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中的“五只眼”

来源 :科学24小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j19830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13年6月起,美国中央情报局前雇员爱德华·斯诺登的泄密行为就不断赢得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认可和掌声,他甚至还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和平奖的提名。不过,有5个国家一定对他异常痛恨——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正是因为“棱镜门”事件的爆发,才让一个由美国国家安全局主导,英国政府通信总部、加拿大政府通信安全局、澳大利亚国防通信局和新西兰政府通信安全局共同参与的情报联盟——“五只眼”(“Five Eyes” Intelligence Alliance),呈现在世人眼前。
  你可以将“五只眼”看成是一个另类的“朋友圈”,这个圈子监视着全球90%以上的数据,拦截、分析全球通信信号和内容,并且将其实时分享到“朋友圈”。难以置信的是,就连法国和德国等传统盟友都在其窥视之下。而在这个圈子内部,他们除了彼此交换情报和情报评估,交流各类行动外,更是承诺互不监视。
  在信息高度不对称的网络时代,占据信息优势的网络霸权国家的情报机构到底做了些什么呢?“棱镜门”究竟折射出了一个怎样的“五只眼”?
  催生怪婴
  “五只眼”联盟的成立,可以追溯到二战期间。为了共同抵抗德日法西斯,这5个国家在情报方面保持了密切的合作,联合破译了德、日通信密码,这直接奠定了中途岛海战的胜利。但良好的合作基础并不能确保促成情报联盟的建立,这还需要一个适宜的环境来孕育和孵化。
  1946年3月5日,时任英国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密苏里州富尔顿市发表了影响深远的“铁幕演说”,标志着“冷战”时代的来临,而“五只眼”恰恰就需要这样一个环境。就在“铁幕演说”后的第二天,英美联合签署了冷战时期最重要的文件之一——《英美通信协定》,两国确立了“情报共享”机制,规定任何一方都要主动向另一方提供情报,内容包括截获的情报和破译的密码等。协定还明确两国之间互不监视,并共同应对苏联、中国和东欧国家的威胁。除当事国以外,对第三方国家严格保守协定本身和与之相关的秘密。
  当然,这份协定在当时并不为人所知。直到60年后的2005年6月25日,它才由英国国家档案馆和美国国家安全局联合解密。这份协定的签署,成为了“五只眼”联盟形成的温床。随后,在英国的极力推动之下,加拿大于1948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于1956年分别加入《英美通信协定》,“五只眼”联盟这一怪婴终于呱呱坠地。
  根据约定,这份情报协定只是情报合作伙伴之间的一种“工作协议文件”,不需要得到政府许可即能生效,这也是该协定的秘密能够保守半个多世纪的原因之一。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澳大利亚在加入“五只眼”时并没有通报政府,因此直到1973年,澳大利亚总理才知道“五只眼”的存在。
  恐怖魔力
  “五只眼”联盟的“黄金时代”是冷战的前30年(1947-1977年),为了对抗以苏联为首的华约条约国,“五只眼”的成员国深度合作。到了1971年,他们又建立了代号为“梯队”的绝密监听系统。40多年来,该系统屡次升级改造,不断更新技术标准。目前,该系统拥有120多颗卫星,每天可截取20亿条通信内容以及90%以上的全球互联网数据流量,在民用通信领域,基本实现了全频谱监听。
  如今,全世界共有13台DNS根域名服务器(这是架构因特网所必须的基础设施),其中10台设在美国,1台位于英国。因此,对“五只眼”来说,至少有85%的互联网数据流量从自家门口经过,这种信息优势是其他国家情报机构所不具备的。
  英国政府通信总部有一个代号为“时代”的监控计划,这是国家情报史上第一个全面的储存计划,也就是说不管什么内容、不管侵犯了哪些权利,所有通过位于英国的DNS根服务器传输或下载的信息都会被收集,并储存3天。而位于美国犹他州盐湖城的美国国家安全局,则安放着“棱镜”项目的主服务器。与“时代”相比,“棱镜”简直就是一个巨无霸:计算机能够储存至少5千亿GB字节的数据;单是冷却服务器消耗的能源,每年就要耗资4000万美元;服务器的容量足以储存未来100年整个人类的电子信息……
  此外,美澳合建的亚太海军监听站、美英合建的世界上最大的监听中心、美英联合实施的光缆数据通信监控计划——“滕波拉”计划、用于截获雅虎、谷歌数据的“肌肉发达”项目,以及对全球80个使领馆实施秘密监控的“头等舱”项目等,都说明了“五只眼”联盟合作范围之广,协同程度之深,信息技术之高,情报战能力之强。
  这只由信息技术武装起来的网络“怪兽”,为这5个国家带来了巨大的战略效益。2006年,英国正是依据美国提供的可靠情报,挫败了一起企图炸毁跨大西洋航班的重大恐怖阴谋。新西兰大部分海外军事和非军事行动,均须依靠“五只眼”盟友提供情报支持。2010年,通过“五只眼”截取的情报,美国截获了伊朗铀浓缩关键设备——离心机的输出国和工业软件的编写者,并因此针对性地利用工业软件系统漏洞实施“震网”病毒攻击,致使伊朗1000多台离心机因过载而物理烧毁,被迫卸载核燃料,伊朗核计划因此遭遇重大挫折。
  此外,《今日俄罗斯》于2014年爆料了英国的“网络魔术师”项目。该项目通过黑客在网络上发布虚假信息,利用社会学原理来操纵网络言论,从而达到他们想要的结果,概括起来就是4D——Deny(否定)、Disrupt(破坏)、Degrade(贬低)、Deceive(欺骗)。
  监视全球
  近年来,网络安全已经上升到国家安全战略高度,并受到各国重视。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于具有信息优势的监视者来说,网络世界并没有变得更加复杂,反而变得更加透明。美国网络安全国家战略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稳步推进,在网络空间中逐步构建了一个“五环”结构。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