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影音乐的艺术审美与处理手法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970603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影音乐是电影艺术和音乐艺术的视听结合表现形式,无论是用音乐来描述电影还是通过电影来理解音乐,都可以达到视听最完美的结合,本文通过对电影音乐艺术审美功能的总结,论过了电影艺术的处理手法。
  [关键词]电影音乐 音乐艺术 艺术审美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时间艺术和抽象概括艺术的结合体。音乐所表现的艺术思想没有视觉那样具体、准确、鲜明,但它在情绪和感情上的概括能力,却是任何其他的艺术形式所不能及的。电影音乐是指专门为影片创作(包括编配)的音乐,电影音乐在影片中的艺术作用包括:抒情、塑造人物形象、解释影片主题思想、参与剧作、确定影片风格、说明时间和环境等等。
  电影音乐是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使观众能通过看得见的东西联想那些看不见的东西,可以用心去感知和体验,可以在同一时间使现实效果与脱离现实相结合,幻想效果与对情态的感染相结合,呈现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特点同时这种特殊的感受状态使观众对电影中表达的世界进行审美思考,从而彻底融入电影世界中。电影音乐必须在电影所设定的故事氛围和戏剧情节中去感受,才能更深刻地理解音乐的内涵。
  
  一、电影音乐的艺术审美功能
  
  电影音乐可以结合电影内容和剧情进行情感阐释和人物刻画,可以采用直接强化画面表现力的方法或者采用渲染、暗喻式的表现方法,实现与影片的整体表现方式相配合,增加剧情内容的表现力、对场景氛围进行烘托以及对人物性格进行刻画。
  首先,电影音乐可以增加电影剧情的表现力,不仅是人物感情的定向和放大,还承担了剧作的作用。曾经以《狮子王》一片夺得“学院奖”的汉斯·齐默在《太阳之泪》中用非洲音乐元素作为基调,恢弘壮阔的旋律中再次生发悲天悯人的人性良知。《太阳之泪》中的配乐,人声所占的比例非常大,尤其是专门为影片创作的《旅程/科帕诺第三乐章》这段结尾组曲,堪称完整流畅的灵魂诗篇。充满生命力的节奏中,雄浑的大合唱勾勒出一览无余的非洲原野,Lebo M愤懑中蕴含着伤感的呐喊,充满了撕扯的力量,从中可以听到主人公的良知在哭泣。电影中,音乐原本是为视觉服务的,但是这段曲子即便单独抽离出来,也是完整的人性悲歌,让人禁不住感叹,原来活在没有战火的世界竟然如此幸运。
  其次,电影音乐具有强烈的场景氛围的烘托作用,对电影中修饰环境造型也有着突出的表现。音乐能为影片的局部或整体创造一种特定的气氛基调(包括时间和空间的特征)从而深化视觉效果,增强画面的感染力。这种音乐不是简单重复画面的内容,而是细致入微地为影片营造一种背景氛围。这种渲染气氛的音乐对增强影片的艺术感染力能起到重要作用。80年代末期为好莱坞电影音乐工业注入新动力的音乐家汉斯·齐歇,继深受全球音响发烧友最爱的《绝地任务》后,再度为迈克尔·贝执导的影片创作音乐。《珍珠港》以古典浪漫气质乐音为核心,从柔情似水的钢琴音调里缓缓带出悲壮悠扬的古典弦乐,刹那间,如John Barry与Ennio Morricone一般的欧陆浪漫典雅气息盎然飘荡,默默地为这个烽火连天的有情天地献上最诚挚的祈祷,而齐默多年的外向影音传动催化驾驭力,成功地向内凝滚成一波直击心灵的伤感。在《与狼共舞》中,宏大的乐曲篇章,进一步显示出对西部旷野画面的崇高感。用不同乐器及音调演奏的音乐也代表了不同的民族和地域,利用音乐的特有性质,对剧情场景作出充分的烘托。
  再次,电影音乐具有刻画人物性格的艺术作用。电影音乐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可以说是最有成就的,音乐本身可以是一种情感体现,要它表现一个人的性格是轻而易举的。音乐最大的长处,在于可高度概括地表现人类最内在的心理体验与微妙丰富的感情状态。在一部影片中,有时某个场面表现的是人物的一种情绪或是欢乐、喜悦或是悲苦、伤心,或是紧张、惊恐,或是轻松、愉快等等。电影音乐最擅长的就是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达银幕上无法直观的人物复杂的内心情感。电影借助音乐的主要目的,是用音乐加强影片的感情色彩,从而促成整部影片与观众情感的契合。作为昆汀·塔伦蒂诺最重要的作品,《低俗小说》一项特别之处在于它对七十年代文化的复古和对底层文化的描述。类似于黑色帮派影片的风格,乡村、朋克的电影音乐,朱尔斯蓬松爆炸的卷发以及米娅的紧身衬衫和喇叭裤都散发着七十年代的味道。而有关快餐、妆饰、毒品等内容的谈话,片中无处不在的俚语和脏话,都让观众更加了解美国底层的不同侧面。
  电影音乐的客观表现能力,往往也使音乐有更广阔的表现空间:电影本身内容的无限开拓的可能性,也为其音乐内容的展开赋予了无限表现的机会。
  
