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ac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文修养是合理地运用语文的重要条件。”他把教师教学语言摆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肯定了它在一节课中所起的作用。教师的教学语言虽属于日常口语,但又有所不同,它应该是经过加工的口头语言,与随想随说的交流语言有区别。好的教学语言,它有娓娓动听,声情并茂,如嚼橄榄,回味无穷的特点,能极大地唤醒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谈几点看法。
  一、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要通俗易懂且具有启发性
  教学时,教师不仅要把教科书中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而且应当“再创造”,把抽象的转化为具体的,将深奥的变成通俗的,将只可意会的变成可言传和可感知的。这就需要教学语言通俗化,增强教学语言的趣味性。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我想,一要善于使用多种表达方式,如举例、比喻、图示等方法,使教学内容更直观生动;二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词语,使课堂语言妙趣横生,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的教学语言还应具有启发性的特点,即教师用启发性的语言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去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去划定学生思维的航线,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求语文知识。
  二、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要饱含情感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有时会发现这样的情况,同课头的教师对教学过程和教材的理解都差不多,甚至教学语言也比较流畅,但就是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无精打采,昏昏欲睡。我觉得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师没有把自己的教学情感融合到教学语言中,冷冰冰、硬梆梆地传输给学生的多是些像白开水一样无滋无味的文字符号,自然也谈不上师生间的双向交流、情感共振和教学效果了。教育家赞可夫说:“伴随识记过程的情感对于识记过程的进行和效果不是完全无关的,如果学生萎靡不振地学习,那么识记的效果就小得多。”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语言首先要饱含情感,而这种情感又来自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对于学生的一片爱心,来自于对教材思想情感的深刻体验和准确把握。教师要想把蕴含在教材中的思想情感成功地传达给学生,感染学生,首先要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真实情感;要使学生入情动情,教师必先入情动情;要使学生在欣赏和思考中获得美感和愉悦,教师必须有美感的体验,做到入境动情,以情激情,只有这样,在课堂上才能做到拨动学生的心弦,触动他们的情感,引起他们的共鸣。我觉得我们的每一堂课都应是我们真实情感的表达。
  三、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要有节奏感
  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语言切忌平铺直叙、呆板僵化。“文似看山不喜平”,写作文时,我们要求学生如此,教师的课堂语言也应如此。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心理节奏规律较强,他们的神经对节律特别敏感,接受也快,如果一堂语文课使他们始终处于某种紧张状态,或连续不断地给他们的以同一程度和类型的刺激,那么他们感受刺激的大脑中枢会慢慢产生倦怠而失去对某一问题或事物的敏感和体会,严重者会丧失对事物的正常反应。因此,课堂上的教学语言在时间分配上,要有疾有徐,要讲求导课、收尾、过渡和停顿的艺术,做到发音快慢结合,声调有起有伏。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触动学生的神经,启迪学生的思维,从而达到教师所追求的教学目标。
  四、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要有幽默感
  人们都喜爱看小品,特别是黄宏、赵本山的佳作,因为他给人们提供了轻松愉悦的内容。上课也应如此,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如果只有情感和节奏,那么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就会感到紧张和劳累,就会获得不愉快的体验,相反,高明的教师从来都注意语言的幽默和诙谐,因为他懂得如何吸引学生,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前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如果把一堂课比作羊肉串的话,那么幽默就是上面的左料。人们形象地把它视为精神快餐,语言刺激,开心果子等。教育实践也一再证明,使用幽默的讳言会使学生在会心的笑声中学到知识。
  五、恰当运用肢体语言
  教师的语言可分为有声和无声两种,而体态语言则属于无声的教学语言,教师借助面部表情、手势、姿态、等教学辅助方式,可生动形象地表现教学内容,这种方式可启发学生的思维。在一堂课的教学中肢体语言有时要比有声语言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在课堂上,教师自始至终处于学生注意的中心位置,他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动作,都给学生传递着不同的信息,从而引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思考。教师最常用的就是面部表情,喜怒哀乐都可通过它表露出来,喜则眉色飞舞,怒则圆目切齿,哀则皱额锁眉,乐则笑逐眼开,特别是心灵窗户的眼睛,它表达出来的信息更能动人传情,使教学产生更好效果。手势,它可以模仿事物的形状,显示人和事物的内心的微妙情感,同样,准确模仿人物形象的姿态也能促进学生对教材的认识和理解。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只有适当的言语表达方法和恰当的行为语言手段才能更好地辅助语文教学,从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端扩大,毕业生的人数也随之不端增加。面对就业这个关键的十字路口,研究生往往表现出种种不良的心态,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分析研究生在就业压力下产生的心理问题,开展针对研究生就业心理健康的辅导,是维护研究生群体根本利益,也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培养的一项重要举措,对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促进研究生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当前研究生的就业形势  1.招生人数和毕业人数的不
