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侯长琰(口述) 陈达平(采写)
我叫侯长琰,今年51岁,建平乡文化专干,2005年1月起兼任巫峡镇跳石村党支部书记。
跳石是个移民村,移民如何安稳,如何逐步致富,最伤脑筋,我在这方面采取了不少办法收到了一些成效,两年多来没有一个移民到县里上访,村民逐渐走上致富路。现在回过头总结任村支书这两年来的各项工作,我自认为最成功的做法是靠“三字经”念活了跳石村。
先说念好一个“管”字:无人管,人变“鬼”;管好了,“鬼”变人。
我刚到跳石的时候,很多人信迷信,全村3个组205户688人,讲迷信的“端公马脚”就有20多人。当时,村干部连会都不敢开,一开会群众就围在一起听“行善”那一套,如果有一个人“吹耳边风”说某某干部有问题,马上就会有一大群“行善”者不分青红皂白把你先告了再说。
跳石乱成了一锅粥。
究其原因,在于支部软弱,管理乏力。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从“根”抓起。支部发展了4名预备党员,为村党组织增添新鲜血液。同时召集9个党员和村社干部开会,讲明没有人管,人可以变成“鬼”,管理到位了,“鬼”也可以变成人的道理。而且,要管就得管好,管出成效来。随后,我们采取了有组长、党员、村民代表、村支两委成员联手参与的挂钩式管理,对农户进行心贴心、手把手、户对户的管理和帮扶,年底开展检查评比,搞得好的发一副对联、2.5公斤白糖,奖勤罚懒。
最典型的是“酒麻木”曹先军,在大桥下面住,喝两口酒就跑到县里闹事。村委会成员向天清把他列为管扶对象后,耐心给他做工作,让他放弃了整天闹事的念头。55岁的“马脚”龚克根,在党员的管扶下抛弃“跳神”骗人的把戏,干起了畜禽防疫工作,日子越过越好。现在的跳石,可以说戴起眼镜找不到一个“马脚”,风气有了根本性转变,大家都把心思放在发家致富上。
再说念好一个“情”字:该感情用事的时候心比火热,不该感情用事的时候心比铁硬。
工作工作,靠人去做。基层工作没有别的窍门,如果说技巧,那就是该讲感情的时候要讲感情。
村里年轻人大多数出门打工去了,哪家“老”(指人去世)了人抬都抬不出去,一度搞得在外面的年轻人不安心、留守的老年人也烦心。我们在2005年下半年成立了红白喜事理事会,村干部都是常任理事,不管哪家大事小事都站出来召集,事情办了难题解了,大伙儿皆大欢喜。
去年,我们通过县残联和扶贫办帮扶,先是将跛脚的黄国生异地移民从茅草棚搬进水泥板屋,紧接着又将一年之中死儿又死女,生活绝望的特困户陈绍生从山上搬下来,住我的屋种我的地。搬家那天,我带领一班人敲锣打鼓给他送匾,匾上写的“跳石人民热烈祝贺异地移民喜迁新居。”不少人评价这事很积德,办得很有人情味。
今年春节,我们给全村的贫困户、老人和残疾家庭送关爱,每户100元钱、2.5公斤白糖加一副对联。
慢慢地,大家都说我是一个重感情的人,有什么事也都愿意给我讲。
但是,不该感情用事的时候我的心有点“硬”,村上研究农村低保对象时,我有事没有参加研究。上级下达的控制计划是46户112人,由于指标有限,有人相当眼馋。事后我发现村主任的哥哥曹某某、妇女主任沈某某也被列入低保之册,他们有吃有穿不贫不困,如果享受低保明显有失公允。对少数人讲了感情就是对多数人不讲感情,讲明道理后,我毫不留情地将这两家“刷”了下来,换上残疾人黄国生和以往的“马脚”陈少军。陈少军非常感激,逢人就说,求观音菩萨不中用,还是只有共产党帮得了我们。
最后说念好一个“干”字:当基层干部要能说还要会干,会带领大伙儿干,不能光吃“干饭”。
农村有句口头禅,说“骡子会说是寡白嘴”。老百姓不光看你怎么说,更加看重你怎么干。
我横下心,就是砸锅卖铁也一定要给跳石的老百姓办几件扎实事,以造福于民、取信于民,真正让移民安得稳,并逐步能致富。
