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朝鲜战场的两次生死考验

来源 :老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_go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十载岁月洗礼,历史的记忆从未褪色。我今年已94岁,抗美援朝的经历,我仍然印象深刻,至今难忘。
  我的老家在河南沈丘。1948年3月,21岁的我入伍参军,5个月后进入华北军政大学学习,入朝作战前属高炮7团,驻防在上海。1950年9月,我所在的高炮团进入中朝边境的安东(今辽宁省丹东市),守护鸭绿江大桥。11月,高炮7团被并入高炮64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朝鲜战场,我经历了两次生死考验。
  一次是在斷桥上。那是1951年2月,我所在的612团奉命向平壤北部阵地转移。612团四个连,每连配备了两辆汽车,每辆汽车上都载着锹镐、炸药和20多名志愿军战士。当时战争形势严峻,白天美军飞机轮番轰炸,晚上美军也会封锁,部队转移阵地只能在晚上悄悄地进行。汽车晚上行驶不能开车灯,只得用手电、白布、香火等引导前进。我所在的4连因没有及时跟进而掉队了,我作为排长,和指导员在连队的第一辆车上。当我们借着微弱的月光缓慢行进到一座桥的桥头时,一个朝鲜老乡“咿咿呀呀”地用当地语言拦阻着行进的车辆。当时4连并未带懂朝鲜语的翻译,志愿军战友认为老乡是心怀好奇狂叫,或是想拦车搭乘,战友怕喊叫声引来敌军,便将老乡劝阻一旁,车辆照旧向大桥行驶。行至桥上,坐在副驾驶位置的我突然感觉到桥身有轻微的晃荡,便让司机立即停车。我下来查看,不看则罢,一看惊出一身冷汗。原来这是一座白天被敌机炸断了的桥,车前2米处便是断桥头,如再向前行驶,肯定会车毁人亡。4连的两辆车火速倒退,避免了战士的重大伤亡。
  另一次是在坑道里。1953年年初,美军为挽回在朝鲜战场的败局,企图在元山、安州冒险登陆,高炮64师为打好反登陆战和防止美军不顾后果的挣扎,前线往往要设三道预备阵地。挖阵地的任务十分艰苦,一次,已是副连长的我带着两个排在阵地坑道用炸药爆破,以扩延坑道空间,结果5个炮眼只响了4个,其中一个成了哑炮。如果不排除哑炮,不只是已挖成的坑道不能用,而且随时有爆炸的危险,影响战情。具有排险经验的我让战友们避开,独自冲在前头,用钢钎和铁锹一点一点地松动哑炮周边的土块。半小时后,哑炮还是被引爆了,我被炸得撞到了坑道后墙上,眉毛都烧焦了。好在我松动了哑炮周边的土块,降低了爆炸时的威力,这才幸免于难。
  对于高炮师的战士来说,最苦最累的是转移阵地,因为既要转移辎重,又要挖掘坑道。出于战争的变局和对敌机实行精准打击的需要,转移阵地是常有的事,有的老阵地到新阵地有三四十公里之远。战士们背的武器,仅一个炮筒两根枪管,就有130多斤重,还要身带炮弹。行进中大多是两个战士合抬炮筒,我经常一个人扛着,走在连队的前面。转移炮械,往往要上山坡,山坡坡度一般在45°以上,前面有战士拉,后面有战士推。前行一步,用一个三角模在后面撑阻其下滑,再推进一步,异常艰辛。炮兵战士吃一顿饭有时要三四个小时,因为一听到敌机响,战士们便听从号令放下饭碗投入战斗,战斗一停歇,便继续捧起已冷的饭菜吃。战士站岗,平日里是两小时一班,碰上天寒地冻,只得一小时一轮岗。
  我于1950年11月入朝作战,在停战后还参加了高炮64师以学习文化为主的冬季整训,直至1954年1月回国,实际在朝鲜生活了3年零2个月,荣立三等功一次。回忆起在朝鲜的经历,我感触最深的是部队的士气一直很昂扬,没有一个战士喊苦叫累,也没有一个战士惧怕牺牲,报纸上宣传的“最可爱的人”的英雄事迹,都是真实感人的。
其他文献
我的家乡位于江西省宜黄县宜水、黄水交叉的宜黄河下游15公里处。随着社会的进步,家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别的不说,就说父老乡亲时刻难离的生命之水,其取水方式、饮用水的质量,都与过去有着天壤之别。抚今追昔,使我深刻感受到新时代带来的大转变。  我记得我小时候,全村三十几户人家还是共饮清朝嘉庆年间一口老井的井水。那时取水不仅费时还费力,人们要取水得用绳索绑住一个小木桶,放到离地面3米多的井下,把水
期刊
在宜黄的南部山区,有座西华山,树木枝缠藤绕,密不分株,沉甸甸的湿绿,犹如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直向山顶推去。宜水,就是从西华山东麓流出来的。  一路上,宜水蹦蹦跳跳,有说有笑。有时,她用湿漉漉的嘴唇,亲吻岸边的小草,羞得小草不敢抬头;有时,她挥手拍打水里的石块,让水花飞溅起来;有时,她随身转个圆圈儿,跳起轻盈的舞蹈。更有趣的是,她还用柔情的纤手轻轻撩拨那些探身在水里的嫩绿枝儿,嬉戏玩耍,好不快活。
期刊
