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腓总神经损伤机理探析

来源 :新疆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zl_root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腓总神经损伤是骨科康复常见的周围损伤疾病,如不及时治疗,后期因姿势不良,可能出现踝扭伤、局部水肿、僵硬、行走障碍等诸多问题.本文以临床治疗腓总神经病案为例,通过整理古今医家对腓总神经损伤病机的认识和针灸取穴原则,总结出腓总神经损伤的辨治应辨病与辨经络相结合,选经和刺法相结合,配合康复训练,为以后针灸治疗腓总神经损伤的研究和治疗提供行之有效的思路.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Galectin-3(半乳糖凝集素3)在椎间盘软骨终板标本中的表达变化与意义.方法 收集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因椎间盘退变性疾病行腰椎后路手术的患者,按照椎间盘退变程度不同分为ModicⅠ组、ModicⅡ组及ModicⅢ组,共3组.通过苏木素—伊红检测椎间盘软骨终板的病理变化,免疫组化、实时荧光定量PCR与Western blot检测Galectin-3、Aggrecan、CCL3、ColⅡ的表达水平变化.所有数据利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LDS法进行两两比较.结果 Mod
目的 研究评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经整体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来该科就诊的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126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行整体护理,评价比较两组患者尿酮体转阴时间、酸中毒纠正时间、护理前后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变化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尿酮体转阴时间、酸中毒纠正时间分别为(13.43±3.28)h和(5.78±1.37)h,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9.02±2.01)mmol/L、餐后2 h血糖(10.
目的 浮针治疗是现代针灸的一种新型疗法,是用一次性浮针在非病痛区域的皮下疏松结缔组织进行扫散手法的针刺疗法.针对耳鸣的患肌进行相应的处理后,耳鸣症状得到有效的改善.方法 用一次性浮针处理相应的患肌,持续对患者进行查体并追踪疗效.结果 经浮针治疗后耳鸣的症状得到改善,亦或治愈.结论 浮针疗法可在耳鸣疾病的治疗上进一步拓展.
期刊
目的 研究硫辛酸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9月该院收治的85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42例和研究组43例,对照组仅接受甲钴胺注射液治疗,研究组接受硫辛酸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神经传导速度、症状改善情况、实验室指标、治疗安全性.结果 研究组治疗3周后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CV)、感觉传导速度(SCV)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27、4.219、6.052、
目的 观察中药热熨结合推拿治疗风寒湿阻型梨状肌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纳入推拿科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共60例符合风寒湿阻型梨状肌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通过推拿治疗,治疗组使用中药热熨、推拿疗法治疗.治疗1个周期后,对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为80%,两者相比治疗组有明显的治疗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热熨结合推拿疗法治疗梨状肌综合征具有有效、安全、简便的特点,治疗效果显著,易为患者接受.
乐德行先生系新疆医科大学主任医师、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任全国第一批、第三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导师,从医50余年,擅治内外科疾病,尤于内科杂病辨证论治积累了丰富经验,临床疗效颇高.兹举其证治验案数例,以与读者共飨.
目的 评价沙格列汀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老年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方法 将该院2018年10月—2019年9月收治的92例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取沙格列汀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方法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FPG)(3.36±0.49)mmol/L、餐后2 h血糖(2 hPG)(3.36±0.49)mmol/L、尿素氮(BUN)(3.36±0.49)mmol/L、肌酐(Scr)(3.36±0.49)μmol/L、24 h尿蛋白(24 hUpro)(
目的 研究乳腺包被性乳头状癌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20年11月于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的EPC病例43例作为研究组,对照组选择导管内乳头状癌45例.采用HE染色,采用EnVision二步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选用抗体包括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孕激素受体(PR)、雌激素受体(ER)、CK5/6和p63.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特点,病理特征、治疗方法.结果 研究组EPC患者为26~82岁的女性,其中39例患者均表现有乳腺肿块,4例无临床症状.肿块直径0.5~4
目的 探究中医序贯疗法在慢性鼻窦炎中的应用效果,进而为慢性鼻窦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2016年2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常规抗炎、手术治疗,观察组在基础上应用中医序贯疗法.评价两组患者总体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0%(39/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00%(34/4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根据研究结果数据分析,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提示两组患者所用方法均能治疗
目的 比较基于“四海”理论针刺与针刺背俞穴治疗肺脾两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CF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基于“四海”理论选穴足三里、大椎穴针刺治疗,对照组予针刺肺俞、脾俞、胃俞、大肠俞,治疗5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观察其中医证候积分、疲劳量表积分(FS-14)及总体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FS-14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各积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