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病”未必“成医”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828943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句话叫“久病成医”,一些人对此深信不疑。他们觉得:一个人病得久了,知道自己的病根在哪里,知道应该怎样去对付,难道不是“成医”了吗?
  然而,生活却告诉我们:“久病”之人完全可能出现另一种心态。
  有个熟人患高血压、高血脂十多年了,一日不吃药,头就发晕,眼睛发黑;然而,熟人天天大口喝酒、大碗吃肉,一点也不忌口。我提醒他注意饮食,以防意外,熟人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我吃了、喝了,随他什么时候死;如果为了活命,自己喜欢的东西都不敢去沾,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我的这个朋友“久病”是“久病”,但始终没有“成医”。
  还有一种“久病”是在品质上的。2018年3月,内蒙古自治区纪委、监委发布通告,宣布乌兰察布市市委原常委杨国文接受纪律审查、监察调查。6月,双开通报显示:此人安排亲属吃空饷、搞权色交易,并涉嫌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有关媒体报道:杨国文每晚9点后开始出去寻欢作乐,涉案金额上亿,送礼的干部、涉案的老板数量多达100余人。贪污、受贿是国家法律明令禁止的行为,普通老百姓都懂,杨国文敢于如此疯狂地收礼,要说作为副厅级干部的他不知道自己触犯了刑律,打死我也不信。唯一的解释是:杨国文知道自己的灵魂已经“久病”,但这“久病”能让他获得巨额物质利益、享受形形色色感官刺激、感受权力带来的无上威风,也就不在乎这个“病”,更不会主动去“医”病了。
  在我看来,一个人想“久病成医”,需要有几个起码的条件:一是他从心理上厌恶这个“病”,非常希望将其消除掉。希望“病”好,才会在乎健康,假若一个人主观上就不想治好自己的病,甚至还希望从病中寻找快乐,哪怕病一辈子也不会成医。有句话叫“装睡的人叫不醒”,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二是愿意为美好的未来付出切实的行动。一个人敢于面对自己的病,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一步是千方百计去治疗自己的病。没有一种愿意改变的精神,“久病”同样难以成医。三是必须有毅力、有勇气,不怕麻烦,不畏各种困难。病是渐变的产物,要治好病也必然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里有风雨泥泞,有流石悬崖,你得学会挺住,學会始终坚守一个目标。
  人食五谷,难免生病,身体、灵魂上最初有点瑕疵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对自己的“疾病”放任不管。一放任,疾病就会得寸进尺,轻则毁你身体与前程,重则取你性命。生活中那些不守规矩最后受到社会唾弃的人,他们其实也是知病的,其真正的毛病在于:明知自己有病,却抱着侥幸心理,以为这个病不会影响自己什么,结果越拖越深,越拖越不可收拾。
  “久病”未必“成医”,只要成了医,就有办法遏制“久病”。一些“久病”之人最后遭遇巨大不幸,他们不是毁在“久病”上,而是毁在拒绝“成医”上。
其他文献
互联网时代,鼠标一点即可视通万里、思接千载、情系八荒,但仍然有许多人难忘书香,一卷在手,废寝忘食,沉浸在纸质图书的魅力中。其实,网络再发达,仍然只是一个虚拟空间,网络与书香永远不能互相代替,而只能各扬其长,各美其美,共生共荣。  纸质图书,也包括报刊等纸媒,伴随人类文明的脚步上千年,以其独特的功能还将在人类社会文化生活领域继续生存发展。  在人类上千年的纸媒阅读中,已经在人脑中形成纸媒阅读传输神经
期刊
针对当前一些地方天价彩礼、奢侈浪费办婚礼等问题,民政部日前要求,全面推进婚俗改革,倡导简约适当的婚俗礼仪。天价彩礼,如同长在社会肌体上的顽疾,长期以来,虽然各地都有过一些遏制的探索,但因缺少“尚方宝剑”,天价彩礼非但难以根治,不少地方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彩礼本是一种传统民俗,起源于西周时期的“六礼”。古代彩礼,只是男女定亲的一种礼法,而非巨额钱财。时至宋朝,流行饮茶。当时的彩礼,以茶饼为主,称
