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国内18省份不同月份奶牛繁殖和产奶性能表现研究

来源 :中国乳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全国2020年18个省份201个规模奶牛场月度繁殖和产奶量数据进行分析,旨在确定不同月份下奶牛繁殖和产奶性能表现。结果表明:(1)5—6月成母牛受胎率、怀孕率开始下降,7、8月明显下降,9月仍较低,其中7—9月,2胎、3胎及以上牛只受胎率明显低于1胎(平均低4.3~5.1个百分点);(2)1—12月后备牛怀孕率、受胎率相对稳定,6—8月未出现明显下降趋势;(3)泌乳牛单产在6月之后呈缓慢下降趋势,平均下降0.50~0.90 kg,泌乳牛峰值产量在6月之后呈较明显下降趋势,其中经产牛下降幅度较大,头胎
其他文献
[目的]为准确及时地监测海南天然橡胶长势变化、估算天然橡胶产胶潜力,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并实现风云三号气象卫星资料在天然橡胶产业进行气象服务的应用示范作用。[方法]文章基于风云三号气象卫星资料、同期气象观测数据以及海南天然橡胶种植信息等,采用不同时间天然橡胶NDVI的对比、与历史同期常年平均值的对比分析等方法进行橡胶长势监测,并基于CASA模型构建天然橡胶净初级生产力估算模型,再结合天然橡胶干
为评估微生物法测定婴幼儿配方乳粉中叶酸含量的不确定度,结合《GB 5009.211—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叶酸的测定》及不确定度相关评估标准以及统计学方法,对婴幼儿配方乳粉中叶酸含量测定过程中的不确定度进行分析和评估。结果显示,婴幼儿配方乳粉中叶酸含量为(148.49±7.37)μg/100 g,k=2。其中,标准溶液和样液的配制过程是影响检测结果的主要因素,仪器测量偏差、重复性和检测方法是次要因素。表明微生物法测定婴幼儿配方乳粉中叶酸含量时不确定度较小,可用于婴幼儿配方乳粉中叶酸含量的测定。
我国奶牛饲养方式由最初的散养方式向规模化、集约化快速转变,奶牛饲养密度的增加,提升了养殖风险.为保证奶牛健康,规模奶牛场防疫工作显得格外重要.任何奶牛疾病防控都需要
通过对凝固型酸奶和罗汉果甜苷的论述,阐述了罗汉果甜苷的生理功能和营养价值。传统凝固型酸奶营养丰富但蔗糖含量高、热量高,容易导致肥胖症等疾病的发生,因此,可使用甜味剂替代酸奶中的部分蔗糖。罗汉果甜苷热量低、甜度高又有着良好的保健功能,罗汉果甜苷代糖酸奶具有含糖量少、低热量、健康等优点,易被各类人群尤其是糖尿病人所接受。
采用《GB 5413.38—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生乳冰点的测定》测定生乳的冰点时,对冰点仪校准液的制备实施质量控制,使用该方法配制的冰点校准液(标准溶液A和标准溶液B)精密度和稳定性符合标准要求。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高纯度(99.90%)氯化钠配制的校准液精密度小于±1.0 m℃;在(5±1)℃的冷藏条件下保存73天,冰点校准液测定值与理论值的偏差均小于±2.0 m℃,满足实验室的校准分析需求。
本方法在《GB 5009.6—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脂肪的测定》中第三法碱水解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良,使用改良后的方法测定不同样品的脂肪含量,变异系数CV在0.26%~1.73%之间;同时用该方法参加第三方的能力验证,结果满意,其准确度结果的偏差为1.89%~3.90%,符合《GB/T 27404—2008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食品理化检测》的要求。改良后的方法为抽提步骤使用具塞量筒替代抽脂瓶;蒸干步骤使用烧杯替代脂肪接收瓶,称量步骤用脂肪的体积比来换算脂肪的质量,可用于日常牛乳中脂肪的检测。
牛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慢性传染病。为有效控制和净化牛结核病,切实保障畜牧业生产安全、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必须坚持预防为主、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逐步净化的防控方针和策略,把养殖场(户)作为防控本病的主体,不断完善奶牛养殖场生物安全体系,严格落实监测净化、检疫监管、无害化处理、应急处置等综合防控措施,积极开展场群和区域净化工作,有效清除病原,降低发病率,压缩流行范围,逐步实现防控工作总体达标。
With urbanization and population migration,some Chinese cities fall into decline whereas others prosper.Using nighttime light data,we redefine the city based on
本文对国有资本运营的概念进行了解读,阐明了国有资本运营的两类公司,从政府市场化经营理念、国资监管职能定位、公司资本运营能力等方面探析了不足和解决之道。
霉菌在自然环境中普遍存在,而且以孢子形态随空气、水等媒介进行扩散。对食品原辅料及生产环境均可造成污染,是造成发酵乳变质的主要原因。发酵乳作为保质期较短且需冷链储运、销售的产品,零星的霉菌污染不会引起食品安全问题,但由于部分销售终端及三四线市场冷链运输缺失,造成霉菌生长,发酵乳呈现明显霉斑,导致消费者体验差,给企业品牌造成极坏影响,也影响了食品安全。本文概述了发酵乳中来自原辅料、环境、水中霉菌零星污染来源、验证方法以及相应控制措施,以期为发酵乳中霉菌控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