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生命的哲学意蕴

来源 :绿色中国·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wudipaop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城市混凝土楼房的屋顶,在砖石高墙的裂缝,在沥青石子马路的边缘,人们经常会看到迎风摇曳的植物。它们大多是无名的小草,也有的甚至可以称作是一株小树。而在農村土房土墙之上,这种情况更为多见。
  它们原本只是一颗小小的种子,或许是随风飘落,或许是被鸟儿丢弃,或许是施工时哪位工人的偶然夹带。总之,它们孤单地、突兀地来到了这个陌生之地,来到了这个在现代人眼中看来本不是植物生长的地方。但阴差阳错,经历风雨之后,它们竟然在这沙石瓦砾之中生根发芽、安营扎寨。
  随着它们根系的慢慢生长,它们驻足的坚硬沙石也一度被侵蚀,开始变形、开裂。在变形、开裂的沙石缝隙之中,积聚了越来越多的尘土,这也给植物带来了越来越多的营养。得到营养的植物又增大了砖石的缝隙、加剧了沙石的风化。增大的缝隙容纳了更多的尘土,加上沙石的进一步风化,则又给植物增添了更多的营养。
  这种境况,很像艾伦·韦斯曼在《没有我们的世界》中描写的那样,人类销声匿迹后地球依然会水草丰美、生命繁盛,基础设施却逐渐土崩瓦解、消失殆尽。没有人类的世界,植物恣意生长,众多灭绝的物种开始恢复,缠绕人类的疾病也不复存在。随着微生物的逐渐进化,塑料制品被慢慢分解,人类曾经的痕迹也被一一擦除。
  站在大生态即人与自然共有生态的角度来看,植物有着远超人类的智慧和能力。原始地球本无生命,是条件极为恶劣的不毛之地。在人类已经掌握的认知中,首先是已经138亿年历史的茫茫宇宙,然后是40多亿年历史的所有生命的共同家园地球。原始生命和植物的出现,则是在地球形成10多亿年以后的事情了。植物远早于人类来到地球,人类倒更像是入侵者。作为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植物是人类生存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和生态屏障,深刻影响着地球的生态环境。所以我一直在想,植物的生命力为什么如此顽强?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我们所处的宇宙,大约诞生在150亿年以前,而我们居住的地球,则经历了45亿年的演化发展。
  45亿年以前,地球刚刚形成之初,只是一个以岩浆为主的炽热液体构成的球体。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球表面的温度慢慢降了下来,密度大的物质渐次向地心移动,密度小的物质停留在地球表面,固体状态的地核逐渐形成,演化出了早期地球的雏形。
  而后,随着高温岩浆不断喷发释放水蒸气、二氧化碳等气体,围绕地球构成了非常稀薄的原始大气层。在以后漫长的岁月中,大气中的水蒸气渐次增多进而形成降雨,降雨又在地球表面不断汇集积聚,慢慢形成了原始的海洋。
  原始海洋的出现,为生命的孕育奠定了基本的条件,开启了它们丰富、美丽的生命历程。
  关于生命的起源,有创世说(神创论)、宇宙发生说(宇宙论)、自然发生说(自生论)、化学起源说(新自生论)等多种假说。大部分学者认为在地球形成10亿年以后,也就是距今30多亿年以前,原始地球上的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和复杂的化学过程,逐渐经历了原核细胞阶段、真核单细胞阶段和真核多细胞阶段,从厌氧异养型生物进化到能进行光合作用的低等生命,开启了生物光合作用的历史,也为其它生物的出现创造了必需的条件。
  这首先是地球上横跨几万世纪的藻类植物时代。可以说,光合作用和原始藻类,成为塑造自然、改造地球的原动力,从根本上推动了整个地球和生物界的发展与进化,创造了美丽如画的大自然。从此以后,拥有了适宜环境和能源的原始生物界开始了惊心动魄的漫长进化。在几十亿年的时间长河中,随着气候的变化,生长在水里的植物在尝试陆地生活的过程中,逐渐进化出原始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使原本条件恶劣的不毛之地开始披上了绿装。而从2.3亿年前出现的以多年生高大木本乔木为主的裸子植物,再到6500万年前被子植物成为地球上最大最高级的植物类群,植物一步步创造了适合自身生长和动物乃至人类生存的极佳生态环境,次第开启了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时代,奏响了一曲曲令人敬畏的生命赞歌。
  敬畏是一种人生态度。敬畏,即恭敬畏惧。人有恭敬畏惧之心,必遵礼义廉耻之规。敬畏是自觉自愿的约束。心存敬畏,方能有所不为,不去乱为。常怀感恩之心,永存敬畏之念,虔诚恭敬,是一个人走向道德高地的必然。王阳明认为敬畏就是 “明德”,就会视天地万物为一体,视天下如一家,视中国如一人,从而见孺子之入井必有怵惕恻隐之心,见鸟兽之哀鸣觳觫必有不忍之心,见草木之摧折必有悯恤之心,见瓦石之毁坏必有顾惜之心。站在植物、动物、微生物同源一体的生态伦理角度,天地万物为一体其实是哲学上的本然。这种世界观遵循着“敬畏”的生命伦理,倡导人与自然和谐。人类活动只有与大自然合拍,生命力才能强大,才能得到永生!
