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体验促美实现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深化体制改革,对美术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我们应该结合当下的教学特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融入更加生活化的教学资源——废旧材料,以这样一种方式方法营造良好的美术教育环境,让学生对美术教學更加自主性,同时教师要善于把他们这种兴趣点引导到课堂里,积极开展有趣、有效、有料的“三有”美术课。
  【关键词】美术教育;自主;废旧材料;三有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8-0272-01
  当今,“智能+”思维已不分年龄走进生活,小学生会淘宝早已不是新鲜新闻,但在小学美术教育工作中,我发觉孩子们不善于去淘美术材料的宝,他们对美术材料的认知范围很狭小。教材中所涉及的美术材料有部分可以直接在文具店买到,有些则需要自己动手去收集,因此课堂上就常常出现有些孩子两手空空,呆坐在那无所事事,可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源于很多方面,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学生对材料视而不见,缺少发现的眼光。当然这需要教师因地制宜,创造性的使用身边的材料,特别是废旧的材料。当前,利用废旧材料进行美术创作已经引起了美术教育界的关注,那怎样将废旧材料作为美术教学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呢?这需要教师“从我做起”,在教学中去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
  一、引领学生发现废旧材料的美
  事物的美有的显而易见,比如五颜六色的花、千姿百态的云、样式繁多的纹样等等,但有些并不是一眼就看到的,需要用心去发现。特别是一些废旧物品,本身就没有光鲜的外表,美丽的图纹,鲜艳的色彩,很难吸引学生们的注意。这需要教师去加强引导,让学生去理解美,让他们知道美不是唯一的,而是多种多样的。
  通过用心观察,会发现它们无论在材质、色彩还是造型上都有其独特的美。首先说,材质美,各种材质都是艺术加工的原材料,如贝壳、羽毛的肌理感,玻璃易拉罐的光泽感,蛋壳、卵石的圆润感等;再说色彩美,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色彩,如各个季节的树叶和花朵的颜色、贝壳和石头上的色彩等;还有造型美,从中不难看出这完全是大自然的选择和造化。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和实物的展示,让学生们了解到不仅鲜艳是一种美,灰暗其实也是一种美;细腻是一种美,粗糙也是一种美;完整是一种美,残缺也是一种美;具象是一种美,抽象也是一种美。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可能在生活中去注意那些废旧物品,去重新审视废旧材料,从而感受它们身上蕴含的那不明显的,特别的美。
  二、培养学生搜集废旧材料的习惯
  在许多赛课中,为了教学效果突出显著,基本是由教师提前准备好材料,免去了学生准备材料的环节。然而在日常的美术教学中许多材料则需要学生自己去准备,老师在过程中起到的是监督和指导的作用。教师可以在每学期美术课开始之前,提倡学生先翻阅美术课本,大致了解本学期美术课所需要的材料,需购买的可提前购买,需要搜集的可以提前让学生在生活中提前留意。比如人美版美术课本中《衣架的联想》这一课,需要学生提前搜集废弃的衣架,人教版《五谷作画》需要学生搜集五谷果实等。
  另外,鼓励学生制作美术材料袋,将日常搜集到的可用的废旧材料放入材料袋中,还可以在校园班级里放置一些收纳箱,提醒学生记得把有用的材料放入箱子内,比如瓶盖子,糖纸,小铅笔等。时间久了,学生就会养成收集废旧材料的习惯。
  三、启发学生对废旧材料进行联想
  大艺术家毕加索就是非常善于把无用的东西变成一件件活力沛然的艺术品。比如:弯曲的金属线、香烟盒子、酒瓶盖子都能在他的手中变为生机物物的形象。同样,在我国古代也有利用废旧材料进行艺术创作,如《核舟记》讲的就是民间艺人对吃剩下的核桃进行联想雕刻出精美的艺术品。还有根雕艺术,也是利用腐朽枯败的树根进行创作,在树根本身的形状基础上进行联想,然后雕刻处理,使之“化腐朽为神奇”,成为精美的艺术摆件。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有一课《变废为宝》,就是启发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废旧物,教师通过启迪发散学生的思维,对搜集来的废旧材料进行联想,将垃圾变为宝贝。
  四、带领学生对废旧材料进行创作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力在他的手指尖上”可见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加强儿童脑功能的锻炼,发展他们智力的有效手段之一。我认为,在废旧材料的创作的方法上,可以给学生简单概括为三大种,分别:“加法”、“减法”、“加减法”。所谓“加法”就是将你手头上的材料有目的的进行组合、拼接,从而创作出一件全新的艺术品,如艺术大师毕加索的《公牛头》就是把自行车破坐和车把相加创作出的。而“减法”就是从废旧材料中裁剪一部分从而变成的新造型,比如之前说到的根雕艺术就是这样的制作方法。
  五、感受废旧材料在美术课堂运用的意义
  第一、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美化校园和班级。通过在美术课堂启发学生“变废为宝”,培养了学生在“美”中确立了环保意识,使学生懂得生活中的废旧材料也可以变成美丽的摆件和可爱的玩具,感受“物尽其用”的道理。学校和班级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良好的校园环境直按影响学生学习的状态,把美术课中变废为宝的物品用来装饰校园和班级,不仅美化了环境,也让环保和节约的精神弥漫在校园的每个角落。
  第二、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提高学生审美和创造力。制作,不仅仅是简单的动手,在制作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发散思维,使动脑更加有效,动脑指导更好的动手,两者是同步发展的。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通过认识各种材质、熟悉材料的性能、发现材料的美,在动脑的过程中,无形提高了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力、创造力。
  第三、培养集体观念,形成合作意识。利用废旧材料创作是一项周期较长,工作量较大,操作较繁琐的实践活动。在课堂制作中,往往需要几位同学组成一组合作完成。现代优越的学习生活条件使不少学生在美术课中存在依赖的心理,常常需要老师把材料分发到位,还要按量平均安排。小学生常常在在创作过程中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谦让。而在“变废为宝”这样的实践课中就无形的养成的学生团结友爱,相互尊重的好品质。
  六、结语
  废旧材料现身小学美术课堂,不仅是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时代的召唤,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有生命的教育体现。让我们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发现美、收集美、创造美、感受美,让废旧材料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发光发亮。
  参考文献
  [1]龚绯霖.探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工作开展的具体方法[J].才智,2015(35).
