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现代艺术设计与传统造物审美理论相遇

来源 :中国包装工业(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celynsus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时代的变迁与社会的推陈出新,新的审美需求与意识为不同地域新艺术流派的互动与交流提供了平台,也为迅速适应社会成为主流的现代艺术提供了契机,现代艺术尝试对传统艺术进行全面并彻底的改革,使得新的审美趋向逐渐改变了旧的审美观,在这样的大环境中传统审美理论受到了巨大冲击与挑战。本文以现代艺术设计为大方向,以中国传统造物艺术的审美理论精髓为并重点进行研究,认为设计的本质与古代造物思想有着异曲同工的地方,试图分析当现代艺术设计遇到传统造物审美理论时的相互影响,提出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必须与传统造物审美理论形成和合的并重关系,才能更有利于国人设计道路的发展。
  关键词:现代艺术设计 传统审美 价值 和合思想
  为了适应全球的高速发展,不管是物质生活还是精神生活都要满足人们的需求,一个民族的物质生活可能仅仅代表一个数字,而一个民族的精神生活却能体现一个国家历史传承的文化底蕴。对于物质文明空前发展的今天,艺术作为精神文明的一部分更要与之相匹配。现代艺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不同的视觉角度给人带来新的审美享受与价值趋向,改变了旧的审美观。本土设计的审美思想不仅受到西方文化的巨大冲击,其传统思潮也受到现代艺术发展的强烈影响。因此如何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把握好传统审美理论精髓,不随波逐流,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1 传统造物审美理论之精髓
  (1)物以德性为美。在以儒学为主导的传统造物思想中特别强调道德价值的存在。他们把物赋予了精神的意识,不仅“文以载道”、“乐以象德”,而且物也载道、象德。例如古者认为“玉,石之美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腮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畅,专以远闻,智之方也,”将玉的色泽与声音和人的外观品行相对应,巧妙的抒发出有形之“物”及无形之“道”。
  (2)物以致用为本。先秦诸子强调以用为本,反对繁杂的雕饰,极力强调物品的原生态实用性。与荀子所谓的“美善相乐”的思想投合。墨子在议论木鸢时云:“巧为鲵,拙为鸢。”这里的拙与巧不是两者制作技艺的差别,而在于“巧者”巧于实用,所以是善的、美的;“拙者”在于无用,是不善的,丑的。评定巧与拙、美与丑的标准均在这实用功能之中。
  (3)物以自然为生。中国古代很早就提出了“和谐”、“中庸”、“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倡导“尊重自然”的原始自然观,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强调事物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协调与共生,秉承一切以事物的发展规律而进行改造与创新。庄子认为“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体现了庄子崇尚朴素,主张无装饰的原生态之美,其美学理想十分的深刻。古有云“虽由人作,宛如天开”,此意高度概括了建造园林的最高境界,其顺应物境、情境和意境的统一价值取向与老子、庄子“返璞归真”、“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和审美追求完美呼应。
  (4)物以人怀为根。哲学上把世界分为自然、社会和思维三大领域,唯有人,才是这三大领域的结合点。在古代农业造物中以“人为物本、物因人用”为价值取向和造物原则,主张人第一、物第二的观点,重视培养人与物之间的联系。人才是产物的根本与源头,没有人何来造物之说,没有人何来审美价值之说,没有人何来意境之说。
  中国传统造物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造物理念体现了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人与物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心与物、形与神、用与美的统一。通过形态语言的创造从而传达出深厚神秘的东方色彩,其理论思想延续至今任然那么耐人寻味。
  2 现代艺术设计之发展
  现代艺术设计是新时代的产物,自1840年中国打开国门开始,西方的文化与思潮已不知不觉的流入了东方河流,直到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思想空前解放,并且开始不断去尝试接受各种艺术流派与前卫理念,于是形成了符合当下时代背景的审美视角,及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1)现代艺术设计之多元与本元。有一句话叫做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无论何时何物到达一个极点就会产生不同的逆反现象。艺术领域也不例外,自文艺复兴开始,不断的有符合时代发展及地方特征的艺术流派涌现,例如巴洛克、洛可可、维多利亚、新古典等,近些的自工业革命开始,有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德意志工业联盟、包豪斯等。众多艺术流派充斥期间,因此产品样式及思维理念在现代自由的发展空间而言是多元化的。但是多元化的同时,人们开始思考个性的差异即本元的问题,因此出现了民族化、本土化之说,提倡本土设计及民族灵魂。因此当下的艺术也好,设计也好,是国际与本土、多元与个性相互结合的舞台。没有好与不好之说,是传承与创新的开战。
