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学习理论主导下的中小学校长培训实效性研究

来源 :辽宁教育·管理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jqtq7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效性是中小学校长培训质量评价中最重要的指标。借助情景学习理论改变传统式校长培训“四中心”模式,让参训者走进中小学真实的教育管理现场,走近成功的学校领导者,构建研修共同体,才能凸显培训理念的先进性、培训设计的科学性、培训内容的实用性、培训方式的适切性、培训师资的实力性、培训操作的合理性,切实提高中小学校长培训的实效。
  关键词:中小学校长培训;情景学习理论;实效性
  随着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及《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的贯彻执行,随着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对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中小学校长的培训工作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此大势之下,对于中小学校长而言,什么样的培训内容更适合他们的需求,什么样的培训方式更贴近他们的实际,什么类型的培训师更容易走进他们的心灵,已成为培训者必须认真思考和妥善解决的问题。换言之,提高校长培训的实效性是我们培训者当下最为迫切的任务。
  一、传统式校长培训模式的不足
  传统式的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四中心”:培训内容以文件解读、专业理论(知识)为中心,培训主体以理论(高校)专家为中心,培训场所以培训机构(宾馆)报告厅为中心,培训方式以讲座式、授受式为中心。
  这种“四中心”模式带来的问题是:培训专家知道什么,就讲什么内容的培训主题;有什么样理论专家,就开设什么样的培训课程;培训者什么时间有空,培训班就定在什么时候;哪里的报告厅性价比高,培训场所就设在哪里。
  灌输与讲授是传统式校长培训的主要方式。这种培训方式,表面上看起来轰轰烈烈、盛大空前,实际上却没有校长们的实质性參与,忽视了校长的实际需求,忽视了校长的成长规律,从而导致校长培训主体性、针对性、实效性的缺失。总的说来,在这种培训模式下,参训者的获得感不强,培训的实效性不高。
  二、受训校长获得感不强的原因
  中小学校长培训旨在通过培训,促进校长三维目标即专业理念与师德(理想信念与职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提升。基于这三维目标,我们需要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一)低效的灌输式德育
  道德是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的行为,调整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简而言之,道德的本质就是规范。我们常说的一个人的品德,就是道德规范、准则在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的特征和倾向。师德就是教师或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过程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职业道德),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个人品德。师德可以分为道德知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个维度。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这四个维度之中,可以口耳传授的只有道德知识,而道德知识和情感、意志、行为之间没有直接的对等关系。有了丰富的道德知识,不一定就有规范的道德行为、坚定的道德意志和强烈的道德情感。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柯尔伯格曾通过多年对人的道德认知发展跟踪研究得出结论:灌输式的德育是无效的。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得知我们师德教育有效性低的原因了。
  (二)实践性知识并非来源于实践
  知识是指人类在实践中认识客观世界与人类自身的成果,包括事实、信息、描述以及在教育和实践中获得的技能。知识可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亦可称之为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指描述客观事物的特点及关系的知识(描述性知识),如符号、概念、命题等,主要功能是回答“是什么”的理论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是指一套关于办事的操作步骤的知识(操作性知识),回答的是“做什么”和“怎么做”的实践性知识。对广大中小学校长而言,他们更多需要的是“怎么做”的实践性知识。
  后现代主义提出了新的知识观:知识是一种关系体系,是主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知识不仅是一种客观存在(人类的知识),也是个人头脑的创造物(个人的知识)。如建构主义就认为,知识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起来的,而且是在实践中自我建构起来的。
