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新形势下浅谈《电解的原理》教学方法

来源 :现代科学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anw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教学改革涉及教育观念的转变、课程结构的调整、学科体系和内容的优化、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更新,以及教学评价的完善等等,既要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合拍,又要考虑化学的发展和高中化学的特点。所以这项改革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关键词】素质教育、导学案、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高中化学教学改革已迫在眉睫。教学改革涉及教育观念的转变、课程结构的调整、学科体系和内容的优化、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更新,以及教学评价的完善等等,既要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合拍,又要考虑化学的发展和高中化学的特点。所以这项改革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本论文僅就素质教育新形势下,如何告别以考试为主要手段,以升学为主要目的,从而造成学生高分低能,严重脱离生活的应试教育。而实现以提高学生生产实践能力、创造力、实现学生高分高能的素质教育。现以《电解的原理》这一教学内容为例提出个人的几点建议:
  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设置导学案
  目前课堂教学基本上还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教师问,学生答的讲授法,很多学生也乐于用这种被动接受的方法学习,这样的方法束缚了他们的思维,阻碍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造成高分低能而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众所周知,当前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一个人在学校所学的知识,不可能够用一辈子,如果没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就不能在工作中接受新知识、新技能。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认知活动的主体是学生。给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想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自学方法的指导和自学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通过学会达到会学。化学教学中重视和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有利于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只有在教学中不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接受新知识,新技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例如:在进行《电解的原理》教学过程中,在课前向学生发放“导学案”包括:预习自测、合作探究、知识总结、随堂检测,四部分,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习时间完成。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
  二、加强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和动脑能力---设置演示、学生实验
  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多讲习题,减少实验,葚至不做实验,其结果是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动手能力差,不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而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概念的形成和定律的建立,离不开实验事实的探讨和论证。高中教育阶段,化学实验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教学中,在认真做好课本要求的学生必做实验的前提下,大力加强学生选做实验的容量及演示实验,通过实验引入概念,得出规律,检验假设,发展思维,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和能力。
  在进行《电解的原理》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设计演示实验、学生实验:
  例如:[演示实验]复习回顾:电解水
  1.电解水的现象?
  2.移向两极的离子?
  3.两极发生的反应与类型?
  4.向溶液中加入Na2SO4.NaOH、H2SO4溶液作用?
  这种现象必然很快引起学生的好奇,思维开始活跃,产生积极的探究的欲望。此外将某些演示实验(简单的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开放实验室,鼓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设计、自主操作实验。
  例如:[学生实验]交流研讨:电解氯化铜溶液
  设计“学生实验”就迫使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去设计实验、去不断创新。此外还可以将一些实验设计成探究式实验,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叫学生去试验室做,这样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传统的教学手段是黑板粉笔,幻灯投影片,这些手段简便快捷,随时可以按照课堂情况书写内容,易学易用,经济高效。但有局限性,表现形式呆板、僵硬,不能展现化学中的微观问题,且容量小。而多媒体技术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例如:在讲解`“电解的原理”时借助多媒体展示通电前、通电时溶液中离子的移动。
  此外还可以借助电视、录像、实物展示台等现代媒体与计算机结合的多媒体教育手段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个别学习环境,能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创新-新世纪的教育使命》(主编:丁钢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2]《新课程与学校发展》(主编:秀苹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133-169)
  [3]《走进新课程》(主编:朱慕菊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主编:钟启泉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6.105-128)
  [5]《素质教育最优化策略》 (闫承利编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年8月)
  [6]《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主编:钟启泉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版)
  [7]《教学现场与教学设计》(主编:杨九俊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版)
  [8]《教学组织与策略》(主编:杨九俊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版)
  [9]《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余文森、吴刚平著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
其他文献
在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向前推进的竞争时代,学生个体差异有了明显的表露。由于各种原因而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学困生,为了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如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已成为一个突出矛盾,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面前,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我从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获得了怎样才能做好学困生工作的几点启示。  一、深入(学生)实际,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心态  在教育教学中,老师们有一个共识:一提起学困生,都无不摇头叹息,说他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的学前教育,通过笔者在幼儿教育工作岗位上的经验总结以及对当前幼儿教育研究成果的分析,提出了一种适合于当代文化背景的学前教育模式: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幼儿语言教育;如何成为幼儿心中的好老师;教导幼儿怀有感恩之心。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教育模式,使幼儿健康发展,为日后的学习、生活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学前教育;幼儿教育;多媒体教育;感恩教育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育系统的不断发展,幼儿通
期刊
对于农村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通过《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注重平时积累,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
期刊
小学开设英语是新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知识经济时代为了更好的发展与国际发展接轨的必然要求。要取得小学英语教学的成功,就应当把握好其特点,遵循其原则。  一、小学开设英语课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21世纪,知识经济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了一个学习社会。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国际竞争也日趋激烈,世界范围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主要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而现代科学技术的主要标志是信息技术。众所周知,当今国际上,英语已成为世界性
期刊
在批阅一打打学生数学作业时,我都会因为学生计算时失误太多而感到可惜。由于他们的粗心大意,在计算中经常少写,错写,多写,漏写数字和符号,使作业中的错误很多。面对一个个红圈,闭目反思,分析学生爱出错的原因,我有所感悟。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往往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很多老师和家长都认为只是由于孩子粗心大意,马虎造成的。正确计算是学生学习数学时必须具备和掌握的一项基本功,如果计算能力不过关,就会严重影响学生
期刊
通过近八年的历史教学,深刻体会到培养历史思维的重要性。合理清晰的历史思维模式是能在考试中精准理解题意并在诸多影响因素下得到正确答案的关键。所以说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历史教学的根本。这些能力将来步出校门后,可以用于实际生活,在工作中正确运用经验,分析,总结,提高甚至创新。因此,我们历史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获得有益的知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要培养良好历史思维,首先要了解我们的历史新课
期刊
语文学科的外延和它的综合性决定了课外资料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适时地引入作者的生平介绍,或是写作此文时的心境、处境,乃至当时的社会大背景介绍,对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文本不无裨益。有时也可引入一些关于该作品的评价,这些评价或是名家之言极具经典,或是各方争辩。这样的背景资料和文本内容相结合势必能打开学生的思维闸门,给学生多方启发,引导他们对作品的多元解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值得利用的资源。  一
期刊
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是一种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淡水或盐碱性湖泊中的多细胞丝状蓝藻,属蓝藻门(Cyomophyta)、颤藻科(Oscilatoriaceae)、螺旋藻屬(Spirulina),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光合生物之一,在这个星球上已存在了3 5亿年。本文主要通过改变螺旋藻在发酵罐中的各种培养条件如温度、光照强度、通气量和搅拌转速,以螺旋藻单位体积产量为衡量依据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可见培养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这样,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说话、朗读、概括、思维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新课改实施以来,小学的语文教育教学思想空前活跃,教学方法也层出不穷,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更是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但是教学的方法往往追求形式上的热闹,不能根据教学的要求和学生
期刊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头痛的课题.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进入作文教学.其实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就开始重视作文教学了.从学说完整通顺的一句话到书写句式的造句都是作文入门的开端。然而小学生的语文功底差.观察能力低.更没有组织和驾驭语言能力,作文时经常是下笔无话可写。即使是东凑西拼勉强完成一篇习作,也是内容空洞,条理分不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