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雅·释山》名物词命名理据探析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yi19871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尔雅》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开创了按词义给事物分类的编排体例。书中收录的众多名物词,不仅为名物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语料参考价值,也为人们更深入了解古代文化创造了条件。本文以《释山》为对象,从多方面探讨了该部名物词的命名理据,并对其加以归纳分析,分别是:地理理据、形象理据、性质理据、比喻理据、局部理据、方位理据和功用理据。
  关键词:《尔雅·释山》;名物词;命名理据
  [中图分类号]:H1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5--03
  一、引言
  词的理据,也叫词的内部形式,是指事物命名的理由和根据。换句话说,就是某事物为什么获得该名称的原因。它主要研究词和事物命名特征之间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词的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之间的关系。词的理据探讨,不仅是传统词源学的内容,也是名称学的内容。
  《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训诂学专著,也是第一部以词义系统和事物分类来编纂的词典。今存十九篇,按内容的不同分十九类,其中后十六篇解释各种名物。郭璞《尔雅序》“若乃可以博物不惑,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者,莫近于尔雅。”[1]由此可以看出古人对名物词的重视和把它们汇集在一起进行分析的尝试。书中解释各种名物释雅以俗,释古以今。正如王国维所云:“《尔雅》一书为通雅俗古今之名而作者也。”[2]《尔雅》作为古代名物词的类聚,是我们研究古代名物词理据的重要材料,它向人们展示了古代自然社会和人文社会丰富的文化。虽然人们对于《尔雅》名物词的研究从未中断过,但就其不同类别的研究成果并不多。因此,本文笔者将以《尔雅·释山》为研究对象,力求全面系统的分析其命名理据并探求出深层原因。
  二、《尔雅·释山》中的名物词理据分析
  《尔雅·释山》篇是一篇关于山的各种名称的解释,所收词条共21个,该篇主要列举了山的类型、山的特征、山的不同部位的名称、图腾时代的五岳、封建时代的五岳等。但其中又包含了一些非山的命名有5条,如“左右有岸,厒”,实则是厓岸的命名;“山豄无所通,谿。”解释的是山中的小水沟;又“山夹水,涧;陵夹水,澞。”中“涧”实则山间流水的沟,而“澞”则是丘陵间的溪水名;“山有穴为岫”中岫即是山洞,等等。此五条笔者暂不归为《释山》名物词理据研究范围,仅此对剩余16条作具体分析,通过考证类化,将该部名物词理据分为以下几类:
  (一)地理理据
  河南华;河西岳;河东岱;河北恒;江南衡。
  黄河南岸是华山;黄河西岸是岳山;黄河东岸是岱—泰;黄河北岸是恒山;长江南岸是衡山。此“五岳”郭注云“华阴山,吴岳,岱宗、泰山,北岳恒山,衡山南岳。”按邢昺疏:“篇首载此五山者,以为中国之名山也。案《周礼·职方氏》:‘河南曰豫州,其山镇曰华山。’‘正西曰雍州,其山镇曰岳山。’‘正东曰兖州,其山镇曰岱山。’‘正北曰并州,其山镇曰恒山。’‘正南曰荆州,其山镇曰衡山。’郑注云:‘镇名山安地德者也。’又为五岳,知者,案郑注《大司乐》云:‘五岳,岱在兖州,衡在荆州,华在豫州,岳在雍州,恒在并州。’是也。”因所处不同的地理位置得以命名。
  (二)形象理据
  1.形状特征
  山三袭,陟;再成,英;一成,坯。
  三山重叫做陟;两山重叫做英;一重山叫做坯。“陟”、“英”、“坯”皆是根据山的不同形状来命名的。陟,《说文》:“陟,登也。”《尔雅·释诂》:“陟,陞也。”《诗·周南·卷耳》:“陟彼高冈。”故“山三袭,陟”邢昺疏曰:“山之形若三山重累者名陟。重衣谓之袭,故以袭为重也。”“英”则是山再重的意思,郝疏曰:“成犹重也。英,本花、萼相连重累二高,故再重之山取此为名。”“坯”《书》曰:“至于大坯”。孔安国云:“山再成曰伾。”邢昺疏:“案此文则山上更有一山重累者,名伾。”
