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雨露:一个不愿做“潘晓婷第二”的台球少女的追梦之路

来源 :北广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t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雨露是2019年斯诺克青年锦标赛女子组的冠军。她今年17岁,斯诺克球龄7年。
  白雨露正式学打斯诺克前,就已接触过斯诺克,但只是偶尔打打。小学3年级时,在东莞,她和父亲看到了斯诺克前职业选手李建兵的招生广告,于是,就报了名,正式学斯诺克以后,她就不再上学了……
  10岁开始正式学打斯诺克,一路走来不容易
  李建兵还记得第一次看到白雨露时,她的样子:她来的时候,天还不冷,她穿着一件白色的长袖衣服,头上扎着两根小辫子,笑起来很可爱。“我叫白雨露,白色的白,下雨的雨……”小丫头一上来就自报家门。李建兵的台球学院开办于2007年,学院开了五年,他从未收过女弟子。“招收男弟子,我心里都没有底,更何况是一个女学员。”“留下来试试看吧。”在看了小雨露做的几个基本击球动作之后,李建兵就收下了她这个学生。自小雨露正式学打斯诺克以来,只要是非比赛日,每天都训练9个小时(周日半天),只有过年,才会放三天假。
  在跟李建兵学打斯诺克的头几年,小雨露都是和她的师兄弟们同吃同住同训练。直到这两年,才改为走训,因为小丫头长大了,男女有别,再整天和师兄弟们待在一起,就有些不方便了。改为走训后,白雨露都是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然后坐一个小时的公交车到学院,练到晚上8点40分,再坐公交车回家。等到家吃完饭,就10点多了,10点半,准时上床睡觉。“她一天几乎没有自己的时间。”李建兵说。但白雨露却不这样看,“我每天还能挤出10到20分钟看看手机,午休时间,我也能自己支配。”
  因只上了三年小学就辍学了,在白雨露的头脑中几乎没有同学的概念。“在她的世界里,现在只有父母、我,还有师兄弟。”李建兵说。“有时候,也会感到孤独,但这种生活过得久了,也就适应了。”白雨露说。
  目前国内因没有专门的女子斯诺克赛事,是以学打斯诺克的女选手很少,每次参赛,白雨露都穿着和男选手一样的西服。站在他们之中,别人一眼就能看出她与众不同。后来,学院里好不容易来了一个比她小4岁的女孩子,这让白雨露开心了好几天,但小女孩只练了一个月,就不练了。白雨露又成了学院里唯一的女学员,她还自己安慰自己说:“那个妹妹说了,她以后还会来学球的。”


  白雨露刚来学院时,学费加食宿费是1个月2000元。2000元虽不多,但对白雨露家来说,也不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她的父母都是从陕西渭南来东莞打工的。母亲白天在一个电子厂上班,晚上还要去肯德基再打几个小时的工,两份工每个月只有三四千元的收入。父亲因为要陪女儿学球,目前没有固定的收入。白雨露家原来租的房子客厅里有一张二手球桌,是父亲为了方便女儿练球买的。白雨露记得买下这张球桌花了一两千元。但那个地方离学院实在是太远了,后来因每天要往返学院和家之间,只好搬到现在的地方。而新租的房子客厅太小了,放不下球桌,无奈之下,只能舍弃。“他们家的吃穿用度都很节俭,一周也吃不了三次肉。”李建兵说,“我去过他们家,白雨露有个自己的小单间。一张床和几件陈旧的家具,几乎没有什么装饰,一点也不像她这个年纪的女孩儿该有的‘闺房’。”
  白雨露是在交了3年学费之后,成为了李建兵台球学院的签约球员。成为签约球员,就可以免去学球和食宿的一切费用了,李建兵则享有她的经纪约。到目前为止,白雨露得到奖金最多的一次比赛,是2018年的亚洲女子斯诺克邀请赛,她得了冠军,到手的奖金有八九千元。根据之前签订的合同,白雨露得到的每一笔比赛奖金,都要按照一定的比例上交学院。但李建兵则让妻子把这些钱都买了衣服,又送给了白雨露。因为他知道她“从来舍不得花钱给自己买好衣服”。
  虽已打到女子顶尖水平,但想打入职业赛还有很长路要走