  二、电影音乐艺术的处理手法
  
  电影中体现影片艺术构思的音乐是电影综合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在突出影片的抒情性、戏剧性和气氛方面起着特殊作用。电影音乐艺术的处理手法丰富多彩,变化无穷。可以通过音乐主题的贯穿发展、矛盾冲突、高潮布局,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使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首先:做好电影画面与电影音乐的对位处理。不结合电影画面内容而空谈电影音乐的审美是一件不现实的事情。电影音乐需要表达的内容应当是画面、文字、音响和人声等其他电影艺术元素所无法表达的东西。一般来说,电影画面是完全能够满足电影叙事需要的,在~些电影中音乐也参与推动剧情发展。音乐是能够直接唤起人的情感反应的艺术,电影音乐在电影的叙事过程中应该恰到好处地出现,以表现剧中人物的情绪和情感。比如影片《辛德勒的名单》中,纳粹分子开始对犹太人进行大屠杀,画面中的内容是残酷而血腥的,控诉粉纳粹惨无人道的非人行径,而与之相配的音乐却是若即若离、让人难以分辨悲喜的略带幽怨的管弦乐,此处的电影音乐和画面的配置给人以难以名状的心理情绪感受,似喜似悲,似轻快似沉重,从而引发观众对灭绝人性的大屠杀的理性反思。在画面完全可以清楚完全地传达艺术意图的时候,电影音乐是可有可无的,是多余的。电影音乐的运用过多过滥以及与电影画面之间的关系错位,会严重地挫伤了电影整体的艺术表现力,从而降低了电影的艺术品级。
  其次,电影音乐的要具有民族特色。电影音乐根据影片所表现的不同的民族,选用不同民族的音乐,可以为影片内容的理解和气氛的渲染提供帮助。民族风格音乐的民族风格不是一成不变的模式,它既是由一个民族长期的风俗习惯、精神气质、语言体系、审美趣味、哲学思想形成的,有一定的凝聚性,又随着历史的前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表现着不同时代、民族的不同的人物和环境。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积淀孕育的音乐博大精深,有自己的“根”和“魂”,当代电影音乐家中的有识之士,继承、弘扬并发展了历史 悠久的音乐文化,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通过改变和声、配器等手段打破了民族音乐原有的单旋律线的局限,使其拥有了新世纪的音乐语言。于是,我们看到了以一曲荡气回肠的古曲《满江红》作为结束,昭示着民族工业不辱使命的《首席执行官》苍茫古朴、充满西部风情的《美丽的大脚》还有诙谐幽默却让人沉思的农村题材影片《二十五个孩子一个爹》。《嘎达梅林》是导演冯小宁推出的影片,讲述了蒙古民族英雄嘎达梅林为了阻止奉系军阀勾结达尔汉王强行开垦草原率众起义,最终为保护草原生态环境英勇献身的故事。作曲家三宝为影片谱写了长达110分钟的音乐,主题来自脍炙人口的蒙古族短调民歌《嘎达梅林》。三宝在片中大量运用蒙古族民间音乐——长调、短调、盅碗舞乐、安代舞乐等素材。并让蒙古族传统乐器马头琴在蒙族老人手中时而婉转,时而低回,时而激昂地叙述着身边发生的一切。与此同时,腾格尔苍凉而深情的演唱,交响乐队气势磅礴的演奏,无不让人感受到英雄的伟大与民族力量的不可战胜。
  再次,电影音乐的题材与曲式结构处理要结合影片的特征。电影音乐题材使用的范围是非常广阔的,可以用民间音乐、古典音乐或通俗音乐,也可以通过电子合成器和电子计算机的数码技术创造新的音乐音响,还可以是完全由嗓音构成的音乐。电影音乐主题是音乐曲式的基础,是体现音乐形象的核心。音乐主题经过一定的音乐曲式的发展,完成音乐形象。电影音乐的曲式是一个发展着的概念,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音乐流派对于曲式的看法有差异。在电影音乐中,不同的题材、体裁、风格、样式的影片对曲式的要求和提供的可能性是不同的。电影音乐是一种新的音乐体裁,在曲式上既有继承性,又有创新性。在《恐龙》一片中,以敲击式的竹奏作为整体音乐的主体,再以小恐龙义力达以勇气克服万难的精神为轴心,衬着森林原始奥秘、幽渺瑰丽的空气,听得到如《绝命追杀令》、《危机总动员》这般惊心动魄的紧张格局,也有“Aldar and Keera”这样深情温馨的小品,主题旋律“The Egg Travels”运用鼓击的原始生命力度,衬上华丽玲珑的管弦乐章,还有歌手与鼓声一起奔放的宏伟合声,向大自然作最瑰丽的音乐礼赞,在《恐龙》巧妙发挥管弦乐震撼力度及美感,与歌手所负责的非洲民族声部汇聚成丰富多采的雀跃,引领动画音乐走出音乐剧的影子。
其他文献
[摘要] 《别对我说谎》不仅具有美剧的一般特点,还有该剧的自身特色。它的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运用情感辨知科学,以科学解读人性,这是该剧能超越其他同类型电视剧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别对我说谎》 犯罪心理剧 人性    《别对我说谎》(Lie To Me)是美国FOX公司于2009年1月推出的一部犯罪心理剧,目前第二季已经结束,第三季每周也在更新中。FOX公司对该剧的感觉非常好,以至于将其安
