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还在努力“保八”,不少人却已找回了2007年GDP增长13%时的感觉
这几个月,全球相当一部分金融界头面人物和专业人士都在喊经济见底,复苏指日可待。中国股市也从恐慌性下跌变成了恐慌性上涨,符合笔者两个月前在本专栏写的“‘拉斯普京’效应”预期。“符合预期”,我这是有生以来第一次在自己的文章中如是说,赶赶金融业的时髦吧。
面对一场金融灾难,自己能劫后余生,亢奋一番很正常,但也别高兴过头。历史学家唐德刚先生对历史的思索,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中国“抗战”期间,在大后方山区公路上,卡车尸骸累累的 “翻车地区”,往往都不是所谓一级“险区”。司机翻车或“打山洞”(车头撞山)的地方,一般都是在“履险如夷”之后的次级险区。美国的交通统计也发现,车祸多发生在“离家不远”的地区。何也?无他,大意失荆州,阴沟里翻船。
唐先生以此为例,解释了蒋介石在“西安事变”中“翻车”的原因。关于“西安事变”,很多人想不通,蒋介石作为一个老练的政治玩家,“一生惟谨慎”,何以于“剿共”前线,被两支军心不稳的“杂牌部队”一网成擒?
“西安事变”发生于1936年12月12日,此前的6月1日爆发了“两广事变”,它与“西安事变”一样,都是以“抗日救国”为旗号、反对中央的“兵谏”。只不过,一阳谋,一“阴谋”而已。
搞阳谋的是虎踞两广、拥兵数十万、飞机数十架,械精饷足的“南天王”陈济棠和桂系首领李宗仁、白崇禧,他们的实力要比张、杨强得多。当时,“两广”认为自己有相当的胜算,因为蒋介石的中央“政令不出五省”,他们未必不能揭竿而起,直捣南京。但据唐先生考证,蒋介石最后离间了关键的实力人物——湖南省主席何键,让“两广”进退失据,最终一举粉碎了“两广”的阳谋。
“两广事变”和平解决。兵不血刃,便使当时叛逆性最强、实力最强,而位居国内半独立诸省之首的粤、桂、湘俯首听令,蒋介石声望随之提高,算是如日中天了。在“两广事变”于10月解决后,蒋介石便于12月率领一批中央大员会聚西安,而对本身的安全,并未多加考虑。
蒋介石在数月前刚刚驶过“两广最险区”,却没有想到,会在“次级险区”西安“打了山洞”。
由此说到金融危机,最危险的时段似乎正在过去,但在 “次级险区”,其实更容易“翻车”。
我们假设全球经济很快触底,但见底就是复苏吗?更重要的是,“复苏”肯定不是回到从前。由于经济刚从2007年的景气高点下落,人们会很自然地把复苏与回到高点联系在一起。因为从演化的角度解释,人们正确处理这些经济概念和图形,最多也就是几百年的历史,比起几十万年的人类演化史,时间太短了,人们还没准备好。如果有聪明人故意误导,自己被搞糊涂,也很正常了。
再说股市。股市与经济有相关性,但不一定就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有时候,经济越不好,股市反弹得越厉害,因为经济不景气,搞实业赚不了钱,还不如进股市赌一把。现在,A股市场就是这么一回事。说不定哪天经济真好了,A股市场倒霉的日子也开始了。1998年至2000年,中国经济不佳,股市却被挑拨得红红火火。其后,中国经济慢慢起来,A股却开始要人命。2004年,世界经济蓬勃发展,中国经济也早已发力,全球股市一片涨声,A股却不慌不忙地从一波大反弹高点(上证指数1700余点),往底部滑去,一直到2005年年底才爬起来。
我还听到许多看似乐观、实际含混的说法。比如,跌幅在缩小,好不好?乐观地说,是转好;悲观地说,还是在跌。最奇怪的说法是“好于预期”。预期是31%,但数据跌了30%,这就是“好于预期”,是好事,理应看涨。问题是,预期何来?来自专家的预测,主观的预测。为什么这么看重预期?是人们认为预期已经反映到市场价格和投资心理中去了。“好于预期”,从心理上该是一个多么美妙的感觉。但事实呢,还是跌了30%。
好在人们理解一些生活常识。金融危机,百年不遇,就像一个人出了车祸。急救,没死;再急救,没成植物人,这叫见底吧;他慢慢能清醒地讲话喝流汁,这叫复苏吧;然后,他又慢慢地起床和锻炼,这叫恢复增长吧;经过一段时间后,他终于可以走路工作,这叫开始成长吧;至于他最后和过去一样,健步如飞,这才叫高增长吧!当然,他要当心下一次车祸了。最不该的事情是,他还在慢慢恢复,却让他干起力气活儿来。
我们现在还在努力“保八”,不少人却已找回了2007年GDP增长13%时的感觉。我认为,这不仅仅是人性的狂热,也是不少聪明人故意引导的结果。■
作者为《科学与财富(Value)》(www.valuegood.com)主编
这几个月,全球相当一部分金融界头面人物和专业人士都在喊经济见底,复苏指日可待。中国股市也从恐慌性下跌变成了恐慌性上涨,符合笔者两个月前在本专栏写的“‘拉斯普京’效应”预期。“符合预期”,我这是有生以来第一次在自己的文章中如是说,赶赶金融业的时髦吧。
面对一场金融灾难,自己能劫后余生,亢奋一番很正常,但也别高兴过头。历史学家唐德刚先生对历史的思索,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中国“抗战”期间,在大后方山区公路上,卡车尸骸累累的 “翻车地区”,往往都不是所谓一级“险区”。司机翻车或“打山洞”(车头撞山)的地方,一般都是在“履险如夷”之后的次级险区。美国的交通统计也发现,车祸多发生在“离家不远”的地区。何也?无他,大意失荆州,阴沟里翻船。
唐先生以此为例,解释了蒋介石在“西安事变”中“翻车”的原因。关于“西安事变”,很多人想不通,蒋介石作为一个老练的政治玩家,“一生惟谨慎”,何以于“剿共”前线,被两支军心不稳的“杂牌部队”一网成擒?