  (2)现代艺术设计之情感化。如今设计领域是时代工业社会的附属品,为时代服务。起初大家“共愤”的工业革命被认为是冰冷物器对人性天性的挑战,其实不然,工业革命的兴起加快了社会生产的进程,尽管不再纷繁复杂,金屡镶嵌,但是是能够真正帮助人们实现社会发展的有利武器。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大部分的产品不再受风格的局限,每个行业都有每个行业的特性,但是都是坚持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出发点的。例如波兰某设计师设计的玻璃器皿产品,在玻璃器皿上便做了特殊的处理,使其不易滑落。佐藤雅彦设计的出入境章,这是用于护照的出入境印章------入境章是一架向右的飞机,出境章则反之。这个设计中包含了一种沟通的内涵,通过一次盖章完美的注入了桥梁沟通的含义,使得印章带有一丝人情味。同时令观者对整个国家都充满了好感。这都体现了在现代艺术设计中情感的重要性。美国设计家普罗斯说过:“人们总以为设计有三维:美学、技术和经济,然而,更重要的是第四维:人性。”现代艺术设计中就蕴含着如此温度,看不见摸不着却能真实感受。
  (3)现代艺术设计之素化。当前必须坚持适应市场需要的设计理念,设计产业不能自身独立存在,它依附于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氛围,自工业时代拔地而起时,传统的手工艺美学一夜之间在机械的隆隆声中被涤荡的体无完肤,为了适应市场的规律,设计品繁杂的装饰被功能主义所代替,追求极简风格,然而市场的反复又使得广大人民开始不再满足于“用”的简单要求,有的便又重新将形式进行定义。现代艺术设计的实践者们抓住市场的规律性,折中形式与功能的表现,认为没有功能的形式设计是累赘的装饰品,而没有设计是见不得人的粗陋物件,因此功能主义在当下设计领域是首当其冲的,因此产品也为了符合功能性的实施日趋简洁和素化。   现代艺术设计是社会的发展产物,是人们审美更替的诞生物,也是历史传统的蜕变物。因为时代背景的关系,现代艺术设计与传统的造物观念存在着些许的差异,但既不能否传统也不能批当下,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同质化的趋势也日趋明显,人们过快的追求节奏却忽视了自身的个性抒发--即本土化与国际化的联系,因此希望重拾传统成为了现代艺术设计发展的主流关注点。
  3 当现代艺术设计与传统造物的审美理论相遇
  传统的造物理论是经时间洗礼而沿传下来具有阶级性的思想、道德、风俗及制度等领域的文化遗产,是传统审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现代艺术设计领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大支如儒、道、释三位一体的精神结构对于房屋建造的影响;如虚实相生、阴阳之道、有无之境的艺术智慧对于海报设计布局运用的影响;如民间彩陶纹样、青铜纹饰、民间年画、吉祥图案等对现今的图形造型设计的影响等。小支细分如中国银行的标志设计对于古铜钱天圆地方的利用,以经济为本,简明扼要却意义深刻;世博会中国馆的外观采用红色“斗冠”设计,其建筑本身融合了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中国哲学思想,隐喻“天地交泰、万物咸亨”的愿望。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在现代艺术设计的过程中,人们已经注重对于传统精神的把握,试图尝试在传统中找寻支撑现代艺术设计的灵魂元素。鲁迅先生说:“旧形式是采用,必有所删除,既有删除。必有所增益,这结果是新形式的出现,也就是‘变革’。”现代艺术设计就是适应当下设计文化背景的变革,一场传承发展的新时代革命。
  中国传统审美理论离不开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它有着其自身优良的哲学思想与道德基础,现代艺术设计是时代与工业的进步产业,它的进步对传统审美理论有着突破带动作用,也暗涌着对其巨大的挑战。因此,才形成了当下现代与传统并重的发展趋势。
  4 现代与传统的“和合”思想成就国人设计之路
  千百年来,传统造物的审美理想一直延续至今,“以人为本”、“崇尚自然”等都与现代艺术设计对于人性的关怀,对于材料的原生态追求思想不谋而合。它始终是整个艺术设计的灵魂支撑点,并现代艺术设计有着非常重要的继承价值和传承意义。从原始甲骨文到象形文字,从图腾崇拜到宗教信仰,从易学兴起到诸子百家,中国传统文化最不缺乏的就是民族的创造精神,这种民族精神中,有精神觉醒,有人文关怀,有道德修养。正是因为这些精神才造就了空前发展的当下。因此想要成就优秀的国人设计之路,和合思想是最好的途径,它作为中国文化的精髓,不仅具有强大的民族包容性,还能有利于化解矛盾、创造新生,最重要的是灵魂是尊重历史的存在与传统审美理论体系的价值,所以双双结合更有利于国人的设计之路,也是唯一的途径。
  参考文献
  [1]陈志椿,侯富儒.中国传统审美文化[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2]李泽厚.美的历程[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
  [3]张媛媛.浅析现代艺术设计[J].大众文艺理论,2009.
  [4]杨先艺,秦杨.论中国传统造物艺术的审美特征[J].设计美学,2009.
