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否“心理饱和”

来源 :祝您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11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饱和”一词系化学术语,“心理饱和”是指心理的承受力到了不能再承受的程度。心理饱和现象在生活中几乎随处可见,多为负面效应。比如,老师布置100道数学题,学生开始做作业时动作快,做得也正确,但做到后来,速度慢了,还常出差错,同时出现厌烦情绪。同理。工人做重复的劳动,干部伏干腻了。
  心理饱和的能量很大,许多自杀事件均由它而起。所以,有人又把心理饱和戏称为“自杀者的帮凶”。比如有位打工仔小李去医院看病,医生诊断为“疝气”。小李识字不多。误把“疝”字认作“癌”字,以为自己得了绝症。因他性格内向,既不敢向医生求教,也不向父母讲明,自个儿闷在心里。他越想越怕,越想越绝望,最终达到心理饱和的程度,草草留下一纸遗书,自杀身亡。由此可以看出,心理饱和是一种“不安定因素”,对人有害无益,不过,它并非不治之症。比如,当每天做同一工作出现厌烦情绪时,你不妨自我轻松一番:活动活动身子,极目远眺片刻,或散散步,或与别人说说话,分散一下紧张的情绪,这样,可以减少心理饱和给你带来的精神压力。
  至于疑心自己患有绝症而自杀的心理饱和现象不是很多,不过,因对自己疾病是否能治愈而产生的心理饱和现象却是屡见不鲜。身为病人,首先要有坚强的信念,相信自己能够战胜病魔。若解不开心中千千结,可以向书本讨教,请医生指导,对亲友倾诉,以求正确答案,将忧虑排解掉,别让心理饱和成为自己的包袱。
  对于心理饱和,我们应有清醒认识,在我们的生活中,它无处不在,并时时干扰我们的正常生活。我们应当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预防措施,一但遇上它,要沉着,莫惊慌,要善于知己知彼,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将它“大化小,小化了”,让它远离我们的正常生活。
  
  (编辑 汤知慧)
其他文献
在风中摇曳的树梢相互间愤愤地抱怨树根道:“瞧它们那穷酸样!要不是它们在底下控制约束咱们,咱们该多么自由,养分该多么的充足哇!”于是,它们拟订了一个计划,准备一齐下手,用利斧砍断树根……  那日在公交车上,听到几个中学生模样的女孩子在聊天,聊得是那样的郑重其事,那样的旁若无人!  一位胖女孩儿道:“我实在看不惯大人们那种抠抠唆唆的样子,反正我算是想开了!钱不就是为了花的吗?想要什么,买!看中什么,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