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机器人的渐进推动式创新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mao8446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提出以行业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应用实际为背景,以机器人工程技术为主线,通过产学研结合,将机器人案例和实践项目引入实践教学中,设置辐射型交叉学科融合的机器人实践项目,着力提升学生的工程素养、实际应用能力、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机器人 渐进推动 创新人才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3C-0112-02
  为了响应实践型、应用型、工程型渐进推动式创新人才培养,我院与广州园大智能设备有限公司深度产学研合作,师生参与项目培训、焊接、电柜安装、调试运行、机器人项目研发及企业现场调试,进入真实的机器人生产制造环境,共同研发出工业机器人,从中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做到产学研的一体化,推动日常教学的渗透和学分制改革。
  我校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珠江三角洲与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实际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强岗位适应能力的面向地方、面向行业企业的技术型创新人才,以有效的应用型人才供给解决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按照“面向需求、准确定位、注重内涵,打造特色”的原则,确立面向城镇化建设战略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构建渐进推动式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一)修订机器人的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通过深入研究社会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要求以及行业、学科发展的需求,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加大了实践教学的比例,整合了课程衔接与课时数,修订教学大纲的内容。积极开发反映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的新课程。将行业与产业形成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成果引入教学内容,着力减少课程间教学内容简单重复问题,实现教学内容的模块化。
  (二)完善教材建设,建设精品课程,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核心课程群。积极推进自编特色教材、特色实验实训教材和教学课件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教材建设,将实例和小项目知识融入到教材和实验中。着力建设精品课程,建设优质教学资源。按照培养厚基础、强实践、重应用、具有创新能力的工程应用型人才的指导思想,形成专业核心课程群。以可编程序控制器为核心的电气控制系统,使学生掌握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的能力。以嵌入式系统为核心的计算机控制系统,使学生掌握机器人设计、编程、调试、运行和维护能力。
  (三)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应用能力。通过将案例、项目问题带入实践教学,引导学生按照实际项目要求进行理论学习和实践环节训练,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数字电子技术的建设与改革中,实现了“案例教学—实验验证—综合设计—项目综合”的教学模式。理论教学选择自编教材,采用案例模块教学法,在实验教学中进行案例验证,通过综合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设计能力,并在课程设计中引入小项目训练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这种教学改革较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
  (四)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推动学科竞赛。重视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专业优势,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参加学科、技能的比赛。由青年教师组成科创指导教师团队,每年通过面试和笔试选拔学生,组成三大学科竞赛创新训练团队,使创新训练常规化。
  (五)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实际项目,与企业联合指导毕业设计,实施实践教学和工程训练结合。联合企业老师参与了机器人组装、编程、调试和研发的整个过程。此外,还与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合作,联合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由该企业提供实际应用项目作为毕业设计题目,并指派有经验的工程师指导学生,我院指派多位教师与工程师协作,共同完成毕业设计的各项环节。学生通过参与实际项目的研究,工程应用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渐进推动式创新人才培养既需要良好的理论基础,又需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在实践方面要使学生参加尽可能多的实践,实施“实践教学四年不断线”。包括实验、项目模块训练、专业实习、毕业设计和社会实践,不断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积极鼓励学生进行专业实践活动,加强工程素质的引导。
  在实践科目的设计过程中,突出应用性、技能性,综合性、创新性,强调实操应用能力,树立以学生为本,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和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观念。在实验室管理上,建立和完善一系列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规章和制度。制定开放式教学实施细则,加大实验室的开放力度,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渐进推动式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改革
  我校坚持创新办学体制和运行機制,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狠抓教育教学改革,坚持走校企合作,不断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道路,出台了很多与教学教改相关的政策、管理机制和保障条件。在省级创新强校项目的建设中,学校投入了大量经费来支持教学改革和基础环境建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改革具体内容如下:
  (一)大力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形式。遵循实际应用技术设计的特征,强化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工程能力,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开展以专业应用能力培养为重点的课程群建设。着力推动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等多种探索性学习方法,加强学生创新能力训练,“真刀真枪”做毕业设计。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应用型教师队伍。改革教师管理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校内专职教师到相关产业、行业和企业学习交流,聘请相关产业、行业和企业的人员到学校兼职授课的机制。积极引进和培养“双师型”人才,指导学生进行工程实践活动,增加实践知识,提高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教师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和学科竞赛活动,形成产、学、研结合的教学体系,形成教师培训、交流和深造的制度化,努力培养能将教学与工程技术紧密结合的高素质应用型教师队伍。   (三)建立校企合作机制,改革实践教学。改革实践教学,推进人才培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建立学生到行业和企业等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实践实习的有效机制。建立学校、用人单位和行业、企业共同参与的学生考核评价机制。创立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机制,共同制订培养目标、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学生到企业学习,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和先进企业文化,参与企业技术设计和工程开发,培养学生的工程技术能力和职业精神。
