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a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好的教学个案,不仅记叙教学行为,还记录伴随行为而产生的思想、情感及灵感,反映教师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想法、思路、对策等。它既有具体的情节、过程,又从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的高度进行归纳和总结,也有鲜活的事例、真实的记录、深刻的反思、全面的分析,可以为其他教师的教学提供借鉴,促进共同成长。
  一、让个案研究成为教师知行合一的“桥梁”
  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目的是用于指导实践,而随着课改的深入推进,不少教师总觉得理论与教学实际有相当大的距离,难以与之挂钩,不如学一些具体方法来得实来得快,这种想法在农村学校教师中极为突出。因此在教育实践中,凭经验、凭感觉行事的情况并不少见,最终也影响了教师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的提高。这种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效果。
  对此,学校应定期开展“五课”听课指导,即了解教师有无充分准备的“推门课”;针对教学能力差或新上岗的青年教师的“指导型听课”;围绕教师制订的研究小专题进行的“实验研究课”;优质课获得者引领课堂,其他教师充分探讨交流的“交流推广课”;为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而安排的“样板示范课”。同时,积极倡导听原生态课,授课教师虚心接受大家的挑刺,不断调整,直至越上越好。这样,教师激趣策略手段越来越多,课堂气氛活跃,教学环节设计越来越自然合理且有层次感,教学目标越来越合理,教学思路越来越清晰。
  二、让个案研究成为教师科研学习的“动力”
  皮亚杰认为,中小学教师正是由于脱离了科学研究才使他们失去了应有的学术声誉和学业地位,他主张通过参加教育教学研究使教师获得应有的尊严,使教育学成为“既是科学的又是生动的学问”。学校应将个案学习及研究与培养教师的参与精神结合起来,为教师提供一个学习的问题情境。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群体可以共同参与对实际个案的讨论分析,这样就激发了教师参与专业学习培训的兴趣和欲望。他们将自己放到个案所设定的教学情境中,设身处地地思考对策,同时希望有理论作为支撑,这样对理论的探究也就水到渠成,实践和理论就这样有机地结合起来了,而教师的学习态度也容易从“接受式”向“参与式”转化。
  自从开展个案研究以来,个案研究的“魅力”不断展现,教师乐于用灵活的个案形式来呈现和总结自己教学中的经验与不足,将个案、学习、研究结合起来。通过个案研究,教师学会对自己或他人课堂教学的有效或无效个案进行分析,结合课改相关理念找出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并能针对无效教案,调整教学思路,采取相应策略,表达自己的观点,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三、让个案研究成为教师反思实践的“摇篮”
  “个人智慧不过是草间露珠,集体智慧才是长河流水。”实践证明,纯粹着眼于教师某些行为的改良,由于不能触及灵魂深处而不能奏效。
  学校应将目光锁定在个案研究上,把目标放在教师的反思与实践能力培养上,要求教师要突破自己,做到教学前想一想,自己的教学设计要体现什么教育理念,实施时能不能顺利落实;教学时充分发挥教育智慧,对教与学的活动及时灵活地调控,使动态的课堂不断有新的资源生成;教学后,好好反思一下,存在什么不足,今后怎样改进,时刻注意反思,撰写教学随笔。学校可定期开展“六同一”课例探讨,即同年级、同学科、同目标、同备、同听、同评一节课,集多人备课、个性化设计、教学研讨于一体,引发教师思考和讨论,从典型的实际课例中分析教学的成功与不足,寻求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和途径,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行为,最终把个人反思融入“集体反思”之中。
  四、让个案研究成为教师研讨共鸣的“擂台”
  教师工作主要体现为一种个体化劳动过程,平时相互之间的交流相对较少,个案写作是以书面形式反映某位或某些教师的教育教学经历,它可以使其他教师有效地了解同事的思想行为,使个人的经验成为大家共享的经验。
  为了促进个案研究活动的健康发展,使广大教师都能零距离获取信息并尽快应用于实践,进而内化为自身经验,学校可为教师的交流和碰撞搭建四个平台:一是名师指导。实施“青蓝工程”,重视对新教师的培训培养,开展“师徒结对”、“骨干示范”、“名师指导”等活动。二是专业引领。组织专家与教师之间的全过程对话,实现研究者与实践者之间的良性互动。三是网上交流。围绕交流的主题——某一教学个案,利用学科网络平台,摆设“擂台”,合作互动、相互切磋。四是资料展示。这样的交流实现了经验分享,使教师“个体”的成果较快地在所有一线教师中产生效应,使其中的先进理念转变成为教师的“群体”行为。
  五、让个案研究成为记录教师成长的“万年历”
  教师在自己的教学生涯里,一定都有许多值得思考、研究或回味的人和事,如果不及时记录下来,也许就会稍纵即逝。而有些事情或思考又不适合写成论文,那么撰写个案就不失为一种最佳的选择。个案不仅叙述了教学行为,也记录了伴随行为而产生的思想、情感及经验教训。它是个人的教学档案和教育史,有独特的保存和研究价值。每一时期、每一阶段处理事件的个案,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折射出教育历程的演变,它一方面可以作为个人发展史的反映,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社会大背景下教育的变革历程。
  总之,教师在常规的教学活动中,带着职业的热情,通过个案研究的形式,自然地融入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中,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立足课堂研究,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切入点和促进教师成长的载体。
  责任编辑:晏祥辉
