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鼓舞”里的村寨

来源 :焦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68628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苍郁森莽的贵州高原大山深处,有一个被称为像“凤凰羽毛一样美丽”的地方,这就是中国惟一的水族聚集地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三都县是全国惟一的水族自治县,全县水族群众超过20万人,是水族文化的发源地,水族的历史在这里得到了悠久的印记。
  
  聚族而居的水族村寨—水族人的精神家园
  


  九阡水寨位于浅浅的山腰里,村寨后面是绿树覆盖的山梁,村前是满目金黄稻谷的梯田,更远处的梯田层层蜿蜒在深深的山谷里。整个村寨依山势而建,寨前傍水,周围竹树环绕,房屋纵横交错。全寨清一色干栏式木楼,盖小青瓦,见不到任何水泥瓷砖玻璃等材料。各户的房屋高低错落,层次分明,互不遮挡阳光与视线,整个村寨形似松散而又气韵相连,古朴而又生动。阳光和煦、云白田蓝,整个村寨与山体相融,青黛与金黄相嵌,如诗如画,不由人不赞叹:此处真是人间奇妙佳境!放眼四周,两岸青山虽不威,却绵延奔腾,山林郁郁葱葱,轻雾缠绕,点缀其间的水家吊脚楼,炊烟袅袅,这才是美丽、真正的精神家园。
  水族村寨一般是聚族而且是同血缘而居,数姓杂居极少。水族人修建房屋,讲究选择吉日和坐向,按生肖五行各取所需。因此村寨建筑都不规整,通路迂回曲折,不成街道,有的村寨至今仍保留有两百年以上的古楼。
  
  珍贵的古建筑遗产——越人的“干栏”式建筑
  
  我们走进一户吴姓人家的屋子,热情的女主人急忙放下手中活计,热情地招呼我们。她取出家里珍藏的水书让我们拍照,我们都是第一次目睹水书,无不感叹水族先民创造的保留着水族文字原生态的伟大。
  古朴、稚趣、浑厚的水书是水族的一种古老文字,水书的历史非常悠久,尽管是原始文字,但作为水族一部古老的文化典籍,它保存了大量的水族天文、历法、气象和宗教资料,对于研究水族的语言文字、社会历史、哲学思想、天文历法气象、文学艺术、宗教信仰等均具有重大价值,堪称是一种独特的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然而,让我们觉得最伟大的,却还是水族的“干栏”式建筑——这是我国古代建筑遗产的一部分。整个九阡水寨中,全木结构的干栏式建筑错落有致,与大自然浑然一体。
  水族人民的住房建筑属于越人的“干栏”式建筑。“干”为水语楼的谐音,“栏”为家的谐音,合称即为楼房之意。早期的“干栏”,则是“依树为巢而居。”此后,即是“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宋代的记述,就出现了酋长的“楼屋战棚”,并有竹栅护卫。随着生产的发展,出现“人楼居,梯而上”,“上以自处,下居鸡豚”。后期则把底层围装,除喂牲口之外还置放用具。这种建筑是为适应潮湿多雨和虫蛇危害较大的环境而建造的。每栋一般为三五间,二三层。整栋房屋建筑时不用一颗铁钉,但十分牢固。
  环顾四周,吴姓人家的房屋有着水族传统的千栏建筑风格。结构仍是三层,楼板以下为“地层”,顶棚以上为楼层,中间层为居住层。地层为牲畜圈及杂物间;楼层主要是贮藏层,因为吴姓人家人口比较多,因此,这里也就成了她的未婚儿子的卧室,中间层是住宅的主要空间,有三开间。明间为堂屋,是全家的主要共享空间,家庭中的主要活动均在此间进行:其余次间为家长及长子等主要人员的卧室,并在次间中的一间设置火堂。在空间的划分上,虽然十分自由,但也有一定的格局,各种空间功能的布置,都是以堂屋为中心和周围辐射的布局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空间,基本上是一种圆形空间的模式,堂屋是圆心,是全家的主要空间,这样的布局显然很有凝聚力。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民族性格,反映在建筑上就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风格。水族民居具有简洁明快、自由豪放的风格。单体建筑之间基本上不存在院落组合,这就使建筑空间得到极大限度的开放。这种极度开放建筑的外部造型和内部空间的处理,增加了在处理建筑空间上的弹性。在水族民居中,一般都是四排三间或三间搭两厦的构成为基础,通过开间的增减和剖面富于弹性的变化来形成的。它的营建过程,完全采用动态规划。在营建时,根据房主人的经济条件,首先满足当前最起码的居住需要,同时预见到今后的发展以后根据需要逐年完善整体结构。这些建筑外观上的新旧程度,一目了然地看出它们生长发育的过程,这样的建筑在空间功能的处理上,完全得到自由;同时在时间和空间上也完全得到了统一和谐。比城市中的单元住宅(将固定模式的使用空间强加于居住者),既舒适又实用,充分体现了水族民居的优越性。
  
