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永不陷落

来源 :中国科技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opyfeil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万人揪心的一刻:废墟上的一座闹钟,已经损毁。留下的,是那个永远定格的时间——14时28分。
  2008年5月12日,北纬31度、东经103.4度——相当于数百颗原子弹能量的汶川大地震,在10万平方公里的区域释放。
  霎时间,山崩地裂,江河呜咽。
  汶川、北川、茂县、理县……一栋栋房屋倒下,一座座桥梁坍塌,一个个生命消失。
  


  8.0级大地震!数万人不幸遇难!数百万人失去家园!
  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震惊了中国,震惊了世界。
  
  国家救援的中国力量
  
  5月12日汶川特大发生后14分钟,第一支军队救援队便启程前往震区。
  两小时后,以胡锦涛为首的党中央紧急部署,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乘坐的空军专机即从北京起飞,当晚在灾区都江堰国务院临时抗震救灾指挥部即告成立……
  这些极具象征性的行为的背后,是国家动员的迅速展开。
  仅一天后,截止13日22时,新华社报道:“人民解放军、部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已投入兵力47813人。出动运用运输机22架,军用直升机18架,征集民航运输机12架,空投物质12.5吨。”
  外电发出了这样的报道——“中国处在痛苦和哀伤之中”。他们在客观报道灾情的同时,无不惊叹中国国家救援展开的神速,纷纷给出这样评论,“地震展示了一个新的中国,一个富有同情心有极具竞争力的中国。”
  这种竞争力决不仅仅是每年24.7万亿的国民总产值(并且去年以11.4%的速度在增长),也不仅仅指5.1万亿厚实的财政收入。更大竞争力来自政府乃至整个社会对每一个个体生命的尊重,以及由这种尊重所迸发出来的激情和力量。
  在震后当晚举行的抗震救灾会议上,温总理提出的第一条要求是,“现在第一位的工作是抓紧救人。”
  人们在电视镜头上看到了这样的镜头——
  有十万群众困在一个非常难进去的重灾区,工程兵几次架桥失败,附近又出现泥石流了,12:54分电话打到温总理这边去,温总理就对着电话大喊:我不管你们怎么样,我就是要那十万人脱险,这是命令,说完就把电话摔掉了。
  地震四天后,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抵达四川绵阳,在绵阳市南河体育中心看望受灾群众,再次充满感情地强调:现在虽然已经过了震后72小时“黄金救援”时间,但仍然要把拯救人的生命作为当务之急。
  


  中国这个大灾大难频发的国家,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珍视一个个公民的生命。这种深刻的变化来自直面灾害的态度——2003年中国发生影响全国的SARS疫情,这一年10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就正式提出“以人为本”。这意味着,“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发展的根本动力,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
  显然,这次汶川大地震的破坏程度大大超过了人们可以承受的范围。一位在震后数天后还必须步行20多小时才能进入北川县的新闻记者感叹,整个北川在地理意义上也许存在,可在生命意义上,已经是一座死亡之城。即便是这样,一支支解放军部队、武警部队、消防部队和各种医疗救助队,还在源源不断冲进这座实际已经成为废墟的城市,还有无数志愿者坚持在这座充满悲情的城市拼命工作。
  人的生命高于一切!不是矫情的宣示,而是实在的行动。139、146、150个小时……一个个地震生存者的记录被打破。
  在抗震救灾的一线,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的手紧紧握在一起,显示了最高领导层坚强的意志。在抗震救灾的大后方,胡锦涛总书记在繁忙的国事活动之余,紧急前往浙江和河北视察、督促前方极缺的帐篷和过渡安置房的生产和运输。
  外电惊呼,中国总理学不来——在中国地震救灾的前四天里,温家宝几乎是把大半个国务院搬到了四川。他自己在震后仅仅几个小时就已经坐镇灾区,国务院秘书长马凯、公安部长孟建柱一直跟随身旁。副总理回良玉后来也赶到,5月15日晚间在四川列车上召开的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的会议上,也看到了教育部长周济、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等多位部长。
  国家总理亲临一线,指挥、调度、慰问,疲于奔命。在中国的社会环境之下,总理的到场除了提高应变效率、争取黄金时间、督促地方官员、现场拍板解决问题之外,第一时间奔赴灾区,指挥救灾、慰问百姓,更是灾场和全国民心稳定的巨大精神力量。
  超过10万的武警、解放军官兵的兵力,循水陆空实施立体救灾。
  政府行动起来了,官员深入一线,指挥抗震救灾工作。
  医疗救援队伍行动起来了,繁忙地抢救伤员。
  机构、单位行动起来了,搭帐篷购食品。
  民众行动起来了,捐雨衣捐善款,为灾区人民提供帮助。
  


