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索们”在喧哗中的一场逃亡

来源 :中国图书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xin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着无以名状的时间,大多数人都选择在“局内”徘徊,每天被大小局面支配得有如牵线木偶般的僵硬,在无数饭局、牌局、谈判局上千篇一律伪装的面孔和讨巧的对白已经沦为享受世俗生活的必备良方,仿佛只有如此,才能融入社会的洪流。上个世纪40年代,不到27岁的法国人加缪以一篇《局外人》初闯文坛,这篇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让人看起来匪夷所思的故事,真实地还原了世界的本来面孔,不带任何修饰地还原了人最本真的状态。
  主人公默!索突闻长期居住在养老院中的母亲离世的消息毫无一丝悲伤,面对生死离别时的淡定让人大感意外,更令人难以想象的是他竟在母亲下葬的次日就沉沦于男女情爱之中,他不过问生命的去向和意义,正如他在送葬路上所说的:“走得慢,会中暑,走得太快,又要出汗,到了教堂就会着凉”。在他的世界中,感官的欲望才是其牵肠挂肚所在:与一群将死的老者守灵一晚的疲惫姿态痛苦难耐;送葬路上和在沙滩上夏日刺眼的阳光似乎如银针一般刺痛双眼,炙热的阳光让他如坐针毡并激起他的怒火;次日与旧爱相逢时享受活色生香的快感掩盖了丧母之痛以及在监狱中难以消磨的时光中的等待日子流转和最终判决的焦急。
  在小说中,所有在生活中难以接受的生活细节被长镜头放大,被众多场景拼接出的蒙太奇效果有着好似生活中如出一辙的效果,就像从默!索的阳台望去,看似忙碌的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过客都是社会中的一个角色,在长期戴着道德和秩序枷锁的生活中冲淡了情感,他们忙不迭地要找到自己驶达的目的地和欢娱所在,就像默!索的邻居,以打骂一条长满皮肤病的流浪狗为他的倚靠,直到他们走散,他的世界仿佛被挖去了一角,直至垮塌。在杜拉斯的小说《广场》中的女人也在如何达到自己的目的地这个问题上徘徊不定,因为她总想留下过于实在的、物质的、可观可感的,然而这些正是她无法企及的,反倒成为她为此终身苦恼的顽疾。
  主流世界是人类精神慢性自杀的舞台,语言、行为在不经意间被程序化和戏剧化,我们被规定出生、被社会要求去像过往人们那样生存,被渲染在亲人死后必须悲痛万分,为何如此还有难以计数的人急匆匆地奔向这个难以划清自身轮廓的世界?答案只有一个,也似乎只有一个这么可笑的答案。他们惧怕被社会边缘化,忧虑主流人群的嘲笑声和指责声,于是耗费一生去追求被权威肯定和赞誉,只有在贴上那些荣耀的标签才得以满足和释然。仿佛只有默!索始终在背离被公认的存在的意义,他犹如停滞在真空中被隔绝的人。有人蓄意将他拉回现实,如神甫称他为“反基督先生”,规劝他归附于上帝,试图用宗教软化他看起来无动于衷的心,默!索却视而不见,拒绝忏悔。
  默!索,目光专注、冷静,总是带着可有可无的笑容以沉思状倾听他人娓娓道来,他虽表面上对女友冷淡,内心深处却对她有着情感寄托,他也以诚相待身边的朋友,但由于不愿拒绝别人,他成了朋友的帮凶,命运的指针偏偏一步步让他走向不归路。对于默!索自己来说,也许是一个陌生人,这种异己感的存在正是他的虚无所在。在无关他人的世界中,默!索正在接受着所谓主流世界的挑战,内心独白的“两可”回答与无所谓的态度让常人看来非同寻常的举动和言语。他从不掩饰真实的情感和事实,当法庭上的证人给出真实的供词之后,默!索甚至有想拥抱他的冲动;当他在法庭上说出了唯一一句辩护词竟然被法官和律师视为戏谑之言:阳光刺眼以至射杀阿拉伯人。
  对默!索来说,这件不在计划范畴之内的杀人案是他思想的走火,精神的偏轨。他完全可以为自己辩护,但是在法庭中的每一句轻声的否定,都将一步步将他推向死亡的深渊。令人讶异的是,一场刑事案的庭审居然演变成一场关于道德是非的研讨,众多证人的出场像是维护默!索母亲的后援团,纷纷声讨默!索的不孝和无情。默!索的律师在为其辩护时说道:“说到底,究竟是在控告他埋了母亲,还是在控告他杀了一个人?”在众目睽睽之下,作为道德矮子的默!索终将被推上断头台,在他看来,这些司法程序就是一场游戏。当法官以法兰西人民的名义宣布他怀着一颗杀人犯的心,埋葬了母亲时,他一直企盼着的另一种命运的召唤声渐行渐近,只有在另外的世界,当这般集体主义无意识或矫枉过正隐退时,那一刻才能真正地掌控自己的命运。
  《局外人》中默!索是加缪对存在主义的鲜活诠释,存在主义一直在寻找人存在的真实意义,有如在《西西福斯的神话》中,石头推上山顶后又会滚落,这种看上去徒劳的努力,作为存在的意义又在何处?正是在上帝死后的精神世界陷入了迷失和虚无的漩涡。加缪在《局外人》中营造了一个看似荒诞的故事,但又直指现实的残酷,这种清醒认识虽在默!索身上表现出冷漠无情,这种无声的反对往往是最响亮的。
  小说的场景似乎一直离不开严肃的场景:医院的太平间、法庭和监狱,唯一令人感到阳光和煦的沙滩上却发生了令人心悬一颤的惨剧,这使得小说全篇都陷入了异样冰冷的境地。在这接近零度冰点的白色世界,在每一个丧失了自己名字的日子,穿梭在戴面具的人群中,默!索对自己说,是该结束的时候了,幻化成尘埃般的白骨要比那些强颜欢笑的人真实得多,死刑那天在一片仇恨的叫喊中,正是他脱离开沉重的肉身,上演的一场华丽的逃亡,这也是“默!索们”共同的宿命。
其他文献