  以敬畏之心仰视自然、仰视生命,我们会清晰地看到多姿多彩的植物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的发展进化过程。这是一个有着灿烂历史、尊贵现在和美好未来的无比漫长的峥嵘岁月。正因其漫长,方知初心之未泯;正因其艰辛,更显生命之卓绝。
  植物生命的智慧演进,正是传统哲学的真实体现。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植物生命的最初形态,就是自然之道。正是植物在其漫长的演化过程中由无到有、由一而多、由微而宏、由简而繁、由无机而有机、由无序而有序、由低级而高级,谱写了地球生态系统中生命的逻辑、自然的规则。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生命理应顺应逻辑,尊重规则。遵从自然之道的植物从不骄傲,而是在规则之内无私地履行着各自的使命。植物的每一枚叶片都在尽力向上向外舒展,努力接受阳光;每一朵鲜花都在努力绽放,全力孕育新生;每一粒种子都在努力发芽,力争长成参天大树。自然界中,每一棵植株无论大小都在“无意苦争春”的昂扬向上中壮大集体的力量、壮大植物的群落。倘若力量微弱,不能比高,那就在低层甚至地表以灌木或苔藓形态蔓延。如若枝干高大,那就为柔软的攀援植物提供支撑。甚至无论是整个植株还是某一个器官,终结生命后也都要“零落成泥碾作尘”,把枯枝落叶化作“香如故”的腐殖,滋养新生、融入新生。
  这和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宇宙观、“天下为公”政治观、“和而不同”社会观等价值观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站在植物、动物、微生物同源一体的生态伦理角度,天地万物为一体其实是哲学上的本然。传统哲学既包括人与自然(植物)的统一关系,也包括人与社会、主观与客观等和谐统一的多重含义。这种世界观遵循着“敬畏”的生命伦理,倡导人与自然和谐。所以,我们还可以借此从植物的生命观照人的生命,把植物世界的精神承托、志向引领和天下襟怀转化为人生的态度,这也正是中国传统人生哲学中轻个人、重整体的思想体现。而作为一种文化表现,基于敬畏生命的态度,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首先从中学会与其他生物共同分享我们的地球。
其他文献
暮秋时节,落叶纷纷。朋友约我一起去拜谒蒙恬。蒙恬墓在绥德城西,大理河畔,绥德一中校园一角。现在这里已成为一片文化商业区。如果不是本地人,你根本不会注意到在熙熙攘攘的
2021年,陕西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分析很多,这里补充几条。挑战中美贸易战2018年7月6日正式开打,截止到目前,中美贸易战向三个方面蔓延:方位上由外经贸领域扩大到政治、
2020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且刻骨铭心的年份。疫情之下,超乎想象的事情不胜枚举,各行业、每个人都经历了一场磨难般的洗礼。从年初新冠肺炎疫情骤起到文旅行业强行撼下“暂停
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纵深发展,互联网从传统的电脑终端逐渐过渡到以移动终端为主要载体的万物互联时代。从3G时代的即时通信平台和自媒体平台的大发展,到4G时代的短视频和直播
从历史、现实、未来三个维度对浙江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分析:一是从经济发展造成环境污染问题突出、人民对生态环境质量要求更高、浙江主政者高瞻远瞩3个方面阐述了浙江生态文明
嘉兴地区两种府级诗歌总集《槜李诗系》初编、《续槜李诗系》,是十分重要的历史文献。辑录整理两书的序跋,对于了解两书,助力《嘉兴文献丛书》编纂项目具有积极的作用。
通过研究国内外高校绿色校园规划设计的先进理念、技术体系、实践经验等,展开对高校绿色校园规划设计理论的分析与研究,通过分析规划理念、生态效益、地域特色、功能分区、校
根据项目情况,介绍了QC小组活动的背景,从课题选定、问题调查、目标设定、对策制定、对策实施及效果检查及巩固方面,详细阐述了"降低项目劳务人员流失率"活动的步骤,将项目劳
目的基于胶质细胞增殖调控因子bFGF/TGF-β1探讨逍遥散治疗抑郁症的机制。方法采用CUMS方法建立抑郁症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给予逍遥散和盐酸氟西汀干预,对小鼠体重、摄食量
投入产出核算在经济核算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讨论和研究的热点内容。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为数据来源,检索"投入产出"关键字文献共计3799篇为研究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