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溶栓联合抗凝与单纯抗凝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系统评价

来源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ming821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患者重要死亡因素之一[1],髂股静脉血栓形成(iliofemoral deep vein thrombosis,IFVT)是指髂静脉到股静脉范围内有血栓形成.如未及时治疗,患者会形成静脉血栓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甚至引起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导致死亡.目前治疗IFVT的常用方式为单纯抗凝,但治疗后其血管通畅率不足20%[2].近年来因导管溶栓(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CDT)能使溶栓药物直接与血栓接触,提高溶栓效果,减少溶栓药物的剂量和溶栓时间,降低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而被更多的用于IFVT的治疗.2008年,美国胸科医师协会建议急性广泛下肢近端DVT患者应及时行CDT治疗[3].2010年有文献报道CDT联合抗凝可达到比单纯抗凝更好的预后效果[4].本研究在纳入最新研究数据的基础上对CDT组和抗凝组治疗IFVT的疗效进行Meta分析。

其他文献
肛门部疾病发病率高,但由于临床表现与很多结直肠疾病相似,且肛门部疾病容易同时伴发结直肠疾病,仅凭病史及常规体检,漏诊的可能性大.结肠镜是临床诊断结直肠疾病的有效工具.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长海医院肛肠外科406例肛门部疾病患者的病例和病理资料,分析漏诊的主要原因,以期减少肛门部疾病的漏诊,提高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
期刊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体外、体内直肠癌CDl33+肿瘤干细胞样细胞群放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磁珠分选法对直肠癌HRT-18细胞进行干细胞分选后随机分成姜黄素组、放疗组、姜黄素联合放疗组,应用Mrrr法检测24、48和72h各组细胞生长抑制情况;采用AnnexinV/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将分选的CDl33’直肠癌细胞移植于裸鼠右脚垫建立移植瘤模型,将模型鼠分为姜黄素组、放疗组、
期刊
患者,女,54岁.以上腹部隐痛4个月,恶心、呕吐20 d入院.胃镜检查提示胃腔内残余食物,幽门部不规则隆起,表面有溃疡,胃腔狭窄,胃镜不能通过.病理检查提示胃低分化腺癌.CT提示胃幽门部癌,向周围浸润,见图1.手术探查胃幽门部有1个5 cm×5 cm×4 cm肿块,侵及邻近组织,无法切除.沿结肠切除大网膜,切断胃网膜右血管及分支,裸化胃窦、体部大弯.距肿瘤上缘5 cm处置切割闭合器,其近端置Koc
期刊
目的 总结覆膜支架在主髂动脉闭塞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经验.方法 45例主髂动脉闭塞患者,其中男37例,女8例,年龄38 ~ 94岁,平均(61±12)岁.临床表现间歇性跛行28例,静息痛11例,足趾坏疽6例.单侧髂动脉闭塞22例,一侧髂动脉闭塞合并对侧狭窄8例,主动脉及双侧髂动脉同时闭塞15例.病变长度6 ~18 cm,平均(12 ±3) cm.4例在介入溶栓3d后置人覆膜支架,其余病例均一期置入覆膜
我院微创外科共完成腹腔镜下胰腺中段切除手术3例,现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3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45岁、39岁和56岁,均为体检发现胰腺颈部占位入院,查体无阳性体征,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腹部平软,未扪及包块.血清CA199、CEA等肿瘤标志物均正常.CT和MRI均诊断:胰颈部占位(考虑良性)。
期刊
肠瘘并手术切口裂开是胃肠外科常见的并发症,如处理不当可引起全身性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我院2005-2010年使用半潜式持续低负压吸引处理肠瘘并切口裂开患者28例,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男20例,女8例,年龄17~67(平均42)岁;高位肠瘘16例,低位肠瘘12例;高流量瘘19例,低流量瘘9例;单纯性肠瘘23例,复杂肠瘘5例。
期刊
目的 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中良恶性疾病临床病理学特征差异,为胆囊恶性病变的早期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收集从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的1396例病理诊断为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患者.根据病理学分类分为3组;良性增生性病变1339例,腺瘤42例,恶性病变15例.对3组的临床特征进行比较,筛选出有差异的临床特征.结果 3组患者的年龄(F=8.090,P =0.000)、息肉大小(F=102.61
患者男,64岁.因便血1d入住我院胃肠内科.既往有糖尿病史10年,高血压病史10余年.查体:心率90次/min,血压100/70 mm Hg,腹部查体未见阳性体征.血常规检查:HGB 84 g/L.内科治疗以禁食、水,心电监护,止血,应用收缩血管药物等对症处理为主.患者于入院第二天凌晨5:00又便血6次,为新鲜血,可见血凝块,总量约1700 ml,自觉乏力、头晕;查体:血压120/70mmHg、心
期刊
患者女,60岁.主因:上腹部间断性疼痛不适1年余入院.否认腹部手术史.查体:一般情况可,皮肤巩膜无黄染,腹软,无明显压痛,未触及肿块.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上消化道钡餐检查:十二指肠球部扩张;立位黏膜像十二指肠球后段外上方可见2.5 cm憩室,其上部与肝门部胆管相通,肝门部胆管与肝内胆管扩张显影;十二指肠水平段可见4.0cm憩室;压迫器推移时,球部及球后段憩室移动度差(图1).腹部CT平扫(口服
期刊
近年来,以治疗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为特色的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逐渐在我国开展,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出用于治疗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 tumors,SMTs)的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excav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