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 Cr(Ⅵ)复合污染对蚯蚓急性毒性效应的研究

来源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wi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为研究对象,采用滤纸急性毒性试验法研究了重金属Cr(Ⅵ)、Cu对蚯蚓单一与复合污染的毒性效应.单一毒性试验结果表明,Cr(Ⅵ)、Cu对蚯蚓都具毒性,Cr(Ⅵ)的毒性大于Cu的毒性;Cr(Ⅵ)、Cu48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94.04mg·kg-、176.12 mg·kg-1.复合毒性试验结果表明,低浓度的Cu与Cr(Ⅵ)复合,Cu对Cr(Ⅵ)毒性没有产生明显影响,Cr(Ⅵ)对蚯蚓48h的半致死浓度为94.605 mg·kg-1;中浓
其他文献
【正】张远林,这个名字全县远近闻名,他先后任滔河中学教导主任,佐龙中学教导主任,副校长,滔河中学校长,滔河九年制学校校长,花里中学校长。现为县十七届人大常委,可谓桃李满
采用室内增溶性实验及吸附实验,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CTMAB)对甲基对硫磷的增溶作用,并进一步研究了甲基对硫磷在硼润土-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体系中的分配特
采用密封的有机玻璃水族箱,研究了不同浓度条件下的五氯酚对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的生理代谢变化的影响。实验将银鲫分成3种规格:21~30g、31~40g、41~50g,控制水温为24℃&
目的研究黏膜免疫佐剂在小肠局部的抗原递呈方式和信号转导途径。方法应用大鼠肠道原位结扎灌注模型观察大豆黄酮、CpGDNA和乳酸杆菌3种黏膜免疫佐剂对树突状细胞、MHCⅡ类分
通过对江苏省东海县部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进行监测,对该地区表层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状况及其分布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所监测的不同区域耕地土壤铜、汞、砷、铅
提出了基于波长移相的横向剪切干涉法以实现干涉仪的准直波前重构。干涉仪出射波前分别经楔板的前后表面反射,通过角锥棱镜返回后在干涉仪CCD上形成剪切干涉条纹。采用波长移
会议
以板栗苞和牛粪为原料,在北京市密云板栗生态园中进行了为期40d的高温好氧堆肥。板栗苞取自密云水库库区板栗生态园,牛粪取自周边养牛场的奶牛粪便,初始混合物料C/N为25~30,含
现在,从国家到地方,建章立制包括立法,都越来越注重发扬民主。5月7日,广州市府网站贴出相关公告称,广州市人大常委会5月6日至7月15日期间。向社会公开征集2014年立法计划建议
用差速离心和核酸酶消化法从鲫鱼肝组织中提取和纯化线粒体,用不同浓度(0、10、20、30、40、50 mg·L-1)的六氯苯对线粒体进行体外染毒(35℃,2 h),并对线粒体蛋白质进行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