[摘要]影片《再见爱丽斯》是“新女性主义”在美国影坛勃兴时的代表作。影片展示了女主人公爱丽斯的精神成长、人格自立的艰难过程,找出了造成女性成长、自立艰难的终极原因——男权中心意识,通过爱丽斯的人格健全过程探讨了女性的出路问题。  [关键词]爱丽斯 人格自立 男权中心意识    《再见爱丽斯》(Alice Doesn’t Live HereAnymore,1974)是“新女性主义”开始在美国影坛
[摘要]商业动画片的剧情具有其自身特,最,我们可以通过了解这些特点来分析商业动画的创作原理,结合中国动画剧本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一条解决中国动画剧本太差这一问题的捷径。分析、运用与推广国外成功商业动画影片创作思路与模式对中国现阶段的商业动画的促进与发展是非常必要且切实可行的,它正好富含了国外众多商业动画成功的普遍性的模式与经验,对中国现阶段处于低迷状态的动画产业的复苏和快速发展具有及时、长远的促进作
[摘要]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香港影片或多或少收纳了同性恋元素。香港著名导演许鞍华于2010年拍成电影《得闲炒饭》,以女性感情和生活为主线,公映时颇有争议。影片对父权、女权和婚姻家庭的大胆又鲜明的观点呈现,凸显了女性主义在后现代语境中的诠释。  [关键词] 同性恋 女性主义 后现代  许鞍华导演一改她往日愁苦悲情的路线,于2010年拍成一部城市轻喜剧《得闲炒饭》。该影片以现代香港为背景,反
[摘要] 电影《庐山恋》是文革后国内首部以爱情为主题的电影,不仅给世人呈现了庐山优美的山水景色,其电影音乐更是谱写了一部新时代的山水恋歌。该片的电影音乐主要分为背景音乐和电影歌曲两部分。这两者在影片中与画面相互交融,对于刻画人物心理,描写景色以及抒发感情、烘托气氛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关键词] 《庐山恋》 音乐 美学    《庐山恋》(1980)是一部在我国电影史上创下多项记录的电影,这部
摘要 “新左派”运动发生于上一世纪60年代末的欧洲,是当代社会政治史和文化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影片《阿隆桑方》的作者们仿佛是从其“内部”反映了这个运动走向衰败的过程,有如它的一面“镜子”。  关键词  “新左派”抗议运动 青年造反者 乌托邦的破灭    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中发生的社会抗议运动,是当代社会政治史和文化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它以“新左派”运动而闻名于世。构成这股反抗资本政
【摘要】  电影海报艺术具有鲜明的文化、主题性,在信息时代所传达的设计观念、风格及艺术魅力,建立在设计点的选择和文化元素注入的基础之上。重构电影海报设计图式,重点在于选择设计符号,民族文化提供的传统符号元素为当代电影海报设计的艺术语言注入新的生机,传统元素是中国后现代电影海报设计创意突围的重要源泉。  【关键词】  图式 符号 电影海报 设计    在促进生产与消费,引导理想生活方式,提升生活理念
陈诗慧  2019年我来到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龙安乡革新村成为一名驻村扶贫干部,与此前就来到革新村担任第一书记的金达芾一起开展工作,主抓电商扶贫。我们俩都是商务部选派的扶贫干部,我毕业自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金达芾毕业自北京大学。作为商务部的年轻干部,我们看到直播带货新业态的无限潜力,希望在电商扶贫的沃土上给革新村的电商业态带来新面貌。  革新村盛产红心龙安柚,过去由于交通不便也没有好的销售渠道,柚子售
[摘要]作为建国六十周年的献礼片《沂蒙六姐妹》,以较为写实的笔法、群像的方式刻画了六个战争中的女性,对于战争题材的回归和对革命女性的重新关注,成就了该影片的独特价值,在与1960年拍摄的战争女性成长的经典影片《红色娘子军》相比较中折射出新世纪的话语环境和创作理念的发展变化。  [关键词]战争女性 成长模式 话语环境    伴随着新中国六十周年华诞,新中国电影也走过了六十年的漫漫长路,在其政治化叙事
[摘要] 人类作为群居的动物,由个体组成一个个行色各异的群体。《浪潮》采用了日记式的叙事手法,以文格尔的课程时间进行分段。叙事手法简洁,让观众清晰地看见一条从自由主义到独裁统治的捷径。揭示了“独裁”背后,让人恐惧的群体精神和大众心态。  [关键词]《浪潮》 乌合之众 群体精神 绝对精神 逃避自由     《浪潮》这部于2008年上映的德国电影是由美国作家托德斯特拉瑟的小说改编而成。小说原型是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