  山大而高,崧;山小而高,岑;锐而高,峤。
  又大又高的山叫做崧;又小又高的山叫做岑;又尖又高的山叫做峤。“崧”、“岑”、“峤”是依据其大小形状特点而命名的。按郭璞注:“崧,又作嵩,崧即嵩也,俱是高大之貌。”《说文新附》:“嵩,中岳嵩,高山也。”又《尔雅释诂》云:“嵩,高也。”《释名·释山》:“山大而高曰嵩。”《诗·大雅·崧高》:“崧高维岳”,毛传曰:“崧高也。山大二高曰嵩。”可见“崧”本身就含有“高大”之义,反映了山高大的形体特征。“岑”按《说文》:“岑,山小而高也。”又邢昺疏曰:“言山形虽小而高嵚崟者,名岑也。”嵚,即小而高的山;崟,即高耸貌。《子虚赋》:“岑崟参差,日月蔽兮。”“峤”郭注曰:“言鑯峻。”邢昺疏:“锐则鑯也,言山形鑯峻而高者名峤。”峤,《字林》作?,云山锐而长也。
  卑而大,扈;小而众,岿。
  又低又大的山叫做扈;又小又多而又高俊的山叫做岿。扈,广貌。按邢昺疏:“言山形卑下而广大者名扈。”又《礼记·檀弓》云:“南宫縚之妻之姑之丧。夫子诲之,髽曰:‘尔毋扈扈尔。’”郑注云:“扈扈谓大广。”“扈”即言低而大的山形特征。岿,本义小山从罗。邢昺疏:“言山小而众丛萃罗列者名岿。”《文选·王延寿·鲁灵光赋》:“岿岿穹崇。”注曰:“岿,高大之貌。”可知,“岿”不仅小而众多,也言山之高貌。
  属者,峄。
  峄,即言山形连绵不断之状。按:邢昺疏曰:“言山形相连属、骆驿然不绝者,名峄。骆驿,连属不绝之辞。”《说文》:“峄,山名,在中国山东省邹县东南。亦称邹山。”《史记·夏本纪》:“峄阳孤桐”即指的是峄山。
  上正,章;宛中,隆。
  山顶平正的山称章山;中央隆起的山称隆。“章”按邢昺疏曰:“正犹平也。言山形上平者名章。”反映了此类山具有山顶平正之貌的特点。而“隆”是言山形中央蕴聚而高者,即山顶拱起而高之形貌。
  峦,山嶞。   山形狭长的山叫做峦。峦,《说文》:“山小而锐者。”即言山形的小而尖长。又郭璞注曰:“谓山形长狭者,荆州谓之峦。”而“嶞”本身就有山形狭长之义,如《诗·周颂·搬》:“嶞山乔岳。”
  山绝,陉。
  按:《说文》:“陉,山绝坎也。”郭璞注曰:“连山中断绝。”“陉”是指山脉中断这样一种形状的山。
  小山岌大山,峘。
  小山高过大山的这样山形的山称为峘。郭璞注:“岌谓高过。”邢昺疏:“言小山与大山相并而小山高过於大山者名峘。”
  大山宫小山,霍;小山别大山,鲜。
  按:郭璞注曰:“宫谓之围绕也。”邢昺疏:“谓小山在中,大山在外,围绕之,山形若此者名霍。”又郭璞引《中山经·霍山》:“又北四十里,曰霍山,其木多楮。”云:大山绕小山为霍。“鲜”《诗·大雅·皇矣》有:“度其鲜原。”毛传曰:“小山别大山曰鲜。”郭璞注曰:“不相连。”而李巡又云:“大山少,故曰鲜。”在此,笔者将之理解为大小山不相连的山形而归为以形象理据的命名。
  2.颜色特征
  未及上,翠微。
  按:郭璞注曰:“近上旁坡。”邢昺疏:“谓未及顶上、在旁陂陀之处,名翠微。一说:山气青缥色,故曰“翠微”也。”笔者认为是未到山顶,在旁坡之处,因山气青葱而得此名,即因山色而得名。
  (三)性质理据
  多小石,磝;多大石,礜。
  “磝”郭璞注曰:“多礓砾。”磝,同嶅。《说文》:“嶅,山多小石也。”因此,“磝”是言小石头多的山。与之相对应的“礜”按郭璞注曰:“多盘石。”又《说文》:“嶨,山多大石也。”可知“礜、嶨”实同一词,是谓山中多小石头的性质。
  石戴土谓之崔嵬;土戴石为砠。
  《诗·周南·卷耳》有载曰:“陟彼崔嵬,我马虺隤。” 毛传曰:“崔嵬,土山之戴石者。”又《说文》:“砠,石戴土也。《诗》曰:‘陟彼砠矣。’”《诗》中记载虽与此相反,但不难知道此二山性质实不同,“崔嵬”实则石山,“砠”实则土山。
  多草木,岵;无草木,峐。
  按:邢昺疏曰:“峐当作屺,音起。案《诗·魏风》云:‘陟彼岵兮,瞻望父兮。’又曰:‘陟彼屺兮,瞻望母兮。’毛传云:‘山无草木曰岵。’‘山有草木曰屺。’与此不同者,当是传写误也。”《释文》引《三苍》、《字林》并云:峐犹屺字。因此,“岵”、“峐”二山性质不同,次命名取决于山中是否有草木。
  (四)比喻理据
  独者,蜀。
