年。
  [8]阿英,《鸦片战争文学集》[M],北京古箱出版社,1957年。
其他文献
【摘要】:江西省鄱阳县原归属上饶市管理。2014年7月1日起,包括鄱阳在内的6个县(市)归江西省直接管理。本文试以鄱阳县为例,以地理归因探究方式分析省直管的“前世今生”,并以此为切入点,把脉县域发展,试图寻找一条烙有鄱阳特色的省直管之路。  【关键词】:省直管;鄱阳县;地理归因  2014年5月23日,江西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省直接管理县(市)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明确在共
期刊
【摘要】:郭熙的《林泉高致集》不仅是中国山水画理论与技法的百科全书,而且也是中国人包括画家与自然的审美关系的一块心路里程碑,它记载了中国人到十一世纪时对自然山水的审美意识与精神活动。它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研究自然美,研究人与自然的精神审美关系的一部集大成的著作。  【关键词】:道家思想;山水画论;郭熙;林泉高致集  宋代是中国山水画和中国山水画论发展到蔚然成气候的集大成时代。宋代大家辈出,北宋的李成、
期刊
【摘要】:随着中韩两国关系日益密切,我国的韩语学习者不断增加,韩语教学更要系统化、正规化。除了学习韩语表达之外,还应选择相应的韩国文学作品进行分级教学,提高韩语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在掌握语言学知识的同时,对韩国文学、韩国社会有更深入的了解。【关键词】:韩国文学、文学作品、分级教学  一、引言  学习一门语言,不仅要培养使用该语言的交际能力,还要了解语言目的国的风土人情,以及语言目的国在不同时期的不
期刊
【摘要】:托尼·莫里森的小说《宠儿》通过讲述一个为了让自己孩子不再受奴隶主摧残而选择杀死自己孩子的故事,勾画了十九世纪美国黑人奴隶创伤的全景图,本文将以女主人公塞丝从经历创伤到获得治愈的救赎过程为例,探索黑人的心灵解放之路。  【关键词】:宠儿;创伤;治愈  托尼·莫里森的小说《宠儿》充斥着第三类创伤。故事讲述的是1855年,黑人女奴塞丝由于不堪忍受南方奴隶主“学校老师”的种种残酷迫害,无奈在即将
期刊
【摘要】:契诃夫的《套中人》向读者讲述了一生都生活在“套”中的中学希腊教员别里科夫悲惨的一生。毫无疑问,他是这部小说中最重要的主人公,但是小说中的其他人物的设置以及当时社会环境中人物的设置对于小说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是这些因素一起构成了“套中人”的悲剧命运。  【关键词】:“套中人”;别里科夫;社会  兽医伊凡·伊凡内奇和中学教员布尔金去郊外打猎,因为误了归时只好留在村长普罗科菲的堆房里过夜,暂时
期刊
【摘要】:襄垣鼓书作为晋东南地区历史悠久的说唱艺术,一直保持着它独有的艺术魅力,本文通过笔者亲身去襄垣采风,现场观看盲人鼓书团的表演后,以此阐述自己对襄垣鼓书的认识,对襄垣鼓书发展现状的担忧,及引起现状发生的原因和解决方案的个人建议。  【关键词】:襄垣鼓书;现状;原因;保护发展  一、襄垣鼓书简介  襄垣鼓书,也称鼓儿词、襄垣调。属于一种地方曲艺,是由盲艺人说唱的“鼓儿词”和明眼人说唱的“柳调”
期刊
【摘要】: 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见证了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史。传统的工艺美术作品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经济价值,它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曾带来过巨大的经济效益,并且其自身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渐全球化,市场对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更好的保证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我们提出了传统工艺美术的现代化发展,本文就将对工艺美术现代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
期刊
一口气读完东野圭吾的《解忧杂货店》,突然想起这几天和两位朋友分别聊到的“才华”与“书写价值”,彷佛在这本书上都得到了应证。很多人写作,但并不代表写作的人都能称得上“作家”,就像不是唱歌或写歌的人都能成为“音乐人”。自我标签与他人认定往往有一定的距离,唯有真正打动人心的作品,才能对人产生深刻的影响。  《解忧杂货店》缜密的故事架构与精妙的情节设计,让人不得不叹服:“才华”这东西,真是与生俱来啊﹗更重
期刊
【摘要】:钟会是三国时期魏国谋士、将领。他才华横溢,屡出奇谋,深得曹氏和司马氏赏识,但却在灭蜀后自立不成反死于兵变。在《三国志》等史书中,钟会是一个人格卑鄙的权臣。在《世说新语》中却勾勒出钟會聪颖早慧、能言善辩等特质,并在史书中也有所体现。对于《世说新语》中的钟会与史书记载的异同,本文将作简略分析。  【关键词】:世说新语;钟会;形象对比  一、《世说新语》与史书中钟会的形象共同之处  (一)聪颖
期刊
【摘要】:盛唐时期,国力强盛,经济文化繁荣,思想政策宽松,该时期被公认为中国文化史上极为璀璨辉煌的一页。与诗歌、绘画、音乐等其他艺术一样,盛唐时期的书法也表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书法实践相对应的书法理论也呈现出进一步成熟的特征,张怀瓘便是这一时期最为杰出的书法理论家之一。他全面继承了汉魏六朝以来的书学思想,并形成相对系统的理论体系。其著述丰硕,研究视域宽广,涉及书法本体、书法史、书法技法等领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