“西安事变”发生于1936年12月12日,此前的6月1日爆发了“两广事变”,它与“西安事变”一样,都是以“抗日救国”为旗号、反对中央的“兵谏”。只不过,一阳谋,一“阴谋”而已。
搞阳谋的是虎踞两广、拥兵数十万、飞机数十架,械精饷足的“南天王”陈济棠和桂系首领李宗仁、白崇禧,他们的实力要比张、杨强得多。当时,“两广”认为自己有相当的胜算,因为蒋介石的中央“政令不出五省”,他们未必不能揭竿而起,直捣南京。但据唐先生考证,蒋介石最后离间了关键的实力人物——湖南省主席何键,让“两广”进退失据,最终一举粉碎了“两广”的阳谋。
“两广事变”和平解决。兵不血刃,便使当时叛逆性最强、实力最强,而位居国内半独立诸省之首的粤、桂、湘俯首听令,蒋介石声望随之提高,算是如日中天了。在“两广事变”于10月解决后,蒋介石便于12月率领一批中央大员会聚西安,而对本身的安全,并未多加考虑。
蒋介石在数月前刚刚驶过“两广最险区”,却没有想到,会在“次级险区”西安“打了山洞”。
由此说到金融危机,最危险的时段似乎正在过去,但在 “次级险区”,其实更容易“翻车”。
我们假设全球经济很快触底,但见底就是复苏吗?更重要的是,“复苏”肯定不是回到从前。由于经济刚从2007年的景气高点下落,人们会很自然地把复苏与回到高点联系在一起。因为从演化的角度解释,人们正确处理这些经济概念和图形,最多也就是几百年的历史,比起几十万年的人类演化史,时间太短了,人们还没准备好。如果有聪明人故意误导,自己被搞糊涂,也很正常了。
再说股市。股市与经济有相关性,但不一定就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有时候,经济越不好,股市反弹得越厉害,因为经济不景气,搞实业赚不了钱,还不如进股市赌一把。现在,A股市场就是这么一回事。说不定哪天经济真好了,A股市场倒霉的日子也开始了。1998年至2000年,中国经济不佳,股市却被挑拨得红红火火。其后,中国经济慢慢起来,A股却开始要人命。2004年,世界经济蓬勃发展,中国经济也早已发力,全球股市一片涨声,A股却不慌不忙地从一波大反弹高点(上证指数1700余点),往底部滑去,一直到2005年年底才爬起来。
我还听到许多看似乐观、实际含混的说法。比如,跌幅在缩小,好不好?乐观地说,是转好;悲观地说,还是在跌。最奇怪的说法是“好于预期”。预期是31%,但数据跌了30%,这就是“好于预期”,是好事,理应看涨。问题是,预期何来?来自专家的预测,主观的预测。为什么这么看重预期?是人们认为预期已经反映到市场价格和投资心理中去了。“好于预期”,从心理上该是一个多么美妙的感觉。但事实呢,还是跌了30%。
好在人们理解一些生活常识。金融危机,百年不遇,就像一个人出了车祸。急救,没死;再急救,没成植物人,这叫见底吧;他慢慢能清醒地讲话喝流汁,这叫复苏吧;然后,他又慢慢地起床和锻炼,这叫恢复增长吧;经过一段时间后,他终于可以走路工作,这叫开始成长吧;至于他最后和过去一样,健步如飞,这才叫高增长吧!当然,他要当心下一次车祸了。最不该的事情是,他还在慢慢恢复,却让他干起力气活儿来。
我们现在还在努力“保八”,不少人却已找回了2007年GDP增长13%时的感觉。我认为,这不仅仅是人性的狂热,也是不少聪明人故意引导的结果。■
作者为《科学与财富(Value)》(www.valuegood.com)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