  按:郭璞注曰:“蜀亦孤独。”邢昺疏:“言山之孤独者名蜀。案《说文》云:蜀,虫名。《诗》云:‘蜎蜎者蜀。’《释虫》云:‘蚅,乌蠋。’郭云:‘大虫如指,似蚕。’此虫更无群匹,故云蜀亦孤独。既虫之孤独者蜀,是以山之孤独者亦名蜀也。”赋予“蜀”这种山以人的心理特征,确切地说是拟人化了。
  山如堂者,密。如防者,盛。
  山形像堂室的叫做密。按郭璞注曰:“形似堂室者。《尸子》曰:松柏之鼠,不知堂密之有美枞。”郝懿行疏:“《说文》:‘密,山如堂者。’”而山形像堤防的叫做盛。按郭璞注:“防,堤。谓山形如黍稷之在器。”《说文》:“盛,黍稷在器中以祀者。”邢昺疏:“此盛,读如粢盛之盛。堤防之形,嶞而高峻,若黍稷之在器,故其山形如堤防者,亦名盛也。”二者皆因山形形似某物得以命名,另一方面来说有可作为依据形象理据而得名的。
  重甗,隒。
  山形像累两甑的叫做隒。按郭璞注:“谓山形如累两甗。甗,甑。山形状似之,因以名云。”《说文》:“隒,厓也。”即隒有重叠的山崖之义,“夫守者不失其隒也。”即是。
  (五)局部理据
  山脊,冈。
  按《说文》:“冈,山骨也。”郭璞注:“谓山长脊。”邢昺疏:“孙炎云:“长山之脊也。”言高山之长脊,名冈。《诗》云“陟彼高冈”是也。”冈,实则为山脊这一局部位置,而非整座山的山名。
  山顶,冢;崒者,厜?。
  “冢”按郭璞注曰:“山颠。”《释名》:“肿也。象山顶之高肿起。”《诗·小雅·十月之交》:“山冢崒崩。”毛传:“山顶曰冢。”即山顶这个局部位置的命名。又高峻山头叫做厜?,郭璞注:“谓山峰头巉岩。”《说文》:“崒,危高也。”“厜,山颠也。”《诗》:“山冢崒崩。”郑笺云:“崒者,崔嵬。”虽音字异,义实同。因此,二者都是对山顶这个局部位置命名的。
  (六)方位理据
  山西曰夕阳,山东曰朝阳。
  山的西面称作夕阳,山的东面称作朝阳。邢昺疏:“日即阳也,夕始得阳,故名夕阳。”《诗·大雅·公刘》云:“度其夕阳,豳居允荒。”即是。“谓山顶之东皆早朝见日。但是山东之冈脊总曰朝阳。”《诗·大雅·卷阿》有载曰:“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夕阳”和“朝阳”的得名皆是以处于山不同的方位为依据的,本身带有了不同方位的特点,另一方面也可看作是山的不同局部位置而得名的。
  泰山为东岳,华山为西岳,霍山为南岳,恒山为北岳,嵩高为中岳。
  按:《白虎通》云:“岳者何为?岳之为言捔,捔功德也。东方为岱者,言万物皆相代於东方也。南方为霍,霍之为言护也,言太阳用事护养万物也。西方为华,华之为言获也,言万物成熟可得获也。北方为恒,恒者,常也,万物伏藏於北方有常也。中央为嵩,嵩言其高大也。”又《风俗通》云:“泰山,山之尊。一曰岱宗。岱,始也;宗,长也。万物之始,阴阳交代,故为五岳长。王者受命恒封禅之。衡山,一名霍。言万物霍然大也。华,变也,万物成变由於西方也。恒,常也,万物伏北方有常也。崧,高也,言高大也。是解衡之与霍,泰之与岱,皆一山而有二名也。”五岳有不同的名称,但在这一词条中是依据方位这一特征而命名的。
  (七)功用理据
  梁山,晋望也。
  梁山是春秋晋国所遥望祭祀的山。郭璞注曰:“晋国所望祭者,今在冯翊夏阳县西北临河上。”邢昺疏:“言梁山在晋国境内,晋以岁时望祭之,故云晋望也。”又《春秋》僖三十一年经云:“夏四月,四卜郊,不从,乃免牲。犹三望。”《公羊传》云:“三望者何?望祭也。”郑云:“以为望者,祭山川之名也。”可知,梁山在古代是一座祭祀的山。
  三、结语
  通过以上的粗略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释山》中名物词命名的理据以形象理据居多,反映出了古人的认识特点与思维方式:观察事物多以义象区别而不以质体区别。大抵也是由于事物本身的形象直观性特点,而易于为人所发觉,因此许多事物的命名理据都归于形象。也正是由于这种认识和思维的局限,才使得“厒”、“谿”、“涧”、“澞”、“岫”这些非山类却与山密切相关的词列于其中。词是音义的结合体,词产生之初往往都与之有着某些联系,但由于笔者所查找的资料和能力有限,未能单独从语音理据上对该部词的命名理据做详细分析。此外,其中不乏有些理据分析还较为模糊,或是因语音词义的发展演变而难以找出造词之初的理据了。
  参考文献:
  [1](晋)郭璞注(宋)邢昺疏.《尔雅注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2]王国维.《王国维遗书》[M].上海:上海古籍书店,1983.