期刊
在小说《西游记》里,孙行者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历尽了磨难。杨洁等人拍摄的《西游记》里,也曾细腻地再现悟空的狼狈相:猴子邋邋遢遢、没精打采,哪里还有丝毫齐天大圣的影子71  民间有谚云:天上一日,地上一年。猴子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天庭中也不过五百天;猴子在人间历经风霜刀剑,天宫里照样纸醉金迷。这里的寓意我理解为:快乐易逝而不如意常伴。  段成式在《酉陽杂俎》里说,“鬼言三年,人间三日”。这个观点
期刊
读乔国政先生的文章《人生在世不能白吃哪个人的米》(《杂文月刊》原创版2019年3月上),深有感触。该文提到的张贵芬诚信守诺、46年后偿还医院66、22元医疗费的故事,令人敬佩。这种“诚信”精神和正能量,社会任何时候都需要。现实中,有的人昧着良心,“诚信”观念严重缺失;有的人欠別人的债,即使有钱也不还,而当有人上门来讨债时,却东藏西躲,抱着“躲过一日算一日”的态度;有的面对讨债人,态度蛮横,“血口喷
期刊
说到“见义勇为”,我认为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或说两个层次:一是见义勇言,二是见义勇行。“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前者属于见义勇言,后者属于见义勇行。  由于不断地曝出见义勇为者“被撞人”、被索赔等等后果,使那些本来还存有一腔热血想见困难就上、见老弱就帮的人,也缩回了自己的手脚。中华民族那种义薄云天、责无旁贷的精神品质在一些人身上快飘到九霄云外去了。  那么,是否可以往后退一步呢?当我们该出手
期刊
小时候读普希金的童话《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特别讨厌那个老太婆。她向金鱼要了木盆又要木房子,还不想做渔妇,想做贵妇人,做了贵夫人又想做女皇,做了女皇还想做海上女霸王。结果金鱼什么都没说,摆了摆尾巴消失在大海里。贪得无厌的老太婆又恢复了住泥棚、用破木盆的普通渔妇的生活———真是大快人心!当时年龄小,只觉得老太婆招人恨,并不能看出童话故事有什么宏大意旨。不惑之年时再读这个故事,突然就在脑海里冒出一个词—
期刊
2018年8月4日,“大师”张宝胜因心脏病去世,享年60岁。“大师”张宝胜的来由,1991年出版的《超人张宝胜》述之甚详:1957年夏天,江苏南京市郊一户沈姓人家傍晚饭后正在聊天,突然,雷电交加,大雨滂沱,一个蓝色火球从天而降,窜入屋内来回旋转。“啪嗒”一声之后,火球熄灭。隔年沈家生下一个不到2公斤的瘦小男孩,因为家庭贫困无法抚养,孩子被送给一对辽宁夫妻,几经辗转后改名张宝胜。  成年后的张宝胜是
期刊
官场曾有“59岁现象”的说法。到了59岁,退休指日可待,职位没什么上升空间了,有些人认为“有权不用,过时作废”,因此私欲膨胀,调整人生航向,把心思用在为自己大搞“经济建设”上面去。自然,最后的结果还是逃不脱“伸手必被捉”的铁律,大捞一把安度晚年的幻夢破灭了,在监狱里苦度余生倒成了凄惨的现实。  抱有这种侥幸心理的人,以前固然不少见,在反腐力度偌大的今天,依然不乏其人。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日前报
期刊
近年来,“注水”电视剧,备受广大观众诟病与吐槽。有媒体说,纵观当下国产电视剧市场,“注水”现象屡见不鲜、成为常态。  本世纪初,国内多数电视剧还在20集左右。短短几年间,电视剧像打了激素一般猛增到30集以上。据《2018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报告》显示,国产电视剧平均单部集数,连年拉长———2011年30集,2013年超过35集,2015年已突破40集。时至今日,都市剧大都在50集以上,古装剧基本在6
期刊
我国晚清那位名声、权位都颇为显赫的曾国藩,由衷崇尚和追求“花未全开月未圆”的境界。可以想见,那境界,蒸蒸日上,生气勃勃,仅有美中不足之感,却无顶峰败落之虞。正因为如此,他曾奏请朝廷,将自己两江总督兼钦差大臣的两顶官帽,分一顶给别人;同治三年,两顶官帽之上又封爵位,因此他实感惶恐不安。于是,两年之后,55岁的他,索性请求解除自己的一切职务,并注销爵位,仅以退休人员的身份,“留营维系军心”。  作为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