  水族的另类住房——“吊脚楼”
  
  除了干栏式木楼,我们还发现了水族的另类建筑——“吊脚楼”,这是水族的另一种住房,也叫“半边楼”。吊脚楼建在斜坡上,屋基分前后两级,前低后高,相差约五六尺,前半部的柱子伸向斜坡的下部着地,所以要长一些,有一段柱子露在外边。建在下一级地基上的房屋是楼房,高处山坡的后一级是平房。前部分的楼房与后边的平房齐平,楼下存放农具,柴草,圈养牲畜,楼上和后半部分的平房住人。这种房屋,因前部的坎高,一般多从后门或侧门出入,也有在前面大门外砌石阶上下的。这种房屋,融“干栏”式建筑和平房于一体,别具一种风格,从远处看去,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具有浓厚的民族气息。
  


  经过世世代代的辛勤劳作,水族人民把自己生活的山山岭岭打扮得像凤凰一样,波光粼粼的梯田,花果累累的园林,层层叠叠的干栏木楼,地绿砌翠的树木,欢快流淌的泉溪,就像凤凰光彩美丽的羽毛。山乡美景,田园风光,泥土气息,自然的美、淳朴的情,与城市的繁华共同交响,演奏出伟大祖国的时代乐章。
   水族简介
  水族,主要聚居在贵州省黔南布依苗族自治州的三都水族自治县和荔波、都匀、独山以及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凯里、黎平、榕江、从江等县,少数散居在广面壮族自治区的面部。主要从事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现有人口345993人。有自己的语言——水语,先民曾创制过形状类似于甲骨文和全文的“水书”,只有400多个单字,且多用于巫术活动,大部分水族人不认识,日常生活中通用汉语。
  水族以大朱为主食,喜爱糯食,酸汤也极有特色,水族喜爱喝酒,家家都会烤制本酒。逢年节、庆典或亲朋来访,都离来开以酒待客。水族好客有着悠久传统,流过端就是热情好客的文化表露。
  
  旅游小贴士
  位于贵州省西南部,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三都水族自治县的九阡寨,具有浓郁的水族风情:隆重热烈的丰收铜鼓舞、庄严的水族祭租仪式、水家“斗鱼”等,层层叠叠依山建筑的干牲木镇也是行走在水乡不可忽略的一道亮看风景。
  


