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才泰斯拉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zi5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尼古拉·泰斯拉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家之一,1856年生于克罗地亚的小镇斯米连。7月10日是泰斯拉诞辰纪念日,每年的这一天,世界很多地方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纪念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这充分说明他在人们心目的分量。
  泰斯拉一生发明项目之多、涉及领域之广、影响之深远,以及所遭遇的坎坷和不幸,都是无与伦比的。
  泰斯拉出生在一个塞尔维亚族家庭,父亲是东正教的牧师,母亲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但具有极高的智商。中学毕业之后,泰斯拉就离开了克罗地亚,先后就读于奥地利格拉茨技术大学和捷克布拉格大学。学业完成后,先后任职于布达佩斯中央电报署和巴黎大陆爱迪生公司。1884年,28岁的泰斯拉怀揣4美元,飘洋过海来到纽约,开始了他的美国梦。
  人们一般都认为“电”是由爱迪生发明的,但事实上爱迪生所发明的是直流电,而人类目前生活中最广泛使用的交流电,则是由泰斯拉发明的。泰斯拉到了美国后便投奔爱迪生,在他实验室工作。但从一开始,俩人就陷入两种制式的争论。何者更为实用安全,是直流电,还是交流电?爱迪生和泰斯拉以及业界对此争得不可开交。道不同不相谋,加之经历和性格不同,不久,泰斯拉就离开了爱迪生实验室,自立门户单干了。
  交流电的第一次实际应用是在尼亚拉瓜大瀑布电站。乔治·西屋买断了泰斯拉的所有有关技术专利,一举竟标获胜,在尼亚拉瓜大瀑布建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现代化的水力发电站。电站的建成和顺利运转标志着,直流电与交流电争论以后者的胜利而结束,泰斯拉也因此获得巨大的声誉。
  通常人们都以为马可尼发明了无线电。但上世纪初,美国最高法院正式裁定,无线电的发明者是泰斯拉,而不是马可尼。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马可尼声称美国海军部所使用的军事通讯设备,剽窃了他的无线电发明专利,当时的海军部长罗斯福,也就是后来的美国第32任总统,依据法院的裁决,驳回了马可尼的指控。
  由于知识产权保护法的漏洞,国际法系统的不同,以及泰斯拉本人不善管理,普平、马可尼和史丹美智这些著名的发明家,不是“参考”泰斯拉的思想,就是“借用”泰斯拉的发明,为自己扬名获利,真正的发明人泰斯拉反而却不为人所知。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泰斯拉,就没有现代社会,泰斯拉是人类现代社会的缔造者。除了上面提到的,泰斯拉还发明和发现了磁场规律、感应电动机、变压器、远距离电力传输、遥控技术、机器人、原子钟、宇宙线、日光灯、霓虹灯等,一生注册发明的专利达700项之多。
  泰斯拉的许多发明、发现和思想,都非常超前和深奥,但“曲高和寡”,人们一时看不懂,更谈不上对这些发明、发现和思想的重要实用价值的认识。上个世纪的电脑专家审请发明专利时,惊奇地发现不少专利已被泰斯拉注册了,发生了严重的“撞车”现象。泰斯拉曾声称发明了一种“死光”,能在400公里之外击毁空中的飞机,里根提出的“星球大战”用的激光武器,追根寻源不就是来自于泰斯拉“死光”的灵感吗?泰斯拉身后留下了大量论文和笔记,大部分作为绝密文件由美国政府收藏,迄今也没解密。据说,美国军事专家不时查阅,从中获得了不少启示。
  泰斯拉离开人世已经60多年,但现在人们依然不能完全理解他的许多想法。例如,泰斯拉声称可以实现无线电力传输,接受来自火星的信号,通过脑电波控制人的行为和思想,随意控制天气并制造地震、海啸、龙卷风、暴风雪,等等。
  当然,犹如泰斯拉的发明创造是世界级的一样,他的许多怪癖也是登峰造极的,令人不可思议,活着时被称为“疯子”科学家。比如,对数字“3”有一种宗教式的痴迷——绕街区散步,必须走三圈;居住的旅馆房号,必须能被三整除。再比如,吃饭前要精确计算进食数量;过人的精力,每晚睡眠仅两个小时;不能触摸或被别人触摸;晚年钟情于养鸽子,走到哪里带到哪里,以致被旅馆老板轰出大门;等等,不一而足。
  泰斯拉的一生是伟大的。他生前备受同行的讥讽、公司老板的冷遇,但他不为困难所动,持之以恒,取得了巨大成功。他是一位历史上被严重忽视、严重低估的发明家。当人们坐着马车来往于写字楼、商店、工厂时,泰斯拉的思想就已经飞向了21世纪,飞向更遥远的未来,他的发明创造具有很强的前瞻性,为我们今天的现代社会提供了不计其数的便利。泰斯拉对人类现代文明的贡献,怎么估计都不为过分。
  泰斯拉的一生也是不幸的。他终身未婚,为人孤傲怪僻,加之不善理财,一辈子为钱发愁,筹措不到足够经费开展实验活动,最后官司缠身,穷极潦倒,孤独一人死于纽约一个旅馆里。
  当然,人间自有公道,凡是为人类的发展做出贡献的人,人们都不会忘记他们。1956年,在泰斯拉诞辰百年纪念时,国际电气技术协会决定用他的名字作为磁感强度的单位。
其他文献
非洲风情篇    7月4日,卢旺达国家馆日。卢旺达总理贝纳尔·马库扎出席馆日活动。  官方仪式时,我和坐在身边的一名男士攀谈起来。他是乌干达旅游局的官员,第一次来到中国,上海大都市的繁华与现代化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问我:“上海有Village吗?”我以为他说的是度假村,便毫不犹豫地回答:“有许多。”只见他满脸疑惑,又追问了一句:“真的有rural areas吗?”我这才明白他说的是“村庄”的意思
