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的“美丽事业”

来源 :大众致富指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525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耀东1995年加入化妆品行业,这十三年成为他职业生涯的奠基期,也是境外化妆品品牌大举进军中国内地市场的扩张期,而他,是参与者之一。
  
  一切从头组建
  
  在宝洁公司从事销售工作五年后,张耀东于1995年加入一家化妆品公司。当时,该品牌在中国内地,只有广州和深圳这两个城市有销售。张耀东履新后的首要任务就是拓展中国内地市场。
  公司原本只在香港有个办事处,七八个员工,之前是定期到内地出差了解市场情况。张耀东接手后,带着这七八个员工,把办事处从香港搬到了上海,专心拓展除广州、深圳之外的内地市场。张耀东要做的事情很多:新建立一支销售团队,拟定在内地市场的发展规划,寻找代理商,扩展销售渠道,这一切都是开拓性的工作。
  张耀东开始动用之前在宝洁工作的人脉关系,他找到做渠道代理的朋友,详细地介绍了美宝莲的情况。幸运的是,尽管知道合作前景仍是一个未知数,但作为朋友,不少人还是愿意和张耀东合作。
  张耀东在朋友的帮忙下,逐渐铺开了内地市场。
  
  初学如何细分市场
  
  1996年,欧莱雅集团收购了张耀东所在的公司,张耀东成为欧莱雅销售总监。张耀东说:“欧莱雅在市场开发方面,很有自己的一套。走进欧莱雅,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不久,张耀东就领略到了欧莱雅独特的市场运作理念。
  那是在1996年,欧莱雅集团的掌门人欧文中爵士第一次到中国内地考察,为向中国内地市场推广彩妆品牌巴黎欧莱雅做调研。
  当时,欧莱雅旗下的另一个彩妆品牌在内地已经初具规模,覆盖了十几个城市,销量也在逐年递增。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要不要再推其他彩妆品牌,集团内部产生了分歧。
  包括张耀东在内的一部分人认为,从市场划分的角度来说,已有的彩妆品牌销售形势很不错,没有必要再推其他品牌的彩妆,如果再推,从集团内部就形成竞争,会影响市场销量。
  听完张耀东等人的观点,欧文中径直走到立在会议室里的写字板前,拿起笔,画了几条竖线,说:“依据你们的观点,按品牌分类,市场可以这样纵向划分,有没有想过,它还可以横向细分?”说话间,欧文中又在几根竖线的中间位置画了一根横线。
  欧文中指着写字板上的线条,接着说:“两个彩妆品牌,完全可以做不同的细分市场,如果下面这一块市场已经被占领,我们就应该去发展上面的这块领域。”这番话之后,与会者没有人再反对向中国内地市场推广巴黎欧莱雅的彩妆产品。
  这次讨论对张耀东启发很大,让他深刻地理解了什么叫细分市场。他意识到,市场不是越做越小,而是越做越大。在以后的品牌推广中,张耀东也沿用这样的思路。如今,欧莱雅产品在细分市场上精耕细作,收获丰厚。
  
