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势利导,张扬学生个性

来源 :中华少年·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anlu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的科学,高中生物的教学内容中也有许多实验,有些老师可演示,但有些必须让学生走进实验室亲自动手验证或探究,才能更牢固地把握学科原理,培养实验能力。但实验室相比教室是一个较开放的环境,学生到了实验室,总是会出于好奇,动一动、摸一摸、看一看,甚至出现乱用仪器、多用材料、盲目操作等现象,给课堂管理带来不便,所以学生上实验课前,老师总会用《实验室守则》反复告诫他们。但意外总时有发生。
  一次学生正在有序地进行“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的实验,课代表小声对我说:“老师,你看!”我顺着她的眼神望去,发现后排一位同学好象对显微镜的结构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一会儿把目镜取下来,直接看镜筒里面到底什么样;一会儿把物镜全拧下来挨个比较;一会儿晃晃载物台;一会儿又卸下了反光镜……不一会儿,能卸的零件都被他卸了。“太过分了!”我想,显微镜可是精密仪器,要是损坏可就糟了。我迅速走向该学生,想严厉的制止并批他一顿,当我靠近他时,他居然没有发现,我突然被他的专注神情所打动,面对学生的这般好奇心,我灵机一动,决定采取另一种方法来“惩罚”他。课下我找来一台浑身是“病”的显微镜,让他尝试照着好的镜子给修好,时间是一个星期。一个星期过去了,原来那台陈旧的显微镜居然变了样,物镜镜座不活动了、镜筒也不下滑了(他滴了几滴蜡)、载物台上也有了“压片夹”(用橡皮筋和纸夹设计的)、遮光器不摇动恢复了正常,并且,他针对目前显微镜使用时出现的不方便还提出了以下改进建议:①显微镜的目镜应设计一黑罩,只留一观察孔,这可以减少学生观察时由于受外界光线的影响,而迟迟看不到视野的情况。②在载物台下安一盏灯,通过反光镜可直接对光,避免光线不足,或人多挡光带来的不便。③一台显微镜可设计多个目镜,便于多人同时观察,使同学与同学之间可以在镜内交流。④在目镜的镜头上设计一个类似枪支中的瞄准器,带“十”字,便于指示观察目标。
  不管他的建议是否可行,我很惊喜,亦觉感受颇多!
  首先,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是真实的生活经历。这里有的是学生实实在在地学,教师真真实实地教。水到渠成的教学效果固然好,意料不到的课堂意外也不失为一个小插曲儿。所以,当面对无法回避的课堂意外时,我们应该对它有正确的认识,把这意外及时纳入预设的教学当中,及时、正确、妥善地处理,在冷场的时候及时调整,在出错的时候重构共建,在可能的情况下,把在“变”中出现的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产生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或加深对知识正确理解的效果;促进课堂教学计划的完成和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使课堂应变能力在教学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从而使课堂上的意外转化成教学中宝贵的课程资源和财富。
  其次,对学生的教育要讲究“艺术”,尤其是遇到课堂突发事件时,更应用好我们的教育机智。试想想,要是我当时见错就批,以“维护”《实验室守则》之“尊严”,不要说能否达成“心换心”的教育效果,还可能会损伤学生的自尊,扼杀他们的创造力。其实,我们教育的终极目的,就应该是让学生能自尊自信,哪怕学生犯了错误,批评也只是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在让学生认识到错误所在的同时,还是要服务于这个目的。所以,“艺术性”在这里就凸显重要,将直接关系到我们的教育效果。纵观我们周围的许多师生矛盾,不少就缘于教师虽出于善意但不够“艺术”的教育方式。所以,只要不是学生有什么大的原则性的错误,作为师长,就应宽容些、冷静点,以“春风化雨”“园丁呵护稚苗”的情怀来进行教育,以争取最佳的教育效果。
  第三,在教学观念上,也要体现新课改的理念。例如,就生物实验而言,除了几个探究性实验之外,更多实验的操作设计上有着严格的规范和步骤,学生实验时就得按这个来完成;实验室的墙上也挂着《实验室守则》,一条条、一款款地细细规范着学生入室后的行为。这些,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以及更快地掌握间接经验、迅速达成教材要求的实验目的,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所以是非常必要的。但在具体实践中,学生往往会有“出格”的行为,这就要求我们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处理好“规范”与“能力培养”的关系。假如只是不加分析一味地要求学生只能这样,不能那样,就有可能使实验变成为学生的一种动作的机械重复,这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十分不利的。从上面的案例中我们也可看到:学生好奇的背后涌动着无限的灵性,若教师给以善意的指导和良性刺激后,他们一定会创造出新的奇迹。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 新课改带来教学观念的改变,我们教师应放下教学“操纵者、主宰者”的陈旧思想包袱。在课堂教学中,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学生为“红花”,自己为“绿叶”,做好配角,当好组织者、引导者、激发者、参与者和合作者。及时抓住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迸出的思维火花,以言导其行,以问导其思,把课堂当作学生展示个性的舞台,让学生成为学习和课堂的主人,充分凸显张扬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有所得,有所悟。
其他文献
多媒体教学由于引入了视频、动画、图片等把无声的教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化静为动,而使教学更加生动直观,精美的课件刺激耳、眼等器官,从而达到加深记忆的目的,有利于对教学内容的加深、拓宽和学生眼界的开阔,其效果不容质疑。但是,在部分学校公开课的教研活动中不难发现,有的教师在多媒体的使用上存在过多过滥过于花哨等问题,甚至放弃了一些有效的传统教学手段,造成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比如,整堂课的教学从复习引入、课题