  学生行动起来了,冒着绵绵阴雨,连夜排队为灾民捐出热血。
  在国家机器应对巨灾的高速运转下,无数志愿者被广泛动员起来奔赴灾区。国家力量不再是单独的救援力量——最为简单的事实时,截至25日12时,共接受国内外捐赠款物总计290.55亿元,其中实际到账237.2亿元,已向灾区拨付75.19亿元。这个数字还在迅速增加。
  
  大悲之后有大爱
  
  四川这次大地震,遇难同胞及其家人的巨大伤痛,使得全体中国人椎心泣血,对于那些舍死忘生、不眠不休地在各个震成废墟的灾区拼搏的救援人员,他们的英勇行为,值得接受敬礼。然而,从地震发生后所见,一般老百姓的表现,演绎出一幕一幕使人动容的人性光华。
  大地震的真实惨况透过影像、画面、文字传到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每一个角落,使国民知道国家发生了天灾,许多同胞正遭受巨大伤痛,灾情震撼着全体中国人。处此大难当前,全国弥漫着一股共同承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共赴国难的氛围。
  连日来,国内一些大商家、大企业踊跃捐款,他们以巨大财力,确保救灾资源充裕,贡献绝对值得肯定,但是许多寂寂无闻的小企业和无数老百姓,以各种方式为救灾出力,弥足珍贵。近日,一些片段给人留下深刻影响——
  


  ●有一位农民致电红十字会,说“我们农民钱不多,只能捐出1000元,多了就没了,但是我家还可以捐500斤大米,可以吗?怎样才能运过来?”贵州一位36岁的务农大婶,辛苦忙碌一年,收入还不到2000元,这次她特地到市场卖了4头羊,拿着1000元跑到镇上的民政办,要捐给地震灾区。淳朴农民1000元钱所闪烁的光华,绝不会较大商家的1000万元哑。
  ●河南洛阳25人自发组织由专业人士组成的抗灾志愿队,配备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移动电站和发电机组等紧急救灾装备,奔赴救灾一线,抢险救人。据知这类志愿人员,在各个灾区都有,有些是个人、有些是三五成群,他们得知同胞有难之后,就从四方八面奔赴灾区救人。
  ●内地一些民企的捐款,不像大企业那么大手笔,但是他们默默地大批大批地把自己生产的物资送到志愿机构,药物、润滑油、奶粉、童装、饼干、雨具、气垫等,林林总总,有工作人员说只要想得出来的,都有民企来问要不要。有一些农民工致电红十字会,表示无钱可捐,但是申请做支持工作,他们二三十人合成一组,表示“会修房子,也会拆房子,有高空工作经验”,要为抢险救灾尽一分力。民企和农民工是中国社会最敢于挑战命运的一群,他们就是以最淳朴的感情,响应大灾难,要协助饱受苦痛的同胞。
  ●全国一些城市,许多民众响应捐血救灾的呼吁,纷纷涌到捐血站,因为反应太热烈了,北京的血液库存已经饱和,各采血站不再现场采血,希望爱心者加入应急捐血储备队,暂将鲜血储备在身体里,并做好预约捐血登记;成都也有这样的情况,所收集得的血液需时处理,晚间暂时不接受捐血,但是还有人从重庆驱车,夜奔数百公里到成都,等候天亮时捐血。
  ●在成都,140多名出租车司机和私家车车主,主动自发驱车100多公里,赶往受灾严重的都江堰,救助伤者。有参与者认为,这支车队的规模,不少于500至600辆,据悉四川副省长李成云谈到这些可爱的人民,不禁感动落泪。
  这类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小故事,说不尽、讲不完……
  