  市场心得:“采茶”策略
  
  外国人喜欢逛超市,在国外,化妆品的销售渠道以超市为主。在许多欧美人的眼里,百货店这种商业形态最终会消失。因此,巴黎欧莱雅在进入中国内地市场时,集团也倾向于走超市。这一次,张耀东不赞成,他飞到巴黎去说服总部的大脑袋们。
  张耀东说:“我们应该以消费者为导向选择经营方式,逛百货商店是中国消费者热衷的购物和休闲方式,已经成为一种生活形态,这与欧美的情况完全不同。我们不逛酒吧,也没有那么多旅行,逛街是很重要的娱乐方式。既然消费者喜欢去百货商场购物,我们为什么硬要把自己往超市里推呢?”
  总部的态度在张耀东的坚持下发生了改变,从最初的质疑,到后来的默许,一直到最后支持张耀东的想法。巴黎欧莱雅彩妆开始铺摊中国内地市场,市场铺得很快,许多城市的大小百货店、超市都能看到这个品牌。市场铺得太快,张耀东却开始担忧了,巴黎欧莱雅是欧莱雅集团的核心品牌,如此下去,品牌很可能做“滥”。张耀东向集团总部提出了自己的担忧,集团很重视,经过讨论研究,决定收缩,从一些相对偏远的城市撤出来。对一个年扩张速度达百分之二三十的品牌来说,突然采取收缩战略,的确是下了很大决心。
  张耀东说,化妆品与日用品不一样,不可能渗透到每一个商场。在一个城市,我们只选择最好的几家店就足矣。这样,既保持了形象,又方便消费者购买,这就好比在每一棵茶树上都采其最精华的部分。他把这种分销策略称为“采茶”策略。
  “采茶”策略的关键是:到底选择什么样的店?专柜应该设在商场的什么位置?他分析认为,对商场最了解的应该是一线销售人员,因为他们直接和市场接触,了解什么时间客流量最大,哪个专柜去的人最多。于是,他在作决定之前,经常去不同的商场做调研,调研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和一线销售人员聊天摸底。
  据张耀东介绍,集团对每一个专柜的设置都严格把关,每每决定在一个商场设专柜时,上到首席执行官,下到地区经理,都会去柜台进行市场调查,城市再小,他们也要去,所有柜台的制作都必须由销售副总签署,欧莱雅集团严格控制专柜的设置。这样严谨的工作作风对张耀东影响很大,一影响就是十几年。
其他文献
自从本刊刊登了《财物保镖帮忙打工仔月入两万当老板》一文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杂志社也接到了很多读者的来电来函,还有的读者向杂志社订购“财物保镖”的产品。“财务保镖”已形成抢购的热潮是毋庸置疑的了,为了让大家对“财物保镖”有更深刻的了解,记者特对“财物保镖”这一产品做深度的报道,电话采访了该企业的负责人。  记者:您好,我是《大众致富指南》的记者,最近我社接到了很多读者的电话,都是咨询贵公司
期刊
有一天晚上,一艘美国航空母舰在海上航行时,突然遇到大雾,能见度相当低。船长马上跑到舰上亲自坐镇,以防止发生意外。不久后,他果然看到远方有一些微弱的灯光在闪亮。船长就马上交代负责打探照灯的讯号兵,用摩斯密码指示对方:“这里是USS甘乃迪号,请向东转十五度,以免发生危险。”过了几分钟,对方也用灯回应道:“USS甘乃迪号请注意,请向西转15度避开。”  船长看到对方的讯号后,马上怒火上升,他认为美国海军
期刊
创业板来了,创投公司“火”了,创投人才却难以为继。在几大创业投资网站上,创投公司的招聘广告赫然在目,记者粗略浏览发现,时下就有10家左右创投公司在招兵买马。行业人士表示,投资经理或者项目副总监的年薪在20-30万之间(不含分红),但想招到优秀的投资经理却并不容易。“这个行业刚刚起步,圈子里的人才有限,想招一名优秀的投资经理并不容易。”深圳一位创投行业的资深人士告诉记者。     10家创业公司热招
期刊
2009年,一向高调猛进的中国酒店业也不能“独善其身”不受危机的影响。有酒店在数次延缓开业后被确认转手,也有些酒店开源节流,紧缩银根。一方面是酒店招聘变得更加谨慎,另一方面中国酒店行业的人才还是不足。那么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国酒店业至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     逆市正是吸纳人才的良机     2009年8月,作为国内最新的奢华型酒店之一,洲际酒店集团下的上海世博洲际酒店举办了开业之前的首届大型
期刊
2009年,中国新能源行业的发展速度前所未有,从业者仿佛打算在一年里干完以往十年才能干完的事儿。就在行业分秒必争地向前奔跑的时候,人们强烈意识到,推动这个行业前进的人力资源捉襟见肘。而且这绝对不是一时一地的个别现象,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整个新能源行业——无论是核电、风电、太阳能行业,还是相关的装备制造业——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人才短缺现象。业内专家都认为,这种状况将严重制约中国新能源行业的发展。   
期刊
开专卖店早已不是什么新生事物,诸多厂家的专卖店早已是遍布许多城市的主要街头,可是,仔细一看,我们不难发现,这专卖店大多开的大同小异,从装修风格到经营模式都差不多,也很少能有哪家专卖店在销售业绩上有大的突破。   做营销工作讲究的是差异化,避免的是同质化,既然是开专卖店这种终端形式已经同质化了,那么,就得想办法在经营特色上有所区别,做足差异化,提升专卖店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从而促进对业绩的提升。笔者曾
期刊
沃尔顿收到了著名的耶鲁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但是,因为家穷,他交不起学费,面临失学的危机。他决定趁假期去打工,像父亲一样做名油漆工。  沃尔顿接到一笔为一大栋房子做油漆的业务,尽管房子的主人迈克尔很挑剔,但给的报酬很高。沃尔顿很高兴地接受了这桩生意。在工作中,沃尔顿自然是一丝不苟,他认真和负责的态度让几次来查验的迈克尔感到满意。这天,是即将完工的日子。沃尔顿为拆下来的一扇门板刷完最后一遍漆,刚刚把它支
期刊
与闽浙一带那些成功的民营企业家们喜欢在自己的简历上镀金不同,许景南从不隐瞒自己的创业史。“我就是拉板车起家的。”  4月22日,福建匹克集团正式对外宣布,获得来自红杉(中国)、建银国际与联想投资三家金融投资机构共5683万美元(约4亿元人民币)的融资。许景南说这是匹克的第三轮融资,也是匹克海外上市前的最后一轮融资。 有消息称,上述三家战略投资占股约为24%,而匹克的创始人许景南家族仍持有超七成的股
期刊
开家化妆品店,看上去蛮容易,但真正经营起来其实里面的门道也很多。特别是一些自己创业的年轻人,本身经验不是很丰富以及可运用的资金也不是很多,因此如何利用小本钱开好一家化妆品专卖店受到很多投资者的关注。    一、经营模式的确定     化妆品行业销售渠道未来的发展,应该是专卖店与大型百货商店、大型超市三足鼎立的局面。百货商场的专柜是高端的路线,吸引一些高消费的群体;超市是大而全的发展思路,产品包罗万
期刊
如今是想创业当老板的人是越来越多,如何能在千万创业大军中成功的经营自己的事业。专家指出自身的知识、技术、人际、经济等方面有足够的资源,这是创业的起点也是创业成功的关键。  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个好士兵”,一句话影响了我们几代人的追求目标。改革开放的今天,一批批本土企业的崛起,一个个成功商人的光辉人生的不断曝光,无不深深打动我们每一位正在学习和打工的热血青年。于是一波又一波的人离开了稳定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