  情境学习理论是后现代主义的一个典型代表。该理论认为:学习不仅仅是一个个体性的意义建构的心理过程,而更是一个社会性的、实践性的、以差异资源为中介的参与过程;学习是一个社会性的过程,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是由大家共同建构的;学习总是处于一个特定的情境中,渗透在特定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中。基于情景学习理论提出的观点,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真实而有效的学习是在实践情景中发生的。
  基于实践性知识获得和学习的情景性原理,中小学校长培训的方式必然要发生转变:即由传统的向书本学、向专家学,由在培训机构里学转到向实践学、向自己学、向同行学。
  (三)专业能力的获得脱离实践现场
  能力是完成一项目标或者任务所体现出来的素质。校长的专业能力当然是指校长在学校管理实践中表现出来的技能与本领。由于能力总是和人完成一定的实践活动联系在一起的,离开了具体实践既不能表现人的能力,也不能发展人的能力。因此,中小学校长领导能力的培养与培训注定是离不开学校管理实践活动的。
  情境学习理论告诉我们,知识和技能是在真实情境中学习和运用而获得的。也就是说,技能在哪里用,就在那里学。拳手是在拳场上学会拳艺的,游泳者是在水中学会游泳的。由此我们自然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小学校长领导能力的训练要立足学校,根植在中小学管理实践的过程之中。离开了实践活动的现场,单纯靠培训师在报告厅口头传授技术和技法必然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
  三、提高校长培训实效性的对策
  (一)要有理论支撑
  提高校长培训实效性最适切的理论是情境学习理论(Situated learning)。该理论指出,知识和技能是在真实情境中学习和运用而获得的,要在学习知识、技能的应用情境中进行学习。“任何知识都存在于文化实践中,参与到这种文化实践中去,是学习的一个认识论原则。”该学习理论是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人类学者让·莱夫(Jean Lave)教授和独立研究者爱丁纳·温格(Etienne Wenger)在《情境学习:合法的边缘性参与》一书中提出来的。莱夫和温格认为,学习不能被简单地视为把抽象的、去情境化的知识由一个人传递给另外一个人;学习是个体参与真实情境与实践、与他人及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培养参与实践活动能力、提高社会化水平的过程,是一种文化适应及获得特定实践共同体成员身份的过程。   可见,有实效的校长培训方式,除了传统的讲座外,更应该让参训校长走进教育现场,在研修共同体中倾听实践者讲述自己的故事,然后交流、对话、解释、描述、行动,以促进参训校长们成为实践的研究者、互助的成长者、反思性的实践者,从而让参训校长们有更多的获得感,切实提升他们的专业理念、师德修养、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
  (二)要有实践策略
  提高校长培训实效性的策略很多,但其基本思路与框架是有共性、一致的。
  1.培训理念的先进性
  校长培训的目的是促进参训校长的专业发展,本质上是人力资源开发的过程。利用情境学习理论的理念与方法,可以有效指导中小学校长培训项目的设计与实施,更好地促进校长专业理念与师德修养、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发展,提高校长培训的实效性。
  2.培训设计的科学性
  科学的培训项目设计要凸显培训目标和培训内容的研制。明确参训者的需求是制定培训目标、设计培训内容的重要依据,也是提高培训实效性的前提条件。为此,首先要摸清校长的需求,掌握参训校长及其学校的基本情况、学校管理的状况、办学水平以及教育发展对校长的要求等。其次,要有针对性地设计培训内容,再根据培训内容的要求确定最为匹配的培训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
  3.培训内容的实用性
  根据《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按照学校规划、文化建设、课程教学、教师发展、学校管理、师德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等维度中的某些重要方面,针对参训校长的实际需求,设计安排有针对性的课程模块与培训内容,其中实践性课程应不少于50%。只有凸显实践性课程及实用型培训教师的案例教学,才能切实提高中小学校长培训的实效性。
  4.培训方式的适切性
  “回到事情本身”是教育现象学的一个核心概念,提高校长培训的有效性路径就是要“回到管理实践本身”:在培训内容上,从单纯的理论阐述回到对实践问题的解决;在培训场所上,从宾馆、报告厅回到学校管理的活动现场;在培训方式上,从讲座式、授受式回到参与式、体验式、分享式。其中影子培训、跟岗实践、学校考察、经验分享等是最能体现“回到管理实践本身”的培训方式,也是最受参训校长们欢迎的学习方式。
  5.培训师资的实力性
  培训效果最关键的制约因素是培训师(培训者、专家)的实力与水平,再好的培訓设计、培训内容终归要通过培训师的教学和指导来实施完成,培训师的实力与水平是培训质量的根本保证。所以,要取得良好的培训实效就必须遴选匹配度高、有实力、高水平的培训者或专家来完成课程教学和实践指导。
  6.培训操作的合理性
  好的培训方案不仅要考虑到培训目标、培训内容、课程与教师安排,而且要关注整个培训流程的各个操作细节(其中一部分内容在培训手册等资料中有所体现)。从参训学员的通知到学员结业安排、从课堂听课到学校跟岗实践、从住宿就餐到出行交通、从组织研讨到研修成果提交,各个实际操作环节都需要培训者精心设计、合理安排、认真落实,从而保证培训活动有序、有效地开展和进行,这是培训机构业务能力和职业精神的表现。换言之,校长培训的管理团队水平与服务意识会直接影响到校长培训的效果与质量。因此,培训管理团队与培训者的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是校长培训有效实施的根本保证。
  参考文献:
  [1]李更生,刘力.走进教育现场:基于研修共同体的教师培训新模式[J] .教育发展研究,2012(4).