  捐血蔚为热潮,网民的热血讨论,是一股重要推动力量;而今次全国上下一心自动自发参与救灾,一个重要原因是灾情高度透明,不但有助救灾,也为中国赢得国际好评。
  大悲之后往往唤发大爱。这次四川大地震,迄今所见,全国正在处于这样的气氛。在灾难面前,人是脆弱的,但是每一个中国人并不孤独。身处灾区蒙受灾难的同胞,他们不是孤独地面对灾难,因为强大有序的国家救助力量已经到来;对于承担救灾使命的政府和官兵来说,他们也不是在独自作战,因为来自全社会的响应和行动已经汇成救灾的强大后盾。政府和人民的心,紧扣在一起。
  
  举国之殇 全民同咽
  
  生民之痛,国家之殇。
  2008年5月19日,14点28分,汶川震后“头七”之时,“国哀”首日,国旗半举,汽笛呜咽,举国同哀。数万地震同胞亡灵,地下有知,在天有灵。
  十三亿同胞,与天地同悲,共山河失色。举凡国人,华夏儿女,此时此刻,必有一恸,为那数万多名死难者,为所有中国人,为中华民族。此时此刻,这是无须忍受的悲痛,更是不必压抑的哭泣。此时此刻,号哭不是软弱,抚胸难掩悲怆。
  汶川震后,这是第一次,以国家仪式的方式举国同悲。共和国建国以来,这是第一次,国旗可以为平民而降。在华夏民族五千年历史上,这也是第一次,黎民百姓可以配享国哀。三天全国哀悼日,下半旗,鸣笛志哀,奥运火炬暂停,娱乐活动取消。这样一种隆重的悼念形式,我国传统视为“国丧”。
  


  历经苦难的中华民族,这也是第一次,以公共政治的形式,表达对于生命的珍重。
  三分钟。多少古往今来,多少沧海桑田,多少云散风流,这一刻,我们终于可以哭,可以志哀。民族有多少苦难,历史的表情就有多凝重与肃穆。曾任美国总统的约翰•肯尼迪说过的:“评断一个国家的品格,不仅要看它培养了什么样的人民,还要看它选择对什么样的人致敬,对什么样的人追怀。”
  如果说多难兴邦,我们更不能对苦难避重就轻。如果说生生不息,我们更需要从苦难中汲取力量。我们肃立,任凭涕泪纵横。我们的哭泣,是对生命应得尊严的欣慰,对国家应有表达的赞同,对政治应有良知的认同,是对“生命至上”文明法则的期求,对“以人为本”政治伦理的追寻。是一种悲怆的祭奠,一种真诚的致敬,一种坚强的表达。
  当中国经历了这场世界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集体哀悼活动后,留给世界的,是中国人的坚强。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CNN)在中国举国默哀3分钟后,发表了题为《情感在中国举国默哀中流淌》的报道。CNN现场记者口述说:“在静默的那一刻,所有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一些人哭泣着,他们对于如此多人的遇难感到难以置信和震惊。”
  
  废墟上挺起不屈的脊梁
  
  2008年05月24日 18:57:21 来源:新华网
  天像往常一样的蓝。
  这里是帐篷学校,是被多少双充满爱心的双手搭建起来的帐篷学校——没有音乐伴奏,汶川地震受灾最重的北川中学509名高三学生,19日在集体高唱的国歌声中复课了。
  孩子们清脆的读书声,抚慰着亿万民众的心,也为满目疮痍的灾区带来一份生机与希望。
  


  重新建设一个美丽的新家园,是活着的人对逝去亲人最好的慰藉。
  尽管到处还是一片废墟,失去亲人的痛苦还没有完全从脸上消失,但农民们已经开始在田里劳作……
  尽管余震尚在持续,灾区的人们已开始了重建……
  一个个希望的火种正在点燃。
  
