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分析

来源 :南方农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不断推进,农作物无公害栽培成为顺应绿色理念的重要发展趋向。针对农作物无公害栽培及管理现状的分析,就存在的主要问题展开探讨,并着力从土地、肥料和农药使用等方面来归纳无公害栽培、管理等技术措施,促进农作物的品质和安全的提升。
  关键词 农作物;无公害;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3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18.043
  绿色、科学、无公害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已经成为现代农业生产、栽培和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农作物无公害栽培需要较高的管理技术环境,特别是在农药使用上、土地污染及肥料使用上还存在较多问题,导致农作物营养价值降低,农药残留过多还将危害人体健康[1]。为此,针对当前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现状的分析,从常见的问题中积极探索改进对策,提升农作物的产品质量和品质安全性。
  1 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发展现状
  从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来看,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成为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也是提升农作物食用安全性的重要技术。围绕农业商品化、科学化、基地化建设,在开展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实践中,尽管引入无公害技术后对农产品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在栽培管理中,缺乏对无公害农业结构设施的规范化建设,要么建造档次较低,要么配套设施盲目大型化,影响和制约了无公害栽培管理的总体效益;二是在无公害栽培中,尽管强调无公害理念,但在高标准育苗、集约化用水、科学化管养上缺乏集成效应,无论是农户还是园区经营都存在较多协同弊端;三是在无公害技术推广上普遍不足,作为农作物管养技术,在推广中需要从技术、人力和资金投入上进行强化,但整体上重数量、轻质量,重建设以及轻管理问题较多,无法实现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可持续发展,也不利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 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中的突出问题
  从无公害栽培技术来看,所涉及的内容较广,既有对农药的科学使用,还有对有机肥的正确实施,加之日常管养中病虫害的防治等,如果一味地采用农药来进行杀虫,则导致农药滥用,同时对农田土壤带来严重污染,不符合无公害农作物农药残留标准。总的来看,在无公害栽培管理上,其突出的问题有以下3点。一是土地污染较重。从无公害农作物栽培与管理内涵来看,对土地、环境等条件要求较高,而当前由于工业的發展,特别是部分农村因工厂排污不达标,长期带有污染的废水、废气给周边土壤带来了严重危害,土壤条件的破坏影响农作物的无公害栽培与管理,而对于携带了有害物质的农作物,对人体健康也造成较大危害。二是育种、栽培、管养中肥料使用不科学。肥料是促进农作物生长的有效手段,而对于农作物种植来说,广大农民因对肥料的依赖过重,在农业生产中,肥料使用过渡现象十分普遍。特别是现代农业中化学肥料的使用不加节制,一味追求高产,在提升农作物产量的同时,对土壤的肥性也带来了结构性破坏,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也给农作物的营养价值带来损耗。三是农药残留相对过多。从农药的使用来看,由于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易受到病虫害的影响,而农药多是为了防范病虫害。理论上讲,适量的农药可以有效地抑制病虫害,也不会对人体带来太大影响,但对于广大农民来说,在无公害栽培管理实践中,由于认识不足,对农药的使用量缺乏准确把握,甚至为了提升农作物的产量,导致农药使用超标,农药残留带来的危害更不符合无公害农作物的标准[2]。
  3 强化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的有效对策
  3.1 加强对土地污染治理,营造无公害安全环境
  从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要求出发,要对农作物种植环境进行改善,特别是对污染严重的土地,一方面要与相关部门协作,来减少和禁止工业废水、废气对土地的污染,另一方面加强对被污染土地的科学治理。在进行无公害栽培实践中,要对土壤的肥性及土质条件进行测土配方,要对各土壤污染物进行治理,改善和降低土壤污染水平,确保无公害农作物土地符合技术要求。
  3.2 注重对农作物肥料管理,转变栽培种养方式
  对于过去农作物种养中肥料的使用,要结合无公害农作物栽培要求,合理选择肥料,并对肥料的用量进行科学实施,避免因肥料过多给土质、水质带来负面影响,也不利于无公害农作物的品质要求。因此,要转变农作物栽培方式,不能沿袭传统种植方法,要结合不同农作物、不同季节、不同土壤土质条件来优化肥料使用,避免肥料过量导致对土壤的污染,降低土壤的承载力。另外,在肥料使用上,着力对有机肥的辅助使用,尽量减少化学肥料使用量。
