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反馈治疗排便障碍型便秘的疗效预测因素分析

来源 :腹部外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0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排便障碍型便秘(dyssynergic defecation,DD)病人生物反馈(biofeedback,BF)治疗的疗效预测因子。方法回顾性分析在火箭军总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接受BF治疗的70例DD病人的临床资料,定义治疗后的便秘评分(constipation scoring system,CSS)下降>50%为疗效满意,对治疗前收集的可能影响BF疗效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分析影响BF疗效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 70例病人中有34例(48.6%)获得满意疗效。单因素分析发现,初感觉阈值低(≤60ml)和最大耐受容量值低(≤70ml)的病人,BF治疗后获得满意疗效的比例显著增高(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初感觉阈值低(P=0.019,OR=5.167,95%CI:1.039~20.390)是BF治疗后疗效满意的唯一独立预测因子。结论直肠初感觉阈值高的DD病人BF疗效较不满意,对此类病人可能需采用合适的治疗策略来提高BF的疗效。
其他文献
我国公立医院货币资金管理水平较为落后,具体表现为货币资金制度执行效果堪忧,资金管理理念淡薄,没有编制资金预算,往来款项管理不力等。因此公立医院应修订货币资金管理制度
针对某矿体采空区不断扩大和变化,导致采空区围岩极不稳定,安全事故隐患极大的情况,采用ANSYS有限元数值计算分析了该矿体采空区不稳定部位,此外还分析了围岩不稳定的影响因
目的比较头孢美唑等12种β-内酰胺类药物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收集2005-2006年全国15所教学医院产ESB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