  学生复课——废墟上托起“明天的太阳”
  “擦干眼泪、勇敢选择坚强;走进课堂、扬起理想风帆”——在灾区的受灾群众安置点,一条条红色标语挂在绿色的帐篷上,让人振奋和温暖。临时教室是废墟中最早立起来的建筑。
  连日来,灾区的孩子们陆续在临时搭建的教室里复课,废墟中响起一片琅琅读书声——5月18日,灾后第六天,一所由板材临时搭建而成的小学在绵竹市遵道镇落成,虽然仅有9间教室,但已足够帮助镇中心小学600多名学生全部复课。
  20日上午,绵阳城飘洒着凉凉的雨丝,空旷的南河体育馆里,一夜之间被无数双爱的手支撑起了12个大帐篷,这是12个班级的课堂。爱心帐篷学校成为大灾过后孩子们的心灵家园。临时安置点内的近700名灾区学生重返学堂,一些家长不禁失声痛哭。
  


  “帐篷学校接收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北川的,绵阳市所有老师踊跃报名到帐篷学校去教课,有老师们在,孩子们就不会感到无助和孤独。”二年级的夏芙蓉老师含着眼泪对记者说。
  21日,灾后第十天。第一所抗震希望小学——诚栋抗震希望学校开学,琅琅读书声成了这个世界上动听的声音……
  23日,温家宝总理探望在北川中学安置点的同学们,铿锵话语仍响在耳畔:“要昂起不屈的头颅,挺起不屈的脊梁,燃起那颗炽热的心,为了明天,充满希望地向前迈进!”
  “我们一定好好学习,更好地建设我们的天府之国。”
  “我一定传承我父亲的血脉,好好生活!”
  这是几位经历劫难的四川学子的话语。他们在灾难中生还,在灾难中成熟,用自己的行动和誓言,诠释着坚强不屈的真义。
  
  重建家园——吹响重生号角
  22日,一片被夷为平地的废墟上,北川羌族自治县县委、县政府临时办事处在安县安昌镇挂牌办公,当天就接待了200余名闻讯赶来的群众,商讨的主要是灾后生活、生产等问题。
  


  连日来,北川县桂溪乡滞留在江油、绵阳城区的4900多名受灾群众返回家乡,开展生产自救。这是绵阳市首批返乡的受灾群众。
  在绵阳市最大的受灾群众安置点——南河体育中心门口,一批批来自北川的群众带着行李,有序地排队上车,踏上返乡路程。受汶川大地震影响,四川南部县西河乡政府办公楼成了危房,但乡上立即在附近的篮球场上搭建了临时办公点,为前来办事的群众开辟通道。
  21日,国务院决定,中央财政今年先安排700亿元,建立灾后恢复重建基金,明后年继续作相应安排。23日晚,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第13次会议在列车上举行,会议指出,要抓紧制定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的总体方案,争取3个月内完成。
  一场围绕灾区恢复重建的行动,正在废墟上如火如荼地展开:
  通信——经过数日全力抢修,日前中国移动全面恢复理县、黑水、茂县、汶川、北川、青川、绵竹、平武8个县共70个重灾乡镇的对外通信,为救灾工作提供了通信保障。
  邮政——截至21日16时,雅安汉源等17个重灾县城全部恢复办理邮政业务,其中14个局可办理全部邮政业务和储蓄业务,德阳、绵竹、茂县、绵阳、北川可办理非联网业务。
  


  商业——截至22日上午,四川和甘肃、重庆等三个省市已经恢复了17757家商业网点,初步计划在5月底以前,恢复县级以上所有商业网点,物资供应不断档、不脱销。
  银行——农业银行对汶川、理县、茂县、绵竹、北川、江油、都江堰等16个重灾区的“三农”贷款,降低准入门槛,简化办贷手续。
  灾区重建牵动着兄弟省份和全国人民的心。21日,100套价值500万元钢结构的抗震节能房,陆续从北京运往四川地震灾区,帮助受灾群众重建家园;广东省现有的12家板房生产企业正全力投入生产板房支援灾区;浙江加班加点连夜赶制帐篷数十万顶,为灾区群众安家解燃眉之急……
  四川省副省长李成云表示,将用3年时间,用自己的双手,建设起一批新村、新镇、新城,让群众的家园更美,生活更幸福。
  