  之前,李建兵还通过自己的关系,给白雨露找了一个赞助商。在女子比赛数量少,参加男子比赛,因很难打进前几名,是以也挣不到多少奖金的情况下,这10万元的赞助,还是为白雨露的家庭减轻了不少经济负担。白雨露这两年,每年能挣到6万元左右,再加上母亲的工资,这个家庭平均每年还能存下一两万元,生活基本与普通农民工家庭相似。李建兵知道,白雨露的父母都希望通过女儿的斯诺克之路,改变家庭的现状,所以在训练中,他对白雨露的要求一直很严,虽不像对男学员那样,会抽小鞭子,但也曾数次将她训哭过。
  记得有一年,他带她去印度打比赛。白雨露在一场比赛中,由于斗志不足,输给了一位实力不如自己的选手。李建兵就没有克制住心中的怒火,劈头蓋脸地问她道:“这就是你承载着一个家庭的希望的表现吗?”还有一次,他带她去土耳其打比赛。在所有参赛选手中,她的实力是最强的。小组赛时,三杆单杆最高分都是她打出来的。但在16进8的比赛中,她却又一次被爆了冷。“她的那个对手水平真的不如她。赛前,我就没想过她会输,正好,我也有一个比赛,就没到现场盯着她。她输了比赛以后,自己躲在厕所里,大哭了一场。见到我时,眼圈还是红的……”李建兵有些自责地说。
  其实,李建兵也不舍得骂爱徒。但他脑子里经常会出现一个画面———前几年他带她去打男子比赛,认识他的朋友都问他,“你怎么不让她去打9球,或中式台球?”第一次被人这么问,他心里还挺反感的,“白雨露哪里差了?”后来,被问得多了,他也释然了。“没人相信她能打出来,可我就想试一试,如果她能打进职业,这个成就应不亚于丁俊晖拿到世锦赛的冠军。“她现在的实力肯定已经是世界女子顶尖了。她已拿了女子世青赛的冠军,只差一个女子世锦赛的冠军,就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女子斯诺克第一人了。但这并不是重点,重点是她跟目前国内一些有望打进职业的男选手相比,也并不处于绝对的下风。她已一次打进了中巡赛的32强和两次打进中青赛的8强,这段时间,她一直在苏州跟曹宇鹏(曾打入过斯诺克世锦赛正赛职业球手)一起训练。在平日的训练赛中,她10局中,基本能赢2局,这就已经很说明问题了。”
  根据李建兵的计划,白雨露将在2022年,去Qschool(取得斯诺克职业资格,必须要经历的一个选拔赛性质的比赛)闯荡,如果她能取得职业资格,就会成为斯诺克历史上,第一位通过正规渠道,晋级职业赛的女子球员。
其他文献
由丁黑、符策欣、任重联合导演,刘诗诗、朱一龙领衔主演的都市励志情感剧《亲爱的自己》正在湖南卫视热播,该剧开播后现实主义画风及对社会热点话题的关注,引发了观众的高度共鸣。尤其是剧中关于都市青年在职场、生活及情感中所遭遇的种种社会性议题,成为了近期网友热议的焦点。  近日,主演朱一龙接受记者采访,说到其出演的陈一鸣开播第二集就失业的“窘况”,朱一龙坦言“角色很真实”,“他所面临的困境,无论是职场上遭遇
期刊
我合上电脑,机器里的那些与被采访者合影的照片,仍然在记忆中烙烫了一个轮廓。也许,每个人的一生里,都会经历无数次的等待,等待人来,等待花开,等待一段厄运离开,等待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等待一次美丽的邂逅,等待爱情从天而降,等待梦想成真……忽然想起20年前一次采访经历,大概就是那一次,让我学会了等待。  那是四月天的一个下午,我从夕照寺街匆匆赶赴首都机场附近一小区去做一位女明星的专访。我提前30分钟到达
期刊
他的名字是和巴尔扎克、雨果、大仲马、小仲马这些大文豪联系在一起的,一代代年轻人读着他的译作、文学研究专著长大。9月20日22时,著名翻译家、上海师范大学教授郑克鲁去世,享年81岁。  80高龄翻译《雨果全集》  郑克鲁在60余年的翻译学术生涯中,共完成1700万字文学译著,近2000万字著作和编著。他生前留下的最后译著是去年翻译完成的《雨果全集》。“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工程,那是在他已经步入80岁高龄
期刊
