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署为什么被称为“衙门”

来源 :学苑创造·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qi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衙门”是古代对官署的称呼。其实它最初是军事用语,是用来称谓军旅营门的。
  衙门本作“牙门”。在古代,人们常常用猛兽锋利的牙齿来象征武力,因而在军营门外,常常放有猛兽的爪、牙、首级以显示威武和炫耀战力。但是这些物品都会随着时间、气候而产生变异,如毛屑脱落、肉身腐烂等,后来为了方便,军士们就用木刻的大型兽牙替代真的猛兽牙齿,还在营中的旗杆顶端装饰兽牙,悬挂的也是齿形的牙旗。由此,营门也就被称为“牙门”了。
  大约到了唐代,“牙门”逐渐被移用于官府,“牙门”也被误传为“衙门”。唐人封演在《封氏闻见记》中进行了详细的解释:“近俗尚武,是以通呼公府为‘公牙’,府门为‘牙门’。音稍讹变,转而为‘衙’也。”衙门一词遂广泛流行开来。到了宋代以后,“衙门”就彻底取代“牙门”,成为官署的代称。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