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托斯蒂艺术歌曲《我不再爱你》

来源 :颂雅风·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guolibbb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托斯蒂被西方音乐评论家赞誉为“意大利的歌曲之王”,创作了大量的艺术歌曲。托斯蒂的艺术歌曲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演唱好托斯蒂的歌曲能够为以后的声乐发展道路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通过对歌曲《我不再爱你》的分析,便于更好地把握其演唱风格。
  关键字:托斯蒂 艺术歌曲 我不再爱你 演唱风格
  托斯蒂
  弗朗切斯科·保罗·托斯蒂(Franesco Paolo Tosti)是意大利近代著名的作曲家和声乐教育家。1846年出生于意大利的奥尔纳托,自小喜爱音乐,12岁时进入那不勒斯圣彼得罗阿马依爱拉皇家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和作曲。托斯蒂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歌曲,旋律都很优美。
  《我不再爱你》简述
  歌曲《我不再爱你》,是托斯蒂流传较广泛的经典代表作之一,歌曲叙述了一个青年男子在失恋之后的不甘与不舍,歌曲用较为平缓的节奏细致地描述了主人公细腻的内心世界。此曲的创作,托斯蒂也是运用了抒情浪漫曲风格的题材,旋律线条清晰流畅,情感充沛且细腻,音乐优美动听,风格朴实真切。
  《我不再爱你》曲式分析
  托斯蒂的藝术歌曲创作继承了意大利前辈们喜欢采用的单二、单三曲式,歌曲《我不再爱你》是由A、B、C三个乐段构成的并置型单三部曲式并反复一次。
  引子(1—2)e为和声小调,柱式和弦的伴奏音型奠定全曲悲伤、忧郁的感情基调。
  A乐段共8小节(3-10),调式调性为e和声小调;乐段结构上由两个平行乐句构成,各四小节,第一乐句结束在属七和弦形成半终止,第二乐句结束在主和弦形成终止;在旋律写作上,以平稳进行为主,并辅以跳进,且第一乐句同音反复的写作手法作为整首乐曲的主题动机,B、C两个乐段旋律均由此延伸而来,且同音反复的写作手法既有叙事性又贴近作品忧郁的感情基调;在钢琴写作上,延续引子的伴奏音型,大致可分为两层织体,一为右手柱式和弦伴奏音型,二为左手简化变奏的人声旋律。
  B乐段共12小节(11-22),调式调性转至关系大调的下属调C自然大调上,并与a和声小调调式交替,旨在通过调式色彩的转变表现失恋者内心对往事的美好回忆以及谎言欺骗的痛诉;乐段结构上,由3个乐句构成,一二乐句在C大调与a小调上陈述,而第三乐句转至B大调上陈述,旨在为C段形成调性作准备;旋律写作上,由A段旋律素材发展而来,以同音反复与大跳的旋律进行为主,与A段形成对比;在钢琴写作上,继续延续A段柱式和弦的伴奏音型。
  C乐段共11小节(23-33),调式调性为E自然大调,明朗的E大调表现出失恋者对于往事的释怀以及对新恋情的向往;乐段结构上,由两个乐句构成;旋律写作上延续A、B乐段同音反复的动机,且同音反复后往往伴随着跳进,使旋律富有戏剧性;钢琴写作上,继续采用柱式和弦伴奏音型,不同于A、B乐段四分音符律动,改为八分音符,使得音乐更加流动,同时钢琴左手与A乐段一样为简化变奏的人声旋律。
  ABC乐段结束后,全曲反复一次,最后以明朗的E自然大调结束全曲,严谨的调式调性布局以及主题旋律的动机在每一乐段的重复运用,使得在乐曲郎朗上口的同时又具有忧郁却不是浪漫的感情色彩。
  更好地把握《我不再爱你》的演唱风格
  托斯蒂的歌曲歌词大多来源于他同时期的意大利诗人的诗歌,且多数以叙述爱情为主题。旋律极具朗诵性,能够细腻地传达歌词中所刻画的心理状态,因此在学习歌曲《我不再爱你》时,首先要将歌词进行慢速朗读,每个字都要发得很圆润、饱满。歌曲中的歌词往往以元音结尾,所以在演唱过程中,每个词汇都应清晰、准确、不能含糊不清或者出现漏字漏音的情况,在演唱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去理解歌词的含义,并细细地体会每个乐句中歌词和旋律所蕴含的细腻情感。演唱时一定要将歌词和音乐密切联系起来,尤其要注重语言的逻辑重音和旋律之间的关系,找出每个乐句的重音,不能把所有的乐句都用相同的力度去演唱,一定要使音乐要流动起来,使人物“活”起来,方能更好地表达歌曲的内容。
  其次,要加强对歌曲中音乐术语的解读,在《我不再爱你》中有着较多的音乐术语,如“rit”“cresc”“affrett”“arlato“meno”“legato molto”“col canto”等,演唱的过程中一定要将托斯蒂歌曲中的音乐术语表现出来,严格按照表情术语演唱歌曲,可以帮助歌者更好地表达歌曲的内容。
  简而言之,认真分析作品的曲式结构,调性色彩、节奏和语言、表情术语,合适地运用声音,不过分地使用声音,感情充沛而不过分,才能更好地演唱好托斯蒂艺术歌曲。
  参考文献:
  [1]郑园梦.托斯蒂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及分析[J].音乐时空,2015(06):31-32.