  三都县距黔挂铁路比较近,交通便利,从贵阳坐汽车也可以直抵三都(230公里大构4小时),全程汽车票50元,然后转车到在九阡寨,吃住都可以在当地农户家里,但应提前与主人联系好,一天的吃住费用最多60元(可以与主人协商)。
其他文献
收藏是一种雅趣,收藏是一种包容。因收藏而深谙历史,因探究渊源而沉淀知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文物,将穿越历史的静谧展现在我们面前,您会感知那流淌于心际的娓娓低诉,让她随着岁月的流逝却日渐清晰。  本期的藏家沙龙,我们将带领大家走进秦始皂兵马俑博物馆,亲眼目睹兵马俑的挖掘整理过程,观赏秦朝“千年雄师”唤醒后的飒爽英姿;再深入成头岭文化遗址,探寻深圳历史遗留的足迹,感受深圳文明跳动的脉搏;最后,让我们一
期刊
图/由深圳市博物馆提供    30年间,深圳乘着改革的春风,从南海边的一座小渔村摇身一变成了高楼矗立的现代化城市。有人说,这是个没有内涵的城市,缺少历史积淀的底蕴和厚重感。实际上,深圳绝非只有30年历史的所谓“一夜城”,它在历史上也并非“蛮荒之地”。那么,深圳的文明起源于哪里,深圳的“根”又在何处呢?  通过人类学的角度审视深圳,我们发现,早在7000年前的大鹏半岛上,先民们就已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
期刊
广州是一座古老、文明的城市,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早在周朝时期广州就有“百越之族”在此繁衍,并与楚国建立了密切的联系。随后,在经历了中国历史的沧桑变换、世纪更迭,广州毅然以新的姿态站立在东方的土地上,是华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交通运输的中心。  广州既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优秀旅游城市,还是著名的侨乡。南部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造就了广州优美的景色、旖旎的风光,也使得广州常年鲜花繁盛,独
期刊
中国绘画在20世纪的热闹与复杂的程度,可以说不亚于任何一个历史阶段。传统与创新、中学与西学、个人与社会、历史与现实等话题,渗透到中国绘画的各个角落。特别是在中国的南方,以主张“折衷”、 “融会”为主旨的岭南画派,从全新的角度推动了中国绘画的发展。作为岭南画派的代表画家,高剑父致力于借鉴和吸收新的视觉表现方式,其绘画新风格,尽管在甫入世人视野的时候,曾经不可避免地遭受到某些偏见,但是,高剑父为此做
期刊
今年6月13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秦始皇兵马俑一号坑开始进行第三次挖掘,距上一次的挖掘整整隔了24年。发掘第一天,即有不少的亮点呈现:第一、发现青铜箭头;第二、发现两尊彩绘陶俑和彩色漆木环:第三、发现两辆前后相邻的四马战车,这在一号坑之前的发掘中是极为罕见的。此次展出和发掘同时进行,游客可以目睹到整个发掘过程。  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坐落在距西安37公里的临潼县城东,南倚骊山
期刊
去年12月4日晚,我接到四川汶川灾区朋友的电话,告诉我距汶川县城向西17公里的桃坪乡有一桩羌族婚礼,7日举行。听后,我大喜。拍摄民族婚礼是我的专题之一。于是,我次日便驾车上路,6日中午便到达桃坪乡。    新郎的家住在“东方古堡”    举行婚礼的新郎叫杨登攀,羌族,家住四川省理县桃坪乡的桃坪羌寨,西距理县34公里。桃坪羌寨土地肥沃,猪羊满圈,户户殷实。这里还是四川旅游的知名景点,因有古朴雄伟的碉
期刊
德昂族的竹楼多依山而建,主要有正方形和长方形两种形式。比较典型而普遍的是以德宏地区为代表的一户一院式的正方形竹楼。这种竹楼外形别致,美观大方,据说很像古代中原地区儒生的巾帽。  前往全国唯一的德昂族乡——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潞西市三台山乡之前,我们的心里颇有些忐忑不安,因为根据我们此前了解到的信息,由于历史的和地理的原因,德昂族与周围的傣族等民族正在飞速融合,自己的民族特色已经有许多被无情湮没
期刊
央视上个月播出了一个专题片,题为《恋上桃花源》。这里所说的“桃花源”,指的就是江西婺源的上晓起村;而片中所说“恋上”这个世外仙境般的小村庄的主角,正是我的老友、中国茶文化专家陈文华教授。  说起陈教授与上晓起的这段“恋情”,我不仅是一个见证者,还差点成为一个参与者呢!    (一)题字    那是在2004年夏天吧,陈教授来到深圳,在我家里兴致勃勃地谈起他不久前在婺源的一桩奇遇:在那个名叫上晓起的
期刊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片天地孕育一种风情。泱泱中华大地,崇山峻岭不知凡几,遗世独立的民族自然不在少数。  摊开中国地图,在云南省左上角,可以看到一条从青藏高原奔腾而下的河流,这就是独龙江,居住在江两岸的民族因江得名——独龙族。    独龙族人数不过数千,是中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大多聚居在独龙江峡谷,全年很多时间因大雪封山而与世隔绝,在另外的时间里,也因为山高谷深、群峰环抱、沟壑横阻,与外界交往甚疏
期刊
栖息在怒江峡谷中的众多少数民族中,傈僳族是一个主要的民族。傈僳族的房屋大多建造在斜坡上,屋子的一端就用若干根木柱支撑起来,形成一个平面。这种支撑方法当地人称“千脚落地”。在一个霏霏细雨的日子,我们沿着怒江,从福贡县城往北20公里,走进了一个名叫娃吐娃的傈僳族村寨。  寨子被绿色的田园环绕,一条小溪清清流过,中间有水磨,灌溉着整个村落的农田,这也是支撑着整个村落的水利设施了。在群山环绕的地方,出现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