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临床应用研究现状

来源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q3063309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IVIG)是从健康人血浆中分离制得的广谱抗毒素免疫球蛋白制剂.在临床应用较为广泛,本文从免疫缺陷病、血液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病、神经系统疾病、结缔组织病和泌尿系统疾病几个方面对其临床应用进行了总结分类.清晰展示了IVIG在不同疾病的临床应用现状.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置管引流及药物冲洗在较大盆腔脓肿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2015年10月—2020年1月就诊于我院的盆腔脓肿患者28例,行超声引导下置管引流、脓腔冲洗
为准确探测露天矿边坡中水的分布范围以解决边坡失稳问题,以魏家峁露天矿工作帮为研究对象,运用高密度电法物探技术,结合露天矿水文地质条件设计了8条测线,通过WGMD-4型测量系统物探、温纳装置观测、RES2DINV软件反演计算,绘制了反演电阻率断面图,判释了地层分界线及岩体的破碎、软弱或含水情况,通过采取疏干降水措施将边坡稳定性系数提高至1.207。研究结果表明:“高密度电法探水—精准疏干排水—边坡稳定性评价”的方式,可有效解决露天矿边坡含水带来的失稳问题。
目的探讨双镜(腹腔镜、胆道镜)联合钬激光治疗难取性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普外科收治的72例难取性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男40例,女32例,年龄(48.75±5.31)岁,年龄范围为36~64岁。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激光组和双镜组,每组36例。双镜组行双镜联合术。激光组行双镜联合钬激光碎石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
目的:探讨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人群冠周脂肪组织(PCAT)CT密度特征及与心血管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经冠状动脉CTA检查证实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者143例,测量各支冠状动脉主支及不同节段的PCAT密度,以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比较不同冠脉分支、不同节段间PCAT密度的差异,并以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PCAT密度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结果:各节段平均PCAT密度为(-93.9±1.8)HU。在冠脉主支分析中,3支主要冠状动脉平均PCAT密度不同(P<0.001),LAD、LCX
目的建立HPLC-MS/MS法同时测定人血浆中氢氯噻嗪和氨苯蝶啶的浓度。方法血浆样品用液液萃取进行前处理,用HPLC-MS/MS测定。色谱柱:Waters Atlantis HILIC Silica色谱柱(2.1 mm×50 mm,3.5μm);流动相:5 mmol·L-1乙酸铵水溶液(A)-乙腈(B)=15∶85(v∶v),等度洗脱;流速:0.4 mL·min-1;柱温:40℃;进样量:5μL。质谱方法用电喷雾离子化(ESI),正负离子切换模式,多重反应监测(
综合考虑切顶卸压自成巷开采工艺后,为了研究其与常规长壁开采方法在周期性覆岩来压方面的差异性,采用高精度ESG微震监测系统,以柠条塔煤矿S12012为工程背景,通过在现场搭建微震监测系统,研究采动影响下基于微震事件和能量分布的覆岩裂隙周期演化机理、微震事件的空间动态演化特征。研究表明:根据微震事件的分布特征,确定了切顶卸压覆岩裂隙周期破断规律,采场裂隙演化划分为萌芽期、发展期和高潮期。覆岩周期性断裂、破坏可分为周期回采初期、周期回采中期及周期回采末期。结合该矿矿压显现规律,得出周期来压步距19.83m。提出
大倾角特厚煤层综放面覆岩破坏规律对工作面矿压显现特征具有重要影响,是工作面支架选型与顶板管理的主要参考指标之一。以宁武矿区汾源煤业为背景,采用KJ1160微震监测系统研究了大倾角综放面微震事件、能量分布特征,通过建立物理相似模拟模型研究了工作面顶板裂隙发育、覆岩运动规律,根据常用的“三带”计算公式对大倾角特厚煤层综放面覆岩破坏高度进行了校核。研究结果表明:大倾角特厚煤层工作面顶板覆岩垮落带、裂缝带在煤层倾向上形成“上高下低”的形态,在走向上呈现滞后性;覆岩垮落带高度约为60m,裂缝带高度约为160
目的本研究将探索精神科医生对药物临床试验的推荐意愿及影响因素,改善药物临床试验的招募工作。方法本研究为非干预性、多中心、横断面问卷调查,在10家精神科专科或医院精神科进行。结果共回收问卷318份,其中有效问卷317份。精神科医生中,会推荐适合患者参加临床试验的有284例(91.32%)。推荐患者参加的原因为促进新药研发及医学发展(推荐9.54%,不知道是否推荐60.00%)。不推荐的原因为对新药的副作用了解不足(不推荐12.50%,不知道是否推荐83.33%)。讨论绝大部分精神科医生愿意推荐符合入组条件的
针对多次采动影响下高应力煤巷围岩变形大的难题,以中兴煤矿1209材料巷为研究对象,综合采用现场调研、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等方法,分析了多次采动条件下巷道围岩异常矿压显现特征,模拟研究了多次采动条件下巷道围岩应力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顶帮双强力锚索桁架系统为核心的组合支护结构,并在现场进行了工业性试验,现场矿压监测结果显示巷道围岩变形量较小,有效保障了巷道围岩的稳定,对类似条件的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为研究缓倾斜近距离煤层群开采覆岩破坏及水动力演变规律,防止开采过程中发生突水灾害,采用理论分析、对比分析、相似模拟等研究手段对工作面是否留设隔水煤柱及含水层加压后突水通道形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不留设隔水煤柱时,覆岩破坏范围会随L1614、L1615、L1616工作面开采而扩大,顶板重复破坏会形成连通工作面和K3、K4含水层间的导水裂隙;(2)L1814、L1815、L1816工作面分别留设32.9m、47.9m、59.2m宽的隔水煤柱后,导水裂隙只导通了K4含水层;(3)K3含水层加3倍初始水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