一直以来,艺术家被视为“模仿者”的观念在古典文论中占据着重要地位。18世纪以后,“模仿说”受到冲击,“人们在对其批驳中普遍强调艺术的想象与创造的本质,强调艺术家、诗人作为‘创造者’的主体地位”[1]。尼采、海德格尔、福柯等都曾肯定艺术家作为审美主体的重要性,并强调人在艺术中的自我创造性。如果说,早期文艺理论家对“艺术本体”讨论形成的一系列成果,是基于“艺术家何为”这一问题的拷问,那么作为在实践探索
期刊
我和她们——贾宝玉自白书,汪淏著,花城出版社,2012   续写小说从来都是后辈作家向前辈致敬的一个重要方式,当《红楼梦》成为一部伟大作品之后,时至今日,续写《红楼梦》的冲动依然在一代一代作家中传递。这里面可能有作家逞才使气的成分,但是对《红楼梦》的热爱,对《红楼梦》的尊敬恐怕才是这样一种冲动代代不衰的重要原因。汪淏对《红楼梦》显然是充满尊敬的,这从《我和她们——贾宝玉自白书》中体现出来的对作品的
期刊
一、现代中国大学出版业与民营出版业概述  从产生的时间来看,中国现代大学出版远远落后于世界大学出版业。1877年“在华传教士大会”上设置的“益智书会”为中国大学出版之滥觞,5年后,位于山东登州(今烟台市)的教会学校“登州文会馆”开始自印教材,正式开创了中国现代大学出版之先河。  以英国、加拿大与美国的长老会差会(Presbyterians)为主的基督教会,是创立中国教会学校与大学出版的主力军。19
期刊
读徐国琦教授的《中国与大战——寻求新的国家认同与国际化》一书,有时让人有心怦怦然振作之感,因为仿佛可以从中读出两百年来国人的“大国梦”的觉醒和实现。不过在学论学,我们还是回到客观的学术评述上来。除去导言、结语之外,全书七章,分别討论:中国准备加入国际体系、中国国际主义的兴起与新式外交、大战的爆发与中国的反应、中国“以工代兵”的替代战略、中国正式参战、内战、1919年巴黎和会与中国寻求世界新秩序。不
期刊
记得在2004年,邹元江教授在德国特里尔访学期间,我曾送给他一本自己撰写的德文小书《布莱希特与鲁迅:论“陌生化效果”》。我俩谈天说地,并未多谈布莱希特,话题倒是涉及不少马克思主义和西马问题,可能是客居马克思故乡的缘故吧。我知道他是研究哲学的,而且对戏剧涉猎颇深,不仅在求学期间演过戏、写过剧本,大学任教之后发表了不少戏剧专论。最近拜读他的大作《中西戏剧美学陌生化思维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年,下
期刊
写一篇文章,想一个问题,找一点结论,这种化约主义倾向,明知要不得,可是依然为之。理由只有一个:要是不这样做,结果可想而知。编者会皱眉头,文章没有主心骨;读者更要抱怨,这篇东西是散架的。  摊出底牌,不过是想说明,国别文学的生路,在于世界性。南非文学即是明证。  开门见山,先谈学术。  强奸是南非文学的核心母题。库切的《耻》大红大紫,折桂成典,其轴心,就是两起强奸事件:卢里的强奸和卢里女儿的被强奸。
期刊
姜洪先生的大作《世界经济论纲——典型与非典型发展道路研究》出版了,它是姜洪先生几十年来深入、系统思考的理论成果,流淌着那一代学者严肃认真对待学术问题的情怀,具有十分深刻的历史思考的特征;它也是中国经济学家对世界经济发展道路以及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深刻思考的研究成果,它试图揭示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性问题,也就是典型性与非典型性发展道路问题,这一问题远远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世界经济研究的范围和概念范畴,同样
期刊
在当下的法学研究以及法学教育中,传统法律的价值何在?也许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众所周知,“中国法制史”是我国法学本科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但是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趋势下,法史课程往往因其注重理论缺乏实用性而受到质疑。中国法制近代化以来,律令为主的法律体系被废止,西方的民事、刑事、行政法律被大规模移植。“学习中国法制史有何用处?”在此背景下,面对这样的提问究竟当如何回答?诚然,有关法律史的知识是法律人
期刊
《古书疑义举例》是俞樾的“小学”名著,他在《自序》中指出,由于语言变迁、文字演变,使得“古书疑义所以日滋”,而他写作此书是要“使童蒙之子,习知其例,有所据依,或亦读书之一助乎?”(俞樾等:《古书疑义举例五种》,中华书局,2005,P1。以下凡引该书只标注页码)由此可见,《古书疑义举例》是一部阅读先秦古籍的入门书,“举例”不是“举出例证”,而是“发凡言例”,俞樾在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层面提炼、总
期刊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重写文学史的行为,改变了以往现当代文学史格局,并产生了广泛影响。然而,与此同时,对重写行为持不同意见的人也并不在少数,其中,旷新年先生的不满格外引人注目,他认为,所谓重写文学史不过是以资产阶级的“文学性”和“审美性”来否定以“工农兵文学”和“人民文学”为主的“当代文学”,从根本上说不是一种文学行为,而是政治行为。这是他新出文集《文学史视阈的转换》(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中的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