期刊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而岁月却是如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了。多年来为人师表,在讲坛上不断地上演着自己的教育教学故事,许多都已随着时日的流失而渐渐淡忘,可也有一些就如同树根一样深深地扎在了我的心上。虽不惊天动地,但仍历历在目,感悟至深。  那是某年的秋季学期,学校给我安排了高一年级的信息技术课。高一的学生,初来乍到,对任何事物都有着新奇感,在任何老师的课上都表现积极,唯恐自己
期刊
音乐,是艺术的一个品种,它带给人们的是美感和幸福。音乐,是表达或寄托人们感情的“艺术语言”。它比一般的语言更直接地转达情感,并且,它始终与美感结合在一起。音乐,是用声音作原料的,一听即逝。因此,它又是时间性的表演艺术。并不从属于某种政治或宗教。只是在人们的心灵上、感情上,会对它们有一定的影响作用。音乐,是通过人体的感官刺激,才使人感知到美,并产生了生活联想及艺术想象,从而发展成美感。音乐不以说理方
期刊
在往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往往关注语言故事情节,很少关注社会教育和内涵培养,缺乏情感的传达,而情商培养对当今的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如何将绘本《彩虹的尽头》蕴含的情感传达给孩子呢?下面就是教学的点滴体会,在此,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导入部分  在《彩虹的尽头》导入部分,通过字宝宝“宝贝”的导入,联系实际说说自己的宝贝,引出故事《彩虹的尽头》。激发幼儿“寻找宝贝”的兴趣。我以“宝贝”导入,设计
期刊
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毫无疑问的。需要不需要培养学生批改作文的能力,看法就不一致了。有的领导,有的学生家长,也有的老师认为:学生作文,教师批改,天经地义,不容代替。在一些地区,这种观念,年深日久,根深蒂固,个别教师刚刚引导学生自批或互批几篇作文,立即受到指责批评,全盘否定。应该承认,学生作文,教师批改,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千百年来,许许多多高水平的老师,认真负责,不辞
期刊
作为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作业评价,一直为大家所忽视,还停留在“师本位”的层面上。评价单调呆板,评语缺人情味、感召力,使学生的素养难以真正提高。在此背景下,如何发挥作业评价功能,促进学生发展?我有这样几个浅薄的认识。  一、 培养学生自信,实行分层差异评价  以往的作业是教师布置学生做统一的内容,要求有统一的形式、统一的标准。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有的学生“吃不消”。针对学生的智
期刊
电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就是把电化学应用到各种生产技术中,如工业、农业、医药业等领域。在金属腐蚀的应用方面,电解质溶液中,作为阳极的金属比阴极的金属更易失去电子,所以形成电子的转移,同时阳极被氧化,阴极就被保护起来了。例如在轮船上,为了防止船体的钢铁锈蚀,所以在轮船体下方焊接一些锌块;在工业上,许多金属的冶炼和精炼,如锂、钠、铍、镁、铝和希土金属等的冶炼,镍、铜、锌、镉、铅等的精炼或提纯,都可以用电
期刊
传统的外语课堂是以教师为中心,进行讲解式、灌输式、示范式教学。教师偏重讲授语言知识,而忽视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使学生成为语言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从而严重地制约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新课标要求英语教师注重发挥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创设合适的教学情景和条件,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主动参与、有效合作、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在自主的活动中理解、掌握并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知识。笔者结合高中英语教学实际,谈以
期刊
教师的语言是教和学的媒介,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工具。教学语言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富有科学性,艺术性,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语言风格。教学语言讲究节奏感,要做到快慢相当、轻重有度、疏密相间、张弛相宜、抑扬顿挫、起伏跌宕;发音宏亮规范;吐字清晰准确;语言简洁、形象、生动、风趣幽默。教学语言还要具有变化性,避免学生出现“言语感知上的疲劳现象。”  一个成熟的
期刊
新野县,总面积1062平方公里,辖8镇5乡2个街道办事处,270个行政村(社区),82万人,107万亩耕地,培育新型农民对于新野县来说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发展课题。那么,怎样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针对这一问题,我结合新野农村实际,了解到了当前农村存在的一些情况。  1.剩余劳动力不足。据统计,目前我县农村青壮年劳动力3/4以上外出打工(在外务工人员达20万),剩余劳动力所剩无几,绝大部分村庄已无青壮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