  3.3 加强农药管理,优化农作物育种管理
  对于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工作,需要贯穿农作物的整个生命周期。首先在育种管理上,要对无公害农作物品种进行科学选择,积极了解农作物的生长习性及特点,从优化育种上来提高无公害农作物的品质。在农作物管养上,要做好病虫害的提前预防,从源头控制病虫害,多采用人工方式来消除病虫害;在使用农药消除病虫害时,要准确掌握农药的品种、农药使用量、使用时间等,避免因农药过量而影响无公害农作物的品质。
  3.4 完善农作物无公害栽培产业化建设体系
  作为农作物栽培技术的主要方向,农作物无公害栽培需要从产业化基地建设上推进园区规模的形成,提高增质增效目标[3]。如在大棚建设、温室工程建设上,要结合地区农业优惠政策,着力提升设计水平,建造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无公害农作物栽培环境;在突显地区农作物种植特色上,要结合市场前景分析,从生产条件、种植条件、产业基础等方面,着力打造特色无公害农产品品牌,提升无公害农作物的市场竞争力。
  3.5 注重无公害农作物新型经营主体开发
  在推进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实践中,要注重对新型经营主体的开发,特别是因地制宜地做好农作物无公害项目规划,增强无公害农作物种植基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例如,结合种植大户开展技术培训,切实健全经营机制和帮扶政策,做好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宣传、推广工作。在无公害农作物品种选择上,通过提升育种管理来强化农作物的抗病性、高效性,降低和减少无公害农作物栽培管理风险。
  4 结语
  通过对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的探讨,围绕无公害农作物的食用安全性要求,从土地、肥料、农药,农业产业化政策、产业基地建设,以及农作物栽培、管理技术上进行不断创新,提高无公害农作物栽培管理水平,推进农业生产技术革新,促进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邹世虎.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分析[J].北京农业,2015(23):78.
  [2]吴楠.浅析农作物栽培无公害栽培的管理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5(2):129.
  [3]黄华.浅析农作物栽培无公害栽培的管理技术[J].中国农业信息,2014(7):66.
  (责任编辑:赵中正)
其他文献
断奶后仔猪的生长情况直接决定着育肥猪上市时间,想要让仔猪健康成长,必须从环境、断奶、喂食等方面展开综合管理,忽视哪一方都会影响着管理效果。对提出断奶后仔猪的饲养管理措
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简称MBR)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水处理技术。主要介绍了MBR工艺的原理、特点、分类及其在污水再生处理领域的应用情况,并对其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如今,人文因素已经成为影响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从辩证的角度看人文因素对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的影响对于提高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的质量来说至关重要,只有
采用电-Fenton法对模拟含油废水进行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影响除油率的因素主次顺序为:pH值、电解电压、反应时间、初始含油浓度、电解质浓度。单因素分析得出电-Fenton法处理模
本刊讯美国加州富乐敦州立大学 M ihaylo 工商学院会计系主任 Betty Chavis 教授、国际商业中心主任Neil Kuritzky 教授、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拓展部和国际学术交流亚洲部主任薛
文章从图书的采访工作出发,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加以分析说明,旨在能更好地做好图书采访工作,保证馆藏质量的稳定提高。
电子政务公众使用行为研究是信息技术采纳研究与公共管理学的新兴热点议题。论文运用内容分析法梳理国外电子政务公众使用行为研究的主要类型与多元视角,简述相关实证研究结
[摘 要]就艺术本身而言,中外艺术的形式、技巧各不相属而自具特色.如果从艺术是社会现象的方面说,则艺术之所以不同,根本原因在于具体社会条件的不同;如果认为艺术与社会文明
A.施莱格尔的一生已然得到耶拿学派的组织者、独具风格的文学家、学识渊博的语言学家及翻译学家等多重赞誉,不过他的艺术学思想尚未得到充分的认识。A.施莱格尔以焕然一新、充满
今年以来,国内甲醇市场价格整体表现平稳,但近期却呈现出整体向下的局面。据相关资料显示,近期山东地区、江浙地区、广东地区的甲醇价格以盘整为主;河南地区、山西地区、黑龙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