  (四)改进教学管理制度,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评估机制。根据学科和行业企业发展要求,结合本专业特点,研究专业的教学管理质量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和改进教学管理制度,探索建立学校、行业、企业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的学生考核评价机制。
  (五)构建合理的学科竞赛运作模式,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代练。在现有学生参赛项目的基础上,增加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项目,拓展学科竞赛团队,扩大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人数,构建合理的学科竞赛运作模式;积极组织青年教师参与学科竞赛的指导;通过学科竞赛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青年教师知识更新、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形成良好的学科竞赛训练模式,继续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国“机器人”大赛等创新大赛;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团队,扩大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人数;构建学科竞赛团队选拔、培训、以旧带新、协作参赛的良性运作模式;采取合理的激励机制,激发同学们创新和实践的热情,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和实践能力。
  以提高质量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突破口,以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改革为保障,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和工程型人才的需求,紧密结合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形成具有机器人鲜明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三、解决渐进推动式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
  一是从实际应用项目研究出发,按照软硬件结合,构建机器人方向的课程群,将项目贯彻于课程群的始终。项目建设中关注专业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在建设过程中,以实验平台和实际项目为基础,结合课程群,紧密联系理论和实践教学,重点培养工程实践能力。
  二是着力机器人教学平台建设,使之成为教师和学生的在线开放资源,加强微课和慕課建设,从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是重构机器人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通过将机器人案例、机器人项目问题带入理论和实践教学,引导学生按照实际项目要求进行理论学习和实践环节训练,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是探讨实践型培养、应用型培养与工程型培养有机结合、有机衔接、逐步推进的创新人才培养。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课程体系。加强相关行业和企业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研究,形成有效机制,吸引产业、行业和用人单位共同研究课程计划,制定与生产实践、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突显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五是积极进行校企合作,将本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与企业的实际需要相结合。依托行业、企业走开放式办学的道路,到校外实习基地学习,邀请行业专家、高级工程师来校授课或举办讲座。企业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而且参与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支持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承担专业课和实践教学任务,全方位地参与人才培养。使学生既能打好专业知识基础,又熟悉业内的最新动态和企业的运作模式,使学生就业实现校企无缝对接。邀请本专业和其他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企业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员为学生开设学术讲座,拓宽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合理。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为实践教学创造有利条件,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宋凤莲,盛宗建.现代工程训练与创新能力渐进式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9)
  [2]卢振坤,叶海燕.基于循序渐进模式的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以电子信息类专业为例[J].大学教育,2015(8)
  【基金项目】2015年广东省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2015SZL06)
  【作者简介】陈公兴(1981— ),男,广东湛江人,硕士,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电气自动化技术。
  (责编 丁 梦)
其他文献
“中国文化在其深层结构上是以‘字学’为核心的。”[1]识文认字是读懂文言文的基础。字词疏通作为文言文教学的基础环节,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识文认字,扫除语言文字障碍呢?笔
针对有中介机构打着包通过、考前辅导、提供所谓专利论文等名义进行虚假宣传和敛财、干扰正常高校自主招生秩序的现象,教育部近日专门下发文件,要求高校进一步严格自主招生资格
电视栏目剧是中国具有鲜明本土文化特色的崭新的电视节目形态.本文对广东省内出现的电视栏目剧的题材策略、叙事策略、情感策略、制作模式、播出模式、经营模式进行全面的关
由新疆文联主管主办的《新疆艺术(汉文)》创刊于1981年,是综合性艺术理论刊,被国内外大专院校、图书馆、文化单位以及专业人士广泛订阅和收藏。
近几年来,天气预报这类专项服务信息节目在传媒领域受到了普遍关注,2002年全国电视观众抽查的结果表明,天气预报节目在全国电视节目收视率排行榜上名列榜首.
电影《远去的牧歌》于2016年初启动,历经三年之久,在此期间得到了有关领导的重视与关心,被列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重点影片。天影厂组织了精兵强将,以国际化的视野和格局,对
本文以新闻专业主义的视角对'艳照门事件'、'重庆钉子户事件'、'杨丽娟事件'的新闻报道加以回顾,提出了当今社会新闻报道中出现的三个主要问题,呼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版权保护在数字领域得到了延伸.一系列新问题的出现给传统的版权法带来了巨大冲击和全面革新,造成了各方利益的失衡.面对网络传播中版权保护的失衡状况,
近年来,在国家提倡文旅交融的政策背景下,新疆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也由此诞生了一批新疆特色文化旅游商品品牌,但这些商品品牌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不足,如何将新疆
近年来,<坦帕论坛报>、<今日美国>、<纽约时报>、<芝加哥论坛报>等美国大报相继成立cnd--不间断新闻部.本文通过对这些媒体cnd的流程分析,结合国内大报<广州日报>滚动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