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李白诗歌中的月意象

来源 :祖国·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lic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月意象在李白诗歌中占有重要作用,他是我国古代写月亮最多的诗人,也代表描写月亮的最高成就。月在他的笔下富有深刻的象征意义与情感内涵,思乡、怀人、自喻无所不有,充分张扬了诗人的个性,体现了盛唐的气度,为月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关键词】李白;月;意象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是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相融合的产物,是诗人将心中之“意”诉诸外在之“物”的结果。在诗歌中,意象是最基本的审美单位,它们都有各自的象征意义,并且饱含着无限情思,皆着诗人之色彩。月亮是中国古典诗歌中最典型的传统意象之一,是思乡、怀人的凭借,在诗仙李白的笔下,月被赋予了新的生命,摇曳生姿。据《全唐诗》【1】统计, 李白的近千首诗中涉及月亮的有400多首,仅“月”这个意象就出现了336次。在李白的诗中,月亮不再是单纯的客体,而是诗人人格理想的化身,他们同样孤独,同样高洁,人格化的月亮与诗人的心灵世界相契合,具有獨特的象征意味和情感内涵。
  第一,月宣泄了李白无限的苦闷、失落与悲愁。诗人一生曾被赏识、又弃官、流放、漂泊,月亮的阴晴圆缺与他坎坷一生的经历相符。“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玉壶吟》)饮尽三杯浊酒,拔剑对着秋月挥舞,高声吟咏,泣涕涟涟。这两句诗将诗人的激愤苦闷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鹦鹉洲》)此诗写于李白被流放时期,一腔热血遭到打击后,诗人借纯洁干净的月亮控诉社会的不合理现象。李白在《月下独酌(其一)》中写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诗人举起酒杯邀明月共饮,低头看到三个身影。月亮不知道畅饮的乐趣,只有影子陪在他身边。他在政治失意后写下这首诗,表达了自己的孤寂忧愁。诗中描写了诗人自身、影子和月亮,看似把寂寞环境描写的十分热闹,实则将这份寂寞渲染的更加深刻。刘大杰认为李白“在诗歌的语言上,放射出五光十色的绮丽的光辉,形成明朗透彻的个性”。【2】清新明朗的语言风格,使李白诗歌中的月在宣泄孤独失落的感情时别具一格。
  第二,月代表了诗人执着的理想追求和精神归宿。《中国文学发展史》中这样写道:“他厌恶现实的鄙俗,反抗封建传统的一切束缚。他把孔、孟那一般人,看作是礼教的奴隶”,“他这种排圣贤,反封建,鄙权贵,轻礼教的思想,贯通他的全部作品”。【2】李白不仅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又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理想抱负。首先,李白诗歌中的月亮寄托了他的人生理想。李白在艺术中追求理想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是他豪迈伟岸性格的体现。“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人充满豪情壮志,想要腾空而上,摘取皎洁的明月。这正是其远大志向的生动反映与真实写照。“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明月”(《行路难》其三),劝人淡泊名利,不慕虚名。其次,明月象征了诗人的高洁品质。月亮本身就是纯洁明净的,李白借对月的描写表达自己的高洁志向。他在《江上吟》中写道,“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当繁华逝去,唯有屈原之精神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 在诗中,他毫不吝啬地赞扬了屈原的高洁品质,当然这也是诗人自身品格的写照。
  第三,李白诗中的月寄托了无尽的思乡和怀人的情意。“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凄凉寂静的长安夜城,沉浸在漫漫的月色中,家家户户捣衣的声音清晰入耳。风呼呼的肆虐,却吹不尽家人对远戍玉门关亲人的无尽思念。什么时候才能打败胡人,使我的丈夫远离战场,回到家乡来呢?这是李白边塞诗《子夜吴歌·秋歌》中的月和情。“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一片”与“万户”,写光写声,似对非对,措辞天然而得咏叹味。此句情景交融,寄托了妻子对丈夫无尽的思念和期盼。“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望着深邃天空清晰的明月,我把满满的愁绪托付给它,希望这种感情能随风陪伴着你。这是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月与情。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李白将自己的感情赋予月,使之同样具有感情,即人格化,浑然天成。
  第四,李白诗中的月也包含着哲学思考。《把酒问月》中“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明月在夜间从东海升起,拂晓隐没于西天云海,如此循环不已,尘世间便在其反复出没中推演至今。这两句既表达了对明月踪迹难测的惊异,也隐含着对人们不知珍惜美好时光的叹惋。“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说。”二句造语极具重复、错综、回环之美,且有互文之妙。古人今人何止恒河沙数,只如逝水,然而他们见到的明月则亘古如斯。后两句在前两句基础上进一步把明月长在而人生短暂之意渲染得淋漓尽致。前两句分说,后两句总括,诗情哲理并茂,读来意味深长,回肠荡气。初读《古朗月行》时,觉得它表达的是作者年少时对明月的认识和幻想。但是深入去解析时,却读出了一丝理趣,那是一种深层的潜在的具有超越性的生存之理。诗中对过去的月亮的描写是“白玉盘”和“瑶台镜”,这些是美好的意象。而如今的月亮却“蚀圆影”和“夜已残”。这鲜明的对比,写出的是过去月亮和现在月亮的对立和矛盾。这种深刻的哲学思想折射的是生存的悲剧,体现作者的悲哀和抑郁之情。就像蓝冰所说的“这是对诗中潜在生命哲理的认同。”【3】
  李白心中的月是苦闷,是忧愁;是理想追求是精神归宿;是思乡是怀人;是深刻的哲学思考……这位“盛唐之音”孕育出来的伟大诗人,将夜空中的皓月引为人生知己,可谓因月而生,又因月而死,与月结下了一生的不解之缘。他对月亮的描写,更是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月意象的继承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影响深远,不愧为一代诗仙。
  参考文献:
  [1]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60.