  生产自救——升腾明天的希望
  10多天来,汶川没有死去,汶川仍然活着;四川灾区没有绝望,它们在希望中屹立、生生不息。
  地震来时,彭州磁丰镇一带村民房屋被夷为平地。目前这里的村民们已经边清理废墟、边恢复生产。一位村干部说:“生产自救,种下的是生活的希望。”
  沿着绵阳方向,路两边随处可见黄灿灿的油菜籽,一些村民在田里插秧,一派忙碌的景象。如果不是残垣断壁的房屋和随处可见的帐篷跃入眼帘,很难想像这里刚刚遭遇了8级地震。
  


  22日,地震后第11天,汶川残存的街道上环卫工人在清扫垃圾,卫生预防人员背着喷雾器在打消毒液,人们不再在街头大小便,应急厕所的帐篷搭到了每条街上;在阿坝师专,爱美的女生们用自己节省出的水来洗头。
  一手抓抗震救灾,一手抓“双抢”。眼下,正值全省小麦、油菜等小春作物收割及水稻、玉米等大春作物栽插抢种、抢收的关键时期,四川省农业厅要求各地加强领导,努力把灾害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企业也迅速恢复了生产。汶川地震给中冶成工建设有限公司造成了1亿多元的经济损失。该公司干部职工不仅积极参与抗震救灾,先后派出242人、35台大型机械设备援助德阳、彭州、都江堰等灾区,而且于5月18日全面恢复生产,为地震中同样遭受巨大损失的东方电气集团等生产大型建筑钢构构件,做到救灾、生产两不误。
  


  在地震中损失巨大的国家重大技术装备骨干企业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有1000多名职工在地震中被埋,500余名职工、家属遇难。悲痛中的东汽人在废墟上开始了恢复重建工作。近日,公司与用户签订了12.4亿元的生产订单。20日,灾后首批风力发电机组成功发往山西和内蒙古。
  在成都高新区,已有26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恢复生产。成都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敬刚说,作为受震灾影响相对较小的区域和企业,我们更要着眼于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和帮助受灾地区的灾后重建,全力组织恢复生产,以实际行动支持抗震救灾。
  挺起不屈的脊梁,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一位在德国的中国学者在博客中这样写道:“一个能在废墟的基础上站起来的民族,一定是一个经得住考验的民族;一个能在废墟的基础上重建家园的民族,一定是一个最有希望、坚不可摧的民族。”
  

