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结合农业院校双语教学的实践,对本校的双语教学的课程规划与设置、教学模式和效果、存在和新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等方面进行探究,力求达到可以更好提升食品安全学的教学质量和实践操作的效果。
关键词: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双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1-00-01
一、调整食品安全学的课程规划与设置和教研模式
食品安全问题现阶段在国际范围内是各行各业发展的中心问题。高校中的食品安全学科目前所属一级学科涉及七个方面,专业内容广泛,其中包括预防兽医学、公共卫生学、食用动物卫生病理学、食品卫生微生物学、食品毒理学和食品理化检验学、食品加工工艺学与保藏学等[5]亟待了解和掌握的实践内容。
食品安全学在本校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主干必修课程,分为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两部分,原开设40学时(30+10),今年调整为30学时(20+10),着重针对三表学生和二表学生的基础情况差异进行理论与实践的差别教育。授课方式为渐进型双语教学模式,即汉语是教学语言,英语板书和课件内容模式;教学内容上多使用内容依托型模式来进行授课的,不是单纯的以提高语言能力为目的的“语言式双语教学”,而是“学科式的双语教学”,即仍让学生获得本专业的基础理论为主,辅以必要的相关学科的知识渗透;教师课堂上引导,课外实验追踪,将老师讲授和学生钻研完美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教学效果显著。
二、发展中存在和新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课程教材适合性差
大多数双语教学课程目前的瓶颈问题就是缺少原著版和适合性高的专业课程教材,尤其适合农业院校学生的更是不足。在选择双语言教材教材时不仅应从内容、知识体系、观点新颖、价格因素和原著版性质等几方面综合考虑;首先要合理确定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课堂进度计划,然后对选用的教材进行仔细详尽的改编或筛减,特别要注意从原著作中挑选出主要章节,完成讲稿和教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不同深度的延伸和扩展,还要及时地更新和完善食品安全领域的最新进展,尤其是国际范围内的研究与发展实事状况。
(二)学生基础薄弱
农业院校在双语教学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受教育学生外语能力的良莠不齐,很难按规定的进度实现教学目标。学生对外语的把握普遍存在听说能力远远低于读写能力的现象,没能把英语当作一个获取知识的途径和用于交流的工具。目前我校就全校范围内分为二表和三表的外语分等级教育体制,但一个学院内专业课的分等级教育不可能实现,所以实施双语教学时,部分学生接受困难就会因无法听懂上课内容而对双语教学产生心理上的抵触,致使该门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成果不佳。
(三)教师资源匮乏
教师的因素是制约双语言教育发展的根本,师资队伍的能力水平更是双语教学工作开展顺利与否的关键所在。一个合格的双语教学老师应是既能严格把握食品安全学科内容架构,又能熟练驾驭英语沟通。目前,我校许多教师的专业英语水平都较高,参阅外文资料和科研能力也都比较强,但大都也属于“哑巴英语”不能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只有过在国外学习和进修经历的专业课老师适合承担双语教学任务,但杯水车薪,还不能从整体上改变目前师资缺乏的现状。
(四)解决办法和途径
1、培养和完善英语学习氛围。提高外语和营造良好的语言整体环境息息相关,校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加强对校园内英语学习的良性氛围营造和培养,对学生专心致志地提高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具有积极的作用,更对牢固奠定双语专业课学习基础具有推动和促进的功效。
2、发掘完善的双语言教材。针对缺乏教材的现状,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四种途径结合的渠道来解决:(1)引进国外优质优惠的原著教材;(2)购进国内自主出版的参考书籍;(3)组织人员翻译教材;(4)自主撰写或改编教材。就本校食品安全学课程而言,采取教师翻译借用的外文教材,经改编形成自主教材印发,即能有效降低成本减轻学生的压力,又可有效提高教材质量进而可以提升教学效果。
3、培训与引进并行提高师资水平。双语教学要求教师落点在于专业课内容,所以双语言教师不仅专业方面要精通,英语能力要强,还要求能用英语讲授专业内容、解析专业词汇。在现有情况下,靠引进外籍教师来讲授专业课并不现实,因此需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自主培养双语教学教师,如派选教师到国外进修和访问,聘请有丰富经验的外籍教师等开展假期强化培训班[8],选送担任专业课的优秀教师参加校外培训等等。
参考文献:
[1]谢明勇,陈绍军.食品安全导论[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
[2]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院校本科教学工作质量的若干意见[Z].2001.
[3]余子新.高校双语教学基本问题初探[J].教学研究,2004,27,(1):83-88.
[4]应若平.农业院校本科专业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2005,(12):74-76.
[5]柳增善.兽医公共卫生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6]林晗.农科院校双语教学功能与实践的探讨[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7):86-88.
[7]吕良环.谈双语教学与双语言教师的在职英语培训[J].全球教育展望,2001,(12):16-20.