中国是否已成为世界大国甚或强国?如何看待中国国情国力?这类问题近一两年引起热议且不断升温。那么,中国国家领土主权安全的现状究竟怎样,这一貌似“不是问题”的问题,却在这些讨论中基本无人涉及。笔者之所以对此问题提出再认识,不过是想对这一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提出自己的见解。    领土主权是什么    “主权”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属性,指国家在其有限领土内独立自主地处理自己的对内和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力。对内,国家
“9·11”恐怖袭击已经过去了十年时间。恐怖主义无疑是对人类进步的一种反动,必然遭到世界各国的唾弃和反击;但同时还应看到,恐怖主义的日益猖獗,在根本上也凸现了国际体系的结构性缺陷及其深刻的矛盾,标志着美国霸权已经发展到某种极限,不仅改变了美国主要的安全关注,还动摇着原有的国际战略关系的框架,直接冲击着原有的全球战略稳定。  恐怖主义威胁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即使不是全部,至少也在很大程度上是对现实生活
美国希望通过美韩FTA牵制韩国进入中国经济圈,消弱中国对东亚政治、经济的影响力,加强自身同东亚市场的联系。      4月2日,经过近十个月的谈判,美国与韩国最终在韩国首都首尔签署双边自由贸易协定(FTA)。对韩国而言,这是其有史以来最大的FTA;对美国来讲,则是自1992年签署北美FTA以来规模最大的FTA,同时也是美国首次与亚洲主要经济体签署此类协定。美韩两国谈判代表对此评价很高:美方认为,美
经过30年的发展之后,中国吸收外资又走入了一个比较困惑的时期,各路学者在对我国吸收外资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的同时,也提出了一系列的担忧,理论分歧和争议是中国吸收外资战略在新时期遇到挑战的集中反映。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需要克服这种认识上的模糊和徘徊不前。    近一个时期,有关中国外商投资环境的话题备受关注,外交部、商务部的新闻发言人也不止一次地被媒体问及这个问题。中国的外商投资环境究竟如何?有哪些有
1月29日,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在与以色列总统佩雷斯激烈争论后愤然离场一些评论家称,埃尔多安“发飙”直接改变了达沃斯论坛的沉闷气氛,嗅觉敏锐的世界各大传媒纷纷把这一“风波”作为头条来报道然而,单从媒体的报道来看,这似乎只是一个偶然性的突发事件:佩雷斯为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动高声辩护;埃尔多安则高声指责以色列滥杀无辜的不人道行径;当主持人以超时为由试图打断他时,他发火说
十几年来,我很少注意到窗外那棵高大的银杏树。今年特别,秋末冬初,放眼下望,一树金黄,油画般地镶嵌在窗户上。  这大概与一位刚刚逝去的现代院的前辈有关吧。前辈从1950年起从事国际问题研究工作,并于1999年出版了《多维的世界与多维的思维——国际问题研究方法概论》(时事出版社,以下简称《多维》)一书。  《西游记》中有“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的说法,说明东西珍贵。前辈这本书,粗略一算,从播种到
由于“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全球经济结构出现了巨大转变。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作为“全球治理中心”的七/八国集团(G7/8)从世界经济舞台上迅速后撤。由G7/8创立的二十国集团(G20)却由央行行长和财长会议升级为领导人会议,并于2009年9月在美国匹兹堡召开的第三次金融峰会上正式“自我加冕”,取代G7/8成为“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平台”。  G20由G8成员国、11个重要新兴工业国家(中国、阿根
2010年6月底,人民银行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境外地域由港澳、东盟地区扩展到所有国家和地区,具有地缘优势的昆明近日宣布要全力打造一个区域性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中心。7月底,人民银行与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签订中国第八个双边货币互换协议。种种迹象表明,人民币国际化正在稳步推进,未来将会有更大的实质性发展。  美国金融危机以来,中国持有的巨额外汇储备的风险日益显性化,中国成为美国和美元的“人质”。人民币国际
冷战后日本政治格局结构性调整尚未完成,导致日本政局复杂多变动荡不安,而且这样的状况还没见到头    9月22日,麻生太郎在自民党总裁选举中胜出,接替此前辞职的福田康夫,由于自民党现为日本国会众议院第一大党,其总裁是下任日本首相的当然人选日本再次换相  1993年,日本政局发生了战后以来最大的变化,自民党一党独大长期控制政权的“55年体制”解体此后,日本政局长期动荡不定,15年来走马灯似地更换首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