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史上旷古未有之事业” 出版百衲本和点校本《二十四史》

来源 :国家人文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ngzide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英殿位于紫禁城西华门内,康熙十九年(1680)设立武英殿修书处,负责内府图书的雕版、印刷、装潢事宜。乾隆四年至四十九年(1739-1784)武英殿刻印的《钦定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正史最完整的一次大规模汇刻。它的母本,除《明史》《旧五代史》是首刻外,其余二十二史中两汉、二国、晋、隋五史依据宋元旧刻,其余据明监本“二十一史”和明汲古阁“十七史”。
其他文献
“前四史”的作者里,作《三国志》的陈寿,生平是最模糊的。虽然《华阳国志》和《晋书》里有陈寿的传,但都很简略。司马迁、班固、范晔这三位,家世背景都很清楚,但陈寿的父亲
东汉是个落寞的王朝,尽管提起那个让华夏子民热血共情的400年汉朝,它也占了整整一半时间,可归结起来,作为西汉的续作,东汉给人的印象就像一部票房大卖后电影的第二季,各方面
2009年,新旧《五代史》修订的工作被交到了复旦大学手上。在经过数年苦战之后,眼瞅着新旧《五代史》就要修订完毕,然而在票拟《新五代史》点校前言时,大家却发生了分歧。这个
初唐贞观年间官修诸史,以《隋书》最受朝廷重视。太宗皇帝多次关心《隋书》修撰工作,并为之组织了最为强大的编撰队伍—时任尚书左仆射的房玄龄总监,秘书监魏征领修,其余参修
在“二十四史”中,南北朝后期成书的《魏书》绝不是编得最差的一本,可是这本记载着北魏王朝史事的重要史书却有着一个罕见的骂名——“秽史”。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明英宗正统十三年,公元1448年。这年明英宗宠信的太监王振重修庆寿寺,“役军民万余人,费钱数十万”;这年英宗发十五万大军渡金沙江,南征麓川思机发,威震西南;这年大明的货币
常言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要想在二十四史中评出最好的一本,恐怕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反过来,要是评选“二十四史”里最糟糕的一本,《元史》即便不是“众望所归”,起码
在古代著书立说被称为是“千古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写新书不易,注古书更难。注古书是译注古人的思想与学说,使其更容易被人理解和流传。为古书作注,便于今人与后人研读,自
尉迟寺大汶口文化晚期设壕遗址是已知保存较为完整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学界一般将其定性为小范围的中心聚落或村落。可是尉迟寺设壕遗址的遗存内容、组织方式及其与大汶口文化
清顺治十八年(1661),紫禁城正处多事之秋,顺治皇帝英年早逝,康熙幼年即位,朝中风云诡谲,各方势力暗流涌动。偏在此时,一桩千里之外的案件惊动朝野。举报者是一年前因贪赃而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