  [5]焦长虹,张秀敏.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J].今传媒,2014.
其他文献
文化符号的形成是一个符号长期演化形成的结果,人们只要看到这样的文化符号,自然会联想起约定的象征意义。例如:岁寒三友,指汉族传统寓意中的松、竹、梅。松树象征常青不老,竹子象征君子之道,梅花象征冰清玉洁。  英国学者泰勒认为:“所谓文化或文明,即是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风俗习惯以及它所作为社会成员的热门所获得的包括一切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合型整体。”文化本身就是一种很庞杂的概念,由于地域的不同形成了各
期刊
摘要:生态美学视域下的包装设计在表象展现上呈现质朴、在设计理念上强调简约、在审美追求上推崇和谐。无论从材料、色彩、造型、结构、功能,都有效地实现了3R原则,质朴成为表象追求。极简的设计,充分表现了对色彩和装饰的克制,对素材和材料的尊重,对功能和结构的归原。和谐的审美归旨,开启了东西方价值的内在联系、引领了消费理念的适度回归、倡导了生活方式的健康转化。  关键词:生态美学 极简主义 包装设计  包装
期刊
摘要:对于大部分喜欢传统中国风的设计师来说,其主要的灵感来源是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甚至这种来自于传统文化的灵感还用在了包装平面设计中,并且在国内外都受到了十分良好的效果,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这也是我国文化走出国门的一个重要途径。那么接下来本文将对传统文化在当代包装平面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做详细的说明介绍。  关键字:传统文化包装设计  1 存在于传统文化中的主要艺术元素概述  我国的历
期刊
摘要:人也好,物品也好,在当今社会中都缺少不了“包装”。包装的种类式样繁多,现代感强的,古典范儿的,有的繁琐,有的简洁。要说什么样的包装才是好的,受欢迎的,这还真不好说。不过正所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中国历史悠久,文化传统博大精深,若是把一些传统元素融入到现代包装工业中,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关键词:传统 现代 包装设计  1包装从生活中来  包装涉及的范围之广,内容之丰富,如今细细想来会不禁
期刊
休闲食品是指人们在休息、闲暇时吃的食品,属于快速消费品的一种。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食品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休闲食品的主要功能是为消费者提供愉悦的体验。这种体验包括,味觉、视觉、嗅觉的全方位体验。  从休闲食品包装角度来讲,它给消费者提供先于味觉体验的视觉印象。杜邦定律说:“63%的消费者是根据商品的包装而做出购买决策的。”以前,包装的主要功能一是保护内装食品
期刊
摘要:随着近几年的不断努力,甘肃的经济也获得了较快的发展,而这也带动了甘肃的旅游文化。但是与一些沿海城市相比较来说,甘肃的文化发展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远远落后于这些地区。本文就是通过对地方品牌包装设计与甘肃的文化元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从而揭示了两者之间互相影响、相辅相成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详细地探讨了将甘肃的而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到地方品牌包装设计的几个途径。  关键词:甘肃文化元素 地方品
期刊
摘 要: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美是上帝赐予的礼物。”然而我们大多数人在对“美”进行理解时,会理所当然地觉得“完美便是美,残缺便是丑”。人们总是喜欢过度地去追求完美的事物,在对人或事物作评价的时候,总是认为最完美的就是最好的。其实,有时候残缺也是一种美,就好像月的阴晴圆缺,每一种状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情情境之中来看,都是一种美,美有不同,有时候也许正是因为其不完美,才造就了其美。在艺术与设计中,会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企业销售业务的不断发展,包装物已经成为企业存货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不同的包装物处理也不尽相同,并且在每一种包装物处理以及税法和会计上的要求均不相同。本文将以包装物为起点,分析包装物四种处理情况及相应的法律、法规,探讨包装物对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的影响,使得包装物押金会计核算与税收之间能形成一种动态平衡。  【关键词】企业销售 包装物 企业财务状况 经营 动态平衡  1 包
期刊
摘要:随着市场的发展,产品的更新换代十分迅速,在众多的产品中,包装设计对于产品的脱颖而出至关重要。本文简要分析了包装设计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探讨了包装设计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  关键词:产品包装设计 消费者 购买行为 影响  引言  包装设计是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好的包装设计能够引人注目、提升企业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从而增加消费者的购买意识和购买行
期刊
摘 要:对天水漆器工艺的古今发展、漆器产品的种类、特点、用途、表现题材等的比较,通过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天水现代漆器产品的市场优略势、发展机遇的分析提出天水漆器工艺品品牌包装的意义。  关键词:漆器工艺品 品牌包装 营销模式  天水漆器工艺经过艰辛的改革和发展造就了一批工艺精湛、质量过硬的民间漆器艺人和从事漆器工艺品生产的工人,同时也继承了优秀的漆器工艺品生产工艺。现代新媒体、新材料的使用以及市场经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