幸福源自奋斗、成功在于奉献、平凡造就伟大。近段时间以来,由中宣部、中组部等部门部署开展的“最美奋斗者”学习宣传活动人气高涨,推荐“最美”、评选“最美”、学习“最美”形成热潮。一批新中国成立70年来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涌现出来的来自生产一线、群众身边的先进模范,作为“最美奋斗者”,他们是共和国建设者、新时代奋斗者的典型代表,他们用自己的不懈努力,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他们与祖国共成长、共奋斗的感人故事。 
期刊
从毫无自理能力的脑瘫患者,到职业拳击运动员,再到全国拳击协会拳王争霸赛69公斤级别冠军……在天津拳击手汪强的生命中,父亲汪宝柱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在汪宝柱的指引下,他不断向命运“出拳”,用坚定而执着的信念改写着命运,摆脱疾病对身体机能带来的困扰。  “这一切,离不开我的父亲———汪宝柱。”汪强如是说道。  9月1日,记者了解到,“2020中华慈孝人物”名单已揭晓,汪宝柱成功獲选。  1957年出生的
期刊
话说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两位名字接近、年代相近的女作家,一位叫谢冰心,一位叫谢冰莹。  谢冰莹(1906—2000),原名谢鸣岗,字风宝,出生于湖南省新化县,1921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与谢婉莹(冰心)、苏雪林、冯沅君等五四时期崛起的女作家一道,跻身中国现代女作家行列。与其他女作家相比,她的人生历程显得尤其特别,与中国现代军事的联系最为紧密,她是中国现代军事意义上的第一位女兵,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
期刊
今年夏天,一档有些特别的女团竞演类综艺未播先火,乘风破浪的“姐姐们”丝毫不逊于正值青春年华的“妹妹们”,微博上的讨论声音一浪高过一浪,变着花儿似的发酵演变,人们的关注重点也早已超越了节目本身……正在北京卫视品质剧场热播的51集情法正义刑侦剧《燃烧》中,也集齐了三位个性十足、各具魅力的“霸气姐姐”。  在一部以查案为主线、充满悬疑色彩的公安题材作品里,女性群像的角色设置不难看见导演的巧思,她们的存在
期刊
9月17日,首部反映抗击新冠疫情的电视剧《最美逆行者》,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了。由王志飞塑造的“华院长”坚毅果敢,舍生忘死,一次次让全国观众泪目。  王志飞不仅是一名优秀的演员,还是一名公益慈善大使,他常年关心、关注聋哑儿童,多次为这一特殊的群体慷慨解囊。他曾对媒体说:“我就是想以这种方式,来怀念自己的聋哑父母……”  王志飞,1965年出生在北京,他的父母都是聋哑人,在一家街道小厂上班。因从小
期刊
吕三妹出生在香港,1945年因为战乱她与父母兄弟姐妹举家迁回老家佛山。那一年她被辗转送到广州从化良口镇当童养媳,随后与亲人彻底失联。75年过去,吕三妹从未放弃寻找自己的原生家庭。  今年母亲节(5月10日),借助媒体的报道和“宝贝回家”志愿者的协助,吕三妹成功与广州的2个姐姐以及香港的弟弟取得联系,并通过视频方式完成认亲,还获知2个妹妹已嫁到澳门。兄弟姐妹8人,如今已成了跨越粤港澳三地、人丁兴旺的
期刊
黄小明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阳木雕的代表性传承人,他的代表作有北京故宫皇极殿乾隆宝座、G20杭州峰会和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主会场的全套木雕装饰,无论是复制,还是创作每一件作品都称得上是美轮美奂。  除不断创作出令人惊艳的作品,黄小明大师在东阳木雕技艺的传承上,也是不遗余力。他有徒弟既有从北大毕业的研究生,也有希望在东阳木雕领域寻求更大突破的木雕从业者。  记者:对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您觉得最迫切的工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