其他文献
进入4月份以来,在煤炭行业传统的淡季,煤炭价格并没有出现相应的下降,呈现出淡季不淡的局面。市场普遍预计,煤炭价格将在2008年整体呈现出完全强势格局。目前来看,中转地秦皇岛煤价大幅度反弹接近历史高点。5月5日,中转地秦皇岛大同优混(发热量6000大卡,下同)价格为670元/吨,较上期上涨15元/吨,山西优混(5500大卡)价格为620元/吨,较上期上涨15元/吨,山西大混(5000大卡)价格为54
期刊
唐诗舆服志  遍览《全唐诗》, 其辞质而径,其言直而切,其事核而实,其体顺而肆 之作,何其多矣。纵逸兴横飞、似不食烟火之作,亦足彰显泱泱大唐之胸襟气魄。若联合史料,借诗读史,既悦其诗,复究其实,则千年神州,如在眼前,不亦快哉。故有《唐诗舆服志》,与观者诸君同领大唐帝国君、宾、臣、民之衣、食、住、行风采,共沐悠悠华夏之古韵。  兰陵美酒郁金香,  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  不知何处是他
期刊
成立于1950年,来自法国的Club Med,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度假连锁集团,一共拥有遍布全球5大洲,40多个国家的90多个度假村,其中在亚太区共有9所度假村。Club Med是法语“Club Méditerranée地中海俱乐部”的缩写形式。Club Med也成功地表达了简单、有力的度假哲学,提供一价全包、应有尽有的欢乐假期,建立出一种人与大自然合二为一的生活方式。  从让人流连忘返的马尔代夫卡尼
期刊
新的一年里,面对沸沸扬扬的数码概念,各大数码制造商继续走在创造前沿,为数码爱好者提供着形形色色的数码产品。而这些琳琅满目的数码产品将如何成为家居生活的核心,从繁难走向易用,继续演绎新的精彩,更是值得我们拭目以待。这里是08年的十大个人数码技术趋势。    对于一直渴望高品质生活的我们来说,数码产品越来越显得不可或缺。拇指大小的MP3、名片大小的数码照相机、移动存储盘等正悄然改变着我们的视听、娱乐和
期刊
Guy Kawasaki在风险投资行业里的赫赫之名让他成为了一个楷模;他领导的Garage(车库)风险投资公司的优秀战绩业内震撼;他出版的《创业的艺术》已经成为了众多创业者的模版读物。到底Guy Kawasaki是一个怎样的传奇人物?到底他是怎样获得成功的?一直是公众非常感兴趣的事情。日前,价值中国网首席策略联盟官Stephen对Guy Kawasaki进行了专访,为我们揭开了这位世界顶级风投大师
期刊
今年对投资者来说,可谓是艰辛。市场从去年调整到现在,出现了大幅度的下跌。上证指数从2005年的998.23点经过了大约两年的牛市以后,在2007年的10月16日到达其最高峰6124.04点,自此进入了大幅度调整阶段,到上周末收盘的时候上证指数收于2831.74点,最低探至2695.63点,上周更是创下了“十连阴”的纪录。  去年股市猛涨,在上证指数到达六千点的时候,人们列出了对后市看好的理由:中国
期刊
旷野中,由于自然的与非自然的原因使这一片旷野成为了很好的生态环境,大量的掠食者与被掠食者带着“美好预期”迁入这一片旷野。然而,随着旷野愈来愈“富足”,从某一个时刻,因为种种原因旷野生存环境渐趋恶化,至少在短期内已失去了生存效应,那么掠食者与被掠食者们就必须撤离,然而“深陷者”只能忍受煎熬,静待生态环境重归平衡。  中国股市无疑为上述自然界的现象提供了一个完美的诠释。  截至6月17日,上证综合指数
期刊
德国的经典品牌Hugo Boss,在1923年由Hugo Boss先生一手创建,初始以生产工作服,防水服装,雨衣及制服起家。其设计及形象开始非常男性化,以风格沉稳的男装开始,到了1972年,正式跨足时装界.HUGO BOSS一直崇尚的经营哲学为:为成功人士塑造专业形象.    德国的经典品牌Hugo Boss,在1923年由Hugo Boss先生一手创建,初始以生产工作服,防水服装,雨衣及制服起家
期刊
诺贝尔奖得主Sharpless等[1]于2001年首次提出click chemistry一词,之后这一概念广泛应用于高效合成有机小分子化合物和各种结构的高分子,国内的学者也在积极开展关于click chemistry的研究。赵卫光等[2]发表了一篇综述,简要介绍了click chemistry在有机小分子合成中的一些应用。这几年,关于click chemistry的科技文献逐年增加,可以预见,cl
期刊
成长与进步是所有人的基本愿望。无论你有什么目标,无论你为什么奋斗,无论你想在人生中追寻什么,这都与成长有关。李琪缘,一个24岁的重庆小伙子,曾被外界称为“中国网络第一娃”,“少年CEO”的他,如今在中国最大IT门户网站之一天极网执任掌门。微露稚气的脸庞,与他相比同龄人更为丰富的人生阅历形成对比。在琪缘眼中,成长带来的回报远远超出了挑战逆境时的艰辛,对成长的渴望与爱一样无处不在,它是一生中赠与自己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