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患者压疮及其他皮肤损伤现状调查与分析

来源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nk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调查海南省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患者压疮及其他皮肤损伤患病率和压疮预防措施的执行情况并分析,为制订本省三级甲等医院集束化压疮预防干预模式、建立院内压疮预警管理模式等提供依据。

方法

运用横断面调查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住院患者压疮及其他皮肤损伤调查表对海南省7家三级甲等医院的住院患者7 248例进行调查。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自行设计的住院患者压疮及其他皮肤损伤调查表内容效度为0.91,Cronbach α系数为0.93。压疮患病率为2.28%(165/7 248),其中家庭带入占66.06%(109/165),医院获得占30.30%(50/165),社区带入占3.03%(5/165),家庭带入及医院获得均有者占0.61%(1/165)。医疗器械相关性损伤占压疮总数的18.18%(30/165),其余占81.82%(135/165)。压疮发生的最常见部位是骶尾部,占47.94%(93/194),Ⅱ期压疮比例最高占35.57%(69/194)。存在压疮危险的患者中有52.01%(647/1 244)未使用防压装置,主要受压部位有81.40%(1 013/1 244)的患者未使用敷料保护,35.50%(442/1 244)的患者没有按计划/规律的进行翻身,每隔2小时翻身的占56.19%(699/1 244),有61.57%(442/1 244)的压疮风险患者没有防压疮标识。其他皮肤损伤中:失禁相关性皮炎患病率0.88%(64/7 248)、撕脱性皮肤损伤患病率0.37%(27/7 248)。

结论

海南省三级甲等医院获得性压疮发生率较高,原因可能是医院配置规范的防压装置不够、缺乏量身定做的集束化压疮预防措施和未建立有效的压疮预警管理模式等,因此对压疮的预防与处理还需要做更进一步的规范化管理。医疗器械相关性损伤及失禁相关性皮炎也应该引起临床护士与管理者的关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心电图碎裂QRS波与高血压左心室舒张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17年11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100例高血压患者依据心电图碎裂QRS波诊断情况分为两组,至少具有两个相关导联QRS波群呈RSR型为观察组,共54例;碎裂QRS波阴性者作为对照组,共46例。收集两组性别、年龄、高脂血症、体质指数、高血压持续时间、左心舒张功能分级等临床资
目的探讨小剂量地西他滨联合亚砷酸治疗老年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7年12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年龄>65岁的47例高危MDS患者,按照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评分将其分为中危Ⅱ组26例和高危组21例,两组均使用小剂量地西他滨联合亚砷酸方案治疗,10 d为一疗程,4个疗程后评估疗效。结果47例均完成4个疗程治疗,
目的探讨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联合苦参注射液治疗的浅表性膀胱癌患者的血清T细胞亚群、可溶性上皮钙黏蛋白(SE-cad)水平变化及治疗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8年3月山西省潞安集团总医院浅表性膀胱癌患者113例,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组,对照组56例予以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研究组57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苦参注射液治疗,分析比较两组临床效果,血清CD3+、CD4
目的探讨躯干控制训练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11月在运城市中心医院治疗的10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辅以躯干控制训练,比较两组躯干功能、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躯干损伤能力量表(TIS)、Berg平衡量表(BBS)、躯干控制能力测试(TCT)以及Fugl-Meyer运动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对中晚期肺癌化疗老年患者减毒增效的作用。方法选择北京大学深圳医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中晚期肺癌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放化疗方案。对照组给予吉非替尼片,1片/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复方苦参注射液静脉滴注,12 ml/次,1次/d。两组连续治疗6周。比较两组近期临床疗效、骨髓抑制变化以及生活质量
目的探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患者周围神经损伤程度与血清维生素B12(VitB12)和叶酸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医院门诊及病房收治的36例SC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患者血清VitB12和叶酸含量,并对其与肌电图检测的异常结果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SCD组中VitB12水平降低23例(63.9%),叶酸水平降低17例(47.2%)。肌电图检测:①运
目的探讨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合并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84例ITP患儿,治疗前行CMV IgM、IgG及DNA检查,分为CMV感染组36例和非感染组48例,感染组分为更昔洛韦治疗组20例和非更昔洛韦治疗组16例,观察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①CMV感染组不同年龄组、不同
目的分析脑梗死急性期淡漠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尿酸(UA)、认知障碍的相关性,为脑梗死急性期淡漠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晋城市人民医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4例。在卒中2周内,采用情感淡漠量表(MAES)评估患者的情感淡漠情况,分别评价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总分在0~42分,分值越高,则情感淡漠越严重,得分≥14分,即可诊断为情感淡漠。同时采用简易精神状态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骨密度和骨代谢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1月至2017年5月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65例为研究组,随机抽取同期到本院体检的健康人45名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检测骨密度和骨代谢相关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65例患者骨密度检测结果显示,13例为骨质疏松,28例为骨量减少,24例为骨量正常。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患者各部位骨密度均低于对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8年3月太原市中心医院治疗的102例老年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2011年)》将所有患者分为骨质疏松组(35例)与非骨质疏松组(67例),分析骨质疏松特征以及老年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02例患者中,35例患有骨质疏松,患病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