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民”与新农村

来源 :中国城乡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y2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设新农村需要“新农民”。新农村建设和其他事业一样,关键在人。
  何谓“新农民”?最近,笔者在湖北省访问了一位名叫师智敏的农民,他皮肤黝黑,看上去与“旧农民”毫无二致,但一接触就知道,这是一位“新农民”,他的知识存量和探寻新知识的能力,以及战略眼光,显然不是一般农民所能及。关于他的新闻,一直在延续着:学业上,他从工科大学转到农业大学,专业由工而农;事业上,他不满足于一份收入丰厚的工作,由稳定的就业转移到回乡的艰苦创业;生活上,他从乡下到了城里,又从城里回到了乡下;他现在从事的有机水果的种植实验,是一项极具挑战性和开创性的工作;以往他的工资收入不低,但是,他现在靠创造性的、纯粹的农业种植生产,使自己的收入水平明显超过了从前。
  师智敏的示范给人以启示。
  “新农民”要有新知识。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并非农业技术的研究工作,有必要让大学生成为农民吗?师智敏说,如果不是果树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他就没有底气去进行有机水果的种植实验,当然,这并不表明,知识因此就够用了,相反,他还需要经常充电。其实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农民都占到了相当的比例。
  新农村应该是以现代农业为特征的农业产业化的载体。何谓“现代农业”?有人通俗地说,现代农业就是高科技农业和知识农业。生物工程、基因工程、遗传学、细胞学等诸多学科,在农业领域里的应用研究成果日新月异。专家告诉我们,“种瓜得豆”已不算是什么新闻,具有羊毛般“毛感”的棉花,已经通过实验种植出来了。未来的农业,不仅是体力劳动,更是脑力劳动。因此,一定意义上说,没有现代农业的专业知识,就没有资格成为“新农民”;没有“新农民”,就没有现代农业;没有现代农业,就没有新农村。
  在现阶段,我国农业的弱势产业地位,短期内还不可能一下子改变,农业的现代化,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意味着,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不仅辛苦,比较效益也不算高。因此,“新农民”不仅要有知识,更要有志气,因为到农村创业,本身也是一种奉献。从这个意义上说,师智敏首先是一块“砖”,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自觉地为新农村建设添了砖加了瓦。
  时代永远需要奉献,那种付出了,也能有所收获的奉献,更具独特的魅力和示范的意义,也更具时代性。从这个意义上讲,师智敏还是一块“玉”,他以自己成功的实践,为当代青年大学生树立了一个好榜样,印证了毛泽东同志当年的那个著名论断:“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现在,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矛盾非常突出,在政策上引导、在精神上激励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去创业,投身新农村的建设,既是缓解当前就业压力的一个渠道,也为大学生施展才华、成就事业提供了一个大舞台,更是新农村建设的客观需要。这种机制,激励更多的青年大学生像师智敏那样,到农村去创业,在建设新农村的进程中成就自己的事业,这应该是一件具有战略意义的事情。
其他文献
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为建筑行业的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是建筑行业发展的主体性表现,在施工现场进行的技术管理正是保障施工安全、建筑质量的重要前提,本文将立
高效课堂是一种教学形态,集中表现为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它是一种融学生认知建构与情感激活、教学控制与情境创设为一体的教学形态.高效课堂也是一种教学理想,其意义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和发展,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传统班级集中上课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体育需求和现代体育的发展趋势.为践行因材施教的理念,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