其他文献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和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呢?  一、问题呈现,在互动交流中孕育数感  培养学生的数感,使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学会用数学的方法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  例如:15÷0.25=?怎样算简便?  生1:15÷0.25=15÷0.5÷0.5=30÷0.5=60。  生2:1
期刊
蓄势,作动词解,就是蕴育能量,积蓄势头;作名词解,就是所蕴之能,所蓄之势。蓄势,是事物运动或发展过程中的准备状态,蓄势愈大,运动或发展就愈迅速愈强劲,效果就愈圆满愈能达到预期。在课堂教学中,有经验的教师总能努力避免过于平直无趣、平淡无奇的教学状态,十分注重为学生的学习蓄势,或适时填补经验空白,架起由形象到抽象的认知桥梁;或巧妙运用激趣手段,引发跃跃欲试的求知欲望……以下扼要列举数例,具体说明几种蓄
期刊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些文本内容很长、情节丰富的课文。对于这类文章,学生读起来比较吃力,老师教起来难度较大。那么,如何长文短教,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  一、建构“板块”。品味意蕴  在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中,从不同角度有序地建构呈“块”状分布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即让教学内容、教学过程都呈板块状分布排列,以“板块”来整合学习内容,形成教学流程,建构高效课堂教学。板块式的教学结构容易形成教学节奏,比较
期刊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说:“语文阅读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中走上几个来回。”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让学生“在语言文字中走上几个来回”,才能把词语融入学生的心田,使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有血有肉,具有生命的活力。  一、把词语教学与课文教学结合起来  1.在整体把握文本中理解词语。  词语教学不能孤立于文本而存在。教师在呈现词语时,要根据文本的特点进行整合,引导学生在整体把握文本
期刊
教材简析:  《欢庆》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三组的一篇课文,是一首展现隆重而热烈的国庆场面的小诗,凝练的语言中承载了优美的意境,短小的篇幅洋溢着高涨的爱国情怀。诗的前半部分描写了大自然为祖国妈妈献礼的美丽景象,后半部分表达了中华儿女深深的爱国情怀。二年级的学生富于想象,他们学习诗歌,总是要通过具体的事物去领会诗歌的意境。对他们而言,“爱国”是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依托诗句展开想象
期刊
让学生多读文本,可以从文本中受到好思想、好品质的熏陶、启发和感染,也能从文章中学习、借鉴作者的巧妙构思、布局谋篇的写作方法。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阅读、多练笔,做到读与写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一、从多读多记中积累词汇  在阅读教学中,对文本中的优美词语、佳句和名人名言,要让学生做到“五个一”,即画一画,读一读,背一背,抄一抄,记一记。让大量的优美
期刊
教材简析:  《我最好的老师》是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组的一篇课文,属于略读课文。课文以讲故事的方式描述了怀特森先生一次出乎意料的教学过程。课文结构清晰简洁,开篇先具体描述了一堂科学课的经过,接着概括地描述了此后的科学课成了一种“冒险”,最后写了“我”对怀特森先生的感激和赞扬。教学时可以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学,进行互动交流,在交流中明晰“学习用具体事例说明道理”和通过典型事例写出一个人的特点的写作方
期刊
高尔基说,“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利用游戏的形式开展美术教学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教师要教得有“趣味”,就要遵循游戏法则,给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学得有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一、运用竞技游戏,培养发散思维  现行美术教材的很多内容本身就是一个有趣的游戏,教师要结合教材创设游戏化的情景,让学生在看一看、想一想、画一画、玩一玩的过程中参
期刊
小学生由于认知水平低和知识经验不够丰富的局限,决定了其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为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认知特点进行引导,准确把握引导的度。  一、情境:相机引导的土壤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因此,在设计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交流、思考的情境,在情境的辅助下,自然而又不露痕迹地引导,将其“引导”的艺术发挥得淋
期刊
教材简析:  《七颗钻石》是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主要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灾旱,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里跳出的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星星。文章篇幅虽然短小,但情节却起伏生动,紧扣“变化”为读者展示了无私广博的爱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