  [3]胡奇光.《尔雅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4]郝懿行.《尔雅义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5]刘雪梅.《尔雅·释水》名物词理据浅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148).
  [6]赵红梅.《尔雅·释木》名物词理据研究[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3,(4).
其他文献
摘 要:电影《秋日传奇》是一部由爱德华兹·威克执导的爱情战争片,也是一幅气势宏伟,色彩绚丽的美国西部画卷。本文将从英美新批评理论的视角,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从隐喻、反讽、张力等艺术手法的使用来解读这部电影。  关键词:隐;喻;反讽;张力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5--01  一、无处不在的隐喻  《秋日传奇》的英文名为《the
爱情是美好的,爱情电影通常也是甜蜜的、诱人的,影片中或是写满青涩的青春记忆或是通过相识相爱步入婚姻的殿堂.然而近几年,惊悚题材的爱情电影开始受到市场青睐.而这其中,以
1974年我局从国外引进了4套综采设备。1979年引进了18套综采设备和14套综掘机组。1983年以后又陆续引进了12套采煤机、运输机和15套综掘设备。今后还将引进一些采煤机、掘进
摘 要:肢体语言是舞台剧表演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成功表达人物感情、演绎剧情变幻的重要途径,是舞台剧的核心价值体现。本文将对肢体语言在舞台剧表演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分析和探讨,着重剖析舞台剧的多元化表现形式以及其展现出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关键词:舞台剧;肢体语言;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5--01  引言:  肢体语言是
中艺促函[2010]3号各省(区、市)教育厅(教委)体卫艺处,各有关高校:为展示全国高等学校美术教育的成果,促进全国高等学校美术与设计教学的改革,为高校学生搭建展示艺术才华的
摘 要:本文分析了中美动画电影不平衡的现状及其原因,并从文化的角度着手进行深入的探讨,反思国产制作的不足之处,吸取经验,希望在这场动画电影的全球潮流中中国可以冷静面对,积极创新,促进动画电影文化的高度发展。  关键词:动画电影;比较差异;文化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5--01  自20世纪60年代起,中国动画电影便开始了艰难的
传统大佬金百万如何玩转O2O?小板凳为什么火得一塌糊涂?老乡鸡如何解决外卖短板……每天睁开眼就要为飙升的房租、人工成本耗费精力的餐饮老板们,看着别人数钱数到手发软,你
曾任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的周海宏教授的很多演讲视频,经常被刷爆朋友圈.因为他一直在回答一个特别受大众关注的问题:艺术学习,尤其是孩子的艺术学习,到底有什么用?rn鸟之两翼
期刊
摘 要:电影《阿甘正传》于1994年上映后,立即大获好评,在1995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独揽六项大奖。20多年过去了,它依然被奉为经典。无论是经典台词,还是经典镜头抑或经典的艺术手法,都被后人津津乐道甚至模仿。单就叙事而言,主人公阿甘的命运,除了与自身的质朴、善良、努力、执着密不可分外,与其命运交织的人物也是关键。也正是有了这些人物的推波助澜,使阿甘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关键词:《阿甘正传》;电影
我国水资源贫乏,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实施丰产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大豆产量,增加经济效益。本试验利用盆栽方法,采用正交设计、积分回归统计分析结果,揭示了大豆需水变化规律,大豆灌溉