上任后,我逐组逐户走访摸排,了解到村民当时最着急的是下河(走水路)不方便,最盼望得到解决的是修通移民外迁后被拆迁工程堵塞、毁掉,给行人带来不便的人行便道。集体没有一分钱,这些便道要修通,不能等不能“挨”,怎么办?活人不能被尿憋死,我跑到信用社,以私人的名义贷了5000元钱,把便道修复了,短时间让后靠移民看到了村干部敢干事、肯干事也干得好事的姿态,同时他们也看到了紧跟党支部共同奔富路的希望。
跳石村原来不通公路,旱路不通光走水路,村民致富受到制约。2005年8月13日,村里召开村民大会研究,提出苦战400天修通出境路,老百姓热情高涨,投工投劳,第2天就上工32个。公路要经过小地名叫“寨湾”的4公里长一段悬崖,还要穿越海拔1200米的天登包山脚,工程量不小。去年“五一”期间,修公路用的雷管、炸药、导火索没有了也没钱买了。我一边向县扶贫办求援,一边组织募捐。我首先替在外地工作的姊妹捐资1万元,带动干部群众踊跃参与,收到捐款3万多元,度过了三材物资紧缺难关。我在捐资现场收到小学4年级学生曹莉写给我的信。她在信中说,去年天旱,她家吃了几个月牛蹄窝里的水,爸爸妈妈光扯皮……要求解决全村吃水问题。当时,我内心十分惭愧。我对大家说:“我愧对百姓,连学生能考虑到的问题我却没有考虑到。请放心,路修通以后,我们一定为大家安上自来水。”
去年7月,几乎每天的温度都在40度以上,修路没停一天。有时我胆结石病发作不能参加劳动,就拄着拐杖坚持到工地给大家鼓劲、加油……县扶贫办领导看见我们修路的情形很感动,不但表态给8万元的三材物资修路,还承诺资助安自来水。
去年9月16日,14公里的出村公路正式通车,紧接着,7000多米管道又从村外的流水沟引来了自来水。今年4月27日开闸放水,曹莉放学回家边拧开水龙头洗手边说,爸爸妈妈这下你们不得为吃水扯皮生气了哈,逗得一院坝的人哈哈笑。
我叫侯长琰,今年51岁,建平乡文化专干,2005年1月起兼任巫峡镇跳石村党支部书记。
跳石是个移民村,移民如何安稳,如何逐步致富,最伤脑筋,我在这方面采取了不少办法收到了一些成效,两年多来没有一个移民到县里上访,村民逐渐走上致富路。现在回过头总结任村支书这两年来的各项工作,我自认为最成功的做法是靠“三字经”念活了跳石村。
先说念好一个“管”字:无人管,人变“鬼”;管好了,“鬼”变人。
我刚到跳石的时候,很多人信迷信,全村3个组205户688人,讲迷信的“端公马脚”就有20多人。当时,村干部连会都不敢开,一开会群众就围在一起听“行善”那一套,如果有一个人“吹耳边风”说某某干部有问题,马上就会有一大群“行善”者不分青红皂白把你先告了再说。
跳石乱成了一锅粥。
究其原因,在于支部软弱,管理乏力。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从“根”抓起。支部发展了4名预备党员,为村党组织增添新鲜血液。同时召集9个党员和村社干部开会,讲明没有人管,人可以变成“鬼”,管理到位了,“鬼”也可以变成人的道理。而且,要管就得管好,管出成效来。随后,我们采取了有组长、党员、村民代表、村支两委成员联手参与的挂钩式管理,对农户进行心贴心、手把手、户对户的管理和帮扶,年底开展检查评比,搞得好的发一副对联、2.5公斤白糖,奖勤罚懒。
最典型的是“酒麻木”曹先军,在大桥下面住,喝两口酒就跑到县里闹事。村委会成员向天清把他列为管扶对象后,耐心给他做工作,让他放弃了整天闹事的念头。55岁的“马脚”龚克根,在党员的管扶下抛弃“跳神”骗人的把戏,干起了畜禽防疫工作,日子越过越好。现在的跳石,可以说戴起眼镜找不到一个“马脚”,风气有了根本性转变,大家都把心思放在发家致富上。
再说念好一个“情”字:该感情用事的时候心比火热,不该感情用事的时候心比铁硬。