期刊
摘 要:听力测试是英语学习的评价方式之一,听力能力的好坏会影响到英语的学习效果。在中学以及今后的英语学习中,听力考试所占的分数也是相当高的,所以对七年级的新生来说,养成一个良好的听力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就从引导七年级新生用轻松的心态来对待听力测试,减轻心理障碍;引导学生注重和加强语音学习;指导学生做好听前准备;培养学生养成边听边记的习惯和听后修正的习惯来帮助学生学会做听力。  关键词:七年级新生
期刊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教学要瞄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最佳联系点,并架起桥梁,将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生动有趣。从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内驱力,激发起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提高数学修养和实践应用能力。这意味着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能让学生拥有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学会数学思想方法,也是为了增强数学应用的意识,提高数学应用的能力,更是作为落实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数学素质
期刊
一、联想和想象  联想是与表象的相似因素有关,由某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的形象,或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形成有关事物的形象。前者是创造性想象,后者是再造性想象。联想和想象都是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是人脑运用形象(表象)进行的思维。表象是形象思维的元素,形象思维本质上就是表象的运动变化和改造。表象的运动变化和改造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分解、组合。
期刊
高三阶段学习化学的主要任务是复习,复习的形式有单元复习、总复习和专题复习。其中单元复习所占时间最多,是复习的主要形式。单元复习的内容为普通中学化学课程所规定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知识等。单元复习的目的有三:从学生知识结构出发,复习主要是为了诊断和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促进学生掌握知识的系统化和网络化;从知识获得的生理机制出发,复习过程是大
期刊
摘 要:众所周知,同样的话在不同的时间、地点、环境中讲效果不同;当时间、地点、空间环境相同时,不同的人讲相同的话效果也会大相径庭。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时间、空间、环境以及人体所发出的非言语信息却不同而形成的。  关键词:物理 丰富 实验室    在物理教学中,非言语信息是丰富的,交流也是广泛的。这些信息及其交流深刻地影响着教和学的过程及其效果。大家都知道,一个优秀物理教师的教学,不但课堂设计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这与新教材最大的特点之一“把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相吻合。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学得更为主动,学习更为有效。但在新课程下的一些数学课,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却出现了一些低效、无效的现象。如:创设的情境虽有新鲜感、形式多样但脱离教学实际和教学内容,无教学价值;创设的情境虽与教学
期刊
摘 要: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的出现,使得教育模式将有革命性的变化,基于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已成为当今教学改革的核心,也更能够体现新课程标准精神。基于多媒体环境下的数学教学,有助于突破难点,真正实现分层教学和因材施教,从而提高教学效益。在处理好多媒体与学生的关系,多媒体与教师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的同时,使数学课堂更加和谐,充满新意。  关键词:教学 数学 多媒体 新课标    传统的教育模式的教学方
期刊
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正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音乐课教学中。在一些有条件的学校中,钢琴集体课、视唱练耳、乐理、配器等课程已基本上采用了数字化教学手段,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的科学性和优越性已得到人们充分的肯定。那么在声乐教学中能否引入数字化教学手段呢?可以。  一、数字化教学手段使声乐教学直观化  声乐教学不同于音乐学科中的其他科目教学。它是一种非常抽象性的教学,除了外在的演唱表演外,它不再具备直观性,因此有
期刊
摘 要:语言学习是一种活动,它是一种行为。是在习惯形成过程中获取的。教师既要使学生掌握语言规范,又要让学生获得语言交际技能,这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英语趣味教学必须有目的,有计划,通过形式多样的游戏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并将无意注意转化为长时间的有意注意,最终将听、说、读、写的训练落实到实处,达到交际运用的目的。  关键词:情趣教学 英语氛围 情景教学 游戏教学    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积极性中一个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