  [2]熊雪青张建银美在课堂美术课堂教学观察与思考[M].浙江: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
  [3]江丽华.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开展小学美术教学工作[J].成功(教育),2010(3):13-13.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中,英语教育工作者无一例外都会注重学生“听”“说”“读”“写”四大技能的培养。但老师更多地是传播英语文化的内涵,而忽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和联系,尤其是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它的基本功能是传递人类之间的信息与情感,协助人们进行沟通。而语言与文化又是密不可分的。因为语言不仅仅是符号系统,它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载体有口语和文字两种基本形式,我们在平时交际
期刊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鼓励学生多读,在读的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可见,朗读的重要性。然而,审视我们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模式导致学生“读”的能力比较弱,学生朗读能力低下已经成为当前语文教学成效提升的瓶颈,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何优化提高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朗读教学,还还语文课堂书声琅琅,这是当前我们急需迫切解决的问题。 
期刊
目前,脱硫废水烟气余热喷雾蒸发零排放技术以其高效的处理能力和较少资金的持续投入,受到广泛的关注。在实际运行中,尾部烟道复杂的烟气环境对脱硫废水的喷雾蒸发结晶产生了重要影响,烟道的微负压影响了喷雾形态,烟气气流携带高温飞灰颗粒使废水液滴的蒸发结晶过程异于均相过程;同时,脱硫废水中含有多种离子,在蒸发过程中离子浓度、水活度等物性参数随时间变化,进而影响其蒸发速率及结晶动力学。本文针对脱硫废水喷雾形态及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8-0235-01  高一作为高中的起始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学习能力等方面都处在一个由初中向高中的过渡阶段,加之新教材对古诗文鉴赏的篇目作了大幅度增加,阅读难度也提升到了全新的高度,学生面对生硬、枯燥的文言文,学习兴趣不浓,课堂气氛沉闷,效率低下,教师教的累,学生谈文言文心生恐惧,背诵记忆成为永恒的伤痛,如何
期刊
电磁悬浮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无容器熔炼技术,它可避免熔融材料受容器壁的污染和异质形核,适用于高活性和高纯度金属的熔炼。另一方面,它还是一种重要的熔体热物性参数测试手段,能够使熔体达到很高的过热度和过冷度,可以测量较宽温度范围内熔体的热物性参数,如表面张力、导热系数、发射率、密度、定压比热容等。准确掌握这些热物性参数对制备高质量半导体单晶体材料及高性能合金材料至关重要。为此,本文以电磁悬浮液滴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电磁悬浮液滴的振荡变形过程,分析了静磁场对液滴振荡变形及热物性参数测量的影响。
  本文首先
【摘 要】随着“课改”工作的推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深刻影响了教学实践工作的开展。“目标、教学、评价的一致性”作为一种对高效教学工作的标准化探索,在理论性方面较为先进,但仍需大量教学实践进行验证。因此,有必要以“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为基础,以高效课堂为目的,开展相关的教学实践的研究工作。  【关键词】教学目标;学习目标;评价跟进;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
期刊
【摘 要】以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心情,去干实实在在的事情,在工作中时刻以“身教”感染学生,用责任心,爱心,耐心,细心,童心,引领学生。让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身教;用心;引领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8-0256-01  小学,顾名思义从小就学——学习别人的好习惯。可见“身教”在生活中是马虎不得的。“身
期刊
近些年来,纳米酶逐渐出现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纳米酶是在天然酶和人工酶的基础上提出的概念,它既改善了天然酶难于提纯易失活、人工酶制备复杂活性位点单一的缺点,又保存了天然酶的催化活性,同时可以通过改变纳米粒子结构、尺寸、表面修饰、材料复合等实现多酶活性。研究者陆续发现了金属氧化物纳米酶、贵金属纳米酶、碳基纳米酶等多种具有氧化还原酶活性的材料,特别是铈基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本文通过经典的溶剂热法,以氧化铈(CeO2)和磷酸盐为原料,以聚乙二醇1500(PEG1500)为表面活性剂,
石墨负极理论比容量为372mAh g-1,与金属硫化物硫化铋相比较低,硫化铋在安全的操作电压范围内其理论比容量为625.0mAh g-1。然而,当用于锂离子储能体系时,硫化铋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包括低的电子导电性,巨大的体积变化,电解质中的副产物溶解,以及电极与电解质之间的副反应,导致材料较低的倍率性能和快速的容量衰减。本文通过自组装花状硫化铋和以花状硫化铋为基底生长二硫化钼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以优化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寿命,倍率性等性能。这篇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氮掺杂碳包覆的自组装花状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8-0271-01  我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团场的一名小学教师。近几年来,依托兵团地域特点和资源优势我设计了一些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和学生一起活动、探究,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有一些收获和体会。  综合实践活动是通过联系社会实际,为学生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所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综合应用;在活动中学生通过亲身体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