  [2]李勇.提高中小学校长培训实效性的策略探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7).
  [3]李晓.浙江省中小学校长培训实效性问题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16(5).
  (责任编辑:李阳)
其他文献
本文着重介绍最近研制的红外光电型高炉探尺控制器原理。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recent development of infrared photoelectric blast furnace ruler controller pr
日本一家公司正出售一种据说是世界上最小的可象手表那样戴在手上的寻鱼器。该种寻鱼器能测定水深96米的鱼群位置。它包括一种分离式传感器、超声膜和液晶显示器。当用户在
摘 要: 2015-2016年北京市二手房价格经历了三次大幅上涨,引起市民的恐慌和政府的高度关注。通过整理近年來信贷政策和房贷政策发现,引起房价快速上涨的原因主要是2015年公积金和商业银行贷款政策多次从宽调整以及2016年全面二胎政策刺激改善性住房需求大幅增加。2017年3月以后房价变得平稳的原因主要是史上最严住房贷款政策出台,抑制了市民的改善性需求和投资需求。如果住房贷款政策变宽松,未来北京市
中铁四局筹备建设的京唐城际铁路工程被列入《河北省综合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更是首都十二五时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了能让工程及时用电,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唐山供电公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这是学生智力生活中第一盏、继而也是主要的一盏指路灯;是他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会他们尊重科学、文化和教育。”从孩子第一天进入校园开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就已经确立,教师所做的一切,也开始对学生产生影响。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对学生成长的引导可见一斑。只有当知识、科学、文化和孜孜不倦的劳动的光辉照亮了个人点滴的禀赋、天才、爱好、才干的时候,后者才会闪耀出光彩来(苏霍姆
期刊
锅炉“四管”爆管原因比较复杂,往往涉及到几种因素,而且损坏形式多种多样,所以必须了解损坏特征,分析损坏原因,根据漏泄的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减少机组因为
近年我国农业经济得到飞速发展,因此农业机械在农业种植、经济发展中占据地位越发重要,且越来越多的农业机械被应用于农业生产中.但若农业生产中未定期对农业机械进行维修、
常常接到各地朋友来电,苦于无法鉴别和寻找到真正的好药,创业积极性受挫。我想告诉读者朋友的是,对一种药品的判断,首先是不能盲目轻率,比方说一些世界公认的疾病难题,谁若轻
冯骥才在《珍珠鸟》中说:“信赖可以产生力量。”其实,欣赏学生也可以产生力量。教师要多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会发现学生是可爱的,值得欣赏的。  首先,要学会欣赏学生的劳动成果。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尊重的需要处在第三层次,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需要。劳动成果是创造力的表现,是自己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学生的劳动成果需要被尊重,我们在欣赏学生的劳动成果时就是在尊重学生。如果劳动成果得到尊重,学生会产生巨
期刊
利用微课进行写字教学,直观、有效,其优势主要有:  一是易模仿。写字教学的微课,会把一个字中的每一笔从格中什么地方起笔、中间怎样运笔、最后在格中哪一处落笔都播放清楚。实际视频教学中还可以采用对比的方法。学生可以通过具体的视频直接观察行笔方法和顺序,变固定文字为动态展示。尤其是视频中的每个字、每一笔都可重复播放,学生可反复学,停顿学,适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更易掌握。  二是可共享。為了突破授课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