  [2]田冰.托斯蒂艺术歌曲《我不再爱你》的艺术风格及演唱实践研究分析 [D].云南艺术学院,2016.
  作者单位:山东工业技师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中职公共艺课程致力于培养高尚情操和审美品位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教师通过美术知识技能的讲授和熏陶,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自信与艺术鉴赏能力,这是进一步强化学生人文素养和审美情操的重要途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学习情绪态度普遍较差,不利于艺术教育理念的贯彻落实。因此,为了切实发挥公共艺术课程的教育功能,使教材内容更加全面、严谨、丰富、生动。本文以徐州地方文化为基础,提出了公共艺术校本教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代先人历经千百年得到的经验和结晶,在大力开展生态旅游业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对这类遗产的保护工作,保持其准确以及完整性。结合我国现阶段的生态旅游开发情况来说,相关地方部门必须把握住真实性这一衡量遗产价值的标志,创造出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村,实现保护性的旅游开发策略。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生态
期刊
摘要:小提琴源于西方,更在上层社会中出现频繁,于清朝后传入我国,再逐渐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当中。为看清未来小提琴民族化在我国的发展趋势,本文分别从小提琴民族化的发展历程和艺术方面做深入研究和思考,并寻求能提高小提琴民族化发展道路的平稳性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小提琴 民族化 发展趋势  一、小提琴民族化的发展历程  (一)小提琴民族化的萌芽  百年之前,小提琴由欧洲的艺术家引入中国,由此开始小提琴在中
期刊
摘要:回顾我国的高职教育会发现,尽管教育在逐渐与学生就业靠拢,对大学生专业知识与社会工作能力进行培养,却未对大学生的艺术教育建立足够的认识。笔者认为,在高职阶段对学生开展艺术教育,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艺术素养,让中华民族更有凝聚力与向心力,审美意识也可以进行矫正,对大学生未来成长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职 艺术教育 途径  高职院校致力于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同时,同样强调了学
期刊
摘要:在唐代诗学史上,陈子昂的诗学理论称得上是一个纲领性的文件,他改变了绮靡的旧朝风气,提出了“风骨”“兴寄”的新主张,具有空前的自觉性与明确性。初唐四杰的诗歌理论可以看作是对传统文学理念的局部调整,是量的增进,而陈子昂的诗学理论则是在复古基础上的一次全面革新,是一次本质上的变化。陈子昂不仅有着关心百姓、关心国家的热枕,具有崇高的理想抱负,还将这种思想与情感融入到了诗歌创作当中,为后代诗人的创作提
期刊
摘要:《对歌对到日落坡》是由石岂根据苗族民歌整理创作,蝶当久(潘兴周)演唱的一首苗族歌曲。该作品不仅表现了苗族山歌的野性,还巧妙糅合了流行元素,自推出之日起,便受到了大众的青睐。  关键词:对歌对到日落坡 苗歌 流行音乐  2017年,由安徽卫视与北京大禹传媒总出品、江苏中南音乐联合出品推出了一档大型中国风音乐竞唱节目——《耳畔中国》。原唱歌曲《对歌对到日落坡》凭借着优美的旋律、动听的歌声、朗朗上
期刊
摘要:当前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已经越来越迫切。基层群众一直以来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做好他们的精神文化辅导尤为重要。而舞蹈凭借其本身具有的艺术魅力,在利用其各式各样的舞姿展现形体美的同时,也培养了人们的审美情趣。基于此,本文主要论述舞蹈辅导在提高基层群众精神文化建设方面的策略,以进一步满足新形势下群众对文化的需求。  关键词:基层群众 舞蹈辅导 实践策略  当前,我国
期刊
摘要:壮族采茶歌舞是一种原生态的民间歌舞,具有非常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它体现了生活在这方水土的人们的审美意识,具有广泛的参与性和自娱自乐的作用。但是,传统壮族采茶歌舞在保留原有风格的基础上必须融入现代文化的内涵,让传统壮族采茶歌舞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否则,传统壮族采茶歌舞就会在不久的将来无声无息地消失在人们的视野。只有不断地发展、创新,与新时代同步前进,传统壮族采茶歌舞才能永留于世,
期刊
摘要:地域文化艺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重要的文化内涵与魅力,是当代艺术的宝贵资源。从艺术教育的角度来看,感悟和传承地域民间艺术中的传统审美规律和艺术形式语言,对艺术教育的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以此为着眼点,以清远连州秦汉古道沿途古镇为例,在阐述地域文化艺术教育的相关内容以及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开展地域文化艺术教育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地域文化 艺术教育 重要性 开展策略  当
期刊
摘要:舞蹈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呈现方式,舞者通过多变的舞蹈动作、丰富的肢体动作来展现舞蹈艺术的魅力。藏族舞蹈是我国最具民族特色的舞种之一,带有浓郁的青藏高原特色,彰显了高原人民热情奔放、雄浑自由的民族风貌。颤膝是藏族舞蹈最具代表性的舞蹈动作,它主要是通过膝盖的颤动来带动脚下的舞步,膝盖的颤动具有很强的规律性,藏族舞蹈的上肢动作并不是很多,主要是通过下肢的舞蹈动作来进行表演。颤膝可以说是每一个藏族舞蹈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