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FPI在大鼠预防碾压撕脱皮瓣坏死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36926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重组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rTFPI)在治疗大鼠碾压撕脱皮瓣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2013年5月至2015年6月,30只SD大鼠被随机数字分为3组:对照组、碾压撕脱组和rTFPI治疗组,每组10只。在所有SD大鼠背部设计一个8.0 cm × 2.5 cm的随机皮瓣,碾压撕脱组和治疗组的皮瓣被一个特殊装置造成碾压撕脱伤,原位缝合后各组连续治疗3 d。对照组、碾压撕脱组注射磷酸缓冲液,治疗组注射rTFPI。在术后第3天观察皮瓣的微循环变化,第7天测量皮瓣的成活面积。应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与对照组、碾压撕脱组和rTFPI治疗组皮瓣的成活率分别为(62.5 ± 6.5)%、(32.7 ± 5.2)%和(51.6±8.2)%,各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激光多普勒和红外线热成像系统检查显示,在rTFPI组血流灌注能够达到皮瓣的中段,而碾压撕脱组仅能达到近段。

结论

rTFPI可以有效增加碾压撕脱皮瓣的成活面积,临床上可能对预防碾压撕脱皮瓣坏死有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下肢外伤性深部组织外露创面皮瓣修复效果。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下肢外伤性深部组织外露36例。入院后创面常规清创或VSD处理、积极抗感染、换药、深部组织保护;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小腿、踝部、足部深部组织外露23例,切取皮瓣面积为7 cm × 10 cm ~12 cm × 25 cm;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移植修复踝部及足部深部组织外露10例,切取皮瓣面积为6 cm
目的探讨手指近侧指间关节(PIP)旋转撕脱性离断再植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9月至2014年3月,对7例9指自PIP关节旋转撕脱性离断的断指采取近端截骨的方法进行再植。根据皮肤软组织的损伤程度来决定截骨缩短近节指骨,缩短指骨的长度0.5~ 1.0 cm,截骨平面选择在关节面近端靠近近节指骨基底部,同时尽可能地保留所截指骨关节的一侧血液供应。结果9指成活8指,失败1指。术后随访6例,随访时间6
目的探讨分期护理在VSD联合比目鱼肌肌瓣转位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并骨外露患者中的作用。方法2011年1月至2016年3月,共收治30例VSD联合比目鱼肌肌瓣转位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并骨外露患者,根据其临床治疗方案及患者病情变化,我们将护理分为3个阶段,并在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通过细致观察创面的恢复情况来评估护理措施的有效程度。结果30例中25例在经过第一阶段护理后创面转为清洁,仅有5例进行了
目的探讨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的临床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5年2月,对20例第2~ 5指单个手指末节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指掌侧固有动脉远节指骨基底部背侧穿支皮瓣修复,皮瓣切取面积3.5 cm × 2.5 cm~ 2.0 cm × 2.0 cm。对15例第2~ 5指单个手指中、末节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指掌侧固有动脉近端1/3处背侧穿支皮瓣修复,皮瓣切取面积4.5 cm
目的总结正中动脉增粗致腕管综合征5例的诊疗经验。方法自2012年5月-2014年9月,共收治腕管综合征5例,术前进行Levine腕管综合征问卷评分。在臂丛阻滞麻醉下行正中神经探查松解术,术中见腕管段正中动脉异常增粗,无其他引起正中神经卡压的因素。行正中神经外膜松解,术后1年采用门诊随访的形式,再次对患者进行Levine腕管综合征问卷评。结果术后1年随访,患者麻木症状及功能明显缓解,日常活动受限制程
目的讨论Rathke囊肿的术前诊断和经鼻蝶显微手术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5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6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垂体Rathke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接受经鼻蝶显微手术。结果术前第一诊断及考虑垂体Rathke囊肿50例,误诊12例。术后随访6~ 12个月,患者的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有1例复发,无死亡病例及严重并发症。 结论Rathke囊肿的诊断需要
期刊
目的探讨应用拇指掌指关节背侧横向切取指掌侧固有动脉穿支蒂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方法及临床效果。 方法从2013年11月至2015年5月,拇指指端缺损的患者17例,其中男11例,女6例,年龄18~ 46岁,平均31.3岁。在拇指掌指关节背侧横向设计切取以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穿支为蒂的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皮瓣供区直接缝合,其中13例将皮瓣内的指背侧神经与受区指固有神经吻合重建皮瓣感觉。拇指软组织缺损面积1.5
目的探讨胸背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4月-2013年9月,采用胸背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踝部骨或肌腱外露创面12例,其中8例以胸背动脉外侧支穿支为血管蒂,4例以胸背动脉前锯肌支穿支为血管蒂,皮瓣不带背阔肌及胸背神经,切取皮瓣面积最小13 cm × 8 cm,最大15 cm × 25 cm。 结果12例皮瓣全部成活,受区与供区均一期愈合。术后
目的探讨携带肋间神经外侧皮支的上侧胸部穿支皮瓣修复四肢皮肤缺损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11年8月至2013年10月,在解剖研究基础上应用带肋间神经外侧皮支的上侧胸部穿支皮瓣移植修复肢体皮肤缺损7例,其中男6例,女1例,年龄33~ 57岁,平均39岁,急诊修复2例,二期修复5例。切取皮瓣面积为9 cm × 10 cm~ 10 cm × 15 cm;其中应用胸外侧动脉穿支皮瓣3例,胸背动脉穿支皮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