[8]张维佳.双语教学的性质、条件及相关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4):20-26.
关键词: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双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1-00-01
一、调整食品安全学的课程规划与设置和教研模式
食品安全问题现阶段在国际范围内是各行各业发展的中心问题。高校中的食品安全学科目前所属一级学科涉及七个方面,专业内容广泛,其中包括预防兽医学、公共卫生学、食用动物卫生病理学、食品卫生微生物学、食品毒理学和食品理化检验学、食品加工工艺学与保藏学等[5]亟待了解和掌握的实践内容。
食品安全学在本校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主干必修课程,分为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两部分,原开设40学时(30+10),今年调整为30学时(20+10),着重针对三表学生和二表学生的基础情况差异进行理论与实践的差别教育。授课方式为渐进型双语教学模式,即汉语是教学语言,英语板书和课件内容模式;教学内容上多使用内容依托型模式来进行授课的,不是单纯的以提高语言能力为目的的“语言式双语教学”,而是“学科式的双语教学”,即仍让学生获得本专业的基础理论为主,辅以必要的相关学科的知识渗透;教师课堂上引导,课外实验追踪,将老师讲授和学生钻研完美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教学效果显著。
二、发展中存在和新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课程教材适合性差
大多数双语教学课程目前的瓶颈问题就是缺少原著版和适合性高的专业课程教材,尤其适合农业院校学生的更是不足。在选择双语言教材教材时不仅应从内容、知识体系、观点新颖、价格因素和原著版性质等几方面综合考虑;首先要合理确定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课堂进度计划,然后对选用的教材进行仔细详尽的改编或筛减,特别要注意从原著作中挑选出主要章节,完成讲稿和教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不同深度的延伸和扩展,还要及时地更新和完善食品安全领域的最新进展,尤其是国际范围内的研究与发展实事状况。
(二)学生基础薄弱
农业院校在双语教学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受教育学生外语能力的良莠不齐,很难按规定的进度实现教学目标。学生对外语的把握普遍存在听说能力远远低于读写能力的现象,没能把英语当作一个获取知识的途径和用于交流的工具。目前我校就全校范围内分为二表和三表的外语分等级教育体制,但一个学院内专业课的分等级教育不可能实现,所以实施双语教学时,部分学生接受困难就会因无法听懂上课内容而对双语教学产生心理上的抵触,致使该门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成果不佳。
(三)教师资源匮乏
教师的因素是制约双语言教育发展的根本,师资队伍的能力水平更是双语教学工作开展顺利与否的关键所在。一个合格的双语教学老师应是既能严格把握食品安全学科内容架构,又能熟练驾驭英语沟通。目前,我校许多教师的专业英语水平都较高,参阅外文资料和科研能力也都比较强,但大都也属于“哑巴英语”不能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只有过在国外学习和进修经历的专业课老师适合承担双语教学任务,但杯水车薪,还不能从整体上改变目前师资缺乏的现状。
(四)解决办法和途径
1、培养和完善英语学习氛围。提高外语和营造良好的语言整体环境息息相关,校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加强对校园内英语学习的良性氛围营造和培养,对学生专心致志地提高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具有积极的作用,更对牢固奠定双语专业课学习基础具有推动和促进的功效。
2、发掘完善的双语言教材。针对缺乏教材的现状,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四种途径结合的渠道来解决:(1)引进国外优质优惠的原著教材;(2)购进国内自主出版的参考书籍;(3)组织人员翻译教材;(4)自主撰写或改编教材。就本校食品安全学课程而言,采取教师翻译借用的外文教材,经改编形成自主教材印发,即能有效降低成本减轻学生的压力,又可有效提高教材质量进而可以提升教学效果。
3、培训与引进并行提高师资水平。双语教学要求教师落点在于专业课内容,所以双语言教师不仅专业方面要精通,英语能力要强,还要求能用英语讲授专业内容、解析专业词汇。在现有情况下,靠引进外籍教师来讲授专业课并不现实,因此需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自主培养双语教学教师,如派选教师到国外进修和访问,聘请有丰富经验的外籍教师等开展假期强化培训班[8],选送担任专业课的优秀教师参加校外培训等等。
参考文献:
[1]谢明勇,陈绍军.食品安全导论[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
[2]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院校本科教学工作质量的若干意见[Z].2001.
[3]余子新.高校双语教学基本问题初探[J].教学研究,2004,27,(1):83-88.
[4]应若平.农业院校本科专业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2005,(12):74-76.
[5]柳增善.兽医公共卫生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6]林晗.农科院校双语教学功能与实践的探讨[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7):86-88.
[7]吕良环.谈双语教学与双语言教师的在职英语培训[J].全球教育展望,2001,(12):16-20.
[8]张维佳.双语教学的性质、条件及相关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4):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