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少有人看到过瑞士另类治疗师和艺术家艾玛·昆茨在工作中的状态。安东·梅尔就是少有的一个幸运儿,他第一次见到昆茨,是他的父母要求昆茨治愈他的小儿麻痹症。除了治疗病人,昆茨还是一位使用绘画作为一种神圣的方式来预见未来的灵性主义者。
梅尔还记得在20世纪40年代早期看到过昆茨试图预测温斯顿·丘吉尔和富兰克林·罗斯福会面的结果,在梅尔的记忆中,昆茨站在方格纸的前面,神情专注,握着钟摆的右手位于图纸上方。钟摆一动,她就记下图纸上相应的点。因此,昆茨的图画开始于一系列的铅笔点。然后她通过摆锤设立主线,直接画在纸上,然后开始用铅笔,彩色铅笔和蜡笔连接这些点。
通过这种不同寻常的方式,昆茨创造了400多幅万花筒般的,具有催眠性的神秘图画。在昆茨生前,这些画都保存在她的工作室里,在她去世十多年后的1973年,这些画才在瑞士的一家博物馆第一次面对公众展出。
1892年昆茨出生于瑞士,她家世代以纺织为业,从很小的时候,昆茨就对超自然现象产生了兴趣。据说还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就拥有了心灵感应和超感官的强大能力。1910年,她开始用钟摆来占卜。昆茨非常独立,19岁时为了追求一位牧师的儿子,只身前往美国。但是这次冒险并不成功,她不得不又回到了长大的小镇,在家乡,人们残忍地叫她“费城夫人”。尽管昆茨曾与艺术评论家雅各布·弗里德里希·韦尔蒂(Jacob Friedrich Welti)共同生活了五年,那是在昆茨为韦尔蒂家做兼职管家之后发生的,不过昆茨一生未婚。
昆茨没有??接受过艺术方面的培训,在离开韦尔蒂并搬回家乡小镇与姐妹们住在一起后的 1938年,在46岁的时候,昆茨制作了她的第一幅大型画作。之后,她将这些画用于治疗:在找到病人的病因后,据说昆茨就找出她的一张图纸,放在她面前的桌子上,并用图画来辅助发现“能量中断”之处 。昆茨的两个摆锤分别是由玉和银制成的,这两个球体是她工作的核心。
梅尔说在昆茨的创作过程中:“没有换算,没有计数,没有测量,没有设计几何结构,完全凭借灵感来。”即便如此,昆茨的许多创作似乎都具有数学的美。颜色明丽,线条锋利的花朵似乎在观众面前展开。有时在几何网格中还会出现类似人形的物体。昆茨的绘画让观者印象深刻:那些铅笔和蜡笔的漩涡牵扯你深陷其中,让你的意识很难逃脱。
(责编:栗月静)
如果昆茨創作的目标是捕捉原始能量,那么这一点在作品13号中表现得最为明显。黄色,红色和橙色的光束爆发,反映出活力、力量和运动感。这些光束通过蜘蛛网似的网格向四面八方展开。正如她的某些作品一样,明亮的美学规则创造了一种与日本动漫相似的效果,在日本动漫中经常使用类似的颜色阵列来传达能量和氛围。
梅尔还记得在20世纪40年代早期看到过昆茨试图预测温斯顿·丘吉尔和富兰克林·罗斯福会面的结果,在梅尔的记忆中,昆茨站在方格纸的前面,神情专注,握着钟摆的右手位于图纸上方。钟摆一动,她就记下图纸上相应的点。因此,昆茨的图画开始于一系列的铅笔点。然后她通过摆锤设立主线,直接画在纸上,然后开始用铅笔,彩色铅笔和蜡笔连接这些点。
通过这种不同寻常的方式,昆茨创造了400多幅万花筒般的,具有催眠性的神秘图画。在昆茨生前,这些画都保存在她的工作室里,在她去世十多年后的1973年,这些画才在瑞士的一家博物馆第一次面对公众展出。
1892年昆茨出生于瑞士,她家世代以纺织为业,从很小的时候,昆茨就对超自然现象产生了兴趣。据说还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就拥有了心灵感应和超感官的强大能力。1910年,她开始用钟摆来占卜。昆茨非常独立,19岁时为了追求一位牧师的儿子,只身前往美国。但是这次冒险并不成功,她不得不又回到了长大的小镇,在家乡,人们残忍地叫她“费城夫人”。尽管昆茨曾与艺术评论家雅各布·弗里德里希·韦尔蒂(Jacob Friedrich Welti)共同生活了五年,那是在昆茨为韦尔蒂家做兼职管家之后发生的,不过昆茨一生未婚。
昆茨没有??接受过艺术方面的培训,在离开韦尔蒂并搬回家乡小镇与姐妹们住在一起后的 1938年,在46岁的时候,昆茨制作了她的第一幅大型画作。之后,她将这些画用于治疗:在找到病人的病因后,据说昆茨就找出她的一张图纸,放在她面前的桌子上,并用图画来辅助发现“能量中断”之处 。昆茨的两个摆锤分别是由玉和银制成的,这两个球体是她工作的核心。
梅尔说在昆茨的创作过程中:“没有换算,没有计数,没有测量,没有设计几何结构,完全凭借灵感来。”即便如此,昆茨的许多创作似乎都具有数学的美。颜色明丽,线条锋利的花朵似乎在观众面前展开。有时在几何网格中还会出现类似人形的物体。昆茨的绘画让观者印象深刻:那些铅笔和蜡笔的漩涡牵扯你深陷其中,让你的意识很难逃脱。
(责编:栗月静)

作品 13
如果昆茨創作的目标是捕捉原始能量,那么这一点在作品13号中表现得最为明显。黄色,红色和橙色的光束爆发,反映出活力、力量和运动感。这些光束通过蜘蛛网似的网格向四面八方展开。正如她的某些作品一样,明亮的美学规则创造了一种与日本动漫相似的效果,在日本动漫中经常使用类似的颜色阵列来传达能量和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