工作工作,靠人去做。基层工作没有别的窍门,如果说技巧,那就是该讲感情的时候要讲感情。
村里年轻人大多数出门打工去了,哪家“老”(指人去世)了人抬都抬不出去,一度搞得在外面的年轻人不安心、留守的老年人也烦心。我们在2005年下半年成立了红白喜事理事会,村干部都是常任理事,不管哪家大事小事都站出来召集,事情办了难题解了,大伙儿皆大欢喜。
去年,我们通过县残联和扶贫办帮扶,先是将跛脚的黄国生异地移民从茅草棚搬进水泥板屋,紧接着又将一年之中死儿又死女,生活绝望的特困户陈绍生从山上搬下来,住我的屋种我的地。搬家那天,我带领一班人敲锣打鼓给他送匾,匾上写的“跳石人民热烈祝贺异地移民喜迁新居。”不少人评价这事很积德,办得很有人情味。
今年春节,我们给全村的贫困户、老人和残疾家庭送关爱,每户100元钱、2.5公斤白糖加一副对联。
慢慢地,大家都说我是一个重感情的人,有什么事也都愿意给我讲。
但是,不该感情用事的时候我的心有点“硬”,村上研究农村低保对象时,我有事没有参加研究。上级下达的控制计划是46户112人,由于指标有限,有人相当眼馋。事后我发现村主任的哥哥曹某某、妇女主任沈某某也被列入低保之册,他们有吃有穿不贫不困,如果享受低保明显有失公允。对少数人讲了感情就是对多数人不讲感情,讲明道理后,我毫不留情地将这两家“刷”了下来,换上残疾人黄国生和以往的“马脚”陈少军。陈少军非常感激,逢人就说,求观音菩萨不中用,还是只有共产党帮得了我们。
最后说念好一个“干”字:当基层干部要能说还要会干,会带领大伙儿干,不能光吃“干饭”。
农村有句口头禅,说“骡子会说是寡白嘴”。老百姓不光看你怎么说,更加看重你怎么干。
我横下心,就是砸锅卖铁也一定要给跳石的老百姓办几件扎实事,以造福于民、取信于民,真正让移民安得稳,并逐步能致富。
上任后,我逐组逐户走访摸排,了解到村民当时最着急的是下河(走水路)不方便,最盼望得到解决的是修通移民外迁后被拆迁工程堵塞、毁掉,给行人带来不便的人行便道。集体没有一分钱,这些便道要修通,不能等不能“挨”,怎么办?活人不能被尿憋死,我跑到信用社,以私人的名义贷了5000元钱,把便道修复了,短时间让后靠移民看到了村干部敢干事、肯干事也干得好事的姿态,同时他们也看到了紧跟党支部共同奔富路的希望。
跳石村原来不通公路,旱路不通光走水路,村民致富受到制约。2005年8月13日,村里召开村民大会研究,提出苦战400天修通出境路,老百姓热情高涨,投工投劳,第2天就上工32个。公路要经过小地名叫“寨湾”的4公里长一段悬崖,还要穿越海拔1200米的天登包山脚,工程量不小。去年“五一”期间,修公路用的雷管、炸药、导火索没有了也没钱买了。我一边向县扶贫办求援,一边组织募捐。我首先替在外地工作的姊妹捐资1万元,带动干部群众踊跃参与,收到捐款3万多元,度过了三材物资紧缺难关。我在捐资现场收到小学4年级学生曹莉写给我的信。她在信中说,去年天旱,她家吃了几个月牛蹄窝里的水,爸爸妈妈光扯皮……要求解决全村吃水问题。当时,我内心十分惭愧。我对大家说:“我愧对百姓,连学生能考虑到的问题我却没有考虑到。请放心,路修通以后,我们一定为大家安上自来水。”
去年7月,几乎每天的温度都在40度以上,修路没停一天。有时我胆结石病发作不能参加劳动,就拄着拐杖坚持到工地给大家鼓劲、加油……县扶贫办领导看见我们修路的情形很感动,不但表态给8万元的三材物资修路,还承诺资助安自来水。
去年9月16日,14公里的出村公路正式通车,紧接着,7000多米管道又从村外的流水沟引来了自来水。今年4月27日开闸放水,曹莉放学回家边拧开水龙头洗手边说,爸爸妈妈这下你们不得为吃水扯皮生气了哈,逗得一院坝的人哈哈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