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波分解与PCA方法的掌纹特征提取方法

来源 :计算机应用研究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abc16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出了一种新的掌纹特征提取方法,其目的在于在不降低识别率的情况下,提高掌纹特征提取速度。首先将原始掌纹图像进行小波分解,获得低分辨率的掌纹图像;其次通过主成分分析(PCA)方法获得一个低维子空间,即"特征掌";最后通过将训练、测试样本在该"特征掌"上投影来提取掌纹特征。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方法与单一PCA方法比较,在同样识别率情况下,特征提取速度明显提高。
其他文献
设计了一个改进算法,它仅需对小波分解矩阵进行一遍扫描即可确定层次树集合分划编码(SPIHT)算法所需的所有D(i,j)和L(i,j)重要性并完成对所有(i,j)子系数的编码,使得按照SPIHT的排序方法编码时只需查找存放D(i,j)和L(i,j)的重要性及(i,j)子系数的编码表,从而大大提高了SPIHT的编码速度。
针对图像数据的72维HSV颜色特征,对数据集的本征维概念进行了有意义的扩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降维机制。实验证明,该降维算法是行之有效的。
介绍了静态数据复制算法,并针对无线网络提出了基于主节点的动态数据复制算法,该算法可根据主节点所收集的信息的变化重新构架网络二叉树,它比静态算法更能满足无线网络节点变化的需要。
针对现有指纹细化算法存在的模板匹配次数过多、迭代频繁、细化不完全等现象,在深入分析了快速细化算法和串并混合式细化算法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混合式指纹细化算法,有效地提高了细化速度和细化质量。
磁盘中已删除文件在未被覆盖之前,其存储方式为连续和离散存储。针对连续存储提出了一种准确匹配已删除文件首簇高16位算法,并重点分析离散存储碎片,提出了一种基于部分匹配
在备份路径预建立的前提下,提出了一种MPLS的故障恢复方案——EB,该方案在现有的Bridge模型基础上引入了Backpressure信令以解决分组失序问题。理论性能评估及仿真实验均表明,EB较好地继承了Bridge方案原有的优势,并且解决了分组失序问题。经综合评估,EB有着良好的恢复性能。
提出了一种人工免疫诱导算法(AIIA),用于实现PID参数自适应整定计算。阐述了人工免疫系统的原理,深入剖析了PID参数自适应整定模型,设计了该模型的人工免疫诱导算法。实验表明,该算法具有快速收敛性,能够较快地找到PID参数自适应整定的最优或次最优参数组合,有利于提高PID控制器调节的实时性。同时,将该算法(AIIA)与GA算法、齐格勒—尼柯尔斯(Z-N)方法、ISTE方法进行了比较。仿真结果表明
提出了一种面向门户中间件Web应用的深度集成模型。该模型可以对已有Web应用的逻辑层和表示层同时加以整合,从而大大提高了已有系统的重用性,简化了Portlet开发。该模型已经在实际项目中得到了验证。
从分析信息收集的关键问题入手,针对该类信息的表示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树的文本解析策略。该方法对于解决半结构化的文本信息解析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
随着基因和蛋白质序列的发布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发展,其相关的数据呈指数级增长,因此如何从海量的相关文献中直接获取生物学家研究领域的相关信息变得迫在眉睫,识别生物文献中的命名实体如蛋白质、基因、脱氧核糖核酸名称等成为生物信息学中信息抽取的最基本任务。介绍了国际同类研究中生物命名实体识别的各种方法,重点介绍了蛋白质名称识别的相关方法、所用资源、实验结果及与国际同类研究的比较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