  [2]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515
  [3]蓝冰.论李白咏月诗的哲理表现[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1999,7:61
其他文献
【摘 要】企业二级员工是企业员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个体竞争力关系到企业竞争力,本文从“最近发展区”理论出发,探讨在发展心理学视角下如何通过短期绩效管理及长期职业发展管理提高企业二级员工的能力水平,增强其个体竞争力,最终实现企业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二级员工;最近发展区;绩效管理;职业发展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经济情况的日趋复杂多变,企业人才已经成为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二级员工占据了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经营的复杂化,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已经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应运而生。本文通过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产生的动因、基本内涵的分析,重新认识审计风险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并着重对风险导向审计流程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风险导向审计;审计流程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基于战略系统观,对被审计单位的重大错报风险进行评估,克服了传统审计缺乏全面性分析而导致审计风险
期刊
【摘 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所取得的巨大经济成就充分证明了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市场模式是可行的,是符合中国的历史发展经验,在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的时候,相比较在文化领域,我们又该如何以市场的方式来发展我们的民族文化,为提高全民的精神面貌作出贡献呢?本文就如何在市场发展环境下文艺团体的生存之路作一些探索,期望能找出一条路径来,为繁荣文化事业做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文艺团体;建设;市场化运
期刊
【摘 要】社区文化活动作为全新打造的平民互动交流活动,通常是由社区内的社区工作者发起,组织,策划的,由社区居民参加,其宗旨通过各种各类的活动来丰富居民生活,提高社区居民素质,实现社区和谐平安。而如何策划和开展好社区文化活动,是我们群文工作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社区文化;策划;开展;思考  社区文化活动作为全新打造的平民互动交流活动,通常是由社区内的社区工作者发起,组织,策划的,由社区居民参加,
期刊
【摘 要】元结(719-772),唐著名文学家。字次山,号漫叟、聱叟,曾避难入猗于洞,因号猗于子。鲜卑族后裔,原姓拓跋,北魏孝文帝改革时始易姓为元。祖上居太原,父辈时迁居河南鲁山商余山。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元结也是一位富于正义感、关心国家安危与人民疾苦的政治家,元结是一代为官清廉,业绩显著的地方名臣。元结广德元年(763年)被授为道州刺史,广德二年(764年)五月到达道州任上。从此,便与道州结下
期刊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我念书时的校训,当时想:这两句话多么地经典。于是,这就成了我的信条,成了我追求的目标。  参加工作时,奉行这一原则,我深深相信“言传身教”的巨大力量,努力在学生面前维持一个标准的教师形象,希望能给孩子们做一个榜样,给他们一个方向。我以为这样就能使学生向着我所希望的方向发展,可是在实际工作中我却发现这远远不够。教育面对的对象是鲜活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个性、不同的生活背景
期刊
【摘 要】基层组织团队是指基层组织中才能互补、团结和谐并为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统一目标和标准而奉献的一群人。基层组织团队不仅强调个人的工作成果,更强调团队的整体业绩。团队所依赖的不仅是集体讨论和决策以及信息共享和标准化,它强调通过成员的共同贡献,能够得到实实在在的集体成果,这个集体成果超过成员个人业绩的总和,即团队大于各部分之和。基层组织是进行社会管理的重要主体,农村社会管理的基层组织以团队的形式就
期刊
【摘 要】提高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是当代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而要提高教育质量,就必须明确教育质量的内涵及其“绿色”的衡量标准。本文采用文献法对此进行了探讨,认为教育质量是教育满足个体和社会显现的和潜在的教育需要能力的特性,并由此确定了相应的衡量教育质量的“绿色”标准。  【关键词】教育质量;个人需要;社会需要;“绿色”标准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质量问题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
期刊
【摘 要】中国人是否有信仰的问题至今无定性答案,由于国家民俗信仰体系的畸形发展即对于信仰的四种形式:灵统、祭统、宗教以及巫统中的宗教信仰形式的过分注重,导致在中华历史上存在上千年的灵统、祭统以及巫统这三种信仰形式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本篇首先肯定中国人的信仰的存在,然后分析中国人的四统合一信仰的特殊性,介绍在我国大小农村和城市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特殊的信仰即宗教、祭统、灵统以及巫统四统合一的信仰,且该信仰
期刊
【摘 要】面对21世纪全球竞争的企业结构调整、信息化和快速的全球化,本土企业面临各方面环境的剧烈变化,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人的因素显得越来越重要,人力资源管理也成为中国本土企业面临的极大挑战。基于心理学视角的人力资源管理将从企业、群体和个人的多层次角度,利用心理学研究理论和方法,探讨人力资源的战略策划、员工选拔、培训、激励、安置和职业发展等方面的问题,为新世纪中国本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全新的视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