去年,儿子驾车,与我一起去了一趟闽北山区,看望我最感恩、最难以忘怀的房东老奶奶。  我是江西省核工业地质队的职工家属,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跟随在当时华东六〇八队下属分队工作的爱人四处漂泊,八方安家,辗转赣闽两省多地,在城镇和山村租房住,因此结识了众多的房东。那些房东至今多数已没有联系,然而闽北山区的那位房东老奶奶,我们至今仍有来往。  1967年,春节刚过,我爱人被分派到设在闽北山区的机修
期刊
1969年11月,我从宜春地区人民医院带工资下放到当时的新余县水西公社丁下大队当赤脚医生。  刚到下放点时,有些社员知道我是从城市医院来的,所以有点头疼脑热的小毛病都会来找我看,我就利用我掌握的医学知识为他们服务。能用针灸草药治疗的,我也会帮他们施治一下,治疗效果都还不错。渐渐地,找我治病的人越来越多。  当时,我看到丁下大队的医疗条件落后,就向大队的书记和队长汇报:“我在报纸上看到了上海市川沙县
期刊
“只要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潮流最前列、站在攻坚克难最前沿、站在最广大人民之中,就必将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在2021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用“三个站在”深刻总结我们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政治逻辑,为全党在新征程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懈奋斗注入强大思想和行动力量。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从历史风云中一路走来,我们党从50多名黨员的新生政党,到拥有9100多万党员的
期刊
从东部沿海到西部山区,一股新农村建设热潮正在形成。但不少专家、干部群众认为,伴随着大规模建设的铺开,应该警惕重复建设与投资浪费现象。最近,记者在山东、浙江、山西等省调研发现,近几年,农村投资浪费现象已在一些地方出现。应及早采取措施防止这一现象扩大,保证国家有限的财力发挥出最好的效用。    农村基础投资浪费巨大    “现在农村建设投资浪费太大了,应该引起中央和各省市的重视。”山西省建设厅村镇处处
期刊
退休后,我有了充足的时间读书看报,不时写点短文小诗投寄给有关报刊,这些年发表了一些“豆腐块”。因此,我的通信地址、联系电话也随之被外界知道。于是,我有时会收到一些印刷精美、有名人题词的出版社邀请函、约稿函,说是经有关部门推荐,后经编委会审核,我的××文章入选,我的名字已被列入《××大典》《××辞典》……这不,前些日子我又收到了一家出版社的邀请,随邀请函还附上我早年的一篇文章,要我核对后签字,说是经
期刊
春暖花开时节,一位好友赠我一款名为“蜀口”牌的明前绿茶,于是就有了这春日品茶的心得感悟。  据史料记载,蜀口茶又名高坪茶,始于唐代,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在清代被列为贡茶。我品尝了一下干茶,有鲜香、爽脆之感。泡第一道时,茶色绿艳透亮,入口细品,有微涩之感;两泡之后,微涩感大为减少;随后几泡尽显醇甜、鲜爽、可口的滋味,让人舌根回味甘甜,满口生津,唇齿留香。绿茶叶底,茶形光滑、柔软,香气充盈,娇美醉人。
期刊
2月17日晚,《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张定宇、陈陆、张桂梅等当选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在极不平凡的2020年,他们或在危难中逆行,或在逆境中坚守,以凡人之力,书写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  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是最早接诊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收治病人全为重症和危重症患者。院长张定宇隐瞒自己患渐冻症的病情,顾不上照顾已感染新冠肺炎的妻子,步履蹒跚与时间赛跑,只想为患者
期刊
在职期间,由于忙于工作,我很少有时间读书,写作更是偶尔为之,每每叹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退休后,时间充裕了,读书写作成为我晚年生活的重要内容。我每天坚持读书看报,一般不少于3小时,书架上数百册或厚或薄、或大或小的藏书,我几乎都读了一遍,有的经典著作不知翻阅了多少遍,从中收获了很多知识和快乐,在思想认识上对读书也有了新的感悟。  读书是一种享受。在书海里遨游,与古人对话,倾听先哲们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